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皇刘备-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泰山接壤青州,此处的汉子,一个个彪悍勇武,乃此时上好的兵源地。泰山兵与后来的青州兵、丹阳兵,都是同等级的存在。可惜王匡新募之兵,缺少训练。战阵之上,更讲究的是团体配合。这种新兵蛋子,又如何是久历沙场,尸山血海中成长起来的凉州兵的对手?

    泰山军防守得虽然有模有样,但一来成军不久,二来刚才被凉州兵一阵好杀,已经杀得胆怯。未几,泰山军便渐渐不支,牛辅见状,仰天狂笑,一把长刀在他手中上下翻飞,每一刀下去,血肉横飞,惨叫连连。泰山军见牛辅状若疯魔,不禁心中大惧。也不知是谁先嗷的一声大叫,扔了手中武器掉头就跑。于是就如多米诺骨牌一般,引起连锁反应,大军顿时崩溃,一个个四散而逃。

    牛辅见状,也不去追,率了人把韩浩团团围住,道:“那将,可速降我!”

    韩浩见众军士自行逃散,不禁万念俱灰,此时韩浩只有亲兵在侧,闻得牛辅招降,不由惨然一笑,道:“我乃讨贼先锋将,岂有降贼之理!”

    牛辅大怒,道:“不降我则死!”

    韩浩道:“死则死矣,有何难哉。”于是往北拱手一拜,道:“主公,韩浩无能,有负主公之托,今日丧师失土,我之过也,当以死谢罪!”

    说完,韩浩拔出佩剑,怒视牛辅道:“董贼无道,必败无疑,汝等自观之!”于是自刭而亡。韩浩既死,亲军皆哭拜于地,有一小校忽地拔剑奋起,道:“随我杀贼,为将军报仇!”

    数十亲军,皆含泪执刃,义无返顾的往牛辅杀来。未到近前,无数箭矢飞出,把数十亲兵皆钉于地上。

    不知为何,牛辅见了这幕,竟然没有以往杀戮后的快感,心情却有一种莫名的沉重。沉默良久,牛辅摇了摇头,把心中的阴影强行抑止,一挥手道:“把这些人葬了罢。打扫战场,向主公报捷!”

    董卓得知牛辅渡河,大破王匡军,斩杀王匡部将韩浩,不由大喜,乃进牛辅为中郎将,封关内侯。于是又令张济等率兵进驻河阳津,扼守渡口。而后召集群臣议事,商讨“招降”袁绍、王匡之事。

    王匡在怀县,得知先锋尽丧,韩浩自尽,不由大怒,拔剑把书案砍作两段,骂道:“董卓匹夫,吾与汝誓不干休!”

    于是便前来寻袁绍,道:“本初,我先锋折在河阳,如今兵力不济,还请本初在此主持大局,我欲再返泰山招募健士。”

    袁绍道:“公节自去,此处有我!”

    不说王匡飞驰泰山募兵,却说董卓在殿中,召集群臣议事,欲遣使说降袁绍等。结果公卿们一个个装聋作哑,一声不吭。

    董卓大怒,心道,你们一个个的都盼着袁绍小儿打过河南是也不是?没看见老子大兵灭了袁绍一路?

    于是又和颜悦色,鼓励大臣们主动站出来,为朝廷分忧。结果众臣依然如泥胎木塑般一言不发。董卓狞笑一声,心道,你们逼老子的。

    于是开始点名,着大鸿胪韩融、执金吾胡毋班、将作大匠吴循、越骑校尉王瑰等人出列,以韩融为首,一起出使河内,带诏书面见袁绍。

    董卓见诸人面现难色,便狞笑道:“诸公欲以宗族试我剑之锋利乎?”

    众臣心中一凛,暗骂董贼无耻,动不动便拿亲族来威胁,却也无可奈何,只得应了这份差事。

    阳武城下,关羽率本部兵来回驰骋,呼喝声不断:“城上守军听了,我家主公奉太后诏书,声讨逆贼董卓,尔等可速速开城迎接义师。限时一炷香,若有不降者,大军进城,立成齑粉!”

    阳武城头,县令对守将道:“将军,城下依稀是刘玄德之军。刘玄德领兵以来,未尝一败,不若降了罢?”

    守将脸色发黑,军中摸爬打滚许多年,好不容易受人赏识,才得以领兵驻守一城。还没多久,刘备便竟然打了过来。政治他不懂,他是一个纯粹的军人,只知道听令行事。如今县令欲让他降,他一箭未射,一仗未打,如何心甘?军人的尊严不允许他这么做。就是刘备是战神武安君转世,他也得先打上一打再说,未战先降,不是军人所为。

    于是守将举手止住县令在他耳边的喋喋不休,道:“休得多言!半个时辰后,我率军出战,若败,县令可自行决定降与不降!”

    县令心想,你是不是傻啊,你打得赢吗你,这出战不是白白送死么?不如早降了完事。省得城中百姓提心吊胆的。于是县令正欲再劝,却看见守将眸子冰冷,莫名打了个颤,到了嘴边的话又噎了回去。

第一百五十六章 分取二城() 
半个时辰后,阳武城守将披挂整齐,引本部兵大开城门,迎战刘军。关羽观其阵,傲然道:“跳梁小丑也敢战我?”话虽如此,却驱动马匹,跃跃欲试。

    旁边刘恪一把拉住,道:“云长,此等无名之辈,何须动用你这主将,交给我便是!”

