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献通考1-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甘、杜牧、马植、郑亚、崔博、崔、王式、罗邵京、崔渠、韩宾、崔慎由、苗
、韦昶、崔焕、崔谠及第;详明吏理、达於教化科,宋混及第;军谋宏达、堪
任将帅科,郑冠、李式及第。
    容斋洪氏《随笔》曰:“唐世制举科目猥多,徒异其名耳,其实与诸科等也。
张九龄以道侔伊吕策高第,以《登科记》及《会要》考之,盖先天元年九月,明
皇初即位,宣劳使所举诸科九人,经邦治国、材可经邦,才堪刺史,贤良方正,
与此科各一人;藻思清华、兴化变俗科各二人。其道侔伊吕策问殊平平,但云:
兴化致理,必俟得人;求贤审官,莫先任举。欲远循汉魏之规,复存州郡之选,
虑牧守之明不能必鉴。次及越骑、飞皆出畿甸,欲均井田於要服,遵邱赋於革
车,并安人、重,编户、农桑之事,殊不及为天下国家之要道,则其所以待伊
吕者亦狭矣。九龄於神龙二年中材堪经邦科,本传不书,计亦此类耳。”
    後周世宗显德四年十月,诏曰:“制策悬科,前朝盛事,莫不访贤良於侧陋,
求谠正於箴规,殿廷之,帝王亲试。其或大裨於国政,有益於时机,则必待以
优恩,縻之好爵,拔奇取异,无尚於兹,得士者昌,於是乎在。爰从近代,久废
此科,怀才抱器者郁而不伸,隐耀韬光者晦而莫出,遂使翘翘之楚多致於弃捐,
皎皎之驹莫就於縻絷,遗才滞用,阙孰甚焉!应天下诸色人中,有贤良方正能直
言极谏,经学优深可为师法,详闲吏理达於教化者,不限前资、见任职官,黄衣、
草泽,并许应诏。其逐处州府,依每年贡举人式例,差官考试,解送尚书吏部,
仍量试策论三道,共三千字以上,当日内取文理俱优、人物爽秀,方得解送,取
来年十月集上都。其登朝官亦许上表自举。”
    宋朝之制,国初制举,有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经学优深可为师法、详闲吏
理达於教化,凡三科。应内外职官前资见任、黄衣、草泽人,并许诸州及本司解
送於吏部对御策,试三千言,以文理俱优者中其选。
    真宗咸平四年,诏学士、两省、御史台五品,尚书省诸司四品以上,於内外
京朝、幕府州县官、草泽中,各举贤良方正一人,不得以见任转运使及馆阁职事
人应诏。
    景德二年,诏:“复置博通坟典达於教化、才识兼茂明於体用、武足安边、
洞明韬略运筹决胜、军谋宏远材任边寄等科,委中书门下先加程试。如器业可观,
具名闻奏,朕将临轩亲试。”
    时命两制考文卷,中等者甚少,又命侍读、待制重考。上犹虑遗才,令中书
重详定讫,试论六首合格者以闻。
    大中祥符元年,时上封者言:“两汉举贤良,多因兵荒灾变,所以询访阙政。
今国家受瑞建封,不当复设此科。”於是悉罢。
    凡特旨试艺者,有於中书学士舍人院,或特遣官专试,所试诗、赋、论、策、
颂、制诏或三篇,或一篇。景德後,唯将命为知制诰者,方试制诰。东封及祀汾
阴时,献文者多试业得官。
    仁宗天圣七年,诏曰:“朕开数路以详延天下之士,而制举独久置不设,意
吾豪杰或以故见遗也,其复置此科。”於是增其名,曰: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
博通坟典明於教化科,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科,详明吏理可使从政科,识洞韬略运
筹帷幄科,军谋宏远材任边寄科,凡六,以待京、朝官之被举及起应选者。又置
书判拔萃科,以待选人之应书者。又高蹈邱园科,沉沦草泽科,茂材异等科,以
待布衣之被举及应书者。又武举以待方略勇力之士。其法,先上艺业於有司,有
司较之,然後试秘阁,中格,然後天子亲策之。
    後数岁,李淑上书言:“吏部故事,选人以格限未至者,能试判三节,谓之
拔萃。此特有司之事耳,而陛下乃亲策之,非其称矣。又所谓茂材异等,本求出
类之隽也,而士之不利乡荐者,始出而应焉。臣以为此二者皆非国家求才之本意
也,宜有以易之。”於是罢书判拔萃科,令幕职州县官皆得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
谏等科;诸常试乡举被黜者,毋复应茂才异等科。其後十馀年,又诏:自今制科
须近臣论荐,毋得自举。初,御史唐询与参知政事吴育有隙。帝数称近岁制科得
人,以育为贤,而询奏言:“自古灾异乃册贤良,今者,六科率不用公卿推引,
而特视进士之期。凡应此科者,至自称曰贤良方正,曰茂才异等,曰博通坟典,
臣以为习扇浇浮,莫甚於此,可悉罢之。”而育复奏曰:“册贤良自晁错始,错
非以灾异举也。”帝以育言为然,由是制科得不废,而特禁其自荐而已。
    公是刘氏《杂说》曰:“夫自举之与人举之,所以厉世矫俗,岂可同日而语
哉?今不惟进士自举而已,至於贤良方正亦自举也,岂不过乎!夫贤良,美称也;
方正,善行也。古之当此名者,方将高卧潜处,不知羔雁璧之聘,三四至而遂
能起乎,今皆循循然窥颜色、求便利而进矣。争门指,不足以谕其情;侧肩攫
金,不足以况其态;鼓腹自鬻,不足以比其羞:无乃其实与名不相符哉!今世皆
知高贤良於进士矣,不知贤良之害於俗,甚於进士也。何以言之邪?人有言曰:
‘南城之泽有兔焉,可逐而取也。’彼闻之者,必争先致力焉,然其至者,必游
手惰农耳。又有言曰:‘有鹿焉。’则不独游手惰农而後争之,必将有舍业而往
者矣,则兔小而鹿大故也。夫进士,兔也;贤良,鹿也。二者皆足以动贪利之心,
而贤良之所动者多,可不慎哉!”
