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劝发菩提心文讲记-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善男子!于诸世间,何者最富?何者最贫?慈母在堂,名之为富;慈母不在,名
之为贫。慈母在时,名为日中;慈母死时,名为日没。慈母在时,名为月明;慈
母亡时,名为暗夜。是故汝等勤加修习,孝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应当
如是报父母恩”。

    不过,佛又进一步的告诫我们,仅是这样,还不能算作报答父母的深恩,要
于父母在世时,未信三宝的令生信心;于诸戒行有所缺乏的,当和言相劝使守如
来禁戒;于诸钱财悭贪不舍的,当设法劝之使其发心布施;于诸事理愚暗迷昧的,
当设法劝之使其修学智慧;于念佛法门不生净信的,当设法劝其念佛求生净土。
如能做到这点,堪称标准的孝顺子女。莲池大师说:“人之于父母,服劳奉养以
安之孝也;立身行道以显之大孝也;劝以念佛法门,俾得往生净土,大孝之大孝
也”。是以真正的大孝,一定要使父母离苦得乐,不在外边的摆布与体面。生活
在世界的人们,在庆幸安宁幸福之余,必须更要提倡孝道。唯有恢复固有美德的
孝道,才是我国固有文化的真精神。如只口喊复兴中国文化,而把孝道置在一旁,
试问中国固有文化何在?当知孝德,过去固然是很重要,在纷乱如麻的今日,更
显出他的重要性。所以必须在家庭、在学校,灌输儿童、少年、青年如何奉行忠、
孝、仁、爱、信、义、和、平的各项美德,特别是怎样孝顺父母的美德,才是当
前复兴中国文化的唯一要务。如忽略了这点,所谓复兴中国文化,就将毫无意义。


      【如是思惟:唯有百劫千生常行佛道,十方三世普度众生,则不唯
        一生父母,生生父母,俱蒙拔济;不唯一人父母,人人父母,尽
        可超升。是为发菩提心第二因缘也。】

    做一个出家人,想到“两途既失,重罪难逃”,必会感到深自内疚,假定仍
然无动于衷,那就如孟子所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不特没有资格做个出
家人,就是做个普通人亦不够格。出家人要追偿弥补父母对自己的恩德,唯有遵
照释迦如来所说的发菩提心去行,才能真正报答父母的恩德。经过“如是思惟”,
觉得“唯有”于“百劫千生”中,不断的“常”恒修“行佛道”,在行佛道的过
程中,于“十方”的空间,“三世”的时间内,“普”遍的去“度”化一切“众
生”中,这么一来,“则不唯”报答了今之“一生父母”,即过去“生生”世世
的“父母”,“俱”因我的发菩提心,修菩萨行的功德,而“蒙”超“拔”与
“济”度;同时“不唯”自己“一人”的“父母”,因我发心而得了生脱死的利
益,即人类的所有“人人父母”,亦因我的发心而“尽可”以获得“超升”。这
里说的拔济与超升,都不是指的世间利益,而是约了生死得解脱说的。莲池大师
曾说:“父母恩重,过于山邱,五鼎三牲未足酬,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
这可说充分表露了佛家所讲的孝道崇高。所以从佛出家,能发广大道心,才能真
正对父母有益,亦才能报答亲恩于万一。假定出家以后,终日奔走经忏,不特对
父母毫无实益,就是对自己亦没有意义。即此念父母恩,“是为发菩提心第二因
缘也”。


⑶念师长恩发菩提心

      【云何念师长恩?父母虽能生育我身,若无世间师长,则不知礼义;
        若无出世师长,则不解佛法。不知礼义,则同于异类;不解佛法,
        则何异俗人?】

    这是发菩提心的第三种因缘,就是念师长恩发菩提心。师长的恩德,以佛法
来说,仅次于父母。不错,我们这个生命肉体,是由父母的辛劳抚养,然后才得
逐渐长大成人的。可是,“父母虽能生育我身”,但当我们成长到学龄阶段时,
必须接受知识或技能的教育。而教育就得依赖师长的指导与灌输,没有师长的教
导,是不可能得到知识与技能的。所以现在进一步的说到师长所有的恩德。

    在今日,随着潮流的演进,国家有强迫教育,使每个适龄儿童,都入国民学
校就读,进步的国家,中学亦是属于义务教育。在过去的旧时代,国民教育程度
的高低,端视其父母的如何培植。没有一个为人父母的,不希望子女具有广博的
知识与特殊的技能,因为唯有这样,才有美好的前途,才能光宗耀祖。因此,人
生世间,良师的指引与教导,是就更加不能缺少。今日这个世界,可说是个知识
竞争的时代,试看那诺贝尔奖金(Nobel Prizes),没有一个国家,不以其国民
能得此奖金为荣,亦没有一个科学家或文学家,不夙夜匪懈的勤恳努力,以求得
这举世瞩目的奖金,为毕生的大荣幸。这也就证明了今日世界人类,对于学识的
重视,是到达了怎样的程度。

