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菩提道次第广论-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缘十八空等,众多差别所缘。」
  如是初得摄心所缘之量,谓先次第明了攀缘一头二臂,身体
余分及二足相,其后思惟身之总体。心中若能现起半分粗大支分,纵无光明应知喜足,于彼摄心。此中道理,若以此许犹不为足而不持心,欲求明显数数攀缘,所缘虽可略为显了,然非仅不得妙三摩地令心安住,且障得定。又若所缘虽不明显,然于半分所缘持心,亦能速得妙三摩地,次令明显其明易成,此出智军论师教授,极
为重要。
  又所缘境现显之理,虽有二种四句之说,然由补特伽罗种性
别故,种种无定行相现显有难有易,即已现中有明不明,此二复
有坚不坚固。若修密咒天瑜伽时,天之行相定须明显,乃至未能
明显之时,须修多种明显方便。此中佛相若极难现,于前随一所
缘持心,以此主要在得止故。又缘像修,若像不现任持心者,不
能成办所乐之义,故须行相现而持心。又缘总身像时,若身一分
极其明显可缘彼分,若彼复没仍缘总像,若欲修黄而现为红显色
不定,或欲修坐而现为立形色不定,或欲修一而现为二数量不定,或欲修大而现为小形体不定,则定不可随逐而转,唯应于前根本所缘为所缘境。
 第二心于彼所缘如何安住分三,一 立无过规,二 破有过规,三 示修时量。
  今初
  此中所修妙三摩地具二殊胜,一令心明显具明显分,二专住
所缘无有分别具安住分,有于此上加乐为三,余有加澄共为四者。
然澄净分初殊胜摄,不须别说。适悦行相喜乐之受,是此所修定
果,非初静虑未到分摄定相应中所能生起。三乘功德最胜依处第
四静虑三摩地中,皆无身乐心乐相应而起,故此不说。极明显分,
虽于无色地摄少数定中亦不得生。然如庄严经论云:「静虑除无色。」除少获得自在菩萨,余诸菩萨皆依静虑地摄正定引发功德,故说明显殊胜无有过失。昏沉能障如是明显,掉举能障无分别住,沉掉二法为修净定障中上首,亦即此理。故若不识粗细沈掉及虽识已,不知净修胜三摩地破彼二轨,况云胜观,即奢摩他亦难生起,故智者求三摩地,于此道理应当善巧。沉掉乃是修止之违缘,违缘及破除之方法皆于下说,故此当说修止顺缘引生三摩地之理。
  此中三摩地者,谓心专住所缘,复须于所缘相续而住。此须
二种方便,一于根本所缘令心不散,二于已散未散将散不散如实
了知,初即正念次是正知。如庄严经论释云:「念与正知是能安
住,一于所缘令心不散,二心散已能正了知。」若失正念忘缘而
散,于此无间弃失所缘,故明记所缘念为根本。由此正念于所缘
境住心之理,谓如前说明观所缘。若能现起最下行相,令心坚持,令心策举,即此而住莫新思择。念如集论云:「云何为念,于串习事,心不忘为相,不散为业。」此说具足三种差别,一所缘境之差别,先未习境,念则不生,故说于串习事,此中即令现起先所决定所缘之相。行相差别者,谓心不忘,即心明记其境,此中谓不忘所缘。言不忘者,非因他问或自思察,仅能记忆师所教示所缘如此,是须令心安住所缘,相续明记无少散动,能生散乱其念便失,故于所缘安住心已,须起是念已住所缘,次不更起重新观察,相续将护此心势力,是修念心最切要处。作业差别者,谓从所缘心不余散,如是调心令住所缘。如调象喻,譬如于一坚牢树柱,以多坚索系其狂象,次调象师令如教行,若行者善,若不行者,即以利钩数数治罚而令调伏。如是心如未调之象,以正念索缚于前说所缘坚柱,若不住者,以正知钩治罚调伏渐自在转。如中观心论云:
「意象不正行,当以正念索,缚所缘坚柱,慧钩渐调伏。」修次
中编亦云:「用念知索,于所缘树,系意狂象。」前论说正知如
钩,后论说如索亦不相违,正能令心于所缘境相续住者是明记念,
正知间接亦能令心安住所缘,谓由正知了知沉掉或将沉掉,依此
能不随沉掉转,令住根本所缘事故。
  又如世亲菩萨亦说,念知俱能令心住所缘故,又说依念生定
及说记念如索,正于所缘相续系心。故修念之法即修能引三摩地
之主因,念之行相为定知相,故修定者若无定知之相,唯憨然而
住,心纵澄净然无明显定知,有力之念定不得生,亦未能破微细
之沉,故三摩地唯有过失。又全不住像等所缘,唯修无分别心者,亦须忆念住心教授,令心于境全不分别。次则令心不流不散,令不流散,义同正念,明记所缘,故仍未出修念之规。如彼修者,亦须修习具足定知有力之念。
  第二破有过规。有此邪执是所应破,谓「若如前说策举其心
无分别住,虽无少许沉没之过,掉举增上,现见不能相续久住,
