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表15。2。9…1  无干线传输系统分配系数表
                        部分
   项目
前端
分配网络
载噪比C/N
0。8
0。2
交扰调制比CM载波互调比IM
0。2
0。8
本地前端系统
表15。2。9…2  当衰耗小于100dB时指标分配系数表
                      部分
       项目
前端
传输干线
分配网络
载噪比C/N
0。7
0。2
0。1
交扰调制比CM
载波互调比IM
0。2
0。2
0。6
本地前端系统
表15。2。9…3  当衰耗大于100dB时指标分配系数表 
                   部分
   项目
前端
传输干线
分配网络
载噪比C/N
0。5
0。4
0。1
交扰调制比CM
载波互调比IM
0。1
0。5
0。4

表15。2。9…4  有中心前端系统指标分配系数表
       部分
 项目
本地前端
远地前端中心前端
本地干线超干线
中心干线
分配网络
载噪比C/N
0。25
0。25
0。2
0。2
0。1
交扰调制比CM载波互调比IM
0。05
0。05
0。25
0。25
0。4

15。3  接收天线

15。3。1  接收天线应具有良好电气性能,其机械性能应适应当地的气象和大气污染的要求。
15。3。2  接收天线可按下列原则选定:
    1  当接收VHF段信号时,应采用单频道天线,其频带宽度为8MHz。
    2  当接收UHF段信号时,采用频段天线,其带宽应满足系统的设计要求。接收天线,各频道信号的技术参数应满足系统前端对输入信号的质量要求。
    3  接收天线最小输出电平可按式15。3。2计算,当不满足15。3。2时,应采用高增益天线或低噪声天线放大器。
                Smin≥(C/N)h+F+2。4       (15。3。2)
式中  Smin——接收天线的最小输出电平(dB);
   F ——前端的噪声系数(dB);
     (C/N)h——天线输出端的载噪比(dB);
   2。4—— 75Ω噪声源内阻上,B=5。75MHz时的等效噪声电平(dBμV)。
  4  接收信号的场强较弱或环境反射波复杂,使用普通天线无法保证前端对输入信号的质量要求时,可采用特殊型式的天线,如组合天线(阵),抗重影天线等。
15。3。3  当采用宽频带组合天线时,天线输出端或天线放大器输出端,应设置分频器或所接收的电视频道的带通滤波器。
15。3。4  接收天线设置的位置,可按下列原则确定。
    1  尽量避开干扰源,接收地点场强应大于46dBμV,信噪比大于40dBμV,宜靠近前端并避开风口。
    2  天线与发射台之间,不应有遮挡物和可能的信号反射,并尽量远离汽车行驶频繁的公路、电气化铁路及高压电力线等。
    3  天线尽可能架在山头或高大建筑物上,即提高天线的高度,也有利于避开干扰源。
    4  天线位置尽量在有线电视系统的中心,以方便信号的传输。
15。3。5  独立塔式接收天线的最佳高度,可由下式计算确定:
                hj=            (15。3。5)
式中  hj ——天线安装的最佳绝对高度(m);
   λ——该天线接收频道中心频率的波长(m);
   d ——天线杆塔至电视发射塔之间的距离(m);
   hi——电视发射塔的绝对高度(m)。
15。3。6  当广播电视信号场强实测确有困难时,场强宜按下列原则估算:
  1  可按空间波场强计算公式估算(详见附录E。2。2);
  2  在大、中城市及周围地区,天线电波的传输距离小于10km时,可按自由空间辐射场强计算公式估算(详见附录E。2。1);
  3  接收天线输出电平的计算详见附录E。3。

