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饮食。将以问医,医诊脉云 :“肠断矣!”因尔便吐血,数
日而亡。中外怜之,莫不悲叹。
礼云 :“忌日不乐。”正以感慕罔极,恻怆无聊,故不接
外宾,不理众务耳。必能悲惨自居,何限于深藏也?世人或端
坐奥室,不妨言笑,盛营甘美,厚供斋食;迫有急卒,密戚至
交,尽无相见之理:盖不知礼意乎!
魏世王修母以社日亡;来岁社日,修感念哀甚,邻里闻之,
为之罢社。今二亲丧亡,偶值伏腊分至之节,及月小晦后,忌
之外,所经此日,犹应感慕,异于余辰,不预饮燕、闻声乐及
行游也。
刘绦、缓、绥,兄弟并为名器,其父名昭,一生不为照字,
惟依尔雅火旁作召耳。然凡文与正讳相犯,当自可避;其有同
音异字,不可悉然。刘字之下,即有昭音。吕尚之儿,如不为
上;赵壹之子,傥不作一:便是下笔即妨,是书皆触也。
尝有甲设燕席;请乙为宾;而旦于公庭见乙之子;问之曰:
“尊侯早晚顾宅?”乙子称其父已往。时以为笑。如此比例,
触类慎之,不可陷于轻脱。
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
纸笔,女则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
… 页面 24…
颜氏家训 ·22·
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亲表聚集,致燕
享焉。自兹已后,二亲若在,每至此日,尝有酒食之事耳。无
教之徒,虽已孤露,其日皆为供顿,酣畅声乐,不知有所感伤。
梁孝元年少之时,每八月六日载诞之辰,常设斋讲;自阮修容
薨殁之后,此事亦绝。
人有忧疾,则呼天地父母,自古而然。今世讳避,触途急
切。而江东士庶,痛则称祢。祢是父之庙号,父在无容称庙,
父殁何容辄呼?苍颉篇有侑字,训诂云 :“痛而謼也,音羽罪
反 。”今北人痛则呼之。声类音于耒反,今南人痛或呼之。此
二音随其乡俗,并可行也。
梁世被系劾者,子孙弟侄,皆诣阙三日,露跣陈谢;子孙
有官,自陈解职。子则草屩麤衣,蓬头垢面,周章道路,要候
执事,叩头流血,申诉冤枉。若配徒隶,诸子并立草庵于所署
门,不敢宁宅,动经旬日,官司驱遣,然后始退。江南诸宪司
弹人事,事虽不重,而以教义见辱者,或被轻系而身死狱户者,
皆为怨雠,子孙三世不交通矣。到洽为御史中丞,初欲弹刘孝
绰,其兄溉先与刘善,苦谏不得,乃诣刘涕泣告别而去。
兵凶战危,非安全之道。古者,天子丧服以临师,将军凿
凶门而出。父祖伯叔,若在军阵,贬损自居,不宜奏乐燕会及
婚冠吉庆事也。若居围城之中,憔悴容色,除去饰玩,常为临
深履薄之状焉。父母疾笃,医虽贱虽少,则涕泣而拜之,以求
哀也。梁孝元在江州,尝有不豫;世子方等亲拜中兵参军李猷
焉。
… 页面 25…
颜氏家训 ·23·
四海之人,结为兄弟,亦何容易。必有志均义敌,令终如
始者,方可议之。一尔之后,命子拜伏,呼为丈人,申父友之
敬;身事彼亲,亦宜加礼。比见北人,甚轻此节,行路相逢,
便定昆季,望年观貌,不择是非,至有结父为兄,托子为弟者。
昔者,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餐,以接白屋之士,一
日所见者七十余人。晋文公以沐辞竖头须,致有图反之诮。门
不停宾,古所贵也。失教之家,阍寺无礼,或以主君寝食嗔怒,
拒客未通,江南深以为耻。黄门侍郎裴之礼,号善为士大夫,
有如此辈,对宾杖之;其门生僮仆,接于他人,折旋俯仰,辞
色应对,莫不肃敬,与主无别也。
… 页面 26…
颜氏家训 ·24·
慕贤第七
古人云 :“千载一圣,犹旦暮也;五百年一贤,犹比髆心。
“言圣贤之难得,疏阔如此。傥遭不世明达君子,安可不攀附
景仰之乎?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所
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
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
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
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 :“无友
不如己者 。”颜、闵之徒,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少长周旋,如有贤哲,
每相狎侮,不加礼敬;他乡异县,微借风声,延颈企踵,甚于
饥渴。校其长短,核其精麤,或彼不能如此矣。所以鲁人谓孔
子为东家丘,昔虞国宫之奇,少长于君,君狎之,不纳其谏,
以至亡国,不可不留心也。
用其言,弃其身,古人所耻。凡有一言一行,取于人者,
皆显称之,不可窃人之美,以为己力;虽轻虽贱者,必归功焉。
窃人之财,刑辟之所处;窃人之美,鬼神之所责。
梁孝元前在荆州,有丁觇者,洪亭民耳,颇善属文,殊工
… 页面 27…
颜氏家训 ·25·
草隶;孝元书记,一皆使之。军府轻贱,多未之重,耻令子弟
以为楷法,时云:“丁君十纸,不敌王褒数字。”吾雅爱其手
