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代经济专题史话-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隆时始建的颐和园(当时名为“清漪园”),则更是有意识地模拟西湖,如
以西山诸峰比拟杭州的南北高峰,以西堤比拟西湖的苏堤和白堤,以昆明湖
中的小岛比拟西湖的湖心亭,以报恩寺塔(清末改建为佛香阁)比拟西湖的
雷峰塔,以玉泉山石塔比拟西湖保俶塔等等。

此外,颐和园中的“谐趣园”是仿自无锡惠山的“寄畅园”,内湖的长
桥两侧则仿自苏州的临水街道,故名“苏州街”。而承德“避暑山庄”(又
名热河行宫)中的“烟雨楼”和“狮子林”,也分别仿自嘉兴和苏州的同名
私家园林。

但是,北京的皇家园林由于有政权力量的支持,财力雄厚,占地广阔,
并且集中了大量的能工巧匠,所以又有许多江南私家园林所不能企及的地
方。例如北京西郊的三山(香山、玉泉山和万寿山)五园(畅春园、圆明园、
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即颐和园),它们都是规模宏大,富丽堂皇,
人工建筑与大片自然胜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特别是被称为“万园之园”的
圆明园,以及慈禧太后挪用海军款项修复的颐和园,可以说是达到了我国古
典园林艺术的高峰。前者已毁于英法联军侵略者之手,只有少数遗迹可寻;
后者至今还完整无损地保存着,该园风景绝佳,为旅游胜地。

总起来说,我们伟大祖国的建筑传统是十分悠久的。早在七、八千年之
前,就出现了以木材构成的框架式建筑物。经过历代匠师们不断地总结经验


和创造性的发展,到了唐宋时期就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具有我国民族特点的
建筑体系,并且在明清时期得到了高度的发展。至于砖石结构的建筑物,也
已经有了三千多年的历史。不过,它只是木构建筑物的一种补充,有相当数
量的砖石结构建筑物仍然是仿照了同期木构建筑的式样。

现在保存于全国各地的古代建筑物,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文
化遗产,其中已定为国家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有二百四十个之多,这是
我们民族的骄傲。这些优秀的古建遗物,可以用它来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
义教育,提高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于建设我们国家的精神文明和
物质文明也具有很大的意义。所以,我们必须全力保护好这些珍贵遗产!


古代飞行的故事

张鸿

一、关于飞行的神话和传说

我们在儿童时期,大概都喜欢看空中的飞鸟、晴朗夜晚的月亮吧。看,
鸟儿多么自由,月亮多么可爱,要是能长上一对翅膀飞到天空中去看看,飞
到月亮上去玩玩,该多有意思呀!

古时候的人们,当然也有这种想法。

不过,生长在现代的儿童们,除了有长翅膀的幻想以外,他们还有乘飞
机遨游天空的可能,甚至有做宇航员的希望。因为,在科学发达的今天,飞
机已经成为一般的交通运输工具了;就是坐飞船到太空去探测宇宙,也已成
为现实了。

可是,在古代,人们对鸟儿只能羡慕,对月亮只感到神秘。他们望着辽
阔的天空,只能产生种种美丽的幻想、神话和传说。

关于人在空中飞行,世界上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和传说。我们祖国有
悠'yōu 优'久的历史和文化,从很早时候起,我们民族就创造了许多有关飞
行的故事。那些故事不仅十分美丽,而且有丰富的想象力。

传说我们的始祖黄帝①就是骑着龙到天上去做神仙的;征服洪水的大禹①。。 
也曾经驾着龙到天空游玩。传说中的周穆王②访问西王母③的时候,曾经乘一
辆“黄金碧玉之车”,腾云驾雾,以日行万里的速度奔向西方的昆仑山;作
为主人的西王母,乘一辆更为华丽的“紫云车”。还有:仙人王子乔④骑的是
白鹤;秦穆公⑤的女婿是乘龙的肖史,女儿是跨凤的弄玉。他们都能在空中自
由来去。战国时候的伟大诗人屈原⑥在他写的一首长诗《离骚》里,想象自己
坐在飞龙拉着的车里,在空中飞行。云象一面面旗帜迎风飘扬,凤凰在他的
旁边飞鸣。他飞过高峻'jùn 俊'的昆仑山,飞过望不见人烟的流沙,最后到
达广阔的西海。至于《西游记》里那个大名鼎鼎的孙悟空,更是了不得,一
个觔'jīn 斤'斗就是十万八千里。至今保存在甘肃敦煌石窟里的壁画,还给
我们留下许多美丽动人的“飞天”的形象。

在民间,广泛流传着“嫦娥奔月”的故事。据说,嫦娥是古代英雄后羿

①。。 黄帝:传说中的我国黄河流域各族的共同首领。他生活的时期大约在四千多年以前。
①。。 禹:原是四千多年以前黄河流域的一个部落首部。他接受当时的部落联盟长舜的命令,担任治理洪
水的艰巨任务。他领导人民疏通江河,兴修沟渠,发展农业,得到人民的拥护。舜去世以后,在禹的
统治下,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②。。 周穆王:约公元前十世纪前后的周朝的国王。后世传说他曾周游天下。关于他,有许多神话和传说。

