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解说大不相同。《彖传》说:“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
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敌应,不相与也,是以不获其身,
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郑玄曰:“艮为山。山立峙各于其所,无相
顺之时。犹君在上,臣在下,恩敬不相与通,故谓之艮也。”虞翻曰:“观
五之三也。艮为多节,故称‘背’。观坤为身,观五之三,折坤为背,故‘艮
其背’。坤象不见,故‘不获其身’。震为行人,艮为庭,坎为隐伏,故‘行
其庭,不见其人’。三得正,故‘无咎’。”李鼎祚说:“艮为门阙,今纯
艮,重其门阙。两门之间,庭中之象也。”虞翻曰:“位穷于上,故止也。
时止谓上阳穷止,故止。时行谓三体处震为行也;艮为背,背也,两象相背,
故不相与也。”朱熹说:“以卦体言,内外之卦,阴阳敌应而不相与也。不
相与,则内不见己,外不见人,而‘无咎’矣。晁氏云:‘艮其
止’,当依卦辞作‘背’。”《象传》的解释有些接近《二三
子问》,但不够明确。《象传》说:“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
其位。”虞翻曰:“君子谓三也。三君子位。震为出,坎为隐
伏,为思,故‘以思不出其位’也。”
创建时间:2006…2…28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第三十章
《卦》曰“根其辅,言有序。”①孔子曰:此②言也,吉凶之至也,必
皆于言语,择善 而 不 言 害 ③,择利而言害,塞④人之美,阳人之亚⑤,
可谓无德⑥,其凶亦宜矣。君子虑之内,发之□□□□□□□□□□不言害,
塞人之亚,阳人之美,可谓“有序”矣。
【白话】《根·六五》爻辞“根其辅,言有序”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
这条爻辞是讲导致吉凶的原因必定都是出于言语。选择美好道德作出发点就
不讲伤害别人的话,选择利益作出发点的人就讲伤害别人的话。伤害别人往
往是掩盖别人的美德,张扬别人的恶行,这样的人可以说是没有道德的人,
他必然要遭到凶的报应。有道德的人,在心里慎重考虑,讲出的话从不伤害
别人,掩盖别人的缺点,张扬别人的优点,这就称得上“有序”了。
【注释】①《根·六五》爻辞。②据上下文例补”此”字。③据上下文
意补“而不言害”。④塞:掩没。⑤阳:通“扬”。亚:通“恶”。⑥无德:
没有道德。与《老子》的“无德”不同。
【讲解】这一章将《根·六五》的爻辞解释成为相反的两种思想品德。
君子择善而不言害,塞人之恶,扬人之善(隐恶扬善)。小人则择利而言害,
塞人之美,扬人之恶(隐美扬恶)。形成鲜明的对比,与传世的解说不相同。
《象》曰:“艮其辅,以中正也。”虞翻曰:“五动之中,故‘以正中也’。
辅,面颊骨,上颊车者也。三至上,体颐象,艮为止,在坎车上。故‘艮其
辅’。谓辅车相依。震为言。五失位悔也。动得正,故‘言有孚,悔亡’也。”
创建时间:2006…2…28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第三十一章
《卦》曰:“丰,亨,王叚之,勿自忧,宜日中。”①孔子曰:□□□
也。“勿忧”,用贤弗害②也。日中而盛,用贤弗害,其亨亦宜矣。黄帝四
辅,尧立三卿,帝□□□□□□□□□□□曰□其肝□□□□鱼,大羹也,
肝言其年。其内大美,其外必有大声问。
【白话】《丰》卦卦辞“丰,亨,王叚之,勿自忧,宜日中”是什么意
思呢?孔子说:……也。“勿忧”,讲的是举用贤良而不陷害贤良,大量地
举荐贤良,象太阳升到天顶正中一样旺盛,使用他们而不加害他们,事业必
然亨通发达。黄帝有四位辅臣,尧立三卿以辅其政,帝……曰……其肝……
鱼,是上好的食品,肝,是指内脏,借指内心。一个人内心很善良、很美好,
表现在行为上必然有大的名声。
【注释】①《丰》卦卦辞。②用贤弗害:使用贤良而不加害他们。
【讲解】这一章告诫君主好好用贤而不害贤,象黄帝、尧那样放手让臣
下去干事业。这与传世的解说不同。《彖传》说:“丰,大也。明以动,故
丰。王假之,尚大也。勿忧宜日中,宜照天下也。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
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虞翻说:“乾为王;假,
至也;谓四宜上至五,动之正,成乾,故‘王假之,尚大’也。五动之正,
则四变成离,离日中,当五在坎中,坎为忧,故‘勿忧,宜日中’,体两离
