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尹翁归,后汉有郑翁归,梁家亦有孔翁归,又有顾翁宠;晋
代有许思妣、孟少孤:如此名字,幸当避之。
今人避讳,更急于古。凡名子者,当为孙地。吾亲识中有
讳襄、讳友、讳同、讳清、讳和、讳禹,交疏造次,一座百犯,
闻者辛苦,无憀赖焉。
昔司马长卿慕蔺相如,故名相如,顾元叹慕蔡邕,故名雍,
而后汉有朱伥字孙卿,许暹字颜回,梁世有庾晏婴、祖孙登,
连古人姓为名字,亦鄙事也。
… 8…
颜氏家训 ·16·
昔刘文饶不忍骂奴为畜产,今世愚人遂以相戏,或有指名
为豚犊者:有识傍观,犹欲掩耳,况当之者乎?
近在议曹,共平章百官秩禄,有一显贵,当世名臣,意嫌
所议过厚。齐朝有一两士族文学之人,谓此贵曰 :“今日天下
大同,须为百代典式,岂得尚作关中旧意?明公定是陶朱公大
儿耳!”彼此欢笑,不以为嫌。
昔侯霸之子孙,称其祖父曰家公;陈思王称其父为家父,
母为家母;潘尼称其祖曰家祖:古人之所行,今人之所笑也。
今南北风俗,言其祖及二亲,无云家者;田里猥人,方有此言
耳。凡与人言,言己世父,以次第称之,不云家者,以尊于父,
不敢家也。凡言姑姊妹女子子:已嫁,则以夫氏称之;在室,
则以次第称之。言礼成他族,不得云家也。子孙不得称家者,
轻略之也。蔡邕书集,呼其姑姊为家姑家姊;班固书集,亦云
家孙:今并不行也。
凡与人言,称彼祖父母、世父母、父母及长姑,皆加尊字,
自叔父母已下,则加贤字,尊卑之差也。王羲之书,称彼之母
与自称己母同,不云尊字,今所非也。
南人冬至岁首,不诣丧家;若不修书,则过节束带以申慰。
北人至岁之日,重行吊礼;礼无明文,则吾不取。南人宾至不
迎,相见捧手而不揖,送客下席而已;北人迎送并至门,相见
则揖,皆古之道也,吾善其迎揖。
昔者,王侯自称孤、寡、不谷,自兹以降,虽孔子圣师,
… 9…
颜氏家训 ·17·
与门人言皆称名也。后虽有臣仆之称,行者盖亦寡焉。江南轻
重,各有谓号,具诸书仪;北人多称名者,乃古之遗风,吾善
其称名焉。
言及先人,理当感慕,古者之所易,今人之所难。江南人
事不获已,须言阀阅,必以文翰,罕有面论者。北人无何便尔
话说,及相访问。如此之事,不可加于人也。人加诸己,则当
避之。名位未高,如为勋贵所逼,隐忍方便,速报取了;勿使
烦重,感辱祖父。若没,言须及者,则敛容肃坐,称大门中,
世父、叔父则称从兄弟门中,兄弟则称亡者子某门中,各以其
尊卑轻重为容色之节,皆变于常。若与君言,虽变于色,犹云
亡祖亡伯亡叔也。吾见名士,亦有呼其亡兄弟为兄子弟子门中
者,亦未为安贴也。北土风俗,都不行此。太山羊侃,梁初入
南;吾近至邺,其兄子肃访侃委曲,吾答之云 :“卿从门中在
梁,如此如此 。”肃曰:“是我亲第七亡叔,非从也。”祖孝
征在坐 ,先知江南风俗,乃谓之云 :“贤从弟门中,何故不
解?”