若低其举缓其策,现见住心速能生起。遂谓此方便是大教授,发
大音声唱言善缓即是善修。」此是未辨沉修二法差别之论,以无
过定,须具前说二种差别,非唯令心无分别住一分而足。若谓于
境令心昏昧可名为沉,今无彼暗内心澄净,故三摩地全无过失,
此乃未辨昏沉二法差别之言,下当广说。故若太策举虽能明了,
由掉增上住分难生,若太缓慢虽有住分,由沉增上又不明了,其
不堕入太急太缓,缓急适中界限难得,故极难生俱离沉掉妙三摩
地。大德月云:「若精勤修生掉举,若舍精勤复退没,此界等转
极难得,我心扰乱云何修。」精勤修者谓太策举,策则生掉,若
舍策励太缓慢者,心住其内复起退没。义谓俱离沉掉平等安住,
心于此界平等而转实属难得。佛静释云:「言精勤者,谓于善品
发起勇悍,策励而转。」又云:「由见掉过舍其精勤,弃其功用
心于内沉。」悔赞又云:「若励力转起掉举,若励缓息生退没,修此中道亦难得,我心扰乱云何修。」其释中云:「若起功用励力运转,便生掉散摧坏其心,从功用中心不得住,若如是行即是过失。为遮此故,缓息励力运转之心,弃舍功用,则由忘所缘等之过失,令心退没。」故说远离沉掉二边,修此中界,平等运转妙三摩地极属难得,若可太缓则无难故。
  又说从缓发生沉没,则以此理修三摩地,显然非理。又极缓
心仅明澄分,犹非满足须策励相,如无著菩萨云:「于内住等住
中,有力励运转作意。」此于九种住心方便,初二心时,作如是
说。修次初编云:「除沉没者,当坚持所缘。」修次中编云:
「次息沉没,必须令心明见所缘。」言心明见,故非说境略明显。
是说心相极显极坚,修念之规此为最要。未能知此盲修之相,谓
修愈久忘念愈重,择法之慧日返愚钝,有此多过反自矜为有坚固
定。
  若谓如前以念令心住所缘已,尔时可否分别观察于所缘境持
未持耶,答定须观察。如修次中编云:「如是于随乐所缘安住心
已,后即于此等住其心,善等住已,即应于心如是观察,为于所
缘心善持耶,为沉没耶,为外散耶。」此非弃舍三摩地已,如是
观察,是住定中观其住否根本所缘,若未住者,当观随逐沉掉何
转,非才住定时太短促亦非太久。是于中间时时观照。若于前心
未尽势力,修此观察,能生心力相续久住,亦能速疾了知沉掉。
  然能时时忆念所缘而修者,必须有力相续运转正念之因,故
应修念。如声闻地云:「云何心一境性,谓数数随念,同分所缘
流注无罪适悦相应,令心相续,名三摩地亦名为善心一境性。何
等名为数数随念,谓于正法听闻受持,从师获得教授教诫,以此
增上,令其定地诸相现前,于此所缘正念流注随转安住。」辨中
边论释云:「言念能不忘境者,谓能不忘住心教授意言之增语。」故修正念为于所缘灭除忘念,能灭之明记所缘者,谓所缘意言即是数数作意所缘,譬如恐忘所知少义,数数忆念即难失忘。故若时时忆念所缘,是生有力正念所须。于所缘境摄心不散而正观察,是生有力能觉沉掉正知方便。若谓此等皆是分别而遮止者,应知难生有力正念正知。
  第三示修时量。由念令心住所缘境,应住几久有无定量。答
西藏各派诸师皆说:「时短数多。」此中因相,有说「时短乐修
中止,则于下次爱乐修习,若时长久则觉厌烦。」有说「时久易
随沉掉增上而转,则极难生无过正定。」声闻地等诸大论中,未
见明说修时之量,修次下编云:「由是次第或一正时,或半修时,
或一修时,乃至堪能尔时应修。」此是已成奢摩他后,修胜观时
所说时量,初修止时想亦同此,应如是行。若能如前修念正知,时时忆念观察所缘,略久亦无过失。然初业者,若时长久多生忘念散乱,尔时其心或沉或掉,非经久时不能速知,或虽未失念,然亦易随沉掉而转,沈(沉)掉生已不能速知。前能障生有力记念,后能障生有力正知,是则沉掉极难断除。尤以忘失所缘不觉沉掉,恶于未忘所缘不能速疾了知沉掉,故为对治散乱失念,修念之法极为重要。若忘念重,正知嬴劣,不能速疾了知沉掉则须短小,若不忘念能速了知沉掉之时,长亦无过。故密意云,或一时等,未说定时,总以随心所能,故云「乃至堪能。」又若身心未生疾病即应安住,有病不应勉强而修,无间放舍除治诸界病难乃修,是诸智者所许,如是修者应知亦是修时支分。
 第三住所缘后应如何修分二,一 有沉掉时应如何修,二 离
沉掉时应如何修。初又分二,一 修习对治不知沉掉,二 修习
知已为断彼故对治不勤功用。初又分二,一 决择沉掉之相,二
 于正修时生觉沉掉正知之方便。  今初
  掉举如集论云:「云何掉举,净相随转,贪分所摄,心不静
照,障止为业。」此中有三,一所缘,可爱净境。二行相,心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