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献通考1-第1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则其所以虚心诏访者,尤为恳恻。然观错所对,言“五帝神圣,其臣莫及,陛下
神明德厚,不下五帝,执事之臣莫能望清光,陛下不自躬亲,而待不望清光之臣,
臣窃恐神明之遗也。”大概皆导谀纳谄之言,殊辜帝孜孜访求之本意,反不如为
太子家令时所言劝农、备边之策为确实也。错在高第而所对如此,则其馀百馀人
者可知。然则贤良方正负文帝,帝未尝负贤良方正也。
    孝武建元元年,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
方正、直言极谏之士。
    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後百数,而董仲舒以贤良对策(仲舒,孝景时
为博士),天子览其对而异焉,乃复策之,对毕,复策之,遂以为江都相。辕固,
帝初即位时,以贤良徵,诸儒嫉毁,言固老,罢归之。
    帝初即位,诏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事,
言得失,自鬻者以千数,其不足采者,辄报闻罢
    丞相绾奏:“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
皆罢。”奏可。
    先公曰:“此行仲舒之言也,卫绾特使之书奏耳。建白大义,岂绾所能辨哉!
武帝年未二十,而奋然知所决择如此,可谓英主矣。然辕固以老而见弃,庄助以
容悦见录,仲舒虽殷勤三策,而不能引以自近也。以举贤良一事考之,帝终身之
得失皆可推矣。”
    元光五年,诏策贤良。帝初即位,招贤良文学士,时公孙弘年六十,以贤良
徵为博士,使匈奴,还报,不合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移病免归。至是,复
徵贤良文学,川国复推上弘,弘谢曰:“前己尝西,用不能罢,愿更选。”国
人固推弘,弘至太常,上策诏诸儒,弘奏对。时对者百馀人,太常奏弘第居下。
策奏,天子擢弘对为第一,召入见,容貌甚丽,拜为博士,待诏金马门。
    按:《武帝本纪》言元光元年策贤良,所载制策与《公孙弘传》所载文小异。
弘对策在元光五年,而本纪又於制策之末称董仲舒、公孙弘出焉。按:仲舒对策
在建元元年,俱不在元光元年,本纪误。
    弘初以贤良徵为博士,後罢归,再以贤良徵,方对策。然则贤良之未对策者,
亦可以为博士欤?董仲舒、辕固亦皆先为博士,後举贤良。
    按:西都贤良策之载於史者,晁、董、公孙、杜钦、谷永、杜邺而己。仲舒
最醇正,又值武帝即位之始,初心清明,故异其对,而复再三询叩,得以罄其所
学。弘素曲学,又值不称旨罢免之馀,宜其姑为平缓无忤之说以取容,自不足责。
晁错知治体,善议论,非弘之比,又遇谦恭好问之主如文帝,且己尝受知,辱眷
於太子家令,言事之时,又非如仲舒泛泛下僚,猝奉大对之比,乃谆复乎五帝神
圣之说,赞颂不容口而略无建明,惜哉!钦、永阿王氏,论益卑矣。邺指陈外戚,
讥切丁、傅,稍不负方正之名。王吉、贡禹之正大,朱€、何武之刚方,必有嘉
论,惜史逸其传云。
    昭帝始元元年,遣故廷尉持节郡国,举贤良。
    五年,诏令三辅、太常举贤良各二人。
    六年,诏有司问郡国所举贤良文学民所疾苦,议罢盐铁、榷酤。
    有司者,丞相车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也;贤良、文学者,茂陵唐生、鲁国
万生、中山刘子、九江祝生与其徒六十馀人也。其建议之首曰:“有诏书,使丞
相、御史与所举贤良、文学语,问民所疾苦。”文学对曰:“窃闻治人之道,
防淫之原,广道德之端,抑末利而开仁义,毋示以利,而後教化可兴,风俗可
移也。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是以百姓
就本者寡,趋末者众,愿悉罢之。”御史大夫桑弘羊难之,以为此国家大业,所
以制四夷、安边足用之本,罢之不便。
    按:自孝文策晁错之後,贤良方正皆承亲策,上亲览而第其优劣。至孝昭,
年幼未即政,故无亲策之事,乃诏有司问以民所疾苦。然所问者盐铁、均输、榷
酤,皆当时大事,令建议之臣与之反覆诘难,讲究罢行之宜,卒从其说,为之罢
榷酤。然则虽未尝亲奉大对,而其视上下姑相应以义理之浮文者,反为胜之。国
家以科目取士,士以科目进身者,必如此然後为有益於人国耳(贤良及大夫问难
本末,见《征榷考》)。
    宣帝本始四年,郡国地震,诏令三辅、太常、内郡国举贤良方正各一人。
    地节三年,诏令内郡国举贤良方正可亲民者。
    诏曰:“乃者九月地震,朕甚惧焉。有能箴朕过失,及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
士以正朕之不逮,毋讳有司。”
    神爵四年,令内郡国举贤良可亲民者各一人。
    孝元初元二年,以地震陇西郡,诏丞相、御史、中二千石举茂材异等、直言
极谏之士。
    永光二年,以日食,诏令内郡国举贤良方正各一人。
