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镇定、威严形象的呼唤促使刘邦忍痛站立起来,他坐上战车在军营里巡视了一遍,频频挥手,他体内裂开的伤目像拉手风琴一样一开一合,血流如注。这一硬撑起来的形象使用完毕,他就匆忙回到成泉养伤治病。第二年人秋,楚汉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刘邦随着汉军的节节胜利,他的形象也具有了某种稳定性,这一形象既符合他的天性(而不是符合有关他的某些神奇的谣传),又是他整体人格的全面展示。
这一年冬天,韩信、彭越开辟的两条战线硕果累累,先后攻占齐国和赵国的旧地,侵人梁地,汉军主力又在祀水击败大司马曹咎统率的楚军,使得项羽东征西讨、疲于奔命。为了获得喘息机会,项羽与汉约定,平分天下,鸿沟以西归汉,以东归楚,并答应放回汉王的太公和妻子。汉军开始掌握整个战争的主动权。
然而,在这关键时刻,刘邦却准备偃旗息鼓,按照楚汉的约定打道回府。没别的理由,长期的征战、枯燥的生活他早就腻味了,他只想过一种痛快淋漓的享乐生活,人生不值得为别的与享乐无关的目的付出辛劳。不过,众人羡慕的目光和热烈的赞美也是他获得快乐的必备条件,这又使他的决定充满了矛盾。当张良、陈平对他说:“我们已经有了一大半天下,诸侯都倒向我们这一边,楚军人困马乏,缺少粮草,正是灭亡楚国的好时机,不乘现在发起攻击,等于‘养虎自遗患’。”他随即下令背约进击,并遵照张良的意见把陈县以东至海的地区作为齐王韩信的封地,睢阳以北到谷城的地区归魏相国彭越,换得隶属两人的数十万大军与他统领的汉军会合,在垓下与楚军主力展开了一场决战。
关于这场激烈的决战,在司马迁的笔下构成了一幕凄哀动人的悲剧:
项王的军队在垓下扎下营垒.兵少粮尽.汉军和诸侯军把他们重重包围。夜晚,听到四面的汉军都唱楚歌,项王大惊,说:“汉军已经完全征服楚国了吗?为何楚人有这么多呢?”半夜三更,项王起身在军帐中饮闷酒,陪伴他的只有一位叫虞的爱姬和一匹叫雏的骏马。
项王作歌一首.慷慨悲伤地唱道: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葬不邃。
雏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霸王别姬》
项王歌唱.美人应和.连唱儿遍。项王的眼泪一行行落下.左右的人也低声饮泣.悲痛使得人们不能抬头仰视。
项王上马.部下壮士骑马跟从者约8 ……余人.连夜突出重围.向南飞奔而去。天亮.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率领5000 骑兵追赶。项王渡过淮河.骑马跟从的只有100 多人了。项王到阴陵.迷失了方向.向一个种田人寻问.种田人欺骗他说:' ,向左。“项王故往左驰.结果陷进了沼泽地带.被汉军赶上。项王又领兵向东.到了东城.只剩下Ze 个人了.而追赶的汉军骑兵有好九千人。项王佑计摆脱不了了.对跟从的将士说‘’我从起兵到现在八年了.身经7 。余战.敢于阻挡的无不击破.所要攻击的无不降服.未曾打过败仗.由此称霸天下。然而今天却被围困在这里.这是天要灭亡我.并非我不会打仗。今天决心战死.我愿意为你们打一个痛快仗一定要三次取胜.为各位突破重围.靳杀敌将.砍倒敌军大旗.让你们知道是天要灭亡我.并非我不会打仗。”于是他把将士分为四队.面向四方。在汉军团团包围中.项王对将士们说:“我为你们斩一员敌将。”命令将士从四面冲下去.约定在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项王大声呼喊着冲了下去.汉军惊慌溃散.就斩了一员汉将。这时.赤泉侯杨喜为骑将.追赶项王.项王怒目大吼.杨喜人马俱惊.倒退了九里地。项王和将士们会合在约定的三个地方。汉军不知项王何在.就分军为三.重新包围上来。项王骑马奔驰.又祈了汉军的一个都尉.杀了数十百人.再把人马集合起来.只丧失两个人。项王问将士们:“怎么样。”将士们都佩服地回答说:“正如大王所说的那样。”
项王打算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的亭长移船靠岸在那里等待着.他对项王说‘’江东虽小.地方上千里.民众数十万.也足以称王。希望大王赶快渡江。如今只有我这条船.汉军来到.无法渡江。“项王笑着说:' ‘天要灭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况且我项羽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进.今天无一人回还.即使江东父兄出于怜悯而奉我为王.我有什么面目再见他们?即使他们不说.我项羽难道心里不觉得? 断傀吗。”又对亭长说:“我知道你是个忠厚长者.我骑这匹马已五年了.所向无敌.曾经一日行走千里.不忍心杀它.就送给你吧。”于是他和将士们下马步行.持短兵器交战。单单项羽一个人就斩杀汉军几百人。项王身上也受了十多处创伤.他回头看见汉军的骑司马吕马童.便说:' ’你不是我的老朋发吗?“吕马童面对项王.指给王舞说:”这就是项王。“项王就说:”我听说汉王用赐千金、封万户的重赏买我的头.我送给你做个人情吧。“说完便自刎而死。王豁割去项王的头.其余的骑兵为了争夺项王的尸体.纵马践踏.互相残杀.死了九十人。最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和杨武.各夺
