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稽参众智是指李诫向各行业的工匠调查,收集每行业中世代相传的口
诀,经验,并将其整理、总结出各行业的技术制度和管理制度,这方面共
计3272 条,在全书中占92%。如此重视群众智慧,在历史上是罕见的。
(2)以建筑的标准化、定型化为编辑各作制度的指导方针。例如对于结
构构件采用一种材分模数制,对于门、窗装修采用一套以门、窗本身大小
“积而为法”的制度,亦就是控制构件的比例。砖、瓦等构件则制定出与
主体结构相适应的系列定型制品。对于像彩画、雕刻等艺术性较强的工种,
则对当时流行的式样、风格作了归纳、整理,并指出其特征和变化规律。
(3)绘制大量图样,用以说明制度。《营造法式》以6 卷的篇幅,绘制
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套建筑工程图,其内容之丰富,涉及面之广令人为
之惊叹。图样的内容包括有以下几类:1)建筑的平、立、剖面图,即书中
所谓的地盘图、正样图、侧样图。2)构架节点大样图,如一组组斗■图。
3)构件单体图,如梁、柱乃至一只■、一个斗的图样。4)门、窗、栏杆大
样图。5)佛龛、藏经橱图。6)彩画及雕刻纹样图。7)测量仪器图。
图样的绘制方法有正投影,也有近似的轴侧图,这些图样是建筑史上
一份极其宝贵的资料,它使许多失传的技术、不见经传的作法被记录下来,
成为人们认识宋代建筑,读懂《营造法式》不可缺少的钥匙。

纵观全书,《营造法式》不仅仅是北宋末年的建筑规范,而且是一部
闪烁着科学光辉的建筑法典,其中各工种的制度部分,蕴藏着丰富的科学
知识和道理,涉及到材料力学、化学、工程结构学、建筑学、测量学等领
域。这表明了李诫在建筑科学领域中所具有的高深造诣,其中如在木结构
方面的“用材制度”就是一例。李诫在编制《营造法式》时写给上级的公
文——■子中曾谈到:“元■法式只是料状,别无变造用材制度,及有营
造位置尽皆不同,徒为空文,难以行用”。因此,制订用材制度成为李诫
新编法式能否突破旧的元■法式,变成切实可以行用的法式制度之关键。
李诫认为:“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他曾说:“构屋之法,其规
矩制度皆以章■为祖;今世认为,人举止失措者谓之失章失■。”这里所
说的章可理解为文章的章法,盖房子也要有章法,用材制度就是一种建筑
的章法。针对当时由官手工业来承担的皇家建设工程,规模大、数量多,


等第严格,且又是采用手工业装配式的施工方法,要使这样的建筑成为不
失章法的高质量建筑,必须找到一种能统领建筑设计、施工乃至工料管理
的办法。李诫制定了一种模数制,来解决这一难题,这就是《营造法式》
的用材制度。其内容如下:

“凡构屋之制,皆以材为祖,材有八等,度屋之大小,因而用之。”
接着便列出了八个等级的“材”之尺寸及使用范围。
随后又写到:“凡屋宇之高深,名物之短长,曲直举折之势,规矩绳
墨之宜,皆以所用材之分以为制度焉。”
“材”是一个包含了广和厚两个数据的双向模数,它实际取自

等第材截面( 寸) 广■截面( 寸) 广使用范围
(15 份) 厚(6 份)(6 份) 厚(4 份)
第一等9×6 3。6×2。4 殿身九间至十一间用
之。
第二等8。25×5。5 3。3×2。2 殿身五间至七间用之。
第三等7。5×5 3×2 殿身三间至五间厅堂七
间用之。
第四等7。2×4。8 2。88×1。92 殿身三间厅堂五间用
之。
第五等6。6×4。4 2。64×1。76 殿小三间厅堂大三间用
之。
第六等6×4 2。4×1。6 亭榭或小厅堂皆用之。
第七等5。25×3。5 2。1×1。4 小殿及亭榭等用之。
第八等4。5×3 1。8×1。2 殿内藻井或小亭榭用
之。

每一建筑物中使用最多的构件——枋子或■的断面。这种构件的断面又是
建筑中最小的断面。所谓一等材广九寸厚六寸就意味着以一等材建造的房
屋,其所使用的■和枋的断面皆为高九寸宽六寸的标准化尺寸。而梁、额
等大型受力构件之断面为材的数倍,如三材之梁,即意味着梁的断面高度
为九寸的三倍,即二尺七寸;宽度为六寸的三倍,即一尺八寸。为了使用
灵活,又有一种补充模数称为“分”,一“分”为材高的十五分之一,材
宽的十分之一。此外还有一种高六“分”宽四“分”的模数,称为“■”。
一材加一■称为一足材,亦即总高为二十一“分”的构件称为足材构件。
使用这种模数制有何实际意义呢?首先应看到的是将建筑构件的断面,都
统一成3∶2 的比例,这个比例数字具有重要的力学价值。这可从材料力学
发展史中找到依据。英国科学家T.杨(Young)曾证实,矩形断面的梁有

