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中世纪文化教育史-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170—1230 年)的《菩提树下》、享利希·封·维尔德克(公元12 世纪
上半叶—13 世纪初)的《爱纳伊特》的骑士抒情诗既写了英雄人物的浪漫爱
情又抒发对祖国的强烈的爱;哥特弗里德·封·斯特拉斯堡(公元12 世纪末
—13 世纪初)的《特利斯坦和绮瑟特》等传奇故事歌颂了主人公的真挚爱情, 
隐含着对基督教压抑人类情感的不满和批评:《尼伯龙根之歌》等骑士史诗
既抒写了爱情,又蕴含着深刻的政治内容,是中世纪最具政治意义的一部作
品,分上下两部,上部写西格弗里特之死,下部写克里姆希尔特的复仇,描
写了中世纪婚姻与政治、权势等的关系。所有这些作品反映的都是德意志社
会存在过或存在着的现实问题,表达了德国人的普遍看法,因而一直深受喜
爱,有的至今不衰。
与中古高地德语取代拉丁语成为文学语言和日常生活用语的同时,德意
志的统治者们也在谋求在自己管辖的领土范围内采用德语作为统一的官方语
言。1235 年,弗里德里希二世首次使用德语发布了一道皇帝谕旨。1314—1347 
年,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四世的首相府的文件使用德语书写。1346—1378 
年,卡尔(查理)四世统治时期明确下令,规定所有公文必须统一使用德语
书写。此举不仅意味着中古高地德语已逐渐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语言,同时
也反映出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觉醒和统一的要求。
与德语同属西日尔曼语支的英语的发展历程要复杂得多。
公元5—6 世纪,当朱特人、英吉列人和萨克逊人分别从亚特兰大、施莱
莘格和荷尔斯泰因迁自徙到当时尚是罗马帝国垮台后保存下来的一个边远省
份的英格兰定居时,他们各有自己的方言,即英吉利方言(又沿享伯河划分
为北享伯方言和南享伯方言)、西萨克逊方言和肯塔方言。到公元8 世纪时, 
北享伯方言已在文化领域取得明显优势。公元658—680 年间,盖德芒用北享
伯方言吟唱九行赞美诗,标志着英国文学的开端。公元7 世纪末,毕斯考着
从罗马带回一批手稿,其弟子比德接触了这批手稿,得以成为当时英吉利最
杰出的学者。在北享伯方言区,学术文化比其它几个方言区都要进步得多, 
遗憾的是,公元8—9 世纪沃特人的入侵破坏了这一进程。学术文化中心转移
到主持抵抗沃特人的阿尔夫雷德国王治下的魏塞克斯。在阿尔夫雷德国王的
支持和组织下,盎格鲁——萨克逊人的历史即《帕克编年史》编纂出来了, 
奥古斯汀、格里高利、比德等人的拉丁文著作及英吉利方言写成的诗歌被译
成了西萨克逊方言。不久,修道院院长阿尔夫里克(公元955—1025 年)用
萨克逊方言写出了优美的抒情诗和散文作品。这一时期是古英语时期,其标
准语先后为英吉利方言中的北享伯方言和西萨克逊方言。
1066 年,诺曼人对英吉利的征服对古英语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使英
语进入了中古英语时期。这期间,由诺曼人组成的统治集团和上层社会使用
其母语诺曼法语,换言之,诺曼法语成了英国的官方语言。教会和学术界人
士仍使用拉丁语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而民间却继续使用英语作为日常语
言。结果,从公元11 世纪中叶到公元13 世纪的三个多世纪中,英国的所有
文献都是用三种文字写成并以三种文字传播的,就连当时的流行歌曲也是三

种语言文字的大杂烩。例如,有一首歌歌词是: 
Ma tresduce et tresame 
ENight and dag for Love of thee 
Suspiro 
其中,第一行“我的心肝,我的爱人”是诺曼法语,第二行“我日夜企盼着
你的爱抚”是英语,第三行“阿!”是拉丁语。这一时期,只有中西部方言
受法语或其它外来语的影响较小,基本保持了英语自身的传统,因而常被认
为是中古时期标准的英语。
诺罗人征服英格兰后,历任国王都讲法语,娶法国女人作王后。直到1362 
年,国会首次正式以英语开会。同年,国会又通过《辩护法》,规定所有法
廷审理程序此后一概用英语进行,以拉丁语登录在案。此举对于英语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影响。当时,22 岁的乔叟既会读写法语,也精通拉丁语,但却选
择了刚被确立为官方语言的英语进行写作,写成了《坎特伯雷故事集》,成
为中世纪英语的第一部杰作。
此外,意大利语由于诞生在拉丁语的故乡,所以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
响,直到公元12 世纪才有书面文献流传下来。但丁的《神曲》是用中世纪意
大利语写出的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方言的兴起对欧洲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促进了多样化的文化的产
