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动脉-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九九○年,伊拉克攻打科威特。这不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小小磨擦,而是中东石油争夺战的一幕,萨达姆促成了冷战后的第一次石油危机。深谙石油门道的老布什敏锐地意识到:如果默认萨达姆的行为,老萨就会控制欧佩克产量的20%和世界石油蕴藏量的25%。他忧心忡忡地说:“如果放任世界富饶的石油储量的控制落入萨达姆·侯赛因之手,我们的工作、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自己的自由和世界各地友好国家的自由都将蒙受损失。”    
    于是,担任美国总统的老布什下令发动了海湾战争,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向掀起冷战后第一次石油危机的萨达姆报了一箭之仇。    
    无独有偶,二○○三年春天小布什下令发动的对伊战争,真正的导火索并不是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是乌黑油亮的石油。    
    “9·11”事件震动了小布什的总统宝座,美国迅速做出了反恐军事行动。石油业人士分析:小布什之所以在阿富汗战争中执意要把塔利班政权拉下马,一个重要原因是为美国在当地铺设输油管道清除障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美国与阿根廷的石油公司曾经与塔利班政权协商,希望兴建一条油气管道从土库曼斯坦穿越阿富汗通往巴基斯坦和印度。这个计划对美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却由于诸多原因泡汤了。但美国人心目中始终念念不忘这个计划,通过对阿富汗的控制,开辟另一条能源通道对于美利坚合众国来说实在是上策。    
    石油作为一种商品,与国家战略、全球政治和实力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飞机坦克迅猛发展,战场的机械化程度与日俱增,使石油成了必须的战略商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希特勒把石油作为他征服计划的首要目标,希特勒入侵苏联的一个重要战略目的是为了掠夺高加索的油田。石油也是日本远东战争的目标,当日军进军东印度攫取石油资源时,东条英机下令偷袭珍珠港以保护日军的侧翼,这场战争的借口就是美国的石油禁运。    
    巴顿将军的坦克部队在法国追击撤退的德军时,曾一字一顿地说:“如果我能偷到一点汽油,我就能赢得这场战争。”由此可见,世界上的战争说到底是能源之争,世界上的很多血是为石油而流淌。    
    一个国家是否富裕,能源储备是一个重要标志。五十年代,中国严重贫油,公共汽车上面还要背一个装煤气的气包。以王铁人为代表的中国石油工人为了找石油,天当被地当炕,野菜窝头当干粮,奠定了中国石油的基业。    
    能源与国民生计息息相关。受国际石油市场价格上扬的影响,国内的成品油价格也在上涨。    
    二○○三年初,美国人还没有对伊拉克开战,国际原油的价格已经猛增20%,每桶原油已经超过三十七美元。羊年春节刚过,中国民航所有的航线机票价格就上浮17%。这次机票涨价与美伊关系紧张化密切相关,战争与石油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我国一度还是石油输出国。自一九九三年之后,就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原油净进口国。    
    中国的人口居世界第一,中国人的石油进口量居世界老二是理所当然。二○○三年,中国石油的进口量呈蛙跳式递增,据权威部门估算,到二○二○年,我国对石油的需求量,每年将高达六亿吨,超过国内石油产量的三倍。    
    上帝仿佛格外偏爱阿拉伯人,把世界上最好最多的石油赐给了中东地区。我国的石油进口,一大半都来自于中东。正因为中东是世界石油资源的聚集地,因而也就成了世界上政治最不稳定的地方。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当政治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只有靠战争出来说话。因此,我国把主要的石油进口方向定位于中东,本身就受到政治军事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前景并不乐观。    
    


第一部分第2节:现代战争说到底是能源之争(2)

