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如实之道--佛法修持生活上的省思-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经过了几年,我更加懂事了——虽然只是多那么一点点——这时候,两位泰僧在机场为我送行,前往泰国。我准备前往曼谷,剃度出家。我还记得其中一位较年长的比丘,当时他是我的老师,临别时对我所说的:「当你开悟之後,要记得回来。」我当时计划在泰国出家顶多两年,我已告诉我的亲戚朋友,最慢过两个夏天,我就会回来。毕竟,出家个两年,整整两年,我敢确定,就算笨一点的,时间也绝对足够用来达到开悟。至於自己嘛,我有大学学历,在我的心中,我想两年之内,开了悟并且回到英国,应该是没什么疑问的。等到我开悟了,依照计划我打算结婚且住在一个理想中的公社里——当然罗,就在威尔斯——离开英国前,我已经问清楚了。(译按:当时共产主义的信仰在欧美掀起一股崇拜热)
  两年的光阴倏忽从指间流逝,很明显地,开悟这回事可能没那么容易。由於某些原因吧,虽然我是个具备顶尖大学好学历的西方人,但比起那些从头到尾只在家乡小学念了四年书的泰僧来说,我却表现得比他们笨拙得太多——这下子我的自负自大可著实地被狠力一槌。然而奇怪的是,即使我仍然没有开悟,我却享受在一种安祥、简朴和僧侣生活的戒行当中,我根本不想离开。曾经想过的,要住在威尔斯的公社里这件事,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到了我的第四个雨期安居,我更是竭尽全力地用功著。当时从英国传来的消息,戚瑟斯特的房子已经买了下来,因此已经在英国建立起来的僧团现在需要更多的比丘。这下就是我开悟的大好时刻吗?!此刻整个道场更加寂静,我的禅修状况持续高档、正处於一触即发的状态,所有的徵兆都相当有利。终於,它发生了!
  一天黄昏,走在禅修经行的小径上,当时刚刚结束几个小时的禅坐,心非常地宁静。突然间我好像了解了所有问题的原因,我的心顿时感受到一种解放的喜悦。四周似乎变得明亮起来,整个人充满了喜乐,能量充沛而且非常地清明。即使夜已深沉,静坐时还是完全的念住,完全的宁静。然後躺下休息,噢,感觉如此轻安地只睡了几个小时。清晨三点钟起身,第一个到达草地上的共修处参加晨起的第一支香禅修。一坐直至黎明的曙光乍现,仿佛不用怎样地提起,却一丁点的昏沉也没有。这就是了!这一定是开悟时那种无法言喻的喜乐!……可惜,这样的光景并没有持续太久。
  当时寺里很穷,食物吃得很差。在泰国东北的这类道场,你对一天只吃一餐会感到高兴的——假若在一天中还得第二次面对这样的食物,你真的会宁可不要!话说这天早上,就在我那个「解脱」的经验之後;其实,那天的食物算起来还是比平常合理的。主食是「腐烂的鱼咖哩」——这些小鱼是人家很不卫生地存放著直到都坏掉了,再拿来炖煮熬成的。还有一小锅的猪肉咖哩。那一天,就连泰籍的住持,你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他面对这一幕发臭的鱼所产生的反应,接著他只从猪肉咖哩那一锅取走了特大的一份。我不介意,因为我排在第二个,留给我的还很多。然而,那锅猪肉却没能轮到我;说时迟那时快,住持法师竟把那锅猪肉咖哩剩下的倒进那一团腐烂的炖鱼当中,彻底地搅拌一番,然後说,反正在胃里也都要混在一起的。真令人恼火!全是一些伪善者!如果他真是那样想,那么为何他不在取走他自己那一份之前就把咖哩倒在一起?我恨恨地盯著他递给我的那只空锅子。令人作呕的、碎黏黏的鱼儿沿著我美味的猪肉旁游啊游的——我原本幸运的一餐这下子全泡汤了。噢,那住持法师,我真的被他气炸了!我真的很生气!
  然後呢,一个念头猛然袭来,天啊,挟带著呯然的一声沮丧——确切一点说,像泄了气的汽球一般——也许我根本没有开悟。觉悟的人是不会生气的,离尘绝垢的阿罗汉不会在乎他们吃的是腐烂的臭鱼还是美味的猪肉。我必须承认我生气了——因此我得坦白供认自己没有开悟。多么令人失望啊!极尽沮丧地,我舀了一杓腐烂的臭鱼附带猪肉到自己的钵里。那一天,可能是太过失望,吃著吃著,已全然不知是何滋味。
  尽管这些精神(心灵)成长上的打嗝是由於对「法」的消化不良(对教导的吸收能力不佳)所致,接下来几年的比丘生涯却也确实长养了更多的平静、清明和喜悦。这是一种谦卑的领悟,不再沾沾自喜地以为达到了什么大不了的,而只是以平常心来看待所迈出的每一小步——事实证明它更能奏效。对於自己要成就觉悟的这个愿望,我怀疑这和孩提时候想成为火车司机的愿望类似,或是稍後的抱负想成为第—位英国太空人一样……还有一个职业的足球员……摇滚乐团的首席吉他手……大学里最受欢迎的大众情人……(再继续说出自己其它的愿望,我就会觉得难为情了)。甚至,想要开悟还显得更愚痴些。至少,开火车是怎么一回事我还有点概念,至於觉悟嘛,我并不十分确定到底那是什么!而且,为了知道答案,每当我请问长老大德时,也从来得不到一个直接明确的答案。因此,我在那儿,在那个异乡的国度,吃著腐烂的臭鱼——甚至吃到更糟的;还要忍受饿得发狠的蚊子和无止境的炎热;这么拼命地用功并且什么都舍下了——为的是什么?我不是很确定。唯一合理、可以做的,就是在我知道什么是觉悟之前,把想要达到觉悟的念头都舍弃掉。话说回来,我不想放弃比丘生涯,因为我了解自己的选择以及作为一个比丘的意义。我只是必须放下对幻想的追逐,而「我想开悟」的念头就是最大的幻想。
  而我们也领会到另一面,一个人很少会认为自己现在是有智慧的,因为他知道自己一直以来被一些愚痴得不能再愚痴的念头所征服。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怎么会这么笨呢?许多佛经上都可以看到答案,而且很多善知识也强调了:「成为……」就是痛苦的同义词——只要你想成为任何事物,必然带来痛苦。佛陀说法一贯的简单明了,清楚地昭示他不主张任何「成为」。「成为……」是我们的「自我」成天作怪的技俩,「成为……」形成了坚固不坏的自体,「成为……」是将这些自我的泡泡连接起来的外皮。停止所有的「成为」,幻觉终将粉碎。
  所以,我的「成为觉悟」就此画上句点。我将焦点从「想开悟」移到「这是谁」和「是谁想要」的问题上——如果终究有个人在那儿的话。探究无我远比要成就觉悟来得有建设性。不过仍然有人会问我,就像他们也会请教其他比丘的问题一样,这个关於最後结果的问题:你开悟了吗?现在我终於有了一个绝妙的好答案,这是我从已故的阿难陀·曼伽拉·摩诃纳亚卡帖拉(Late Ven。 Ananda Mangala Mahanayakathera)那儿抄袭来的(我知道他不会介意)。这位智慧无碍的老师,对於这个「非常」的问题给了完美的答覆:
  「不!先生。」这位敬爱的斯里兰卡长老,他回答:
  「我没有开悟,但我已祛除烦恼很多很多!」
  译按:此译文中所用的「开悟」一词,等同於「觉悟」(成就、达到、或成为「觉悟」——这是指达到果证的)。