    石林叶氏曰:“富公以茂材异等登科,後召试馆职,以不习诗赋求免,仁宗
特命试以策论,後遂为故事。制科不试诗赋自富公始。至苏子瞻又去策止试论三
篇。熙宁初,罢制举,其事遂废。”
    又曰:“故事,制科分五等,上二等皆虚,惟以下三等取人。然中选者亦皆
第四等,独吴正肃公尝入第三等,後未有继者。至嘉中,苏子瞻、子由乃始皆
入第三等。已而子由以言太直,为考官胡武平所,欲黜落,复降为第四等。设
科以来,止吴正肃与子瞻入第三等,故子瞻谢启云:误占久虚之等。”
    玉山汪氏曰:“范子功亦入制科第三等,後熙宁,孔文仲考中第三等,以
忤王安石,特旨绌之。”
    神宗熙宁七年,吕惠卿以为制科止於记诵,非义理之学,且进士已试策,与
制科无异。乃诏罢之。
    先时,秘阁考制科,陈彦古六论不识题语何出,字又不及数,准式不考。盖
自秘阁试制科以来,未有如彦古空疏者。次年,乃罢制科。
    哲宗元元年,复制科。
    绍圣元年,罢制科。自朝廷罢诗赋、废明经,词章记诵之学俱绝,至是而制
科又罢,无以兼收文学博异之士,乃置宏词,以继贤良之科。
    三省言:“唐世取人,随事设科,其名有词藻宏丽、文章秀异之属,究其所
试,皆异乎进士、明经。今既复旧科,纯用经术,诸如诏、诰、章、表、箴、铭、
赋、颂、赦敕、檄书、露布、诫谕,其文皆朝廷官守日用而不可阙,先朝已尝留
意,特科目未及设。”二年,诏立宏辞科,岁许进士登科者诣礼部请试,若见守
官,须受代乃得试,率以春试上舍日附试,不自立院也。差官锁引,悉依进士,
惟诏、诰、赦敕不以为题,所试者,章、表、露布、檄书用四六,颂、箴、铭、
诫谕、序、记用古今体,亦不拘四六。考官取四题,分二日试,试者虽多,取毋
过五人。中程者上之三省,三省覆视,分上中二等,推恩有差;辞格超异者,恩
命临时取旨。
    徽宗大观四年,改为词学兼茂科,科举岁,附贡士院试,取毋过三人,不中
率,许阙。仍不试檄书,增制诏,分二日试四题,其二以历代史事借拟为之,馀
以本朝典故或时事。宰臣执政亲属毋得试。
    高宗绍兴元年,下诏复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有司讲求旧制,每科场年,
命中丞、给、舍、谏议大夫、学士、待制三人举一人,不拘已仕未仕(命官仍以
不曾犯赃私罪人充)。先具词业(策、论共五十篇),缴送两省、侍从参考之,
分三等,文理优长为上,次优为中,常平为下。次优已上并召赴阁试。岁九月,
命学士、两省官考试於秘阁,御史监之,试六论(每首五百字以上),於《九经》、
《十七史》、《七书》、《国语》、《荀》、《扬》、《管子》、《文中子》正
文内出题,差楷书祗应,四通以上为合格。仍分五等,以试卷缴奏御前拆号,入
四等以上者,召赴殿试。其日,上临轩亲策(限三千字以上),宰相撰题,差初
覆考、详定官。赴试人引见赐坐,殿廊两厢设垂帘、帏幕、青褥、紫案,差楷书
祗应,内侍赐茶果。对策先引出处,然後言事。第三等为上,恩数视廷试策第一
人;第四等为中,视廷试第三人,皆赐制科出身;第五等为下,视廷试第四人,
赐进士出身;不入等,与簿、尉差遣。以上并谓白身者,若有官人,则进一官与
升擢。
    旧制,六论於正文及注疏内出题。至是,有司请除疏义勿用。
    七年,诏以太阳有异,氛气四合,令中外侍从各举能直言极谏一人。吕祉举
选人胡铨,江藻举布衣刘度,上即日除铨枢密院编修官,而度不果召。
    孝宗乾道元年,诏令尚书、两省、谏议大夫已上、御史中丞、学士、待制,
各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一人,仍具词业缴进。
    苗昌言奏:“国初尝立三科,景德增而为六。仁宗皇帝时,李景请依景德故
事,亲策贤良秘阁,六论专取《六经》及问时务,其史传注疏乞不条问。帝亦以
为问隐奥观其博,不若取其能明世之治乱,有补阙政。又诏以景德六科定为制举
之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