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两)
细辛
艽(去苗
土)
风
生干地黄(各半
右 咀,酒四斗,渍十日。每服一合,常令酒气相续。
若胃干而渴,肌肉不仁,由居处卑湿,以水为事,肌肉濡渍,痹而不仁,是谓肉痿,罂
粟汤主之。
罂粟汤
罂粟(不计多少)
上研细末,煮稀粥,入蜜饮之,大解金石毒。
若一边足膝无力,渐渐瘦细,肌肉不泽,上牵胁肋,下连筋急,不能行步,此由大病之
后,数亡津液,血少不荣,气弱不运,肝气亏损,无血以养筋,筋不荣则干急而痛,亦不能
举,活血丹主之。
活血丹
干地黄(二两) 当归(洗) 芍药 续断 白术(各一两)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温酒下三十丸,食前服,加至五十丸。如痛甚,足
痿不能行,去术,加杜仲一两,乳香、葳灵仙、木鳖子仁、草乌头、白芥子各半两。
鹿茸丸
鹿茸(去毛,切作片子,酥炙,五两) 干地黄(二两) 菟丝子(拣净,酒浸透,乘
润捣
烂,焙,二两)
杜仲(去粗皮,捣烂,酒拌,炒干,二两) 牛膝(二两) 萆 (二两) 附子(炮,
去皮
脐,半两) 干漆(半两,炒烟尽为度)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饮下三十丸,食前服。
若时觉脚弱,速灸风市、三里二穴各一二百壮。若觉热闷,慎不可灸,大忌酒面房劳。
风市穴,使病患平立垂两手,合手着腿,中指尖头即是穴。三里穴在足膝盖下三寸外廉,按
之陷中是。又法以指深按之,则足趺阳脉不见为准。
卷二
劳伤
属性:论曰∶古书有五劳、六极、七伤,皆由劳伤过度,或五脏六腑互相克贼,一脏偏损,五
行逆伏,以致尽绝,皆谓之虚劳也。
若日顿羸瘦,短气,腰背牵急,膝胫酸痿,小便或赤或白而浊,夜梦纷纭,或梦鬼交,
翕翕如热,骨肉烦疼,由房劳过度,或思虑过多,皆伤神耗精之由,得之心肾,其脉细促。
大骨枯者不治,微弱者可治,脉大数甚不能食者死,大建中汤主之。
大建中汤(见前发热门)。
卷二
气病
属性:论曰∶百病皆生于气,其始必由喜、怒、悲、忧、惊、恐,由是变生,形证不一。若其
气起于一边,或左或右,循行上下,或在肌肉之间,如锥刀所刺,其气不得息,令人腹中满
由惊恐恚怒,或冒寒热,留而不去,为郁伏之气,因气流行,随经上下相搏痛,久久令人
闷,其脉短涩,谓之聚气,七气汤、趁痛散主之。
七气汤 杨仁斋《直指方》云∶治七情相干,阴阳升降,气道壅滞,攻冲作疼。
京三棱 蓬莪术 青橘皮 香附子(去毛) 陈橘皮(洗) 桔梗 藿香叶 桂(取
心)
益智(各一两半) 甘草(炙,三钱。)胡氏(《经效方》有沉香半两,无陈橘皮)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生姜二片,枣二枚,煎至一盏,食前温服。
趁痛散 《可用方》云∶治气搏作痛,肌肉之间如锥刀所刺,胸膈痞闷。
蓬莪术(炮) 桂心(各一两) 槟榔 附子(炮,去皮脐) 细辛(去苗, 各半两)
芫花
(炒,别为末,一钱)
上除芫花外,共为末。每服三大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调芫花末一字,温服。
若心下似硬,按之即无,常觉膨胀,多食则吐,气引前后,噫气不除,由思虑过多,气
不以时而行则气结。又曰,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其脉涩滞,谓之结气
参橘丸主之。
参橘丸
橘皮(四两,洗) 人参(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米饮下三十丸,食前服。
若咽中如核,咽之不下,吐之不出,久不治之,渐妨于食。或由思虑不常,气结不散,
或因饮食之间,气道卒阻,因而留滞。因气者,谓之气噎,其脉缓涩。因食者,谓之食噎,
其脉短涩。气噎,嘉禾散主之。食噎,神曲丸主之。
嘉禾散(方缺)。
神曲丸
神曲(炒,一两) 橘皮(洗,二两)
上为细末,炼蜜和为丸,如鸡豆大。每服一粒,含化咽津。
若痛而游走,上下无常处,脉亦聚散,或促或涩,谓之游气,术香散主之,不止者,
延胡散主之。
术香散
蓬莪术(炮,一两) 人参(一分) 木香(一钱)
上为细末。醋汤调方寸匕。
延胡散
延胡索(炒) 当归(洗,等分)
上为细末。醋汤调方寸匕。
若自咽嗌以下至脐,左右气各不相通,气上奔急攻,右臂痛如斧槌,肌肉日消,浆粥不
下,心中懊闷,由肺经本受寒邪,留于右边,以肺在右,或因以大热药攻寒,寒本在于经而
不能散发,于是火气但逼于肺,肺燥则气上迫。但解药毒,然后理肺,先宜炙肝散,后宜理
气汤。
炙肝散
牡丹皮 柴胡 芍药(各一两) 白术(二两)
上为细末。用猪肝三指许,薄批,掺药末二钱,慢火炙熟,细嚼,米饮下,食前服。
