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菩提道次第广论-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掉举如集论云:「云何掉举,净相随转,贪分所摄,心不静
照,障止为业。」此中有三,一所缘,可爱净境。二行相,心不
寂静向外流散,是贪分中趣境爱相。三作业,能障其心安住所缘。于内所缘令心住时,由贪色声等之掉举,于境牵心令不自在,贪爱散乱。如悔赞云:「如缘奢摩他,令心于彼住,惑索令离彼,贪绳牵趣境。」问,由余烦恼,从所缘境令心流散,及于所余善缘流散是否掉举,答,掉是贪分,由余烦恼流散非掉,是二十随烦恼中散乱心所。于善缘流散随其所应,是善心心所,非一切散皆是掉举。
  沉者亦译退弱,与丧心志之退弱不同。于此沉相,雪山聚中
修静虑者,多于「安住不散,相不明澄之昏昧,许之为沉。」此
不应理。论说昏昧为沉之因,二各别故。修次中编云:「此中若
由昏沉睡眠所蔽,见心沉没或恐沉没。」解深密经云:「若由昏
沉及以睡眠,或由沉没,或由随一三摩钵底诸随烦恼之所染污,
当知是名内心散动。」此说由昏沉及睡眠力令心沉没,名内散动
故。集论亦于说随烦恼散乱之时说其沉没,然彼说散乱亦有善性
非定染污。昏沉如集论云:「云何昏沉谓痴分摄,心无堪能,与
一切烦恼及随烦恼助伴为业。」是痴分中身心沉重无堪能性。俱
舍论云:「云何昏沉,谓身重性及心重性,即身无堪能性及心无
堪能性。」沉没谓心于所缘执持力缓或不极明,故虽澄净,若取
所缘不极明显即是沉没。修次中编云:「若时如盲或如有人趣入
暗室或如闭目,其心不能明见所缘,应知尔时已成沉没。」未见余论明说沉相。沉没有二,谓善与无记。昏是不善或有
覆无记,唯是痴分。诸大经论皆说除遣沉没,思佛像等诸可欣境
及修光明相策举其心,故心暗境晦及心力低劣,皆应灭除。双具
所缘明显与策举之力,唯境明显及唯心澄清非为完足。掉举易了,唯沉没相诸大经论多未明说故难了知,然极重要,以易于彼误为无过三摩地故,应如修次所说从修验上细心观察而求认识。
  于正修时生觉沉掉正知之方便者。非唯了知沉掉便足,须于
修时能生正知,如实了知沉没掉举生与未生。又须渐生有力正知,沉掉生已须生无间能知之正知,固不待言,即于未生将生,亦须正知预为觉了。修次中下编云:「见心沉没或恐沉没,」又云:「见心掉举或恐掉举,」乃至未生如斯正知,纵自断言,从彼至此中无沉掉,所修无过,然非实尔,以生沉掉不能知故,有力正知未生起故。如中边论云:「觉沉掉,」觉了沉掉须正知故。若未生正知,凡沉掉生必无所觉,则虽久修不觉沉掉,必以微细沉掉耗时。
  正知云何生耶,答,前修念法,即修正知重要一因。以若能
生相续忆念,即能破除忘境流散,亦能遮止沉掉生已久而不觉,
故生沉掉极易觉了。又觉失念之沉掉,与觉未失念之沉掉,二时
延促观心极显。故入行论密意说云:「住念护意门,尔时生正知。」辨中边论释云:「言正知者由念记言,觉沉掉者,
谓安住念始有正知,是故说云由念记言。」余一因者,是正知不
共修法,即令心缘佛像等所取之相,或缘能取明了等相,次如前
说于修念中,观察于余散与未散,任持其心,即修正知极切要处。入行论云:「数数审观察身心诸分位,总彼彼即是守护正知相。」由此能生沉掉将生了知正知。由修念法,是遮散后所起忘念,应善辨别。若不尔者,杂一切心全无分别,如今后人修习而修,由混乱因,三摩地果恐亦如是。故应顺大论细慧观察修验决择,极为重要,不应唯恃耐劳。如摄波罗蜜多论云:「独修精进自苦边,慧伴将护成大利。」
  第二修习知已为断彼故对治不勤功用。修习正念正知之法,
若如前说善修习已,生起有力正念正知。由正知故,极细沉掉皆
能觉了,必无不知沉掉之过。然彼生已,忍受不修破除功用,是
三摩地最大过失。若心成习难生远离沉掉之定,故生沉掉为断彼
故,对治不行应修作行功用之思。
 此中分二,一 正明其思灭沉掉法,二 明能生沉掉之因。 
 今初如集论云:「云何为思,令心造作意业,于善不善无记役心为业。」如由磁石增上力故,令铁随转,如是于善不善无记随一能令心之心所,是名为思。此中是说生沉掉时,令心造作断彼之思。
  为断沉掉发动心已,复应如何除沉掉耶。心沉没者,由太向
内摄,失攀缘力,故应作意诸可欣事,能令心意向外流散,谓佛
像等极殊妙事,非生烦恼可欣乐法,又可作意日月光等诸光明相。
沉没除已,即应无间坚持所缘而修。如修次初编云:「若由昏沉
睡眠所覆,所缘不显,心沉没时应修光明想,或由作意极可欣事
