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蒙牛内幕-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04年,蒙牛荣列中国乳业竞争力第一名。

  在这场“冠军之旅”中,最能够体现蒙牛人理念与智慧的,莫过于三大事件:海路开发,成为香港超市惟一获奖的大陆品牌;陆路开发,成为“非典”时期杰出的“暖人心”企业;“天路”开发,成为惟一的“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

  第一战:海战,架构中国最长的乳桥

  占领市场就像夺取阵地,要是每隔5分钟打1发炮弹,就是打上1万年,那也白搭;1秒钟打到100发、1000发、10000发的时候,那才有效……

  “我们正在架构中国最长的奶桥,这座桥的起点在内蒙古,但它的终点不在香港,不在澳门,而在五大洲。”

  思想决定轨迹。“蒙牛→中国牛→世界牛”,这是蒙牛乳业确立的品牌战略“三部曲”。低音与高音之间有滑音,就像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有突触。香港,这个中西文化的交汇点,这个世界上最活跃的自由港,就是这样一个“滑音”,这样一个“突触”,它必然地、也将现实地成为蒙牛从“中国牛”向“世界牛”起飞的跳板。

  2002年七八月间,我们随蒙牛高管团队考察香港澳门乳业市场后,产生了如上感慨。

  1。“草原牛”夺路香港

  2002年7月20日下午4时30分,飞机穿云破雾,缓缓降落在香港九龙机场。一过边检站,我们便在机场大厅里看到了熟悉的“金箍棒”奶盒——蒙牛纯牛奶!

  香港是个自由港,除烟酒等少数几项物品课税外,其余都免税,世界各地的产品争着来这里打天下,因此被称作“购物天堂”。但遗憾的是,在香港的超市里,大陆的产品凤毛麟角。蒙牛奶2002年2月份初入香港时,香港的商超本能地拒绝:“大陆名牌,我们不要,不要。”

  要与不要,直觉反射;自由之港,品质说话。结果半年不到,香港三大连锁超市里,蒙牛奶足迹遍布。百佳190个分店里,120个有蒙牛奶;惠康255个分店里,240个有蒙牛奶;华润69个分店,全部有蒙牛奶。

  在香港最大的百佳超市,蒙牛奶雄踞货架中央,250毫升的蒙牛纯牛奶,每支零售价48元(港币)。在这里,与蒙牛比拼的都是国际名牌:澳大利亚的保利,还有雀巢、维记、十字牌等。利乐包销量最大的保利,明显地感受到蒙牛的威胁。蒙牛初入时,坚持“第一的品质,第二的价格”,价格低于保利;三个月后,“蒙牛走到哪儿,哪儿的牛奶就降价”的规律在香港再演,保利奶的价格已降到蒙牛奶之下。

  日本人所开的崇光超市,是蒙牛奶在香港落脚时的第一站。走进去,人流交织。日本“北海道”牛奶在做免费试饮,尝一小杯,奶味挺足,但不及蒙牛奶的厚重绵长。在这家超市,我们第一次看到了同样来自内蒙古的伊利牛奶。蒙牛和伊利,是我们此行在香港市场看到的仅有的两个来自大陆的牛奶品牌。蒙牛奶在该店销势甚旺,有时日销量达100多箱,这快赶得上内地一个中型重点店的销量了。要知道,香港的人均牛奶消费量并不比内地高多少。从拒绝到认可,从认可到敞怀接受,这堪称大陆牛奶6个月征战香港赢得的一份“民意公报”。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由于先驱者的拼搏,大陆牛奶已经有了通往香港市场的桥梁。

  2。牛根生论“大规律”

  香港市场变数极大。这里是“台风”高发区,一夜之间吹跑一个品牌并不稀奇,除非你的“根”扎到了岩层上。“要么把舞跳好,要么离开舞台”。诊断、开方、提高,让香港变成第二个北京,第二个上海,第二个深圳——这三个地方,蒙牛奶销量均居外埠品牌第一名——这才是蒙牛高管人员此行的目的。

  在蒙牛乳业(香港)有限公司,牛根生侃侃纵论市场运筹“大规律”。

  第一个大规律:做点不做面

  “直接去举一千斤的人,笨蛋;四两拨千斤的人,聪明。一个人做了十件事,取得了100%的成果,而另一个人只做了一件事,就取得了90%的成果,那么这个做事少的人就是聪明人。”因此,蒙牛在香港首战告捷,总结成功之道不可以总结十条,不可以平均用力,而要找出最本质的一条全力以赴,加以推广。

  第二个大规律:做快不做慢

  占领市场就像夺取阵地,“要是每隔5分钟打1发炮弹,每隔5分钟打1发炮弹,那么就是打上1万年,那也白搭;1秒钟打到100发、1000发、10000发的时候,那才有效”,“你耽搁的时间长了,竞争对手的碉堡就建起来了,那时,无论你花多大的代价都难以冲上去”。

