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挚虞举贤良,与夏侯湛等十七人策为下第,拜中郎。武帝诏曰:“省诸贤良
答策,虽所言殊途,皆明於王义,有益政道。欲详览其对,究观贤士大夫用心。”
因诏诸贤良方正直言会东堂策问,曰(云云)。虞对毕,擢为太子舍人。
阮种与诜、王康对贤良,俱居上第,即除尚书郎。然毁誉之徒,或言对者
因缘假托,帝乃更延群士,庭以问之。诏曰:“前者对策所问,未尽子大夫所欲
言,故复延见,其具陈所怀。”种策奏,帝亲览焉,又擢为第一,转中书郎。
按:试贤良而至於再策,始於汉武帝之待仲舒,而晋武之时亦有之。盖於对
者数百人之中特拔之,而且再策之,可见二帝於策士之事究心如此。後世亦不过
付之有司,视以具文耳。
唐制,天子自诏曰制举,所以待非常之材。其制诏举人,不有常科,皆标其
目而搜扬之。试之日,天子亲临观之,试己,糊其名於中考之文,策高者特授以
美官,其次与出身。
元宗开元八年,上亲策应制举人於含元殿,谓曰:“古有三道,今减从一道。
近无甲科,朕将存其上第,务收贤俊。”仍令有司设食。
石林叶氏曰:“汉举贤良,文帝二年,对策者百人,晁错为高第。武帝元光
五年,对策者亦百馀人,公孙弘为第一。当时未有黜落法,对者皆预选,但有高
下耳。至唐,始对策一道而有中否,然取人比今多。建中,姜公辅等二十五人;
太和,裴休等二十三人;其下如贞元中,韦执谊、崔元翰、裴等皆十八人;
元和中,牛僧孺等;长庆中,庞严等,至少犹皆十四人。”
容斋洪氏《随笔》曰:“唐德宗贞元十年,贤良方正科十六人,裴为举首,
王播次之,隔一名而裴度、崔群、皇甫继之。六名之中,连得五相,可谓盛矣。
而邪正不侔,度、群同为元和宰相,而以聚敛贿赂亦居之,度、群极陈其不
可,度耻与同列,表求自退,两人竟为所毁而去。且三相同时登科,不可谓无
事分,而玉石杂糅,薰莸同器,若默默充位,则是固宠患失,以私妨公,裴、崔
之贤,谊难以处也。本朝韩康公、王岐公、王荆公亦同年联名,熙宁,康公、
荆公为相,岐公参政,故有‘一时同榜用三人’之语,颇类此云。”
天宝十三载,御勤政楼试四科举人,其词藻宏丽,问策外更试诗、赋各一道。
制举试诗、赋自此始。
宪宗元和元年,敕制举人试讫,有通夜纳策,计归不得者,并於光宅寺止宿,
金吾卫使差人监引至宿所,切加句当,勿令喧杂。
是年,策贤良,诏杨於陵、郑敬、李益、韦贯之同考核。贤良牛僧孺、皇甫
、李宗闵条对甚直,无所畏避,考官第其策居三等。权幸恶其诋讦,而不中第
者乃注解其策,同为唱诽,贯之等皆坐贬黜。
致堂胡氏曰:“制策亦以空言取人,然其来最古,得人亦多;至於末流,应
科者既未必英才,而发问之目往往摘抉细隐,穷所难知,务求博洽之士,而直言
极谏之风替矣。要必深诏中外,精求方闻,有学行者勿令先献所业,直召至殿廷
而亲策以当世之急务,与夫政事之阙失,使举古治宜於今者,如其可采,则就加
任使,以合於尧舜奏言试功之举,则瑰玮杰特之才不困於簸扬淘汰,而国家收多
士之实用矣。”
文宗太和三年,贤良、前进士刘ナ对策切直,指陈时事,不避贵近,言辞激
切,士林感动。考官冯宿、贾饣束、庞严等有所畏忌,不敢上闻,随例摈斥,议
者不平。谏臣或将其策白於宰臣,宰臣怯惮,亦不敢为之明白。同对李抗表请
让官於ナ,不报。
按:既曰制科,则天子亲策之,亲览之,升黜之权,当一出於上。汉武帝之
於董仲舒也,意有未尽,则再策之,三策之;晋武帝之於挚虞、阮种亦然。公孙
弘所对,太常奏为下第,而帝擢为第一。盖汉世人主於试贤良,皆亲第其优劣,
臣下所不可得而轩轾也。唐之制科,则全以付之有司矣,故牛僧孺辈以直言忤权
幸,则考官坐其累;而刘ナ所陈尤为忠愤鲠切,则自宰相而下皆不敢为之明白。
虽是当时阉宦之势可畏,亦由素无亲览之事,故此辈得以劫制衡鉴之人也。
◎唐制科名目及中制科人姓名
显庆二年,志烈秋霜科,韩思彦及第。
乾封元年,幽素科,苏、解琬、苗神容、格辅元、徐昭、刘讷言、崔谷神
及第。
上元二年,辞殚文律科,崔融及第。
垂拱四年十二月,辞标文苑科,房晋、皇甫琼、王旦及第。
永昌元年正月,蓄文藻之思科,彭景直及第;抱儒素之业科,李文愿及第。
长寿三年四月,临难不顾、徇节宁邦科,薛稷、寇Г及第。
证圣元年,长才广度、沉迹下僚科,张漪及第。
通天元年,文艺优长科,韩琬及第。
神功元年九月,绝伦科,苏、崔元童、袁仁敬、何凤、孟温礼、洪子舆、
卢从愿、赵不欺及第。
大足元年,理选使孟诜试拔萃科,崔翘、郑少微及第;疾恶科,冯万石及第。
长安二年,龚、黄科,马克麾及第。
神龙二年,才膺管、乐科,张大求、魏启心、魏、卢绚、张文成、楮ギ、
咸е业、郭邻、赵不为及第;才高位下科,冯万石、晁良正、张敬及第。