着以下的特性,当高宽比为3∶ 时,刚性最大,高宽比为

1 

2∶ 时强度
1 

最大,高宽比为1∶1 时最富于弹性。而李诫的模数制使梁具有高宽比为3∶
2 的断面,它的强度虽比最佳值稍低,但刚度有所增加,又是整数值,可
以认为是既有科学性,又有实用性的合理比例。且同时又属出材率高的比
例。而T。杨的结论比李诫迟了600 年。李诫的这一成就表明中国人在12
世纪初对材料受力性能的认识是处于领先地位的。比李诫晚三个多世纪的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Galileo)只建立了断面高宽比对杆件强度影响的定
性概念,而没有定量。伽利略曾提出:“任一条木尺或粗杆,如果它的宽
度较厚度为大,则依宽边竖立时,抵抗断裂的能力比平放为大,其比例恰


为厚度与宽度之比。这样的结论与李诫所言之凿凿的高宽比为3∶2 相比,
当然要逊一筹。按照《营造法式》中所规定的构件用材尺寸,经过验算证
明,梁、檩、椽等构件的大小都具有比较接近的安全度,而且是采取了等
应力的设计原则。这样的结果更进一步地说明了李诫在建筑结构力学方面
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

材分模数制的另一重要作用是使建筑物的节点标准化,首先要看到当
时的建筑物,多使用一组斗■作为梁、柱、额等承重结构构件之间的节点,
同时利用斗■承托大挑檐,这是保护房屋的柱子、墙壁少受日晒雨淋所必
须的。斗■本身由许多纵横相交的枋木叠架而成,其中垫以小木块,以枋
木作成的■,与小木块作成的斗之间的模数关系即是材■相间的关系。其
他节点也多遵循材■相间的构造关系,法式制度的条文中对于某些节点的
描述,直接用几材几■来称呼,工匠见之一目了然。可以说,材分模数制
蕴含着工匠对节点构造处理的概念。

材分模数制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变造的制度,这一点李诫正是
针对先于他的元■法式之缺点而建立的。所谓变造,就是解决不同大小的
建筑之尺度问题,因为中国建筑都是以群组方式来建造的,而在一个建筑
群中,又要体现出封建礼制秩序,主从分明,处于从属地位的建筑等第必
须低于主要建筑,因此要求材分模数制必须能适应它。于是李诫在制度中
规定了“材有八等,度屋之大小,因而用之”。这种多等级模数制使用时
有很多优越性,对于领导设计与施工的都料匠来说,可以根据用材等第准
确地把握建筑群中每幢建筑的尺度,取得满意的建筑艺术效果,对于工匠
来说,只要掌握一套用材标准,各种不同等第建筑中的构件,只要使用八
等材各自的材分标尺去放线,施工。免去了对于繁多的尺寸之记忆,这在
当时依靠口耳相传的技术条件下,是非常理想的。

李诫所总结的用材制度,在当时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条件下,无愧
为一种完美的模数制。

随着“标准化”这一词汇的使用,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千篇一律,无创
造性、枯燥无味等,然而李诫在编制《营造法式》制度的条文中,却注意
到给工匠留有创造之余地,有“随宜加减”的处理。例如彩画的绘制,《营
造法式》在介绍了华文品类、绘画步骤、调色方法之后,便指出彩画设计
的构想在于“取其轮奂鲜丽如组绣华绵之文尔”。其“用色之制,随其所
写,或深或浅,或轻或重,千变万化,任其自然”。这段文字说明法式虽
有定法,而无定式,彩画之好坏,不在于是否画了法式所规定的一些题材,
如牡丹花、宝相华之类,而要看其牡丹花画得是否生动、自然,在当时以
真为师的社会时尚影响下,要求花卉画得形态逼真,才算上乘。因此作为
法式制度只需提出构想,而留给画匠去创作。

从上述的各个方面,可以看出李诫是一位具有辩证思维方法的人,在
科学技术被视为雕虫小技的时代,李诫能以科学的、辩证的思想来编写这
部《营造法式》,这对800 多年前的古人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营造法式》成书后,曾被朝廷颁发全国各地官署,在社会上引起了
一定的反响,有些官员还自已抄录,例如河南陈留县的县尉晁载之,于崇
宁五年(1106)编辑《续谈助》一书时,曾节录前十五卷的各作制度,并注
明:“右钞崇宁二年正月通直郎试将作少监李诫所编营造法式,其宫殿佛
道龛帐,非常所用,皆不敢取。“这里晁载之仅从一个县尉所遇到的建设


问题出发作了节录。另外,在当时,地处安徽的官员庄季裕,在他的笔记
《鸡肋篇》中摘录了《营造法式》前四卷的部分资料,也是类似的作法。
宋室南迁,定都临安,在绍兴十二至十三年间,曾有过一定规模的建设活
动,较大的工程有太社,太稷、皇后庙、都亭驿、太学,圜丘坛,景灵宫
等,当时的临安府守王■于绍兴十五年(1145)重刊了《营造法式》,在重
刊题记中曾写到:“平江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