佛功德等,沉没除已仍持所缘。」此不应修厌患所缘,由厌令心
向内摄故。又以观慧思择乐思之境,亦能除沉。摄波罗蜜多论云:
「由勤修观力,退弱而策举。」沉没与退弱者,谓缘所缘力渐低
劣说名沉没,太向内摄说名退弱,故由策举力及广所缘即能除遣。
中观心论云:「退弱应宽广,修广大所缘。」又云:「退弱应策
举,观精进胜利。」集学论云:「若意退弱,应修可欣而令策举。」
诸大智者同所宣说,故除沉没最要之对治,谓思惟三宝,及菩提
心之胜利,并得暇身大利等功德,令如睡面浇以冷水顿能清醒,
此须先于功德观择修习已生感触。又沉没所依之因,谓昏沉睡
~P 370
眠,及能生昏睡之心黑暗相,若修光明则不依彼而生沉没,生已
灭除。声闻地说:「威仪应经行,善取明相数修彼相,及念佛法
僧戒舍天六中随一,或以所余清净所缘策举其心,或当读诵显示
昏沉睡眠过患之经论,或瞻方所及月星等,或以冷水洗面。」若
沉微薄,或唯少起励心正修,若沉浓厚或数现起,则应暂舍修三
摩地,如其所应修诸对治,待沉除已后乃修习。若心所取内外所
缘相不明显,内心黑暗随其厚薄,若不断除而修习者,则其沉没
极难断除,故应数数修能对治诸光明相。声闻地云:「应以光明
俱心,照了俱心,明净俱心,无暗俱心,修习止观。汝若如是于
止观道修光明想,设有最初胜解所缘相不分明,光明微小,由数
修习为因缘故,于其所缘胜解分明光明转大。若有最初行相分明
光明广大,其后转复极其分明光明极大。」此说最初所缘分明者
尚须修习,况不分明。应取何等光明之相,即前论云:「应从灯
明,或大火明,或从日轮,取光明相。」如此之修光明相,非唯
限于修三摩地,余亦应修。
  掉举者,由贪为门,令心追趣色声等境,此应作意诸可厌事,
能令心意向内摄录,以此息灭掉举无间,于先所缘应住其心。修
次初编云:「若忆先时喜笑等事,见心掉举,尔时应当作意思惟
诸可厌事,谓无常等由此能令掉举息灭,次应励力令
~P 371
心仍于前所缘境无作用转。」中观心论云:「思惟无常等,息灭
掉举心。」又云:「观散相过患,摄录散乱心。」集学论云:
「若掉举时,应思无常而令息灭。」故掉举太猛或太延长,应暂
舍正修而修厌离,极为切要。非流散时,唯由摄录而能安住,若
掉举无力则由摄录令住所缘。如摄波罗蜜多论云:「若意掉举时,
以止而遮止。」经中说云:「心善安住,」瑜伽释为掉举对治。
  总之若心掉动,应于所缘善住其心。若沉没时于可欣境应善
策举,如声闻地云:「由是其心于内摄略,若已下劣惑恐下劣,
观见是已,尔时随取一种净妙举相,殷勤策励庆悦其心,是名策
心。云何持心,谓修举时其心掉动,或恐掉动观见是已,尔时还
复于内摄略其心修奢摩他,是名持心。」心掉动时,不应作意净
可欣境,以是向外散动因故。
  第二明能生沉掉之因者。本地分云:「何等沉相,谓不守根
门,食不知量,初夜后夜不勤修行觉寤加行,不正知住,是痴行
性。耽著睡眠,无巧便慧,懈怠俱行欲勤心观,不曾修习正奢摩
他,于奢摩他未为纯善,一向思惟奢摩他相,其心昏暗,于所缘
境不乐攀缘。」沉没相者,应知是说沉没之因,懈怠俱行者通勤
心观。又前论云:「何等掉相,谓不守根等四如前广说,是贪行
性不寂静性,无厌离心,无
~P 372
巧便慧,太举俱行欲等如前,不曾修举,于举未善唯一向修,由
其随一随顺掉法亲里寻等动乱其心。」掉举相者,谓掉举因。太
举者,谓于可欣境太执其心,与此俱行欲等四法如前广说。
  由是前说未修中间防护根门等四,于灭沉掉极为利益,沉掉
虽微,皆以正知正觉了已,悉不忍受毕竟灭除。若不尔者,名
「不作行。」辨中边论说是三摩地过。故若有说微细掉举及散乱
等初时难断,舍而不断。又谓彼等若无猛利恒常相续,微劣短促
不能造业故不须断,为断彼故而不作行,此皆不知修习清净三摩
地法,诈现为知欺求定者,以舍慈尊等所决择修习三摩地之法故。
  如是灭沈(沉)掉时,多因掉举散乱为障先励断彼,由此励
力便能止息粗显掉散,获少安住。尔时应当励防沈(沉)没,励
力防慎沉没之时,又有较前微细掉动障碍安住,为断彼故又应策
励,掉退灭已住分转增,尔时又有沉没现起,故于断沉又应励力,
总散掉时应当录心,住内所缘而求住分,住分生时励防沉没令心
明了。此二辗转修习无过胜三摩地,不应唯于澄净住分全无持力
俱行明了而起希求。
~P 373
  第二离沉掉时应如何修。如前勤修断除微细沈(沉)没掉举,
则无沉掉令不平等,其心便能平等运转,若功用行是修定过,于
此对治应修等舍。修次中编云:「若时见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