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如实之道--佛法修持生活上的省思-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家已四年了。由于出家前骑摩托车出车祸而带来的旧伤,加上这几年来不良的打坐姿势,我的膝盖发病了。曼谷的医生说这是严重的关节炎,不过没关系,动个小手术就好了;他们说大概需要两、三个星期时间。但是,过了两个月、且动了三次手术,我连走个路都很困难。更复杂的是:伤口(疤痕)的不舒服、三次全身麻醉的麻药、和难耐的酷热;我的心真的难以接受。我心里想:「做为一个僧侣,我这辈子毁了。有谁听说过一个佛教的僧侣没办法盘腿坐着的吗?」每次我看见有人盘腿坐着,我就生气。我感觉真是遭透了,我的心说话了:「情况不应该像这样;医师不应该那样对我;僧侣的规定不应该这样啊……」我真的很痛苦,身心都苦。我处于一种「非常」不满意的状态。
  然后我听到阿姜。查要下来曼谷的消息,我心里想如果去见他,他也许能以某种方式帮帮我。他的出现总是令人振奋的。当我去见他时,我无法正常地顶礼;他看看我,问我:「你在这儿做什么?」我开始抱怨:「噢,师父!」我说:「原本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医生说两个星期会好,现在都过了两个月了……」当时的我是一付可怜兮兮的样子。他现出脸上的惊讶表情,强而有力地告诉我:「你意思是说,它『不应该』这样子发生吗?如果它『不该』这样发生,它就『不会』这样发生!」
  这真的对我有了作用;我无法形容那一刻是多么有意义。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我正在「做」的,它正在制造问题与麻烦。「事实」是痛苦的当然没错;但真正的麻烦来自于我对事实的否定、不接受,那正是我一直在「做」的。这并非只是理论。就算当时会有一点被嘲弄的感觉,但是他带给我们这样的正思惟(自我观照),提醒我们事实上自己正在做的是什么,我们的内心真的生起难以言喻的感激。
  不想要的将之「推开」,正是觉知的变相扭曲,带来一生的问题与麻烦。生命可以是非常痛苦的,但是以正确的觉知,却能发展对事实真相的洞见。当觉知力(念住)成熟到一种「洞见实相的觉知」(具足智慧的念住),我们就能够清楚了知事实,和平静地承受所经验到的各种状况。运用理智,能够做的都可以考虑去做;但是我们得了解,人类的感官知觉是没有阻碍的,我们不用去否认我们的感觉只是我们得从生命中得到学习。
  如果我们感觉的能力变得麻木,如果我们把心关起门来,不去接受事实;光用理智去做什么做什么,我们终究是得不到成长的。生命中我们可能会经历到许许多多的困难,而心里想:「噢!我好不容易安然度过了,我再也不要碰到那样的事。」我们长久以来都是如此。不是吗!?因此,是否得到学习或学习到多少,取决于我们「觉知」的正确性有多少;就看我们是具足「正确的觉知」,还是只是「普通、一般杂艺」的觉知。这种练习就是去训练觉知使它变得平衡、柔和、顺从,直到「推」和「拉」的习惯消失不再。
  像这样,我们在困难的经验中制造麻烦;同样的,我们也可能在愉快的状况下制造麻烦。当我在纽西兰时去拜访了一位好朋友,过去他也曾出家和我们在英国住了一段时间。现在他在基督教堂当医生。他有很多时间待在南岛的一片非常美丽的山林之中。由于他的邀请,我们一起到阿尔卑斯山去走了几天︹译按1︺。我已经好久没在山中待过了。空气清新,天气晴朗,尤其和好朋友一起走着,感觉特别好。我们在山中健行,走着、聊聊修行、坐着禅修……真的很棒。有一天清晨,我记得特别清晰我们很早就从夜宿的森林小屋离开,我们往下走到了一个巨大的、铺满岩石的河床上,天刚破晓,神秘不思议的黎明曙光倾泻而下,洒了满覆白雪的山颠一片璀灿的金黄。好美啊……喝着山涧清泉,呼吸山中清爽宜人的空气,好朋友为伴。然后,在心里有个念头开始,一个感受开始生起……开始破坏这似乎美好的光景。我轻轻地将注意力转向那个感受……一股压迫的感觉发生……我能看到有个感受有个想紧抓着这种经验这种单纯人生乐事经验的感受在那儿。这个感受就是我告诉了自己:「就是这样,它『应该』是如此的,太好了。」在那一刻,我看到自己是如何地创造了问题与麻烦。同时,我也想象着,要是回到英国的毛毛雨,那么它又会说:「『不应该』是这样的。」(译按2)
  因此,甚至愉快的事,如果不是仅只于直接地、如实地了解,我们就同样是在制造问题;我们所面对接触的并非事物的真实面貌,而是虚假的一面,或者说是我们的幻想。这种愉悦的经验,我们会感觉害怕失去它,幻想着尝试去紧抓住它。而当痛苦的经验生起,我们则习惯去忆起没痛苦时的好,而尝试去避免它。这显示我们是如何地时常处于一种矛盾而错乱的关系当中(死亡就是一种认知错乱的关系)。不愿面对此刻痛苦的事实,而习惯去回忆「过去如何如何」或者幻想「它可以是如何如何」。这就是沈浸在「非真实」当中了。
  我们看看法句经里的偈颂:

