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第1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当时的临安府守王■于绍兴十五年(1145)重刊了《营造法式》,在重
刊题记中曾写到:“平江府今得绍圣营造法式旧本,并目录、看详共一十
四册,绍兴十五年五月十一日校勘重刊”。而这次重刊可以清楚地说明社
会上对《营造法式》之需要。宋以后,它仍成为指导营造活动的权威性典
籍。明以后仍有人在使用它,例如曾在南京为官的赵琦美不仅收藏过此书,
而且在他的墓表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官南京都察院■磨,修治公廨,弗
约而功倍,君曰:吾取宋人将作营造式也。”正是因为《营造法式》一书
有这样的价值,因此引起历代藏书家的兴趣,他们不惜出巨资,雇工抄录,
尽管他们对营造学可能是外行,但对李诚的功绩仍给予高度评价,如陈銮
跋称:“诫生平恒领将作,。。国家大役事皆出其手,故度材程功,详审
精密,非文人纸上谈可比。”邵渊耀跋称:“李明仲营造法式一书,考古
证今,经营惨淡,允推绝作。”张镜蓉跋称:“自来政书考工之属,能罗
括众说,博洽详明深悉,夫饬材辨器之义者,无逾此书。”

文献
原始文献


'1'(宋)李诫:营造法式,商务印书馆,1954。

'2'(宋)傅冲益:宋故中散大夫知虢州军州管句学士兼管内劝农使赐紫
金鱼袋李公墓志铭,见陶湘校刊《营造法式》附录,1929。

研究文献

'3'梁思成:营造法式注释·序,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4'(元)脱脱等:宋史·职官志、食货志,中华书局,1983。
'5'(明)李濂:汴京遗迹志,1820。
'6'S. P·铁摩辛柯著,常振楫译:材料力学史,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61。

'7'左言东:中国古代官制,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
'8'郭黛■:论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模数制,见《建筑史论文集》第5
辑,清华大学出版社,1981。
'9'郭黛■:从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看中国古代木构建筑技术成就,自
然科学史研究,2(1983),4,第370—380 页。
陈■

范楚玉
陈■籍贯不详。北宋熙宁九年(1076 年)生;约南宋高宗和孝宗年
间(1149—1189 年)卒。农学。

陈■的名字,因所著《农书》而得以流传后世。从《农书》的内容和
序、跋中,可约略知道他在书写成前后的活动,及其学术成就和思想状况。

陈■一生的主要活动时间,是在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江南地区,从
六朝起开发,经过隋、唐和五代时吴越、南唐的继续经营,到北宋统一全


国以后,由于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已经达到很高水平。江南“泽农”,
和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旱农”,在生产上有很大不同。江南以高产水稻
为主要作物,桑蚕为辅;黄河流域则以禾、麦为主要作物。此外,江南地
区气温较高,无霜期较长,雨水较多,相对湿度较大,地下水位一般较高;
加之,地形复杂,河流湖泊密布,港汊纵横。因此,黄河流域的农业经营
方式不适用于江南,而宋以前的农书,全都是反映北方“旱农”生产情况
的,江南需要有当地的农书。陈■《农书》就是在这一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陈■《农书》完成于南宋绍兴十九年(1149)。这时他已74 岁高龄。南宋王
朝建都临安(今杭州市)的最初几年,乃至十几年,黄河流域迁移到江南的
大量各种非农业人口的生活所需,以及包括“岁币”在内的一切政府开支,
都只能出自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这样,在短时期内就促使太湖流域的农业
生产以历史上少有的快速前进,蚕桑生产尤其空前地发展起来,有些农民
宁可放弃种植水稻而种植桑树。《农书》中提到“湖中安吉”的桑树嫁接
情况,可见该书所反映的,正是南宋初期长江下游太湖地区的农业生产情
况。

陈■《农书》自序的最后,署名为“西山隐居全真子陈■”。“全真
子”为道教徒之称呼。据此,陈■当为道教全真派的道徒。全真教是宋、
元道教的大宗,创教于“靖康”(北宋钦宗年号,1126—1127)以后。全真
教提倡济贫拔苦,先人后已,与物无私;并主张道、释、儒三家合一。道
徒多为“河北之士”,不尚符录,不事烧炼,有少数人还从事抗金活动,
大多则凭借耕田凿井自食其力,“不求闻达于诸侯”。陈■也是“平生读
书,不求仕进,所至即种药治圃以自给。”由于陈■在“西山”等处“躬
耕”过,取得相当丰富的农业生产知识和实践经验,所写《农书》不是“誊
口空言”,他自信地说“是书也,非苟知之,盖尝允蹈之,确乎能其事,
乃敢著其说以示人!”加之,陈■写《农书》为的是“有补于来世”。因
此,其书有较强的实践性,在生产中行之有效。