15。4  前端

15。4。1  前端设施应设置在用户区域的中心部位,宜靠近接收天线及自办节目源。
15。4。2  前端设备应根据节目源的种类、传输方式及用户的使用要求设置。
15。4。3  前端系统的载噪比应满足系统的分配指标要求,可按式15。4。3计算。
              (C/N)x=(C/N)s-10lga              (15。4。3)
式中  (C/N)x——前端系统的载噪比;
   (C/N)s——整个有线电视系统的载噪比;
    a——分配给前端部分的比例系数。
15。4。4  前端输入电平应满足前端系统的载噪比,可按式15。4。4计算。
               Sa=(C/N)h+Fh+2。4                           (15。4。4)
式中  Sa——前端输入的最小电平(dBμV);
   (C/N)h——前端系数的噪载比;
    Fh——前端系统的噪声系数。
15。4。5  频道放大器输出型前端输出电平值:
                U0=U0max-3                                  (15。4。5)
式中   U0——频道放大器输出可用电平值(dBμV);
   U0max——频道放大器标称最大输出电平(dBμV);
   3 ——设计余量。
15。4。6  宽频带放大器输出型前端输出电平值:
                                      (15。4。6)
式中  ——宽带放大器每个频道输出的可用电平值(dBμV);
   ——宽带放大器标称最大输出电平(dBμV);
   N ——系统传输的频道数目;
   CMh——分配给前端部分的交拢调制比(dB);
   47——全系统交拢调制比设计值(dB)。
15。4。7  采用邻频传输时,其前端设备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应具有60dB以上的邻频信号抑制特性;
    2  频率偏移在VHF段应≤20kHz;
    3  图像伴音功率比应大于17dB,且在10~20dB可调。
15。4。8  前端输出的系统传输信号电平,宜按下列情况处理:
    1  D类小型系统或采用VHF频段信号传输的系统,可采用各频道电平相一致的输出方式。
    2  A、B、C类大型系统或采用全频道信号传输的系统,可采用高位频段高电平,低位频段低电平的输出方式。
15。4。9  前端放大器的选择,应能满足工作频带增益,噪声系数,最大输出电平等项指标要求,放大器的类型宜根据其在系统中所处的位置选择。
15。4。10  下列放大器宜采用单频道放大器
    1  单频道接收天线放大器;
    2  前端专用频道放大器(如邻频前端系统)。
15。4。11  当各频道的信号电平基本一致(邻近频道的信号电平不大于2dB)时,可采用频段或多波段放大器。
15。4。12  在强场强区,应选用高增益放大器,在弱场强区,应选用低噪声系数的放大器。

15。5  传输与分配网络

15。5。1  当有线电视系统规模小(C、D类)、传输距离近(1km以内)时,宜采用同轴电缆传输方式。
15。5。2  当系统规模较大、传输距离较远时,宜采用光纤、同轴电缆混合传输方式(MFC),也可根据需要采用全光纤传输方式(FTTH)。
15。5。3  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的技术指标分配原则,参见同轴电缆的指标分配,同时还需考虑光纤特性。
15。5。4  光纤有线电视网络,宜由光发射机、分光器、光纤(距离远时增设中继站)、光结点组成,其系统示意如图15。5。4所示。









图15。5。4  光纤有线电视系统示意

15。5。5  光纤有线电视网络的结构形式宜采用星形结构,分光器的路数不宜多于10路。
15。5。6  采用调幅一残留边带式(AM…VSB)传输的光纤有线电视系统,应满足下列指标要求:
    1  载噪比C/N≥50dB;
    2  光路损耗≤13dB;
    3  复合三次差拍CTB≥65dB。
15。5。7  光纤及光设备的选择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光纤有线电视网络,宜采用单模光纤。
    2  当光结点较少且传输距离≤30km时,宜采用波长为1310nm的单模光纤。
    3  在远距离传输系统中,宜采用波长为1550nm的单模光纤。
    4  在满足光传输链路技术指标的前提下,宜先择光输出功率较小的光发射机。同一前端的光发射机输出的功率宜一致。
    5  光接收机的带宽应满足下行传输的技术要求。
    6  大型有线电视网络的光结点,宜具有状态监视模块。
15。5。8  双向传输系统设计,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
    1  系统波段及上行传输频率(同轴电缆部分)的划分见表15。5。8…1、表15。5。8…2。
表15。5。8…1  5~1000MHz上行、下行波段划分表
波段
标准频率分割范围(MHz)
使用业务内容
R
5~65
上行业务
X
65~87
过渡带
FM
87~108
调频广播
A
110~1000
模拟电视、数字电视、数据通信

表15。5。8…2  上行传输频率划分表
名称
频率范围
业务内容
Ra
5MHz~20。2MHz
上行窄带数据业务、网络管理
Rb
20。2MHz~58。6Mz
上行宽带数据业务
Rc
58。6MHz~65MHz
上行窄带数据业务、网络管理
    2  光纤传输部分,其上、下行信号宜采用空分复用方式;同轴电缆传输部分,其上、下行信号宜采用频分复用方式;数据传输宜采用时分复用方式。
    3  双向传输放大器的工作方式如图15。5。8所示。正向放大器和反向放大器宜按固定比例(如
3:1或4:1)配置。






图15。5。8  双向传输系统放在器工作方式

    4  双向传输系统的单一高频段线路放大器的输入、输出端,均需加设高、低通滤波器,并将两侧低通直线连通。
    5  双向传输系统中,所有设备配件均应具有双向传输功能。
    6  双向传输分配网络应采用分配器方式。
    7  各类器件接头、接口应具有良好的屏蔽性能,屏蔽系数宜≥60dB。传输电缆宜采用四屏蔽电缆。
    8  下行传输通道主要技术参数要求:
      1)系统输出口电平(dBμV) 60…80;
      2)载噪比(dB) ≥44(B=5。75MHz);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