  错将虚假认为真实,真实的认为虚假,
  我们终将陷于虚假当中。
  见到真实为真实,不实为不实,
  我们将达到真正的真实。
  (非真思真实,真实见非真,邪思惟境界,彼不达真实。
  真实思真实,非真知非真,正思惟境界,彼能达真实。)(译按3)

  要能做到见真实为真实、不实为不实,我们得培养洞见实相的觉知。我们必须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能完全地、全心全意地,接受生命中所呈现的一切以及死亡,并且洞见实相。
  所谓的全心全意是指完整而完全地去感知;不是只接受我们所喜欢的、以「我的方式」接受,而拒绝我们所不喜欢的。「佛陀的方式(正道)」是指:以单一的心态作为我们面对生命种种时的生命态度。其结果便是心的自在无碍,具足智慧;心不再任凭条件影响;它自由自在地发挥自己正确的作用。
  这就是一种训练,我们非常感激能有这样的因缘。佛陀形容这条道路已经明白地指出、「说得很清楚」了(Svakkhata Dhamma)。他说:「你所要做的、所需要做的,都已经知道了。」我们不用在黑暗中茫然瞎碰什么东西有意义;我们这儿就有一个完整、圆满的训练身、口、意的训练。培养道德上的责任并且发展心灵上的成长。我们努力地训练心的专注,而能真正地活在当下。过程中(道路上)所有我们经验到的困难与暗伏的危险,我们彼此分享。我们有好的友伴法友(Kalyanamitta),聚在一起讨论、思惟与反省聆听开示和参加静修课程。我们能够真正地做到佛陀想要我们做的。
  一开始,我们具足了「信任(托付)」的这个特质是相当好的。有句话这样说:「是的,有个道理我们必须了解:生命不单单只是一场我们必须忍受直至死亡的磨难;而是有个能被看见和明白的真实的本质。」因此,只要让自己投身于这样的训练,我们会发现,我们开始在痛苦或愉悦的经验中去超越原本惯于去「推」(拒绝)、「拉」(执取)的习性。继续不断地练习,直到一种新的看待方式出现;这是我们一反过去、全新的看待方式。我们对事物有了全新的观点。对于法的「信任」现在算是证实了。在我们身上,不再被质疑这条正道的可能;我们就在正道上继续前进。
  包括所有在自己传统里我们所承袭的,一切我们所做的训练,都为了同一个目的。它们使得我们生命中的各种状况都具足实际的意义。生气成为改变的契机;贪婪、嫉妒、愉悦、痛苦……一切都成为帮助我们在「真实了解」(如实知见)的方向上成长的资粮。「我皈依『法』皈依事物如实呈现的本来面目」在我们身上显示了新的意义。
  最后,我愿意表达自己深切的感激,因为这个世界上仍然有人以对于法「完全信任」的观点来教导有情。佛陀的圣教来自于完全信任的观点当生命本身的呈现,只是我们以一种完全接受、完全信任的态度将自己融入时,这就是了。不再有任何疑问、困惑和失望。除了对于法完全的信任之外,没有其它。~~

  问:如果有人说:「对于事物所呈现的事实只是接受,不过是一种对承担责任的消极逃避罢了。」你对此有何看法?
  答:如果这只是一种对承担责任的消极逃避,那么它就谈不上所谓的精神生活(心灵成长)了,不是吗?其实这种方式(这条正道)是指逐渐成为完全地承担责任也就是说,养成一种能力一种能够全心全意地和直接单一的心态来响应我们可能碰到的任何状况的能力。这和消极完全搭不上关系,而是圆满的积极。也可以说,它是以一种彻底而圆满的方式来行动以一种对所发生情况最适切的方式来响应。也许什么也没做,也许做个什么。原则是,不论你要做什么,得圆满、彻底地做;那么你才能真正地对结果负起责任。我们既然具备了感官的知觉,理智部分也没有任何限碍;因此如果需要时,当然你可以说些什么或有所行动。但是如果并不需要做什么,我们就不要去回应。即使我们做错了(这是时常会发生的),而因此陷于错误当中;只要我们一发现,我们还是一样,得先直下承担这个如实呈现的实相才行:没有「推」、没有「拉」,只是如实地去感受它、接受它。这是关于修行的真知灼见。

  译按:1、这是纽西兰的阿尔卑斯,非欧洲的阿尔卑斯。
  2、相对于当时作者在纽西兰时的晴朗天气,英国是以多雨闻名的。
  3、()中的偈颂,为了参法师之中译,供参考。


 
 


 菩提帕罗法师(Ven。Bodhipalo):走过印度

菩提帕罗法师(Ven。Bodhi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