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使,治属虚劳,大建中汤主之。
大建中汤
芍药(六两) 黄 远志(去心) 当归(洗) 泽泻(各三两) 龙骨 人参 甘
草(炙,
各二两)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枣二个,擘破,姜五片,同煎至一盏,去滓,食后温服。
腹中急,加饧如枣大。
若自腰以上发热,热及则汗出,出已而凉,移时如故,复加昏晕,腹中膨 ,其气上攻,
时时咳嗽,嗽引胁下牵痛,睡则惊悸,其脉弦急疾,由外寒客搏,内冷相合,寒则气收,
水液聚内化成饮。医以热药攻寒,寒闭于内,热增于上,阳气不下行,故散越于上,发而
热,散而为汗。汗多亡阳,心气内虚,故令惊惕。治属饮家,以旋复花丸主之。
旋复花丸
旋复花 桂心 枳实(麸炒) 人参(各五分) 干姜 芍药 白术(各六分) 茯苓 野狼
毒
乌头
黄(湿
纸裹
汁炙,各四
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米饮下三丸,未效,加至七丸。小儿黄米大二丸。
若热起骨间烦疼,手足时冷,早起体凉,日晚即热,背膂牵急,或骨节起凸,足胫酸弱
由阴不足,而阳陷阴中,热留骨髓,髓得热则稀,髓稀则骨中空虚,阴虚水少脂枯,故蒸
起,其脉沉细而疾。治属骨蒸,补髓丸主之。
补髓丸
生干地黄(晒干,三两) 干漆(半两,碎,炒令烟尽)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饮下三十丸,空心临卧服。
若自胸以上至头发热,口鼻气色时如烟熏,目涩咽燥,唾如凝脂,时咳,毛竦,大便不
利,小便赤,由肺不调,邪热熏上焦,其脉疾大,先服桔梗汤。热不退者,五味子汤主之。
桔梗汤
桔梗(一两) 人参 麦门冬(去心) 甘草(炙 各半两) 小麦(一合)
上 咀。水三升,煎至一升,去滓,分三服。
五味子汤《指南方》治发热甚不退。
柴胡(去苗,洗,四两) 半夏(汤洗七遍,一两一分) 黄芩 五味子 赤茯苓(分
两原
缺)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五片,枣二个,擘破,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若但热不歇,日晡尤甚,口中勃勃气出,耳无所闻,昼多昏睡,睡即浪言,喜冷,小便
赤涩,大便不通,由三阳气盛,蕴于经络,内属腑脏,或因他病而致疾,其脉短疾而数,柴
胡芒硝汤主之。
柴胡芒硝汤
柴胡(四两,洗,去苗) 黄芩 甘草(炙) 赤茯苓(各一两半) 半夏(汤洗七遍,
一两
一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生姜五片,枣二个,擘破,同煎至一盏,去滓,入芒硝一
钱,搅和温服,以大便利为度。
若身大热,背微恶寒,心中烦闷,时时欲呕,渴不能饮,头昏重痛,恶见日光,遇凉稍
清,起居如故,由饮食失时,胃中无谷气,热蓄于胃中,中脘热,则三阳不下降,而上聚于
脑。又胃主阳明经,为恶热,其脉虚大而数,久则细小,谓之中暑。初即服好茶一杯立愈,
不即治之,留而在胃,别致他病,生姜竹茹汤主之。
生姜竹茹汤
竹茹(鸡子大) 人参(半两) 葛根(半两) 生姜(一钱,切)
上为散。水三盏,煎二盏,去滓,分二服,不拘时。
若间日发热,发必数欠,头痛拘倦,由肺素有热,气盛于身,厥逆上冲,中气实而不外
泄,其气五内于心,外舍于分肉之间,令人消烁脱肉,其脉弦大而数,谓之瘅疟,柴胡栝蒌
汤主之。
柴胡栝蒌汤
柴胡(去苗,洗,八钱) 芍药 人参(各二钱) 半夏(汤洗七遍,二钱半) 甘草
(炙,
二钱) 栝蒌(二钱)
上 咀。水二升,生姜十片,枣二个,擘破,同煎至一升,分三服,去滓服。 大热
去芍药、栝蒌,用黄芩三钱,即名小柴胡汤。
若身热汗出,烦满不为汗解,由太阳之经先受风邪,与热相搏,肾气厥则烦满,谓之风
厥,泽泻汤主之。
泽泻汤
泽泻(半两) 白术 防风(各二两) 石膏(研) 赤茯苓(各一两)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若四肢发热,逢风如炙如火,由阴不胜阳,阳盛则热,起于四肢,少水不能灭盛火,而
阳独治于外,以菟丝子丸主之。
菟丝子丸
菟丝子(先于臼内杵百下,筛去杂物末) 五味子(各一两) 生干地黄(一两)
上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下三十粒,食前服。
若发热,耳暴聋,颊肿胁痛, 不可以运,由少阳之气厥,而热留其经,宜小柴胡汤。
若口干溺赤,腹满心痛,由热留于手少阴之经,其气厥也,赤茯苓汤主之。
赤茯苓汤
赤茯苓(四两) 甘草(生,一两) 木香(半两)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卷二
风食
属性:论曰∶若其人翕翕如热,淅淅如寒,无有时度,支节如解,手足酸痛,头目昏晕,此由
荣卫虚弱,外为风邪相乘,搏于阳则发热,搏于阴则发寒,久不治成劳气,荆芥散主之。
荆芥散
荆芥穗 人参 白术 当归(切细,焙) 黄 芍药 桂(去皮,各一两) 柴胡(去
苗
二两) 甘草(炙,半两)
上为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若忽然牙关紧急,手足螈 ,目直视,此风客血经,谓之风 ,脉紧大者不可治,独活