三年,材堪经邦科,张九龄、康元及第;贤良方正科,苏晋、宋务光、寇
Г、卢怡、吕恂及第。
景龙三年,抱器怀能科,夏侯及第;茂才异等科,王敬从、卢重元及第。
景€二年,文以经国科,袁晖、韩朝宗及第;藏名负俗科,李俊之及第。
先天元年,文经邦国科,韩休及第;藻思清萃科,赵冬曦及第;寄以宣风则
能兴化变俗科,郭邻之及第;道侔伊、吕科,张九龄及第;手笔俊拔、超越辈流
科,杜昱、张子渐、张秀明、常无名、赵居正、贾登、邢巨及第。
开元二年,直言极谏科,梁卿、袁楚客及第;η人奇士、逸沦屠钓科,孙
逖及第;良才异等科,邵闰之、崔翘及第。
五年,文儒异等科,崔侃、褚庭晦及第;文史兼优科,李期、康子元、达
奚及第。
六年,博学通议科,郑少微、萧诚及第。
七年,文辞雅丽科,邢巨、苗晋卿、褚思光、赵良器及第。
十二年,将帅科,裴敦复、房自谦及第。
十五年,武足安边科,郑、樊衡及第;高才沈沦、草泽自举科,邓景山及
第。
十七年,才高未达、沉迹下僚科,吴巩及第。
十九年,博学宏词科,郑、陶翰及第。
二十一年,多才科,李史鱼及第。
二十三年,王霸科,刘璀、杜绾及第;智谋将帅科,张重光、崔圆、李广琛
及第。
天宝元年,文辞秀逸科,崔明允、颜真卿及第。
六年,风雅古调科,薛据及第。
十三年二月,辞藻宏丽科,杨绾及第。
大历二年,乐道安贫科,杨膺及第。
六年,讽谏主文科,郑瑜、李益及第。
建中元年,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姜公辅、元有直、樊泽、吕元膺及第;
文辞清丽科,奚陟、梁肃、刘公亮、郑辕、沈封、吴通元及第;经学优深科,孙
比、黎逢、白季随及第;高蹈邱园科,张绅、卫良儒、苏哲及第;军谋越众科,
夏侯审、平知和、郑儋、凌正、周渭、丁俯及第;孝弟力田闻於乡闾科,郑黄中、
崔浩、李牧及第。
正元元年九月,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韦执谊、郑利用、穆质、杨为阝、
裴复、柳公绰、归登、李直方、崔、郑敬、魏弘简、沈回、田元佑、徐兖及第;
博通坟典、达於教化科,熊执易、刘简甫及第;识洞韬略、堪任将帅科,许贽及
第。
四年四月,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崔元翰、裴次元、李彝、崔丰、史牟、
陆震、柳公绰、赵参、徐弘毅、韦彭寿、邹儒立、王乃、杜伦、元易、王真及第;
清廉守节、政术可称、堪任县令科,李巽及第;孝悌力田闻於乡闾科,张浩及第。
十年十二月,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裴、王播、朱谏、裴度、熊执易、
许尧佐、徐弘毅、崔绾、皇甫、王仲舒、许季同、仲子陵、郑士材、邱颖及第;
博通坟典、通於教化科,朱颖及第;详明政术、可以理人科,张平叔、李景亮及
第。
元和元年四月,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科,元稹、韦、独孤郁、白居易、曹
景伯、韦庆复、崔绾、罗让、崔护、薛存庆、韦珩、李蟠、元修、萧俯、沈传师、
柴宿及第;达於吏理、可使从政科,陈岵及第。
三年四月,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牛僧孺、皇甫、李宗闵、李正封、
吉弘宗、徐晦、贾饣束、王起、郭球、姚衮、庾威及第;博通坟典、达於教化科,
冯苞、陆亘及第;军谋宏达、材任将帅科,樊宗师及第;达於吏理、可使从政科,
萧睦及第。
长庆元年十二月,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庞严、任畹、吕述、姚中立、
韦曙、李回、崔嘏、崔龟从、韦正贯、崔知白、陈元锡及第;详明政术、可以理
人科,崔郢及第;军谋宏达、材任将帅科,吴思、李商卿及第;博通坟典、达於
教化科,李思元及第。
宝历元年四月,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唐伸、杨俭、韦端符、舒元裒、
萧敞、杨鲁士、来择、赵祝、裴恽、韦丝、李昌宝、严楚封、李涯、萧夷中、冯
球、元晦及第;详明吏理、达於教化科,韦正贯及第;军谋宏达、材任边将科,
裴俦、侯€章及第。
太和二年闰三月,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李、裴休、裴素、南卓、李
甘、杜牧、马植、郑亚、崔博、崔、王式、罗邵京、崔渠、韩宾、崔慎由、苗
、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