古人皆呼伯父叔父,而今世多单呼伯叔。从父兄弟姊妹已
孤,而对其前,呼其母为伯叔母,此不可避者也。兄弟之子已
孤,与他人言,对孤者前,呼为兄子弟子,颇为不忍;北土人
多呼为侄。案:尔雅、丧服经、左传,侄虽名通男女,并是对
姑之称。晋世已来,始呼叔侄;今呼为侄,于理为胜也。
别易会难,古人所重;江南饯送,下泣言离。有王子侯,
梁武帝弟,出为东郡,与武帝别,帝曰 :“我年已老,与汝分
张,甚以恻怆 。”数行泪下。侯遂密云,赧然而出。坐此被责,
… 页面 20…
颜氏家训 ·18·
飘飖舟渚,一百许日,卒不得去。北间风俗,不屑此事,歧路
言离,欢笑分首。然人性自有少涕泪者,肠虽欲绝,目犹烂然;
如此之人,不可强责。
凡亲属名称,皆须粉墨,不可滥也。无风教者,其父已孤,
呼外祖父母与祖父母同,使人为其不喜闻也。虽质于面,皆当
加外以别之;父母之世叔父,皆当加其次第以别之;父母之世
叔母,皆当加其姓以别之;父母之群从世叔父母及从祖父母,
皆当加其爵位若姓以别之。河北士人,皆呼外祖父母为家公家
母;江南田里间亦言之。以家代外,非吾所识。
凡宗亲世数,有从父,有从祖,有族祖。江南风俗,自兹
已往,高秩者,通呼为尊,同昭穆者,虽百世犹称兄弟;若对
他人称之,皆云族人。河北士人,虽三二十世,犹呼为从伯从
叔。梁武帝尝问一中土人曰 :“卿北人,何故不知有族?”答
云 :“骨肉易疏,不忍言族耳 。”当时虽为敏对,于礼未通。
吾尝问周弘让曰 :“父母中外姊妹,何以称之?”周曰:
“亦呼为丈人。”自古未见丈人之称施于妇人也。吾亲表所行,
若父属者,为某姓姑;母属者,为某姓姨。中外丈人之妇,猥
俗呼为丈母,士大夫谓之王母、谢母云。而陆机集有与长沙顾
母书,乃其从叔母也,今所不行。
齐朝士子,皆呼祖仆射为祖公,全不嫌有所涉也,乃有对
面以相戏者。
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名终则讳之,字乃可以为孙
… 页面 21…
颜氏家训 ·19·
氏。孔子弟子记事者,皆称仲尼;吕后微时,尝字高祖为季;
至汉爰种,字其叔父曰丝;王丹与侯霸子语,字霸为君房;江
南至今不讳字也。河北士人全不辨之,名亦呼为字,字固呼为
字。尚书王元景兄弟,皆号名人,其父名云,字罗汉,一皆讳
之,其余不足怪也。
礼闲传云 :“斩缞之哭,若往而不反;齐缞之哭,若往而
反;大功之哭,三曲而偯;小功缌麻,哀容可也,此哀之发于
声音也 。”孝经云:“哭不偯。”皆论哭有轻重质文之声也。
礼以哭有言者为号;然则哭亦有辞也。江南丧哭,时有哀诉之
言耳;山东重丧,则唯呼苍天,期功以下,则唯呼痛深,便是
号而不哭。
江南凡遭重丧,若相知者,同在城邑,三日不吊则绝之;
除丧,虽相遇则避之,怨其不己悯也。有故及道遥者,致书可
也;无书亦如之。北俗则不尔。江南凡吊者,主人之外,不识
者不执手;识轻服而不识主人,则不于会所而吊,他日修名诣
其家。
阴阳说云 :“辰为水墓,又为土墓,故不得哭。”王充论
衡云 :“辰日不哭,哭则重丧。”今无教者,辰日有丧,不问
轻重,举家清谧,不敢发声,以辞吊客。道书又曰 :“晦歌朔
哭,皆当有罪,天夺其算 。”丧家朔望,哀感弥深,宁当惜寿,
又不哭也?亦不谕。
偏傍之书,死有归杀。子孙逃窜,莫肯在家;画瓦书符,
作诸厌胜;丧出之日,门前然火,户外列灰,祓送家鬼,章断
… 页面 22…
颜氏家训 ·20·
注连:凡如此比,不近有情,乃儒雅之罪人,弹议所当加也。
己孤,而履岁及长至之节,无父,拜母、祖父母、世叔父
母、姑、兄、姊,则皆泣;无母,拜父、外祖父母、舅、姨、
兄、姊,亦如之:此人情也。
江左朝臣,子孙初释服,朝见二宫,皆当泣涕;二宫为之
改容。颇有肤色充泽,无哀感者,梁武薄其为人,多被抑退。
裴政出服,问讯武帝,贬瘦枯槁,涕泗滂沱,武帝目送之曰:
“裴之礼不死也。”
二亲既没,所居斋寝,子与妇弗忍入焉。北朝顿丘李构,
母刘氏,夫人亡后,所住之堂,终身锁闭,弗忍开入也。夫人,
宋广州刺史纂之孙女,故构犹染江南风教。其父奖,为扬州刺
史,镇寿春,遇害。构尝与王松年、祖孝征数人同集谈燕。孝
征善画,遇有纸笔,图写为人。顷之,因割鹿尾,戏截画人以
示构,而无他意。构怆然动色,便起就马而去。举坐惊骇,莫
测其情。祖君寻悟,方深反侧,当时罕有能感此者。吴郡陆襄,
父闲被刑,襄终身布衣蔬饭,虽姜菜有切割,皆不忍食;居家
惟以掐摘供厨。江宁姚子笃,母以烧死,终身不忍噉炙。豫章
熊康父以醉而为奴所杀,终身不复尝酒。然礼缘人情,恩由义
断,亲以噎死,亦当不可绝食也。
礼经:父之遗书,母之杯圈,感其手口之泽,不忍读用。
政为常所讲习,雠校缮写,及偏加服用,有迹可思者耳。若寻
常坟典,为生什物,安可悉废之乎?既不读用,无容散逸,惟
当缄保,以留后世耳。
… 页面 23…
颜氏家训 ·21·
思鲁等第四舅母,亲吴郡张建女也,有第五妹,三岁丧母。
灵床上屏风,平生旧物,屋漏沾湿,出曝晒之,女子一见,伏
床流涕。家人怪其不起,乃往抱持;荐席淹渍,精神伤怛,不
能饮食。将以问医,医诊脉云 :“肠断矣!”因尔便吐血,数
日而亡。中外怜之,莫不悲叹。
礼云 :“忌日不乐。”正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