与陈■《农书》第一次刊刻有密切关系的洪兴祖,好古博学,对《易》
尤深有研究。他做过广德军(今安徽广德)和真州(今江苏仪征)的地方官,
对农业生产很重视。《农书》写成后,陈■亲自送到真州去给洪兴祖阅看,
请他支持刊刻。洪兴祖很敬重陈■,说他能贯穿出入于“六经诸子百家之
书,释老氏黄帝神农氏之学”,而且“下至术数小道,亦精其能,其尤精
者《易》也”;对《农书》,洪兴祖“读之三复”,并将《仪真劝农文》
附于其后,命人刊刻,在所辖地区广为传播。共同的志趣和爱好,把洪、
陈二人结合了起来。所以,他们第一次见面就谈得很投机。宋儒治经,重
《易》、《春秋》、《礼记》,而又着重在《易》中寻究哲理。同时,宋
儒常以自我为中心,敢于独立思考,另立新说。陈■受当时学术思潮影响,
写作《农书》时,从研究方法到编写体例,都力求突破以往农书的框框。
他认为后魏时的《齐民要术》和唐代的《四时纂要》等农书“迂疏不适用”。
他不抄书,着重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即使引用古书,也努力融会贯通在自
己的文章里。

陈■《农书》是以种稻、养蚕为主的江南农学专著,也是私人著作的
地区性农书的典型。由于其针对性较强,对水田地区农业生产有所裨益。
在南宋,除洪兴祖首次为之刊刻外,宁宗嘉定七年(1214),绍兴余姚知事
朱拔和高邮军(今江苏高邮)的汪纲,又将《农书》再次刊刻传播。朱拔和


汪纲都是新安(今河南新安)人。明代以来,《农书》的刊本、抄本、单行
本、合编本有多种。目前有《永乐大典》本、《四库全书》本、《函海》
本、《知不足斋丛书》本,以及与《蚕书》或《耕织图诗》的合编本等。
除旧有版本外,1956 年中华书局曾根据《知不足斋丛书》本排印过一次,
首尾附件较完全。1965 年农业出版社出版了万国鼎的《陈■农书校注》。

《陈■农书》篇幅不大,连序跋共计12000 余字,分上、中、下三卷。
上卷不设卷名,为全书重点,阐述农业生产经营原理和生产技术。其下又
分12 篇:《财力之宜篇第一》,论述进行农业生产要“量力而为”,采取
集约经营;《地势之宜篇第二》指出生产基地的地势高下不同,应予以不
同的适当安排;《耕耨之宜篇第三》主要谈土壤耕作;《天时之宜篇第四》
指出种庄稼必须知道“阴阳消长”之理,才能做到顺天时、量地利地进行
生产;《六种之宜篇第五》提出要按时宜安排各项作物,实行多种经营,
或增加复种次数;《居处之宜篇第六》强调农家住宅要考虑农事的方便,
予以适当安排;《粪田之宜篇第七》指出对肥瘠不同的土壤,各要治之得
宜,“用粪犹用药”;《薅耘之宜篇第八》指出稻田除草,在不同季节要
采用不同的办法;《节用之宜篇第九》强调丰收后,要“节用御欲”;《稽
功之宜篇第十》强调管理者要对农民检查督促,“以明赏罚”;《器用之
宜篇第十一》阐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重要性;《念虑之宜篇
第十二》指出对农事要时刻考虑,料理缉治。最后附两篇专论,《祈报篇》
记述农业春祭、秋报的祭祀礼仪;《善其根苗篇》则专门论述培育壮秧的
道理和技术。卷中题为《牛说》,分两篇:《牧养役用之宜篇第一》强调
养牛“必先知爱重”,并记述了一套牧养技术;《医治之宜篇第二》指出
牛的某些病疫会传染,对病畜要及时隔离和适时养治。卷下名《蚕桑》,
主要介绍种桑和养蚕的技术,分《种桑之法篇第一》、《收蚕种之法篇第
二》、《育蚕之法篇第三》、《采桑之法篇第四》和《簇箔藏茧之法篇第
五》。

从陈■的《农书》可以看到他使中国古代农学有了不少新进展。《农
书》之前的古农书,大都侧重耕作栽培技术的记述;而《农书》则从生产
全局出发,以农业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二者并重。强调经营农业要有预见,
防患于未然,所以一开始就须做好规划。提出经营规模“不在连阡跨陌之
多,唯其财力相称”;对生产基地,要根据地势高低不同,制订土地适宜
的利用方式;农作物种植同样要计划安排,做到“种无虚日,收无虚月”。
规划既定,还须认真贯彻执行。总之,陈■把农业经营管理视为生产成败
的关键性因素。

其次,陈■《农书》是我国现存最早总结江南水稻地区栽培技术的一
部农书。总结时,从播种到收获,区分轻重缓急,不像以前的农书那样平
铺直叙。如谈论江南水田整地,分别四种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早田收
获后,随即耕治施肥;晚田收获后,等待来春残茬腐朽后耕;排水不良,
且较冷的土地,在秋后排水深耕;宽阔平坦的土地,冬季翻耕,并浸灌以
水,使残茬杂草在水中沤烂。《薅耘之宜》篇对中耕除草、烤田和稻田水
的控制等技术都有精到的论述。烤田措施的最早记载见于后魏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