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怎样培养习惯-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选择朋友,比如你喜欢阅读,不妨与那些同样具有阅读兴趣的伙伴多交往,在交往中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等等。
此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了解对方的情况。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了解一下对方的家庭背景。家庭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非常重要,从他的家庭中可以更加了解你的朋友。
2.与父母多沟通
一般情况下,父母不会轻易反对我们的正常交往,不过他们总是希望我们与“好孩子”多交往。当然,父母的衡量尺度可能和我们有所偏差,但他们的意见也值得考虑。如果父母不喜欢你的朋友,甚至说你的朋友是“坏”孩子,你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你应该理解父母的出发点是为你好。
通常,父母眼里的“坏”孩子,大多可分为四种情况:一种是学习成绩不佳,没有什么品质问题;第二种是学习成绩差,又有不遵守纪律、贪玩儿、旷课等行为;第三种是学习、纪律不好,还有抽烟、打架、引逗异性等劣迹;第四种是劣迹行为严重,甚至有轻度违法行为,如小偷小摸、少量骗钱、劫钱等行为。对于前两种情况,是不能说“坏”的,是有缺点,有一定的错误;第三种错误多一些,严重一些;第四种问题比较严重,但与社会上成年人中的坏人还是有区别。
父母之所以觉得这些朋友“坏”,无非是因为他们身上有较多的缺点,怕他们影响你的学习,并不是一定存有干涉你的交往自由之意。所以,如果你的朋友属于前两种情况,不妨在尊重父母的前提下向父母说明你的立场:你可以与朋友共同进步或者帮助他进步;如果你的朋友情况较严重,可以适当听取父母的意见,请父母帮助你认识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该向朋友学习什么。
其次,让父母见见你的朋友。
如果你有一些自己的固定朋友,父母又不喜欢,你可以请自己的朋友到家里来,这样不但让父母了解了你的朋友,父母也能结合实际情况指导你的行为。
3.请父母帮助规定
得到父母的认同和帮助后,不妨请父母为你们规定一些行为原则。因为毕竟我们青少年判断是非的能力还有限,而父母又不可能一直跟着我们,所以,有必要请父母告诉我们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比如,父母不在家的时候,可以请朋友到家里来玩,但是不要随便翻家里的东西,要注意用电安全等等。
4.与朋友共同进步
这是寻找同龄榜样的最终目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常情况下,由于我们各自的局限,常常是你在这点比我好,他在那点比你强,大家都各有优势,不相上下。这种情况下,大家最好是互为榜样,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克服自己身上的缺点,同时以自己的优秀之处影响别人,帮助别人进步。千万不要被别人身上的缺点或坏毛病影响,好习惯没养成,坏毛病又一大堆,这就背离了我们的初衷。“三人行,必有我师”。只有不断地相互学习,才能不断地进步。
第三章体验法
一、解释
这种方法就是指通过亲身实践来认识和体会养成好的习惯的重要性,从而强化好的行为习惯,削减不好的行为的出现。少年儿童获得“知”的过程,不仅来自于成年人的教育,还来自于少年儿童的体验。这是少年儿童认知的重要来源。体验教育在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及成长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就整体来看,我国城乡少年儿童大多存在社会体验不足的缺陷:
一方面,我国城市少年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这一群体虽然在接受信息方面较过去有了很大变化,但是这些知识的获得大多来自书本、报刊杂志、电视、网络、广播等,是间接的。虽然父母们常常苦口婆心地对孩子说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讲卫生容易生病、要学会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等等,但对孩子来说,父母的话往往还没有电视里讲得好听,也没有网友们讲得生动到位。这样,习惯对孩子来说,仍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概念。

第5节:体验法
