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代经济专题史话-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于制作“木鸢”的故事,也有人把它算在鲁班的帐上。

鲁班,又叫公输班,是我国春秋时代最著名的匠人。民间有许多关于他
的传说,把他看作土木工匠的始祖,亲切地称他为“鲁班师傅”。他曾经制
作过攻城用的“云梯”和水战用的“钩拒”,这在当时是个了不起的发明。
由于他的制作技术超过了同时代人的水平,因此人们把他神化了。后世人把
许多同他不相干的工程,象北京城的角楼和赵州的石桥①,都说成是他创造
的。也有人把他看成是“木鸢”的发明者,而且夸大地说他曾经乘着这架木
鸟飞到空中,窥'kuī亏'探过宋国的都城。

在两千多年以前,科学技术水平还是很低的,没有条件制作能够乘人的
飞行器。因此,上面的说法是不可靠的。但是,

鲁班和墨子同是著名的工程家,并且基本上是同时代人。墨子能够造一只会
飞的木鸟,鲁班也未必造不了。只是从现有的史料来分析,鲁班造木鸟的说
法,附会的成分更多一些。

不管那只木鸟是墨子造的,还是鲁班造的;不管那只木鸟飞一日也好,
飞半日也好,总之,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在两千三百多年以前,我
国就出现了第一架飞行器。这在我国的技术发展史上,应该看作是一件了不
起的大事情。由于古书的记载太简略了,历代的学者又认为那只会飞的木鸟
没有实用价值,所以没有给以应有的重视,那只木鸟的制造方法也没有流传
下来,这是很可惜的。

三、飞上天空的人

墨子或者鲁班制作的那只木鸟能够飞上天空,要是人装上两个大翅膀,
是不是也能够飞上天空呢?一定有不少古人怀着这种想法和希望,也一定有
不少古人曾经做过种种幼稚的飞行试验。

这种例子,我们终于在古书中找到了。

①。。 赵州即今河北赵县。赵州石桥是一座石拱桥,“拱”指的是弯曲的梁,就是跨越河道的桥身。这座
石拱桥是在隋朝时候由著名的匠人李春主持修筑的。它的跨度长37。4 米,是古代中国的跨径最大的石
拱桥。

公元19 年,王莽①发动攻打匈奴②的战争。他下令招募怀有特殊技能的
人,想依靠新花招来取得胜利。这道命令下达以后,有很多人前往应征。有
的说渡河可以不用船;有的说,他有一种药,吃了可以好久不饿,真是无奇
不有。其中有一个人自称会飞,并且夸口说,能够一飞千里。王莽一听很高
兴,就叫他当场试验。那位无名的“飞行家”就在当时我国的首都——长安
举行了飞行表演。在东汉①时期的史学家班固写的《汉书·王莽传》里,关于
这次飞行,有这样一段记载:“取大鸟翮〔hé核,翅膀〕为两翼,头与身皆
(都)著毛,通引环纽,飞数百步,堕〔duò舵,落下〕。” 

这是关于人在空中飞行的一次重要记录。可惜,这段文字太简略了,不
仅那位“飞行家”的姓名没有给记下来,而且他的飞行方法——“通引环纽”
法,是振翼飞行,还是滑翔,或者是振翼和滑翔并用,现在也很难断定了。
那位“飞行家”虽然没有做到象他自己所说的“一飞千里”,而且这种“飞
行”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但是,尽管“飞”了几百步或者只是几十步,这在
当时也是一件了不起的创举。

除了这次飞行以外,古书里还有关于用风筝载人飞上天空的记载。

风筝,也叫纸鸢或风鸢。它的制作方法很简单,人人会做,处处能做。
制作纸鸢,不象制作木鸟那样,要费去墨子及其弟子的三年时间。人们利用
休息时间做只纸鸢,在春光明媚〔meì妹,美好〕的日子里,把它放上去,把
自己对蓝天的向往,对飞鸟的羡慕,都交给它带上去。这是多么有趣的游戏
呵!

纸鸢做成后,再削竹为笛,绑在鸢身上。竹笛随着纸鸢升入高空,迎风
发出呜呜的象筝一样的鸣声,所以叫风筝。

风筝的制作越来越大,技巧也越来越高明,于是,在历史上出现了风筝
载人的事迹。

事情发生在559 年。当时,北齐①的君主高洋是个非常残暴的统治者,常
常拿人命当儿戏。他同姓元的大家族发生矛盾,先后杀了那个家族的成员七
百二十一人,只剩下一个叫元黄头的人。但是,高洋还不甘心,为了杀害元
黄头,他又想出一个新花招。他命令元黄头和许多囚'qiú 球'犯一起集中在
金凤台上,让他们乘着席做的风筝从台顶上往下“飞”。那金凤台据说高六
十七丈,所有的囚犯一个个从台上“飞”下去,全摔'shuāi 衰'死了;唯独
那个元黄头却一直随风“飞”到城外,竟然安全地落了下来。后来,元黄头
还是被高洋害死了,不过这我们且不去管它。从飞行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情
值得重视。这是我国风筝载人的一次成功的飞行。可惜,风筝在统治阶级手
里,或者当作玩具,或者竟然成为杀人的工具。