    二○○三年五月,胡锦涛主席访问俄罗斯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曾经与俄罗斯的石油大鳄尤科斯公司签署了一份合作计划,打算两家公司联手修建一条一千四百英里长的输油管道,把西伯利亚东部油田出产的原油,输送到大庆炼油厂。按照计划,原油将于二○○五年开始输送,到二○三○年,这条管道的石油供应量将占我国石油进口的三分之一。    
    这条消息曾经让我兴奋不已,一方面俄罗斯离我国近,在大庆的石油产量逐年走下坡路的今天,有俄罗斯这个资源大国向大庆输油无疑是给我国的石油工业注射了一针强心剂;另一方面俄罗斯不是中东,战争的潜在危险较小,有这个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的邻居给我们撑腰,我们就可以后墙不倒。从国土周边安全的角度考虑,我们与俄罗斯建设一条输油管道,与哈萨克斯坦再建设一条输油管道,只能密切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增进双方的友好往来。    
    经济上的联姻必然造成政治上军事上的休戚与共,然而世界上的事情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签好的协议也有泡汤的时候。二○○三年下半年,正当中国石油人在西气东输工地决战一百天时,俄国政府却逮捕了尤科斯公司这个石油巨头的老板,随着尤科斯老板的锒铛入狱,中俄双方签订的协议之舟驶向了冰冻的北冰洋。    
    世界上能源的竞争是异常激烈残酷的,就在这个关口,半路上杀出一个程咬金,日本突然横插一杠子,拼命阻挠中俄输油管线的建设。他们仗着自己财大气粗,提出自己出资修建一条高级的石油输出管道,管道的出口设在俄罗斯的纳霍德卡港口。虽然俄罗斯政府答应这条管线给中国开个口子,但这条管线输送的大部分原油毕竟一江春水向东流。俄罗斯的各级官员在谈到中俄能源合作时总是强调有多种合作形式,增加以铁路形式供油就是重要的一着棋。    
    铁路运输石油有很多弊端,一是运输费用高,二是风险性较大,三是受气候等因素制约,有不安全隐患。    
    纳霍德卡港口离日本很近,如果这条管道能够建成,那就把咱中国给绕开了。涮你没商量,俄罗斯的石油输出,将大部分被腰包鼓鼓囊囊的日本所吞咽。安大线输油管线受阻,使国人如鲠在喉,望洋兴叹。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天然气的国家,二○○三年,中国原油消费量为二亿六千九百万吨,净进口达九千一百一十二万吨;二○○四年,中国的石油进口超过一亿一千万吨,其能源安全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中国石油巨头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上演了一场与日本、美国直接争夺油源和管线的激烈战斗。最近,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阿塔苏至中国阿拉山口原油管道建设已经开工,哈萨克斯坦的原油将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每年可向中国输送石油两千万吨。俄罗斯也可以借这条管道每年向中国出口三千万吨石油。中哈管道的建设对中国有三大好处:一来可以减少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大大减少中东局势动荡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威胁;二来这条管线地处亚洲内陆,使中国供油线路更加安全;三来管道的建成将为中国提供一个长期稳定的陆路能源供应来源。    
    但是某些西方国家是不希望中国强大的,他们要竭力阻挠中哈管道建设以遏制中国的崛起,拖住中国能源安全的后腿。前些日子温家宝总理访问了吉尔吉斯斯坦,最近,俄罗斯总统普京又访问了中国。俄罗斯如何铺设石油管道是近期的一个热门话题。中俄两国已经决定加强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包括石油和天然气,俄罗斯将通过充分论证确定远东石油管道走向,不管采取何种规划方案,都将积极考虑将石油管道通往中国。同时中俄双方都同意增加陆路石油贸易,使俄罗斯通过铁路向中国输出石油的总量在二○○五年达到一千万吨,并争取在二○○六年达到一千五百万吨。解决能源合作问题是普京北京之行的重要任务,中国在西部和东北部进口原油的渠道已经打开。


第一部分第3节:石油天然气是一条经济生命线(1)

    石油是一种战略商品,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安全。石油在国际市场上已经成为一种被国际大资本操纵的具有高度投机性和垄断性的特殊商品,价格波动巨大,对我国的石油供给安全构成威胁。我国要加强石油战略储备,建立石油安全体系,以防突发事件。    
    现在,美国的石油产量居世界第一,沙特阿拉伯的石油产量居世界第二,俄罗斯的石油产量居世界第三。美国是一个高产出高消费的国家,号称“汽车上的国度”,每年要喝掉中东三分之一的石油。中国要是像美国这么可劲儿造腾,两个中东的石油才能供得起。    
    油气管道建设规模是一个国家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全世界共有二百多万公里油气管道,其中一半以上在北美和前苏联地区,仅美国一个国家就有一百多万公里的各类管道。俄罗斯年产三千亿立方米天然气,首都莫斯科一年就要消耗六百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截止到二○○三年底,中国探明剩余可采天然气储量2。09万亿立方米,全国天然气产量为三百四十一亿立方米。我国作为一个油气资源丰富、能源消费激增的石油大国,油气管道却有三万八千公里。    
    中国贫油的帽子是洋人给我们戴上的,他们说中国的油田是以陆相盆地为主,因此不可能找到大油田。追溯中国开发石油的历史,已经将近一个世纪。一九○五年,中国的地质学家就开始在陕北找油。一九○七年,他们在陕北发现了延长油矿。这是中国大陆开发最早的油田,也是中国陆上的第一口油井。    
    玉门有一条石油河,在石油河上游的东岸边,有一座老君庙。在石油河两岸地层的断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