理气汤(疑即前七气汤。)
柏子仁丸 史载之《指南方》多楮实一两。治臂痛不能屈伸,筋脉挛拘。
柏子仁(炒,研) 干地黄(各二两) 茯苓 枳实(麸炒,去瓤) 桂(取心) 五
味子 附
子(炮
香黄
(各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酒下三十丸,空心服。
若腹胁有块,大小成形,按之不动,推之不移,久久令人寒热如疟,咳嗽,面目浮肿,
动辄微喘,日就羸瘦,由暴怒或惊恐,气上而不下,动伤于肝,气结聚成形,始得之在肝,
其脉牢大而结,不传可治,沉香煎主之。
沉香煎
石斛(五两) 椒(去目,炒出汗) 附子(炮,去皮脐) 秦艽(去土) 鳖甲(煮,
刮去筋
膜,炙) 柴胡(去苗) 沉香 木香 槟榔 黄 (各二两)
上为末,先用枸杞根新者十斤,净洗槌碎,好酒二斗,煮至七升,取出枸杞,别用好酒
三升,拍洗令净,漉去滓,滤过,并于前煎酒内,更入熟蜜四两,再熬成膏,和药末,丸如
梧桐子大。饮下二十丸,食前服。
卷二
血证
属性:论曰∶诸阳统气,诸阴主血。阴盛则阳亏而阳病,阳盛则阴亏而阴病。阳气侵阴,血失
常道,故或吐或衄,或从口,或从鼻。若暴出而色鲜,心烦燥闷,时欲引饮,出自三斗,阳
入于阴也。血得热则流散,譬如天地之经水,天暑地热,则经水沸溢而垄起,故有内衄肺疽
其证大同而小异。其脉洪数者为逆,微小者为顺。宜栀子柏皮汤,煎金汤。大热者宜地黄
若吐血时,先闻腥臊臭,出清液,胸胁支满,妨于食,目眩,时时前后血,此由素经大
夺血,或醉入房中,气竭伤肝,女子则月事衰少不来,病名血枯,栀子柏皮汤主之。
栀子柏皮汤
黄柏 栀子(各一两) 甘草(半两)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煎金汤
金花并茎叶阴干,不拘多少。
上浓煮汁,顿服立定。
地黄煎
生地黄汁(半斤) 大黄(末,一两)
上将地黄汁熬耗一半,内大黄末同熬,候可丸,如梧桐子大。熟水下五粒,未效,加至
十粒。
若吐血,服汤后转加闷乱烦躁,纷纷欲呕,颠倒不安,由胸上有留血,其脉沉伏,急须
吐之,人参散主之。
人参散
人参芦
上为末。水调下一、二钱。
若血随呕出,胸中痞闷,呕毕则目睛痛而气急,由怒气伤肝胆,血随呕出,竹皮汤主之
竹皮汤
青竹皮 甘草(炙) 芎 黄芩 当归(洗,各六分) 芍药 白术 人参 桂心(各
一
两)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若先吐血,血止后嗽,嗽中血出如线,痛引胁下,日渐羸瘦,由悲忧伤肺。肺主诸气,
血常随之,气伤则血无以运,故横流而暴出,后随病而上下也。其脉缓小者可治,细数加急
者不可治,黄 汤主之。
黄 汤
黄 (蜜炙,一两) 白术(炒,二两) 人参 甘草(炙,各一两) 白芍(一两) 陈
皮(
半两) 藿香(半两)
上为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若衄血吐血,发作无时,肌肉减少,由气虚弱,或从高堕下,劳伤所致,其脉虚弱,当
补阴平阳,阿胶散主之。
阿胶散
阿胶(蛤粉拌炒,一两半) 杏仁(炮,去皮尖,七钱) 马兜铃(焙) 牛蒡子(炒,
各一
两) 甘草(炙) 糯米(一两)
上为细末。熟水调下一二钱。
若吐血腹中绞痛,汗自出,胸中闷,由饮食伤胃,胃气不转,气上冲胸,所食之物与气
迫蹙,因胃裂,白术汤主之。
白术汤(方缺)
卷三
诸积
属性:论曰∶若腹中成形作块,按之不移,推之不动,动辄微喘,令人寒热,腹中时痛,渐渐
羸瘦,久不治之,多变成水虚劳,亦由忧思惊恐寒热得之。阴阳痞滞,气结成形,其脉结涩
谓之积气,万安丸主之。
万安丸
大戟(炒) 甘遂(炒) 牵牛(炒) 五灵脂(各半两) 芫花(炒,一分) 胆矾
(一钱,研)
细墨(烧,一
蝥(二十
个,去头去翅)
上为细末,白面糊为丸,如绿豆大。生姜橘皮汤下一粒,日二服,病去六七分即住服。
史氏《指南方》有续随子、郁李仁、信砒各一分,无延胡索、巴豆。袁当时《大方》有砒一
分,无斑蝥、芫青、巴豆。
若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久不已,令人发痰疟,寒热,咳,或间日也。始由肺病传肝
者,当传脾,脾乘王而不受邪,其气留于肝,故结而为积,其脉涩结,麝香丸主之。
麝香丸
蓬莪术(炮,一两) 桂心 当归 人参(各半两) 细辛(去苗) 川乌头(炮,去
皮脐,
各一分) 巴豆(一分,去皮,出油)
上研细末,白面糊为丸,如绿豆大。食后饮下三粒。史氏《指南方》无蓬莪术,有芍
药一两。
若心下如盘,久不已,令人四肢不收,发黄胆,饮食不荣肌肤。始由肝病传脾,脾当传
肾,肾乘王而不受邪,气留于脾,其脉缓涩时结,谓之痞气,三棱煎主之。孙氏《仁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