在战争里,利用风筝传递消息,象后世用鸽子传递消息一样,这在古书


王莽'mǎng':西汉(公元前206— 公元8年)末年的大臣。他在公元9年,篡'cuàn窜'夺了西汉的
政权,自己做了皇帝,建立了新朝。新朝只维持了十五年(公元9— 公元23年),就被农民起义军推
翻了,王莽也被杀了。

②。。 匈奴: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游牧部族。从秦、汉以来,匈奴的统治者常常侵扰当时的北方,给那里
的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新朝时候,北方的主要威胁,仍旧是匈奴统治者。
①。。 东汉:继西汉和王莽以后的一个封建朝代。时期是从公元25年到220年。
①。。 从420 年起到589 年止的一百七十年间,我国历史上形成南北对立的局面,称为南北朝。在这段时
期里,南朝和北朝都先后更换了几个朝代。北齐(550— 577 年)是北朝的一个朝代。

的记载里,也有一些例子。下面就是突出的一个。

781 年,唐朝的一个节度使①田悦发动武装叛乱。他亲自带兵围攻临洺(今
河北永年东北)。临洛城的守将张伾'pī披'率领士兵坚守了一个多月,城中
粮食已经吃完,眼看支持不住了。那时候,唐政府派往救援的军队,已经进
到临洺的外围,因为情况不明,一时没有向叛军发动攻击。张伾就写了一封
告急的信,系在风筝上,放了出去。那风筝高高地飞过田悦驻军的上空。田
悦看见了,命令善射的兵士用箭射击。由于风筝飞得高,目标小,射出去的
箭都落空了。结果,前往救援的唐军获得了那只风筝,得到了情报。唐军立
刻发动进攻,打败了叛军,解救了危城。那只风筝完成了任务,立下了战功。

四、装有“机关”的飞行器

从木鸟和风筝再向前发展一步,就出现了装有“机关”的飞行器,以及
有关飞行原理的初步探讨。

东汉时期,出了一个杰出的学者名叫张衡(78—139 年)。他在天文学、
历法和机械工程学各方面,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的贡献。他曾经创制过观
测天文的浑天仪和测定地震方向的地动仪,制得非常精巧、准确,是世界上
最早的精密仪器。据说,就是这位大科学家,经过不断的研究和试验,终于
制成了一架装有“机关”的飞行器,叫作“木雕'diāo 刁'”。

那只木雕的最大特点,是在它的腹中安上了“机关”,只要开动机关,
它就能够独自飞出好几里远。

古书上对那只木雕的记载,只有“腹中施(加上)机”和“能飞数里”
等几句话。那只木雕的实物和图样也没有保留下来。因此,它的形状怎么样,
腹中的机关是些什么,我们现在已经无法知道了。虽然,在当时的技术条件
下,那只木雕“能飞数里”是不大可能的;但是,张衡首先设计用机械作为
飞行的动力,这是一项了不起的试验。

东晋①时候的学者葛洪,对飞行的原理作了一些探讨。他又发现:老鹰平
伸两个翅膀,不扇'shān 山'不摇,也能够在空中盘旋而上。他根据前人的经
验和自己的发现,提出了一个制作“飞车”的设想。他认为:制造“飞车”
应该用质地坚韧'rèn 认'的枣心木和牛革做材料;内部安上机器;可以不用
扑打的翅膀,仿照老鹰那样平伸着翅膀就行。他认为根据这种设

计制作的飞车可以升到四十里的高空。
他的这种设计,好象没有做过实验;“升四十里”,也是不可能的。但


唐朝(618— 907 年)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封建王朝。从710年起,唐政府派遣大官到各个重要地区去
掌管那里的军事、行政和财政。那些大官持有皇帝特赐的旌'jīng 晶'旗、兵符和节杖(出使的凭证),
表示有节制、调度的大权,因此叫作节度使。每个节度使管辖'xiá侠'两三个州到十多个州,权力很
大。后来,节度使发展成为割据地方的封建军阀,常常同中央对抗。

①。。 东晋:朝代名。四世纪初,各少数民族的统治阶级在黄河流域发动长期的混战,黄河流域的许多大
地主和贵族逃到江南,在那里建立起汉族的封建政权。这个政权就是东晋王朝(317— 420 年)。

是,这个设想却符合飞行的原理。

第一,使车子飞起来,一定要用机器。单凭风力和人自己的力量,是不
能作持久飞行的。用机械作为飞行的动力,才是飞行的发展方向。

第二,象老鹰那样平伸翅膀盘旋上升的现象,是一种滑翔现象。葛洪重
视这一点,这就为人们指出了这样一种可能:制作飞行器不要老在“振翼”
上打圈子,找出路。直到现在,飞机的两翼还是固定不动的,就是因为振翼
飞行在技术上还有困难。葛洪的这一见解是很正确的。

到了唐朝,一个天才的工匠韩志和又制作了一架极为精巧的飞行器。

韩志和在机械制造方面有很大的成就。有一次,他特地给皇帝制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