  第三个大规律:一次成功

  类人猿变成人的紧要处只有那么几步,一旦走偏了,变成黑猩猩,就永无再变人的可能。一个产品冲刺市场往往也是这样。因此,初期铺市,要一亩地一亩地精耕细作,不要广种薄收。资源是有限的,“一把斧头在一个地方连砸30下,再硬的钢材,也能砸个坑;如果东打一下,西打一下,那就留不下痕迹”。

  第四个大规律:三力法则

  你有财力,要甘心让智力高的“外人”来统御,不要以为用个“自己人”,不偷不拿,但损失掉的,远远比偷拿的多得多。

  第五个大规律:边缘出奇迹

  两个学科交叉产生新学科,两个物种交配产生新物种。大陆实行社会主义,香港实行资本主义,两个体制边缘最容易诞生经济奇迹。

  3。条条大路通股市

  攀上亚太金融大厦36层,步入法国巴黎百富勤融资有限公司会议室。硕大的玻璃窗上印出幢幢高楼。不知是谁开玩笑:“看哪,对面的楼房正在撞过来……”

  大家凑过去一看,浮云急飘,乍一看,云不动楼动,可不正在压过来!

  百富勤执行董事李恒健博士先行接待了我们。李博士说,2001年在上海尝过蒙牛奶,味很浓,令他想起小时候喝过的十字牌牛奶。十字牌牛奶那时(不是今天)是全香港最好的牛奶,教内人士生产的,许多人至今怀念。“我喝了20年奶,一尝就能尝出来了。”

  “蒙牛有这样好的牛奶,”李恒健表示,“股票如果在香港发行,一定会有一个高的市盈率。”

  不久,百富勤CEO赶到,他是专程从法国飞来与蒙牛决策层晤面的。

  百富勤CEO对蒙牛推迟上市表示不解。牛根生总裁解释了三条理由:年限问题,最佳规模问题,声誉问题。

  百富勤CEO对蒙牛的发展战略表示赞赏,并认为蒙牛准备吸纳摩根士丹利及英联的国际资本是英明之举,有利于提高蒙牛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声誉。

  此后,蒙牛一行参观了香港交易所。蒙牛党委书记卢俊对蒙牛的发展历程作了简洁凝炼的介绍。当得知蒙牛三年跻身中国乳业五强之列,创造了中国乳业发展的“第一速度”,2002年销售收入有望突破20亿元时,接待我们的香港交易所副主任不禁连声赞叹。他说,对蒙牛这样高成长的企业而言,股市不是只开一道门,而是有好几道门可供选择:内地,香港,国际。

  香港是港:是个海港,也是个航空港;是个实物港,也是个思维港。多少伟大的梦想,多少杰出的创意,也许正是在登上这块土地后才得以放飞。

  7月23日,蒙牛高管层离开香港。牛根生总裁对香港之行做了高度概括:“我们正在架构中国最长的奶桥,这座桥的起点在内蒙古,目前的落脚点在香港,但它的终点不在香港,不在澳门,而是在五大洲。”

  透过汹涌碧浪,仿佛正有一座桥从南海跨过。

  4。蒙牛奶在香港成为第一品牌

  2003年5月,香港居民投票选举“超市十大品牌”,蒙牛牛奶荣获“香港超市表现最优秀新产品奖”,与可口可乐、雀巢等国际大品牌比肩而立。这是中国大陆产品在香港超市中的惟一获奖品牌。

  2004年,蒙牛成为香港牛奶第一品牌。据AC尼尔森的统计数据,蒙牛砖牛奶的市场占有率达25%。

  第二战:陆战,“非典”时期的“非常营销”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孙子兵法》)

  有些历史是“火中炭”,想看清它须赶在未燃尽之前;有些历史是“冰中石”,想看清它须等到消融之后。

  在看清与看不清之间寻找驰车之路,在火与冰之间捕捉驭船之流,这正是“非典”时期的营销。

  人们形容“非典”,喜欢用“突如其来”。非常准确!“非典”时期的一切,都显得“突如其来”:突如其来的抢购,突如其来的冷寂,突如其来的堵截,突如其来的谣言……蒙牛乳业同样遭遇了其中的种种曲折:被抢购,被堵截,被冷落,被传谣,东部有个城市甚至满楼满巷出现过恶毒诽谤的“小字报”……最严峻的时候,董事长牛根生三部电话轮流接打,持续达九个半小时。

  疫灾天降,胜负人决。虽然身处“四大疫灾区”之一,但蒙牛乳业在这场“非典”阻击战中,周密决策,以力借力,狭路相逢“智”者胜,销售额保持三位数增长(126%),抗非保持两项“零记录”(无诊断病例,无疑似病例),成为“非典”时期“庙算致胜”的赢家。

  1。先行一步:变“时间差”为“品牌差”

  2003年上半年,一个起先叫做“非典”、后来更名“SARS”的暴君,不知从哪里突然跳出,酿成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恐慌!

  “非典”期间,纵观全国食品市场的变化,可以发现一个基本规律:开始是正冲击:人们一方面怀着“买得越多,接触越少”的心理,另一方面受“封城”、“封路”等传言的影响,纷纷抢购,在家囤积,于一日之间购进一周、一月的需要量,造成市场供不应求,严重断货;接着是负冲击:抢购风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