六
项王死后,楚国的其他地方就投降了汉王。
楚霸王可歌可泣的业绩和他最后骤然悲壮的死亡,是一首凄切、哀伤、非凡的生命悲歌,也是他违背生活逻辑一味追求卓越的必然结果。昙花是美艳的,但存在的时间太短暂,仅仅“一现”而已,但正是在这“一现”中却倾尽了全部的能量,放射出奇异灿烂的光芒。
然而,任何绚烂美丽都改变不了生活固有的逻辑。
大肆封赏顶羽残肢拥有者后不过一个月,公元前203 年的正月里,各诸侯将相便私下里蠢蠢欲动,互相商量,请求汉王刘邦即位当皇帝。
得知群臣的请求,刘邦着实有些不安。他说:“我听说圣贤方能成为一国之君,徒有空言虚语是保不住皇帝称号的,我不敢擅自即位当皇帝。”群臣说:“大王出身寒微,诛伐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给予土地封为王侯,大王倘若不即位当皇帝,对于大王的封赏,人们就会议论纷纷,表示轻蔑。我们愿意誓死捍卫您皇帝的称号。”刘邦再三推让,不得已,说:“大家都认为我做皇帝对国家有利,那找就做吧!”二月初三,刘邦在汜水北面正式即位,当了汉朝的开国皇帝,被尊为高祖。
刘邦即位当皇帝的经过,很容易使我们联想到赢政与群臣在秦宫大殿里议定帝号的情形。这两个皇帝的反差是如此的鲜明。赢政不可一世、自大狂妄的态度历来招致众人的反感,而刘邦的退让则被认为是一种谦虚― 中国社会里的一大美德。但是,也有少部分人提出异议,他们以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时的谦虚为例,认为这是中国帝王即位的另一种模式,充分表现出野心家的虚伪、阴险和精明算计后的假客气。相比之下,倒不矽口赢政这类粗.人剩导直率和爽气。尖刻的异议向来因其换恃的视角传达出某种真理,但我认为,这些异议适合于宋太祖赵匡而不适合于刘邦。这位身经百战、从不屈服的汉子对皇位的退让既不是精明算计后的假客气,也不是因为谦虚,而是一种基于常识、对自己近情认可的态度使然。他是真诚的,犹如当年起义军攻克沛县,推选他为县令,他婉言拒绝了一般。
这并不难理解。
刘邦出身寒微,原先不过是个懒于生产、时常身无分文混迹小酒馆的醉汉,转眼之间成为统洽效百万平方公里帝国的显赫的皇帝。他觉得其lb1 的变化太快,太突然,也太神奇了,神奇得有些不可思议,以至于他自己都不敢相信。这不过是常人的感觉,他并不独特,所以说这也是他的感觉,这种感觉来源于内心,可是一点假都没掺进去。
困扰着他的问题,对于他这种心怀坦白的人来说自然大张旗鼓地流露出来。同年五月,刘邦在洛阳南宫大宴群臣,庆祝胜利。然而宴会一开始他就向与会者真诚地发出疑问,他说:“各位歹喉,各位将军,请不要瞒我,大家都讲心里话。我之所以得天下是什么缘故?项羽所以失天下又是什么缘敞?〃 , 他的问题和围绕着疑问表现出的严肃的语气,冲淡了庆功宴会惯有的那种奢华、享乐、吹嘘的气氛,使之开成了一个是非功过的研讨会。刘邦在会上大发议论,按照事实的真相对自已的作用进行了限定,并且毫不吝音地赞扬了他那些功勋卓著的下属。
过了六年,刘邦与韩信闲谈,评价各位将领的才能。韩傲兑:“陛下不过能统率10 万大军。”刘弃隘:“那么你呢?”韩信说:“我是多多益善。”刘邦笑着,用一种十分困惑的口气说:“你多多益善,为什么被我擒获了昵?”韩信说:' ,陛下不能统率士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韩信所以被陛下擒获的缘故。这是天授予陛下的,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韩信最后那句话是古人面对不可解释的现象固有的拾司,是懒汉不负责任的哲学。然而,正是这句话在当日材以乎有助于解除刘邦内心长期的困扰。对,是天命,是上天授予的,是天助其成,刘邦最终认可了韩信的解释,甚至毫不费力地把这种解释照搬到别的间题上,包活人的死亡。据《 汉书? 高帝纪》 记载,刘邦晚年亲征默布时中流箭受伤,归途中就病倒了。眼见他的病一天天加重,吕后找来一位著名医师给他看病。刘邦间医师:“你看我的病怎么样?”医师畏俱权势,担当这样重大的责任自然有些心慌,他? 嗅腾腾地说:“病还可以治疗。”刘邦见他半死不活缺乏血气的模样心里来气,骂道:“我以一个平民提三尺宝剑取得天下,这都是天命!人的生死福福都是由老天爷决定的,即使请来神医扁鹊又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