而对于农村少年儿童而言,和城市少年儿童相比,他们的信息依旧闭塞,对生活的理解依旧仅仅停留在乡土上。一些现代生活准则、具有时代特色的好习惯,对他们来说,仍然很遥远。因此,当老师们对他们讲要遵守一米线、尊重他人的隐私、要尊重别人的私人空间、乘滚梯靠右行等等,这些习惯在他们的脑海里往往是空洞的。
所以,要更准确地理解习惯的重要性,了解习惯对自己、对他人的好处,体验是非常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案例
鲍姆就是在体验中养成自己带饭的好习惯的,这中间,妈妈和老师费了不少脑筋:
鲍姆是个7岁的男孩,上学的时候常常忘记带午饭。每当此时,妈妈都要在繁忙的工作间隙开车到学校给儿子送饭。虽然妈妈就这件事跟鲍姆说了几次,但鲍姆就是记不住带饭。后来,妈妈听从了专家的建议,决定让孩子体验一下不带饭的感受。回家以后,妈妈首先和鲍姆谈话,她告诉鲍姆:妈妈相信你已经长大了,有能力管自己的事情了。你应该对自己带午饭的事情负责任了。妈妈每天工作很忙,不能总是给你送饭到学校。今后,妈妈不会再到学校给你送饭去了。
鲍姆听了妈妈的话,点头答应得很好。但是,这一计划开始实施的时候,却受到了一些干扰,因为鲍姆的老师借钱给鲍姆,让他自己买饭吃。为此,妈妈又和鲍姆的老师协商,告诉老师自己的想法。老师答应不再借钱给他买午饭了,让鲍姆自己去经受考验。一次,鲍姆又忘记带午饭了,他向老师去借钱。老师说:“很抱歉,鲍姆,我们已经讲好了,你要自己解决午饭问题。”鲍姆给妈妈打电话,请求她给送午饭来。妈妈很和蔼但坚决地拒绝了他的要求。
最后,鲍姆的一个同学分给鲍姆一半三明治,但鲍姆还是被饥饿折磨了一个下午。他因此体验到了因自己不带午饭而饥肠辘辘的难受滋味儿。从那以后,妈妈发现,鲍姆真的很少再忘记带午饭。
这个案例说明了在习惯培养中体验的重要作用。为了让儿子养成对自己负责任的好习惯,妈妈对鲍勃采取了体验教育法,让他亲身体验不带饭给自己带来的麻烦和尴尬。有的时候,父母对我们说了那么多话都不管用,这时如果我们自己去体验一下,或许对习惯培养更有好处。
一位母亲就对孩子实行了这样的体验。这位母亲记述说:
宁宁小时候是姥姥带大的。姥姥有个传统观念,说是孩子起床时要多叫几遍才行,否则对孩子大脑发育不好。在姥姥的呵护下,宁宁养成了起床要叫三遍以上的不良习惯。
上小学以后,我决心帮助宁宁纠正这个毛病。我和宁宁说:“据妈妈了解,人睡醒了立即起床,对大脑的发育没有影响。总让妈妈叫几遍,你才能起床,既耽误时间,又使得妈妈不开心。我俩商量商量,改掉这个毛病好吗?”宁宁同意了我的意见。
在我的督促与鼓励下开始一段时间宁宁还能迅速起床。时间一长,就不令人满意了。
我开始寻找契机,想通过自我磨难的方法让宁宁尽快改掉不能迅速起床的毛病。为了丰富孩子们的业余生活,从小树立热爱解放军的思想,学校利用星期天组织他们到部队搞“一日小营员活动”。星期六晚上,宁宁兴奋得怎么也睡不着。星期日早晨五点钟,我叫他起床时,他睡得正香。我见时机来临,就用平常的语调,叫了一声“宁宁,该起床了”,并顺手用录音机将我叫他起床的声音录下来。见宁宁动了动又睡着了,我暗自庆幸地走开了。
七点多钟,我听见宁宁在房间里大声哭喊:“妈妈,您怎么不叫我起床呀?同学们都出发了……”我走过去,将录音机打开,并说:“妈妈叫你了,是你没养成迅速起床的好习惯,所以又睡过去了。”宁宁哑口无言……我早已和他讲过不能迅速起床迟早是要碰壁的。久盼的“一日小营员活动”还是参加不成了,他着急、悔恨、懊恼,又是捶打自己的脑袋,又是跺脚,还一个劲儿地骂自己是笨蛋……我像是什么事情也没发生一样,照旧做我自己的事。当他的情绪较稳定后,我安慰并耐心地对他说:“宁宁,别难过了,这样的机会以后还会有的,放假后,我带你去表哥的军营,怎么样?”这时,他才止住了抽泣。我接着对他讲:“人吃一堑长一智,永远记住今天的教训,就不会再吃这样的亏,妈妈相信你肯定会改掉不能迅速起床的毛病的。”
从这天以后,奇迹真的发生了。宁宁每天都在睡前自己上好闹钟。铃响后,他会自己迅速起床。就是高考的紧张时刻,他也是照章办事,没让我操心过……
有一位清华学子曾经有过如下的回忆:
上高中之前我都没有跑过1500米的长跑,可是我们那高中体育课要求测试2000米。刚刚听到这个消息我真是吓得不行,还专门去试试最多能够跑多少米。高中学校的操场是200米一圈的,2000米也就相当于10圈,这对当时的我来说是个非常恐怖的概念。我跑前面两三圈的时候感觉没什么,可是跑到5圈以后的时候就感觉累得不行了,两条腿像不听使唤似的,根本没法抬起来,呼吸也特别难,脑子里特别难受,如果不放弃感觉就没法活了。因为以前我从来没跑过1500米以上。可是高中不行了,是必须得过的,于是只好坚持、坚持,没法跑下来也要坚持。可是不试不知道,其实只要努力坚持过了最痛苦的那段,后面反而没有什么感觉了,就像两条腿自动在往前跑,也没有太累的感觉了,好像继续下去是理所当然的一样,没有刚才那么难受了。这样总算最后坚持下来,发现自己居然连续地跑下了2000米。当时真是觉得自己好厉害啊,连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都做到了。

第6节:不让他人代劳
是啊,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居然能做到,如果没有这样的体验,这位学子怎能对“坚持就能成功”有深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