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明知中国缺乏一个类似西方那种稳定社会的国家保障体制,他们明知当前中国社会中正在形成一个失去生存基本保障的危险社会集团(所谓〃弱势群体〃),却仍极力鼓动中国通过〃政治改革〃,引进那种必会导致社会不稳定的〃民主〃多元化制度。他们鼓吹政治人权,但却反对中国政府将对人权的注意力,集中到建立确保人类生存第一权利,即经济生存权的社会保障系统上,反而怂恿中国人〃砸三铁〃,从而破坏了原有的企业内(类似日本大企业那种)终身雇佣制的社会保障体制。
那么,西方战略家不遗余力地向我们灌输这种如实施则国必乱的〃政治改革论〃和〃自由主义私有化〃理论,其真实目的究竟何在?是不是希望将中国及早引入社会动乱的烽火之中呢?!
4、
在共产党执政下可不可以搞资本主义?应不应该建立市场经济?这是一直存在激烈争论的问题。
何新认为,邓小平在中国发起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上,可以认为是列宁20年代所实施的以〃新经济政策〃为标志的经济改革在当代中国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而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核心正是尝试将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体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在共产党领导下实现向国家资本主义的全面转轨。
在经历这一转变的20世纪20年代,列宁路线当时曾遭遇了以布哈林为代表的〃左派共产主义〃的激烈反对。左派指责列宁的〃新经济〃是由共产主义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复辟和倒退。而列宁当时即已指出:在共产党领导下,不仅可以搞资本主义;而且在一定的阶段中,必须搞资本主义。这种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列宁认为,这种转变并不是历史倒退,而是前进和发展,是在俄国当时落后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基础上,为提升生产力发展阶段所只能作出的必然选择,是现实主义的唯一选择。
列宁认为,在落后的经济基础和生产力阶段上,是不可能单纯通过政治革命和意识形态手段,而实现向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直接过渡的。
但是在列宁去世后,列宁的上述重要经济、文化和社会改革思想,被斯大林曲解和弃置了。斯大林在30年代的苏联建立了所谓〃斯大林模式〃的官僚主义统制经济,终结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5、
何新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本质上应该看作邓小平、江泽民对列宁主义〃新经济政策〃思想和理论,在中国历史条件下的创新和发展。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接近于列宁当年所设想的他称作〃国家资本主义〃的混合经济模式。
列宁当时构想的这种国家资本主义,十分近似于德国于第二次大战后建立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即现代资本主义的〃莱茵模式〃。这种发达的〃社会市场经济〃是比19世纪古典的小私有制资本主义更高级的发展阶段,也优于资本主义的〃斯密模式〃(亦即〃盎格鲁·撒克逊模式〃)。
实际上,现代英美经济体制,也早已不是古典小私有制的自由市场模式,也早已转化为由国家大垄断资本所控制和主导的混合经济形态。
何新认为,在现代全球化背景下在各国之间发生的经济竞争,并不是自由企业(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在本质上仍然也必然是集中性的国家大垄断资本集团之间的跨国化大竞争。
国家力量在这一竞争过程中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家是制度化国际竞争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也是本国产业和国民经济利益的直接代表者和保护者。(这就是当代〃经济民族主义〃的基础,也是〃爱国主义〃的经济利益根源。)
各国在这一全球性竞争中的得失成败,不仅会决定具体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事实上也决定了各个国家在未来世界体系中的生存命运。
因此何新认为,在这一竞争中,国家必须高度关注指导国民经济政策设计的经济意识形态。特别要警惕不要被处在国际竞争中潜在对手地位的那种国家所雇佣的经济策士离间和利用。必须警惕他们利用我国经济理论的幼稚性和缺乏识别力,而向我国提供那种意在分解摧毁中国现有国家体制的经济政治改革建议。防止被其诱导和误导。
6、
何新认为,国家有必要全面考察研究美国、欧洲和日本三种模式的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研究它们之间在投资、运行和分配体制上与19世纪资本主义原始斯密模式的诸多不同点。在这一全面研究的基础上,有必要重新设计和规划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模型。
何新认为,根据中国现有的经济基础,中国理想的经济形态应当是混合经济的国家资本主义体制。
考虑到中国所具有的综合国力已接近世界的中等发达国家,在若干实物生产方面已成为排名第一的世界大国。中国已有条件也有必要及早考虑规划和建立一个稳定安全的全民社会保障体制。