    关羽和刘恪待在一起许久,自然比划过,知道刘恪比自己差不了多少。于是便道:“守慎自去,我为汝观阵。”

    刘恪拍马挺枪而出,来战阳武守将,身后鼓声隆隆,震天动地,刘恪卖弄精神,未数合,一枪刺其于地。而后谓左右道:“与我缚了!”

    刘恪既败阳武守将,乃大喝道:“王师已至,尔等何不速降!”

    阳武之兵本无战心,见主将已失陷,纷纷伏地而降,关羽兵临城下时,阳武令早就率了城中士绅立于城门之下迎接了。

    关羽素来不喜繁文缛节,见阳武令阿谀丑态,更是懒得搭理。只苦了刘恪,关羽是主将,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可他不行,得安抚人心,得整理军务,一大摊子事呢。

    这边原武城,曹仁和夏侯惇就没这么好运气了。他二人初出茅庐,打着曹字旗号,结果就是被人无视了。

    原武守将乃是董卓铁杆,自度城防坚固,是以压根就不理会曹仁、夏侯惇的劝降。曹仁和夏侯惇傻眼了,还以为自己这是正义的事业,正义的事业当然是无数人附从,纳头便拜,以这情况来看,似乎是自己想多了。

    曹仁字子孝,曹操的从弟,打小学得一身好武艺,弓马骑射,样样精通。曹仁比曹操小十几岁,打小就听着曹操的那些破事长大的。于是几乎跟曹操一个德性,从小就调皮,长大了更是与郡中豪侠结交。天下大乱时,他正在淮、泗之间游侠,附从他的剑客健儿有千余人。后来曹操在陈留起兵讨董,心想一个好汉三个帮,就一封书信,把曹仁给召了过来。

    此时的曹仁,为曹操军中的别部司马,还远远没有日后曹魏名将的风采。见原武守将不降,便要下令麾下准备器械,打算硬来。

    夏侯惇字元让,亦是曹操同郡人。夏侯家与曹家屡世姻亲,夏侯惇自幼便与曹家子弟来往,交情甚笃。曹操为骑都尉讨平黄巾时,夏侯惇便追随曹操了。见曹仁下令强攻,便道:“子孝,主公与刘备有约,先取城者胜。今若举兵攻城,不知何时能下。不若子孝率弓手为我压阵,我自率健儿强攻此城!”

    曹仁还是很敬重这个老大哥的,夏侯惇虽然出自世家,然则清俭好学,礼贤下士,长得很帅不说,还武艺非凡。于是便劝道:“元让,既如此,不如元让压阵,我来攻城如何?”

    夏侯惇道:“我早年随主公平讨黄巾贼,转战四方,攻城拔寨已颇有心得,子孝初历军阵,便为我助威,看我夺城如何?”

    曹仁知道夏侯惇是为自己着想,便也不再争,道:“那一切就拜托元让了。”

    夏侯惇便率了一个百人队,各执刀盾,冲至城下,而后回头谓曹仁道:“子孝替我压制城头弓手。”

    曹仁率了弓手,亦至城下,万箭齐发,瞬间城头守军被压制得头也不能抬。原武城守将也不是吃素的,下令诸军,将开水,滚油,石灰,火瓶,一股脑的全部往城下扔。曹仁手执强弓,见夏侯惇往哪里爬,他便往哪处城头射。若说平曹军的弓箭手是全面压制的话,曹仁便是定点清除了。

    他射速也不快,但基本上保证了一箭射中一个目标。夏侯惇冒着箭矢石块在云梯上飞速攀登,闻得城头惨叫声不绝于耳,心中喜道子孝好本事,果然弓马娴熟。

    接近城垛,夏侯惇正欲翻身而上,两杆长枪却从垛口刺了出来。好夏侯,长刀在枪杆上一磕,而后再一御劲,一个前空翻,便扶摇直上,稳稳落在城头。脚步方站稳,眼睛都没看清楚,便把刀与盾拼命的挥舞了起来。

    那边原武守将见有人上了城墙,不禁大怒,自持勇武,取了兵器,来战夏侯,欲将夏侯惇留在城头。

    夏侯惇正杀得痛快,身后健儿源源不断的涌了上来,占据了一块地方结阵而战。忽见前方一将杀气腾腾,持刃而来。夏侯惇大喜,心道正欲寻你,你却自己送上门来。

    原武守将走得近了,见那敌将面现喜色,心下莫名,战阵之上,来不及细想,便把枪一抖,抖出碗大的枪花,毒蛇一般往夏侯惇刺去。

    夏侯惇大喝一声,道:“来得正好!”便把长刀一横,摆了个铁锁拦江式,一刀卸开长枪,身子却一矮,连踏几步,往前迅速一窜,接近原武守将身前,便把刀一竖,刷刷刷便是数刀剁下。

    正所谓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原武守将也没想到夏侯惇竟然如此迅速便近了身,一时间被夏侯惇弄得手忙脚乱。眼见得刀光闪闪,风声清冷直逼面门,只好弃了枪,一个后翻滚,躲开夏侯惇致命一击,而后自亲兵手中夺了环首刀,复来战夏侯惇。

    夏侯惇乃后来的曹魏开国元勋,一身武力过人,又岂是这等无名武将所能敌,交手十余合,那守将便骨软筋酥,热汗腾腾,眼见得左支右挡,便要不敌,便开口道:“某愿降!某愿降!”

    夏侯惇杀得性起,又恨此人不早早献城,白白浪费自家健儿的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