 
 


 伽维沙考法师(Ven。GavesakoMitsuo):谈谈「苦」

伽维沙考法师(Ven。GavesakoMitsuo):谈谈「苦」 
 

  弥楚欧·希拔哈戌(Mitsuo Shibahashi伽维沙考法师)一九五一年生于日本。他是位登山老手,也是一个计划攀登喜马拉雅山登山队的一员。为了先适应水土,他比其他成员先抵达印度,而决定住在一间印度教的寺庙。等到登山队来了,他对禅修的兴趣却吞蚀了他先前对登山的爱好;因此他决定留在寺庙(他前后在那儿住了两年)。后来登山队遇上了不幸,其中几位队员死于一场雪崩的灾难。
  最后因为签证的诸多困难迫使他移往泰国,他希望在那儿能继续增上自己在禅修上的练习。在曼谷碰到几位西方僧侣,于是他北上前往巴蓬寺,而于一九七五年依阿姜 查剃度出家,受了比丘具足戒。
  他做过很多次的行脚(tudong);并且在阿姜 查卧病之后的最后几年,他发心长时间照顾阿姜 查。
  一九八九年,他受邀回到日本待了好几个月指导禅修。
  译者按:伽维沙考法师现在在泰国堪查那而里(Kanchanaburi)的一间寺庙担任住持。 

  谈谈「苦」
  法师有一般时间用功,专注在对於「苦」的观照上,他自己作了一些笔记。底下是由曼谷的一位居士当时拜访伽维沙考法师时所作的收集和整理。
  我们明白欲望和执著正是魔王……
  而当我们不再被这些事物所蒙骗,
  那么这便是佛陀。
  把「苦」当作我们的老师。
  不要讨厌「苦」;不要从它跑开或是害怕。「苦」警告我们不要太得意、太自满。要有智慧,知道并见到事物的真实相;明白实相。如果我们能够平稳而耐心地承受的话,那么苦更多则更好。以这个方式来练习,我们不用害怕任何事物,但是我们需要耐心和坚持。我们必须是无所畏惧的。哪里有「苦」,就靠近点观察它。必须认清楚「苦」的真面目,我们必须仔细地察看并且深入地看清楚它。假使我们能这样去观察,就能明白欲望(tanha)和执著(upadana)。欲望和执著是产生「苦」的原因,也是欲望和执著使得我们看不见「苦」的真面目。我们受苦却看不见「苦」;因此我们必须让自己的心坚毅不挠,直接往内去见「苦」。当我们看它,就能清楚地知道它。如实的知与见(如实知见nanadassana)将会生起;知见了只有苦的生起,只有苦存在,和只有苦的消失灭去。「苦」之外,没有什么生起,也没有什么灭去。
  Sabbe dh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