汤主之。
独活汤
独活(半两,锉) 荆芥穗(一两)
上以水三盏,煎荆芥汁至一大盏,再入独活煎一半,去滓温服。凡用独活,紫色有成臼
子者。盖羌活极大而老者,是寻常所用。白色者,乃老宿前胡也,慎不可用。
又方
煎荆芥浓汁于盆中,坐病患于上熏蒸,然后淋洗之。
若寒热如疟,不以时度,肠满膨 ,起则头晕,大便不通,或时腹痛,胸膈痞闷,此
由宿谷停留不化,结于肠间,气道不舒,阴阳交乱,备急丸主之。
备急丸
大黄(湿纸裹煨) 巴豆(去皮心及油) 干姜(去皮,等分)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豌豆大。每服一丸,米饮下。羸人服一丸,如绿豆大。以便快
利为度。
卷二
风湿
属性:论曰∶若身体疼,心烦口燥,欲得水而不能饮,额上微汗,背强,欲得覆被向火,其脉
浮虚,或日晡发热,或身重汗出,而脉但浮,或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极短气,或身微肿
或发热面黄而喘,鼻塞而烦,脉大自能饮食,此由汗出当风,或因冒湿冷,复遇风邪之气
闭固腠理,病名风湿,麻黄加术汤主之。日晡发热者,薏苡仁汤主之。掣痛不得屈伸者,
草附子汤主之。鼻窒塞气不通者,瓜蒂散主之。恶风身体重者,防己汤主之。
麻黄加术汤
麻黄(去根节,三两) 桂心(二两) 甘草(炙,一两) 杏仁(汤洗,去皮尖,半
两) 白
术(四两)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薏苡仁汤
麻黄(去根节,三两) 杏仁(去皮尖,半两) 甘草(炙) 薏苡仁(各一两)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甘草附子汤
甘草(炙,二两) 附子(炮,去皮脐,一两)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瓜蒂散
瓜蒂 细辛(去苗) 藜芦(去苗,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用半字许,内鼻中,以气通为度。
防己汤
防己(四两) 黄 (四两) 甘草(炙,二两) 苍术(去皮,三两)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二片,枣一个,擘破,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卷二
疟疾
属性:论曰∶寒热之病,或寒已而热,或热已而寒,或寒热战栗,头痛如破,身体拘急,数欠
渴欲饮冷,或 时而发,或间日而作,至期便发,发已即如常,此谓之疟。疟脉自弦,弦
多热,弦迟多寒。此皆得之于冬中风寒之气,藏于骨髓之中,至春阳气大发,邪气不能自
因遇大暑,而后与邪气相合而发,常山汤主之。
常山汤
常山 知母 甘草(炙,各三两) 麻黄(去节,一两)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以糜粥一杯,助取汗为度。
热多者宜解之,栝蒌汤主之。
栝蒌汤
栝蒌根(四两) 柴胡(去苗,八两) 人参 黄芩 甘草(炙,各三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二盏,生姜三片,枣一个,擘开,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寒多者宜温之,姜桂汤主之。
姜桂汤
干姜 牡蛎(火 通赤) 甘草(炙,各二两) 黄芩(二两,《活人书》用三两) 柴
胡(
去苗,八两) 栝蒌根(四两) 桂(去皮取心,三两)
上为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寒热等者宜调之,鳖甲汤主之。
鳖甲汤
鳖甲(汤浸,刮令净,醋炙) 白术 常山 桂(去皮) 柴胡(去苗,各一两) 牡
蛎(半
两,火 赤)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卷二
痹证
属性:论曰∶若始觉肌肉不仁,久而变生他证,病名曰痹。此由风寒湿三气客于经络,舍于血
脉,搏于荣卫,故令皮肤痹而不仁。有热则肌肉骨节烦疼,有寒则冷。以春得之在筋,夏得
之在脉,秋得之在皮,冬得之在骨,四季得之在肌肉。又久而不去,各传其脏,筋痹不已,
舍之于肝,夜卧则惊,饮食多,小便数,上为引如怀妊。脉痹不已,舍之于心,其脉不通,
烦满,心下鼓,暴上气。肌痹不已,舍之于脾,其状四肢懈惰,发咳,呕汁,上为大塞。皮
痹不已,舍之于肺,其状烦满而喘呕。骨痹不已,舍之于肾,其状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
头。上证虽多,必先肌肉不仁。其始,治当以增损小续命汤,证状小不同者,当根据本法。病
久入深,鲁公酒主之。
增损小续命汤(方缺。)
鲁公酒
茵芋 川乌头(炮,去皮脐) 踯躅花 天雄(炮,去皮脐) 防己 石斛(去根,各
一两)
细辛
艽(去苗
土)
风
生干地黄(各半
右 咀,酒四斗,渍十日。每服一合,常令酒气相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