象,照天下也。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干宝曰:“丰,
坎宫阴,世在五。以其宜中,而忧其侧也。坎为夜,离为昼,以离变坎,至
于天位,日中之象也。殷水德,坎象昼败,而离居之。周伐殷,居王位之象
也。圣人德大而心小,既居天位,而戒惧不怠。勿忧者,劝勉之言也。犹《诗》
曰:上帝临尔,无贰尔心。言周德当天人之心,宜居王位,故‘宜日中’。”
创建时间:2006…2…28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第三十二章
《卦》曰:“未济,亨,小狐涉川几济,濡其尾,无乃利。”①孔子曰:
此言始易而终难也②,小人之贞也。
【白话】《未济》卦卦辞“未济,亨,小狐涉川几济,濡其尾,无乃利”
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条卦辞是讲万事开始容易结果困难,这是小人的
贞问。
【注释】①《未济》卦卦辞。②始易终难:开始容易最后困难。
【讲解】这一章言简意赅地阐明了“始易而终难”这一道理。告诫人们
要将事情的过程结局设想、预测得困难一些,事先作好准备,就不会象小人
那样“始易而终难”。
创建时间:2006…2…28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白话帛书易之义 第一章
子曰:《易》之义谁①阴与阳,六画而成章。曲句②焉柔,正直焉刚。
六刚无柔,是谓大阳,此天之义也。□□□□□□□□□□□□方。六柔无
刚,此地之义。天地相■③,气味相取④,阴阳流刑⑤,刚柔成 章 ⑥。
【白话】孔子说:一部《周易》的全部意义就在于阴柔与阳刚,阴阳六
画组成一个完整的六十四卦的系统。弯曲而又断开的符号代表那阴柔,规规
矩矩画上一横画的代表那阳刚。六爻都是阳刚而没有阴柔的卦,就叫做大阳
卦,这是代表天的意义。……方。六爻都是阴柔没有阳刚的卦,[就叫做大
阴卦],这是代表地的意义。天与地各自率领阳刚与阴柔进行阴阳互补,阳
刚之气与阴柔之气相互聚合,阴气与阳气流行,刚爻与柔爻交互组合成卦图。
【注释】①谁:读为“唯”字。②曲句:曲勾。句:读为“勾”。③■:
读为“率”,率领。据《易纬》“日月相衔”则可读为“衔”。④气味相取:
阴阳气的相聚,亦可以释为阴阳相取,阴阳互补。⑤流刑:流行。刑:读为
“行”。⑥据“六画而成章”补为“刚柔成章”。
【讲解】这一章揭明《周易》的全部意义就是阴与阳,阴阳是《周易》
的大义,是《周易》的总纲,强调阴阳互补、阴阳平衡、刚柔相济、天地相
率、气化流行等整体观念。阴代表柔,阳代表刚。六刚无柔是大阳,六柔无
刚是大阴。大阳是天的象征,大阴是地的象征。天地和合相牵,气味相聚,
阴阳流行,刚柔相推而成六画卦图之象。这一章类似于通行本《系辞传》第
一章、第四章。第一章谓:“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
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
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
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
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
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易》成位乎其中矣。”第四章说: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
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
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
而《易》无体。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
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所不同的是:
帛书《易之义》将阴阳这一对范畴提到了《周易》的总纲这一位置上,但对
于爻卦与天地人的关系,则尚未上升到通行本《系辞传》的理论高度。《易
之义》有了大阳(天之义)、大阴(地之义)等认识,《系辞传》对天地刚
柔等认识较《易之义》深刻。《易之义》的优点是直说《易》之义,因而对
《易》卦的解释很具体,很便于我们理解《周易》这部书。《易之义》强调
阴阳的特殊地位的这一思想,与帛书《称》很相吻合。《称》认为,凡论,
都必须用阴阳表明大义,天、春、夏、昼、大国、重国、有事……都是阳;
地、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