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怎样培养习惯-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6节:不让他人代劳
是啊,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居然能做到,如果没有这样的体验,这位学子怎能对“坚持就能成功”有深刻的体会并将其运用到学习中去?很多时候,成功与失败,就相差那么一小步。
三、要求和原则
“不让他人代劳”,应当成为在体验中养成好习惯的一个原则。
每年夏天一到高考的时候,我们就会看到千千万万踌躇满志的学子步入考场。而考场外的那个考场显然更加充满竞争。我们惊奇地发现,父母们为我们承担了太多东西。除了学习,好像一切都成了父母的事情:做饭、洗衣服、收拾房间、取报纸、交水电费等等。
也许有的人会说,爸爸妈妈愿意去做,我也没有办法。的确,很多父母在无意识中剥夺了我们体验的权利。曾经有人收集了一些材料,做了一个比较:
一位中国小孩子在前面跑、口里含着饭,一位母亲在后面追,一手拿着盛有米饭的汤匙、一手用筷子夹着菜,后面还有孩子的奶奶双手捧着盛有饭菜的碗……这种场景在中国司空见惯。
在美国迪斯尼乐园里,一位美国母亲逼着自己很小的孩子坐高速缆车,孩子哇哇哭着往母亲怀里钻,被母亲无情地推开了。这位母亲说:“孩子如果没有这点胆量,他就不要做人!”
一个日本孩子写了一篇题为《懒爸爸》的文章:记得小时候,我走路不稳,摔倒在地上,哭着要爸爸把我扶起来。可爸爸却用鼓励的眼光看着我,不紧不慢地说:“你自己爬起来嘛。”我只好自己爬起来;我的校服脏了,妈妈要替我洗,爸爸却说:“让他自己洗!”爸爸不但不替我洗,还不让妈妈帮我洗,我只好硬着头皮自己去洗衣服;家里的一些东西坏了,爸爸不但不管,还找来工具逼着我去修理。就这样,爸爸“懒”得做的一些事情,我都学会了……在文章的最后,这位日本男孩无限深情地写道:“‘懒’爸爸,你的用心良苦,我真心领会了……”
美国人有一个家教原则叫做“二十码法则”:尊重孩子的独立倾向,与其至少保持二十码的距离。这也是符合让孩子在体验中养成好习惯的原则的。
其实,我们身边也并不是没有这样的例子。15岁就考上大学的樊晓燕从小就经常听到妈妈说:“你自己干。”她三、四岁就自己洗手绢,自己洗碗,并且自己学扫地,整理小床……上中学时自己拆洗被子、棉袄、打毛衣……这种“自己干”的精神使她养成了独立精神,锻炼了意志。大学毕业时写论文,她独自一人在河南乡下跑了三个月,拿出四万五千字的论文。她说:“‘自己干’培养了我的决策能力及办事的迅速性和果断性。”这真是得益于她的成长体验。
四、操作方法
1.确定习惯培养目标
应该说,这是培养一个好习惯的第一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了目标,才能更快的走向实际行动。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自己的衣服自己洗,自己的房间自己收拾,自己做错了事情要勇于承认过错。
3.体验好习惯带来的愉悦
在妈妈的教育下,当当养成了节俭的好习惯。有一天,他特别想买一件运动衣。妈妈告诉他,可以用自己积攒的钱来买,并且说,平时节俭一些,等到急需的时候就有钱用了。于是,当当取出自己的零用钱,去买了运动衣,觉得存钱真好。
过了一段时间,当当想买一顶运动帽,可是很贵,自己的零用钱不够买了。妈妈知道了,从自己的存钱罐里取出一些钱,帮助他凑够钱,不过要求当当在一段时间内还回来。当当这次更高兴了,因为妈妈说他有存钱的好习惯,有足够的信任度让妈妈给他借钱。当当感受到了好习惯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4.牢记不良习惯带来的麻烦
在美国威斯康辛州基罗萨镇传出了一条有趣的新闻,格外引人注目。
舒尔德和泰妮夫妇有4个子女。长期以来,兄妹4人打架滋事,调皮捣蛋,专搞恶作剧。在他们的房中,有扫不尽的垃圾,响个不停的电话,日夜咆哮的唱机……这种局面,令舒尔德和泰妮夫妇焦虑不安,但因忙于打工谋生,没有时间顾及这些。
随着时光的流逝,为这个家所承受的繁重的劳作和沉重的精神压力,使舒尔德和泰妮夫妇再也无法忍受了,他们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在家里采取“罢工”。首先,母亲泰妮停止为4个孩子做饭、洗衣服,不再为他们收拾房间,不再为他们清理垃圾,不再开车送他们外出。与此同时,父亲舒尔德切断了子女房间的电话,断绝他们与外界的联系。