生、发展和发达,从而促进了多样化思维的发展。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
人生态度,不同的宇宙观也就在这不同文化的薰陶和不同思维方式的引导下
悄然生成了,而这是过去拉丁语一统欧洲时很难期望达到的。同时,以语言
和血统双重标准为核心的民族观念开始取代过去以文化为核心的国家观念, 
使欧洲逐步走上了建立近代单一民族国家的道路。这些都是中世纪西方文化
与古典文化及另外一些地区如中国文化的根本差别之所在。
4。社会舆论和图书事业
罗马帝国时代曾于公元前1 世纪开始发行官报《每日纪闻》,公布于罗
马和各省公共场所,内容多系公民投票、官吏任免、政府命令、对外条约、
战争和宗教新闻等。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每日纪闻》随之终刊。
中世纪初期,随着各蛮族入主欧洲,文化衰微,新闻传播也大受打击, 
不仅没有正式发行的官报来继承罗马帝国的《每日纪闻》,传播方式也由以
往的定期以书面文字发布化为以不定期的口头传播为主,传播新闻的主角也
由过去的政府变成了教会。
如前所述,基督教会在中世纪初期的政治、文化生活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起了独特的作用,教会的主教、牧师、修士、修女等既是能对政府和基督徒
施加决定性影响,又是社会上能够读书写字的唯一的一群人。在成千上万的
城乡教区中,特别在乡村教区中,牧师充当了教区与外界联系的唯一中间人。
所有外界的各种观念和消息,如战争、赋税等,都由牧师带入教区;教区内
的各种消息也由他们带出教区,通过其他牧师传播开来。同时,布道也不失
为传播观念的有效手段,牧师通过布道讲演,把自己的观点和知识传授给听
众,从而对社会舆论和风气产生重大影响。但较之此前古罗马等地的官极和
后来的近代报纸,这种新闻传播方式无疑都是十分原始的。
中世纪初期也是欧洲图书事业大衰退的时期。

制作图书的主要方式仍然是手抄,几乎所有的修道院都设抄写室,有很
多修士负责抄书。抄书所用的材料一般是羊皮纸,纸草纸已废而不用,中国
的造纸术尚未传到西欧。书抄好后,一般还要在抄写室给书的封面加色或绘
画,然后装订成册。一册书大致等于10—20 卷纸草卷。
与古代罗马图书馆或中世纪前期拜占庭、阿拉伯、中国等地的图书事业
相比,欧洲的图书事业是十分可怜的,不仅图书制作手段和材料落后,而且
图书的收藏、管理和利用也十分落后。
首先,图书馆的数量极为有限,且藏量小得惊人。在阿拉伯世界和中国
等地的那种图书馆林立,一个城市就有几座、十几座甚至几十座图书馆且藏
书量超过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情况,在欧洲绝对没有。据估计,一般
基督教修道院图书馆的平均藏书量在二三百册左右,较大的图书馆,如瑞士
的圣加仑修道院图书馆的总藏书量仅300 册,德国赖赫瑙修道院图书馆只有
413 册图书,意大利的博比奥修道院图书馆经过3 个多世纪的积累,共有藏
书650 册,令当时的欧洲人惊叹不已!即使12—13 世纪前后建立的罗马教廷
图书馆、大教堂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藏书量亦少得可怜,如1309—1377 
年建立起来的教廷图书馆共有藏书2000 册;英国坎特伯雷大教堂图书馆规模
最大,1300 年时有藏书约5000 册;巴黎大学图书馆1338 年时藏书量仅1722 
册。
其次,中世纪欧洲图书馆的目录也十分落后,一般只有财产登记簿之类
的东西。有的图书馆随着藏书量的增加,对自己的藏书粗分为宗教书和非宗
教书。有的则按文种分开,将拉丁文书和其他文种分别搁放。
最后,由于藏书太少,又加上补充极为困难,迫使各图书馆严格限制阅
览和借阅范围。有的图书馆规定,借阅的书只能白天在书橱附近阅读,不得
携出馆外;有的规定,外借需付相当数量的押金。管理人员因管理不妥而丢
失图书的,除照市价赔钱外,还要交纳相当数量的罚金。
图书事业的这种不景气现状既是欧洲中世纪文化衰退造成的,同时,这
种不景气的现状又反过来限制了中世纪文化的复苏和复兴。直到公元11—12 
世纪以后大学图书馆等公共图书馆大量兴起、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经阿拉
伯人传入欧洲,这种情况才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
5。体育训练和医疗卫生
体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从人们实际的社会
活动发展演变而来的,所不同的是人们实际的社会活动是为了谋生,而体育
活动则是为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体能,陶冶性情,延长寿命,是教
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
与其文化总体上的衰微和贫乏相比较,中世纪前期欧洲国家的体育相对
来说是较为发达的,在欧洲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一时期,体育处在一个过渡时期,其明显的特征是活动的项目大都与
自己从事或将要从事的职业有关。例如,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