    不论是教授学识,或者是传授技能,统可称为师长,但在这里特别侧重教育
而论。师者,我国有句老话,所谓传道授业者是。站在佛法的立场说,师长是有
两类的:一是世间的师长,一是出世间师长。世间师长,是教导我人知诸礼义的,
“若无世间师长”教育我们,“则”我们就成了个没有学识修养、粗俗而“不知
礼义”的人。出世师长,是开示我们了解佛法的,“若无出世师长”开示我们,
“则”我们就“不”了“解佛法”是什么了。这是针对佛教徒说,特别是侧重出
家人说。出家人的师长亦有多种:如剃度时的剃度师、受戒时的说戒和尚、羯磨
和尚、教授和尚等,还有依之修学佛法的依止师。虽有多种不同,但都能够使我
们对佛法有所了解的。

    人之所以不同于异类,就在人有能力和智力,接受文明的教化。在文化的不
断熏陶中,而能知礼达义。做人如果“不知礼义”,老实不客气的说,“则同于
异类”是一样的了,还有什么人的尊严可言?在礼记哀公问中,孔子曾这样的论
礼:“孔子曰:民之所由生,礼为大。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也;非礼无以辨君
臣上下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婚姻疏数之变也”。世间的上下
尊卑之分,可说完全是由礼来区别的。礼记仲尼燕居又这样的说:“子曰:敬而
不中礼,谓之野;恭而不中礼,谓之给;勇而不中礼,谓之逆”。论语泰伯佾篇
亦说:“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礼之于人的重要,于此已全透露出来。再以人禽之辨来说,更可看出礼的重要。
“礼记曰: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孟子又说: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
仁义行,非行人义也”。做人一定要知礼与仁义,假定不知礼与仁义,则人伦道
德毁灭,其与禽兽又有何异?即或其貌是人,其心已为禽兽,哪里还可称之为人?
“人伦道德,非礼无以使其增进亲义序别信之关系;朝野社会,非礼莫由成其吉
凶军宾嘉之仪文,故定亲疏,决嫌疑,辨同异以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
利役嗣亦以礼。所谓礼者,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国之干也,身之基也,政之舆
也”。礼有这样的重要,做人怎可不明礼?又怎能忽略礼?

    知礼固然重要,明义亦极重要。易说卦传第二章曰:“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仁与义是做人的根本,亦人伦的基础,若无仁义,则不足以为人。孙明复诗说:
“人亦天地一物尔,饥食渴饮无休时,若非道义充其腹,何异鸟兽安须眉”?可
见做人,是不能没有仁义的。论语宪问篇子路论成人说:“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反过来说:“如果见利忘义,那就不成
其为人了。因而君子,宁可舍生取义,不愿偷生忘义。所以杨氏说:“君子有舍
生而取义者”,正是这一精神的表现。谁都知道,死是谁都不愿意的,生是谁都
所要求的,可是为了正义,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决不做出违反正义的事情。什
么是义?“义者事之宜”,这可说是义字较为正确的解释。有人这样说:“孟子
谓集义可生浩然之气;韩愈谓行而宜之之谓义;宋儒以为义者心之制,事之宜也。
夫宇宙间事物,苟能以亲亲仁民为心,爱物生物为念,又能集其义发为浩然之气,
使应事接物,修己治人,无不各制其宜,则无往而不负仁抱义,人得其和,事得
其序,自然仁至义尽而人道立矣”。义,有的时候,又与利对起来说。孔子曾为
我们这样分别:“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义利之辨,亦即君子与小人的分
野。陆象山说:“学者于此,当辨其志。人之所喻,由其所习,所习由其所志。
志乎义,则所习者必在于义,所习在义,斯喻于义矣。志乎利,则所习必在于利,
所习在利,斯喻于利矣”。

    因而做人,应志乎义,不应志乎利,这是最要紧的。比丘所以不同于俗人,
就在比丘能本着求法的精神,在佛法的不断熏陶中,而能了解佛法。做个出家人,
如“不”了“解佛法”,老实不客气的说:“则何”有“异”于一般“俗人”?
亦即与世间一般俗汉又有什么不同?佛法是人类觉者所创说的,不但告诉我们怎
样做人,更使我们明因识果,本着因果律的法则,或向解脱道奔驰,或向菩提道
迈进,而这都是我们出家人所应走的正确道路,但这要了解佛法,才不会走错道
儿。所以出家人,对世间一般知识不了解还可原谅,若对如来正法不了解则难以
原谅。是以佛在世时,为僧团中比丘,特别制定几年的强迫教育,就是你出了家,
非得受佛化教育不可,免得不解佛法,而在佛法中东碰西撞,以致堕坑落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