在舒尔德和泰妮“罢工”的当天,4个孩子就泪流满面,一齐向父母道歉,发誓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家庭罢工”胜利后,一对对父母来向舒尔德和泰妮“取经”。泰妮兴奋地说:“以前家中如同跳蚤市场,4个孩子没一个肯帮助我做家务的,他们除了打闹、看电视,就是制造垃圾和噪音。现在,他们已懂得自己收拾房间、洗衣服、擦碗碟,并争着给我当家务助手,一家人和谐融洽,欢欢乐乐,可是,我和丈夫还要再接再厉,继续扩大成果,使孩子们成为真正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看来,舒尔德和泰妮夫妇有效地使孩子们体验到了自己的坏习惯是多么让人不快,如果没有父母的“狠心”,他们恐怕不会这么快“痛改前非”。
第四章自我控制法
一、解释
自我控制就是要求我们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自己承担可能出现的后果。
大部分传统的习惯培养方法都是让父母对孩子进行外在控制,整个过程都是教育者在观察、记录和实施。而依赖外在控制有两个缺点,一方面有些行为是教育者不易监控的,另一方面容易造成孩子在父母面前一套行为表现,在别人面前或者独处时是另一套行为表现。进行自我控制则能有效避免这两大缺点的出现。

第7节:自我控制法
二、案例
自我控制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往往需要我们在其过程中克服相当多的困难,其中最难的就是战胜自己的惰性,一位学生回忆自己的学习时,就有这样的体会:
我从小对数理化的学科竞赛非常感兴趣,觉得那是思维的体操,是能力的体现。可是由于我上的中学教育不是很好,只注重中考高考的升学率,对竞赛没有培训。于是我只好自学。可是竞赛的题目完全没有老师的指导,自学起来真的很难,就拿数学来说吧,一道题目的答案往往就是一个弯拐不过来,往往是一个地方自己无论如何都想不到,而只要别人一说出来就会发现其实很容易。可见在没有人知道的条件下自学竞赛的东西真的很困难。高一的我一直希望能够在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上获得一个名次,甚至梦想着能够凭竞赛的优异成绩保送进入清华。于是我给自己定下学习计划,每天早上5:40起来,这样可以从6:00开始看书,看一个小时到7:00再吃饭去学校。这对我平时习惯了早起像打仗一样的人真是一件很难坚持的事情。我也是做了不到一个星期就开始打退堂鼓了,因为冬天的被窝实在是太暖和了,外面又漆黑的,真不愿意起来。爸爸看到这种情况就教育我一定要坚持自己的计划,做事情没有一帆风顺的,成功与否就看你的毅力。他还采取了强迫措施,要我听到闹钟必须起来。当时我不太理解爸爸的做法,非常不情愿。每天做梦到最精彩的时候突然被闹钟打断了,真想不理闹钟把这个梦继续做完。由于是冬天,好不容易起来后外面一片漆黑,洗漱用的水也是冰冷的。终于在桌子边坐下来,面对的又是让人郁闷的硬骨头,一道题目往往要想半个小时以上,有时候想着想着不知不觉就困了。当时心里也常常动摇,觉得完全自学真的很难,很多不明白的没法解决,前面一片黑暗,想过放弃。可是这样坚持做下来不到半个月也就养成了习惯,以后起来也不觉得很辛苦,觉得是理所当然应该起来做点自己的事情了。每当想退缩的时候,只要不断提醒鼓励自己,就一定能够坚持下来,完成目标。最后我在联赛中获得了省级二等奖,虽然和很多清华的同学比起来是很微不足道的一个奖,也没有起到保送我进清华的作用,可是毕竟是我们学校好多年来第一次在全国数学联赛中获得的奖项。由此我发现,只要你努力过,坚持做好每一件事情,无论外部条件怎样不利,上帝总会让你收获的。
在整个自我控制过程中,孩子自己操作,自己承担责任,然而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看到不只是孩子,包括大人在内,半途而废的事例还是很多的。下面这个例子就反映了这种情况:
英美从小就喜欢吃零食,尤其爱吃甜食,对蛋糕、冰淇淋和巧克力百吃不厌。她一直是班里最胖的学生,现在她上六年级了,小姑娘的爱美心理渐渐强烈。她开始渴望减肥了,医生告诉她,必须加强体育锻炼,控制自己的饮食,特别是少吃甜食。由于她在寄宿制学校读书,爸爸妈妈没法监督她,她只能靠自我约束,她决定先从不吃巧克力做起。
学校宿舍旁边有一个小超市,她每天中午或晚上吃完饭都要在这里逛逛,买些生活用品,当然还要买巧克力。实施计划的第一天,中午她去了超市但没有买巧克力,她很高兴能控制住自己。但是到傍晚的时候,她很想吃巧克力,怎么办呢?宿舍里还有一块以前没吃完的,先吃完了吧,保证以后不再买新的。第二、第三天,她控制住自己没有吃巧克力。第四天,同桌送她一块巧克力,她想:自己已经两天没吃了,再说这是别人送的,又不是自己买的,就吃一块吧。第五天,因为生活需要,她去了小超市,她在巧克力货架前犹豫起来:减肥得慢慢来,今天我只买一块最小的,明天绝对不吃。到了周末,英美回家了,爸爸妈妈问她减肥计划实行得怎么样,英美舒服地躺在沙发上说:“我以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