何新指出,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体制具有三种不同类型。
一种是依靠国家财政直接拨款的〃福利体制〃,即欧洲模式。一种是依靠社会保险基金及资金市场的英美模式。一种是依靠企业内部资金支持的〃终身雇佣〃制,即日本模式。
考虑到中国当前的国情,何新认为,中国的社会保障体制,可以综合借鉴发达国家社会保障体制的经验,应当通过立法保障和分段实施有步骤地规划和推进。他建议全国人大建立专委会对当代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体制进行全面和充分的调研,综合评估其利弊,从而从法制上设计一个适应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社会保障体制,并以立法和法律确保其建立和实施。在现实中,可以采取分阶段推进,首先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失业严重、具有不稳定苗头的特殊困难地区先行实施。
(例如,对每年没收和被销毁的大量假冒消费品,可以有选择地选取一些,以实物形式调拨向西部落后地区提供给那些穷苦人口。这总比动员群众捐献旧物好。针对当前存在的生产过剩状况,国家也可以采取低价收购某些过剩产品,用以配给和救济高度困难地区的失业者的办法。这都是施惠于民的德政。)
何新认为,江泽民同志领导中国的十几年以来,在中国历史上实现了自清代康雍乾三代盛世以来又一个伟大的盛世时代。在这个新时代中,政治稳定,经济发达,学术思想自由,文化艺术空前繁荣。四方来仪,万国归心。这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一个百年世纪的开端。但是,也必须注意到,在体制的转轨中,近年在部分地区,出现了由于失业和无业人口过多而造成的社会不稳定的稳忧。因此在当前形势下,研究建立全民社会保障体制的问题,有必要提到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大政方针的战略高度上去筹措和认识。
何新认为,江泽民同志近年已多次强调建立社会保障体制的重要性。这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社会工程。它与西部开发工程、绿色环保工程可以并列为同等重要和具有伟大开拓性意义的三大工程。实际上,建立这一保障体系乃是关系国家社会持久稳定,长治久安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根本大计。
何新认为,真正的经济高速增长,必然体现在国家财税收入的同步增长上,国家应当使这种增长的适当份额,每年有所递增地被用于国民收入分配首先是必须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最基本的生存保障上。
以上,就是何新这部新著〃新国家主义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内容。
《新国家主义经济学》其它要点
★指导中国改革的两种思路
全球化引领的西化(新殖民)道路和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
★主体
1。融入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体系,与国际接轨,引入西方精英治国,实行渐进的全盘西化。
2。坚持中国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国家主权及主体地位目标。
3。成为美国政治与经济的附庸国谋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政治体制
1。形式民主(即伪民主):模拟美国的多党及直选制(总统制)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民主:以共产党为决策核心的中央集中决策与精英协商(统一战线)国务院(行政)、人大(立法)、政协(评议与监督)三位一体权力制衡体系经济体制。
2。社会市场模式,即受控市场模式,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多元混合经济形态,保护民族工业和利益。
3。自由主义市场模式(市场决定一切)/私有化形态/放任西方资本自由出入。
4。企业制度摧毁瓦解国有制,实施全面私有化混合所有制,国家控制战略资源,以大型国有制为主体投资形式股市自由集资,实施金融自由化,国际化。
5。以财政为国家目标投资主体,以证券市场为融资辅体,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
6。阶级结构金融寡头与官僚资产阶级寡头主导/鼓励两极分化/抛弃弱势失败者。
7。坚持工农联盟、民族资产阶级统一战线、抑制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逐步建立全民社会保障体制。
★对外战略
1。接受美国一极主导的国际秩序,走亲美一边倒路线。
2。谋求建立多极化的国际秩序,独立自主,以我为主,斗而不破,敢斗敢胜,谋求中国的全球利益。
3。意识形态管理自由化、西方化、糜烂化。
4。树立国家主义主体意识形态(即爱国主义)。
5。世贸组织引入世贸规则作为改变国内体制的工具以世贸组织为工具拓展出口市场让WTO对我有利。
一、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是私有化的自由经济吗?
1、经济学被某些专家神秘化了
记者:人们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