迹;常所宝持。孝元尝遣典签惠编送文章示萧祭酒;祭酒问云:
“君王比赐书翰,及写诗笔,殊为佳手,姓名为谁?那得都
无声问?”编以实答。子云叹曰 :“此人后生无比,遂不为世
所称,亦是奇事 。”于是闻者稍复刮目。稍仕至尚书仪曹郎,
末为晋安王侍读,随王东下。及西台陷殁,简牍湮散,丁亦寻
卒于扬州;前所轻者,后思一纸,不可得矣。
侯景初入建业,台门虽闭,公私草扰,各不自全。太子左
卫率羊侃坐东掖门,部分经略,一宿皆办,遂得百余日抗拒凶
逆。于时,城内四万许人,王公朝士,不下一百,便是恃侃一
人安之,其相去如此。古人云 :“巢父、许由,让于天下;市
道小人,争一钱之利 。”亦已悬矣。
齐文宣帝即位数年,便沈湎纵恣,略无纲纪;尚能委政尚
书令杨遵彦,内外清谧,朝野晏如,各得其所,物无异议,终
天保之朝。遵彦后为孝昭所戮,刑政于是衰矣。斛律明月齐朝
折冲之臣,无罪被诛,将士解体,周人始有吞齐之志,关中至
今誉之。此人用兵,岂止万夫之望而已哉!国之存亡,系其生
死。
张延隽之为晋州行台左丞,匡维主将,镇抚疆埸,储积器
用,爱活黎民,隐若敌国矣。群小不得行志,同力迁之;既代
之后,公私扰乱,周师一举,此镇先平。齐亡之迹,启于是矣。
… 页面 28…
颜氏家训 ·26·
卷第三 勉学
勉学第八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
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士大夫子弟,数岁
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
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尚者,遂能磨砺,
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人生在世,会当
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
伎艺则沈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多见士
大夫耻涉农商,差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纔记姓名,饱
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余绪,得
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
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
而已。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于谚云 :“上车
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 。”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
驾长檐车,跟高齿屐,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
… 页面 29…
颜氏家训 ·27·
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燕,
则假手赋诗。当尔之时,亦快士也。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
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
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被褐而丧珠,失皮而露质,兀若
枯木,泊若穷流,鹿独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当尔之时,
诚驽材也。有学艺者,触地而安。自荒乱已来,诸见俘虏。虽
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
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观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
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
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
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谚曰 :“积财千万,不如薄伎
在身 。”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
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