    何武为京兆尹,坐举方正所举者召见辟雅拜(行礼容拜也。辟犹盘旋也),
有司以为诡众虚伪,武坐左迁楚内史。
    孝成建始二年,诏三辅、内郡举贤良方正各一人。
    建始三年,以日蚀、地震,诏:“丞相、御史与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及内
郡国,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诣公车,朕将览焉。”
    上尽召直言之士诣白虎殿对策。
    元延元年,以日食、星陨、孛见,令公卿大夫、博士、议郎以经对,与内郡
国举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各一人(令公卿与内郡国共举)。
    孝哀帝元寿元年正月,以日食,有诏令公卿大夫与将军、列侯、中二千石等,
察举贤良方正及能直言者各一人。
    ◎西汉举贤良文学
    晁错(以太子家令举,迁授中大夫) 董仲舒(以博士举,迁授江都相) 
公孙弘(以博士举,迁博士待诏) 杜钦(以武库令举,迁授议郎) 严助(郡
举,擢授中大夫) 朱€(以博士举,迁授槐里令) 王吉(以€阳令举,迁授
昌邑中尉) 贡禹(以博士举,迁授河南令) 魏相(郡卒史举,迁授茂陵令)
 盖宽饶(以郎举,迁谏大夫) 孔光(以议郎举,迁授谏大夫) 谷永(以太
常丞举,待诏公车) 杜邺(以凉州刺史举,不及拜官,卒) 何武(以太守卒
史举,迁授谏大夫) 辕固(以清河王太傅举,寻罢归里) 黄霸(以丞相长史
举,迁扬州刺史)  朱邑(以太守卒史举,迁大司农丞)
    世祖建武六年十月,诏曰:“吾德薄不明,寇贼为害,强弱相陵,元元失所,
永念厥咎,内疚於心。其敕公卿举贤良方正各一人。”
    七年四月,诏曰:“比阴阳错谬,日月薄食。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大赦天
下。公卿、司隶、州牧举贤良方正各一人,遣诣公车,朕将览试焉。”
    章帝建初元年三月,诏曰:“朕以无德,奉承大业,夙夜栗栗,不敢荒宁,
而灾异仍见,与政相应。朕既不明,涉道日寡,又选举乖实,俗吏伤人,官职耗
乱,刑罚不中,可不忧与!昔仲弓季氏之家臣,子游武城之小宰,孔子犹诲以贤
才,问以得人,明政无大小,以得人为本。夫乡举里选,必累功劳。今刺史、守
相不明真伪,茂才、孝廉岁以百数,既非能显,而当授之政事,甚无谓也。每寻
前世举人贡士,或起川亩,不系阀阅,敷奏以言则文章可采,明试以功则政有
异迹,文质彬彬,朕甚嘉之。其令太傅、三公、中二千石、二千石、郡国守相举
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各一人。”
    五年二月朔,日有食之,诏:“公卿己下,其举直言极谏能指朕过失者各一
人,遣诣公车,将亲览问焉。其以岩穴为先,勿取浮华。”
    和帝永元六年三月,诏曰:“阴阳不和,水旱违度,思得忠良之士,以辅朕
之不逮。其令三公、中二千石、二千石、内郡守相,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
士各一人。昭岩穴,披幽隐,遣诣公车,朕将悉听焉。”帝乃亲临策问,选补郎
吏。
    安帝永初元年三月,日有食之,诏公、卿、内外众官、郡国守相举贤良方正、
有道术之士,明政术、达古今、能直言极谏者各一人。
    五年闰三月,诏曰:“朕以不明,统理失中,思得忠良正直之臣,以辅不逮。
其令三公、特进、侯、中二千石、二千石、郡守、诸侯相,举贤良方正、有道术、
达於政化、能直言极谏之士各一人,及至孝行与众卓异者并遣诣公车,朕将亲览
焉。”
    顺帝即位,诏公、卿、郡守、国相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各一人。
    汉安元年二月,诏大将军、公、卿举贤良方正、能探赜索隐者各一人。
    冲帝即位,诏三公、特进、侯、卿、校尉,举贤良方正、幽逸修道之士各一
人。
    桓帝建和元年四月,京师地震,诏大将军、公、卿、校尉,举贤良方正、能
直言极谏之士各一人。
    三年六月,诏大将军、三公、特进、侯,其与卿、校尉举贤良方正、能直言
极谏之士各一人。
    永兴二年二月,京师地震,诏公、卿、校尉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各一
人。
    延熹八年正月,日有食之,诏公、卿、校尉举贤良方正。
    永康元年五月,诏公、卿、校尉举贤良方正。
    ◎东汉举贤良文学
    鲁丕(郡功曹举,迁议郎) 申屠刚 苏章 李法 爰延 崔る 周燮(不
就)刘瑜 荀淑 皇甫规 张奂 刘淑 刘焉
    魏明帝青龙元年,诏公、卿举贤良笃行之士各一人。
    晋武帝泰始四年,诏公、卿及郡国守相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
    挚虞举贤良,与夏侯湛等十七人策为下第,拜中郎。武帝诏曰:“省诸贤良
答策,虽所言殊途,皆明於王义,有益政道。欲详览其对,究观贤士大夫用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