西王母:古代神话中的女神之王。在后代的小说和戏曲里,又称她为“瑶池金母”。每逢蟠'pán 盘'
桃熟的时候,她就大开寿宴,神仙们都去为她祝寿。因此,民间把她看作长生不老的象征。


王子乔:神话故事人物,善于吹笙(一种乐器)。后来成仙。


秦穆公(?—公元前621 年),春秋时候秦国的国君,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关于他,也有很多神
话和传说。


屈原(约公元前340— 约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的楚国人。他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伟大诗人。他
的作品,主要的有《离骚》、《九歌》等。


'yì义'的妻子。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一种仙丹。嫦娥把它吞食了,身体变
得非常轻,她抱着心爱的小白兔不由自主地飞了起来,象一缕烟似地一直飞
进月宫。从此,她就做了月宫的主人。据说,还有一个仙人叫吴刚,因为他
犯了过失,被罚到月宫去砍伐一株五百丈高的桂树。毛主席在一首《蝶恋花·答
李淑一》的词中,也引用了这个故事,说吴刚捧出桂花酒来招待烈士的忠魂,
嫦娥也为他们翩翩'piān 偏'起舞。

那些传说中的人物,都是我国古人幻想中的“飞行家”。那

些传说和神话,说明了人们有着美好的幻想,希望总有一天,人们能够自由
自在地在空中飞来飞去,而不甘心永远呆在地球的表皮上。

在我国的一部古书《山海经》里,还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从前,西方
有个奇肱'jī_gō ng 基宫'国。那个国家的人会猎取飞禽,还会造飞车。人坐
着飞车就可以随着风飞到老远的地方去。汤①的时候,有一次刮西风,刮来了
奇肱国的人和飞车;隔了十年,有一次刮东风,又把人和飞车刮回去了。

奇肱飞车的故事,反映了人类关于飞行的幻想和神话,又有了进一步的
发展。在这个故事里,人们不仅不再把希望寄托在从来没有见过的会飞的
“龙”的身上,而且也不再依赖“灵丹妙药”了。他们想靠自己的双手,制
造出一种器械来乘风飞行。这个理想有了现实的意味。随着技术的逐渐进步,
这个理想逐渐有可能实现了。

二、一只会飞的木鸟

有飞行的理想,就有飞行的实践。

公元前五世纪初,正是我国春秋、战国交替的时代。那时候,学术很发
达,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繁盛景象。特别是生产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铁制工具已经开始广泛使用了;机械学、物理学、军事工程学的初步原理,
也被一些人掌握了。在这个思想和物质的基础上,出现了墨子制造的会飞的
木鸟。

墨子名翟〔dí敌〕,约生于公元前468 年,约死于公元前376 年。他是
当时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又是多才多艺的科学家。以他为代表的一个学
术派别,叫作“墨家”。墨家的学说,后来被汇集成一部书叫作《墨子》。
在《墨子》里,主要记述了墨子的思想,以及墨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言行;此
外,还有一部分,讲的是机械制造和战争防御的方法。在这部分材料里,还
涉及有关力学、声学、光学、几何学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因此,《墨子》这
部书,不仅是我国早期的哲学著作,而且是我国早期

的科学著作。

墨子重视实践,曾亲手制作守城的器械,技术很高明。据说,他曾经带
领三百多个弟子专心研究飞行原理,花了三年的时间,制成一只会飞的木鸟,
古书上把它叫作“竹■'què却'”或者“木鸢'yuān 冤'”。

关于这件事,我国很多古书里都有记载。有的说:“墨子为木鸢,三年

①。。 汤:也叫成汤,商朝的第一个君王。他的生卒年月不详,大概是公元前十七世纪的人。

而成,蜚(飞)一日而败(坏)。”有的说:“墨子削竹为■,飞三日不下。”
有的称赞那只木鸟,说它反映了当时制作技术的最高水平。有的讥笑墨子,
说他浪费三年时间造出一只飞了一天就坏了的木鸟。

根据古书上记载的材料,我们可以推想:那是一架用木或竹制成的鸟形
的飞行器,它或者利用高坡下滑的力量,或者凭借风力,可以上升起来,并
且在空中飞行一段不短的时间。这种凭借空气的浮力在空中飘飞的飞行方
式,叫作滑翔'xiáng 祥'。但是,也有人猜测,那只木鸟是模仿飞鸟制作的,
因此,可能是振动翅膀来飞行的,不是滑翔。这种振动翅膀的飞行方式,叫
作振翼(也叫扑翼)飞行。至于那只木鸟有多么大,古书也没有明确的记载。
但是,从三百人专心研究试制了三年这一点来看,我们可以推想,那只木鸟
的制作规模是比较大的,不会是仅仅象小鸟般大小。

关于制作“木鸢”的故事,也有人把它算在鲁班的帐上。

鲁班,又叫公输班,是我国春秋时代最著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