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序言一部艰难创业史数万翻天覆地人
陈耕
2002年7月4日是中国石油工业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日子,吴邦国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庄严宣布:“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开工。这一天揭开了我国石油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崭新时代,这一天将彪炳石油史册,永载华夏千秋!
“西气东输”工程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即把新疆塔里木的天然气,通过管道输送到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上海市。“西气东输”工程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独资建设。自正式开工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各部委的大力帮助指导下,在施工沿线各地政府、党委、各族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两万多名石油建设者经过800多个日日夜夜的奋力拼搏,在国庆55周年之际,于2004年10月1日全线贯通。“西气东输”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克拉2气田,东至东海之滨的上海,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等10个省、市、自治区,全长4000公里。这条全国最长的输气管道,穿越了戈壁沙漠、河西走廊、黄土高原,攀越吕梁山、太岳山、太行山,三次穿黄河,穿长江、淮河和江南水网。沿途地型地貌之艰险,施工难度之复杂,堪称世界管道建设之最。“西气东输”工程量史无前例,仅主干线挖填土石方量就达3000多万立方米,如堆砌成一米见方的墙,可环绕地球一周;工程所用钢材174万吨,钢管可装满8万节火车皮。这么艰巨而宏大的举世工程,经过两年多时间的艰苦拼搏,终于顺利竣工。在竣工庆贺时刻,回首工程的决策、施工过程,无不心情激动,感慨万千,思绪澎湃!“西气东输”世纪工程的建成投产,不仅充分地展示了中国石油集团在改革发展中的雄厚实力,也再次弘扬了石油人勇于承担重任、敢于迎接挑战的时代精神。总结这一工程的成功经验:首先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决策和英明领导,沿线各地政府和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体现了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其次是我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及各级领导,以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全新的观念、精心组织、科学策划,认真抓好每一个施工环节,依靠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运用了大量的高科技、新技术、新体制,创造了世界石油管道施工的一流水平;再次是我国石油工业50多年艰苦创业,培养了一支敢打硬拼的铁人队伍,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在“西气东输”工程中充分发挥了铁人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战胜了种种艰难险阻,展示了中国石油人的能打胜仗的精神风貌。
建设“西气东输”工程是石油人的神圣使命,而用文学表现和记录这一工程,就成了作家们的光荣任务。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对这一工程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组织了一批作家到施工一线体验生活,创作反映这一工程的文学作品。部队女作家孙晶岩就是这些作家中的一位优秀代表,她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两年多时间深入施工一线同步采访,创作出了一部70 多万字全景式反映“西气东输”工程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动脉》。
初读这部作品,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首先是思想深刻,题材重大。作品全景式描述了“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的经过,满腔热忱地讴歌了两万多名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成千上万名建设者中的普通一员,每一个故事都是生活中原汁原味儿的东西,但他们的事迹却是那样的感人肺腑,催人泪下,鼓舞斗志,振奋精神。作品中不论描写劳动建设的场面,还是刻画众生人物,都栩栩如生,气势恢宏,波澜壮阔,读起来倍感亲切。书中的很多故事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历历在目,一部艰难创业史,数万翻天覆地人。作品的基调昂扬向上,时代特征鲜明。
其次,这部作品内容丰富、文学性强。“西气东输”工程的千里战线犹如火热的熔炉,冶炼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参建队伍。一部作品写好一个人物并不难,难得是写好一组群像。作品中人物众多,容量很大,有名有姓的建设者有数百人,个个栩栩如生,形象鲜活,语言生动,叙事准确,亲切感人,可读性强。通篇作品是一部“西气东输”建设者的英雄群雕,是一部铁人精神的赞歌。
《中国动脉》真实地记录了建设“西气东输”工程的历史,热情地讴歌了如火如荼的建设热潮,高扬了时代主旋律,弘扬了铁人精神。这是一部散发着浓郁石油芳香的好作品,是一幅绚丽多姿的英雄群雕像,是一部震撼人心,鼓舞士气的佳作。这部作品的出版发行,既使读者了解“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又鼓舞了工程建设者的斗志,相信这部作品一定会受到石油人和广大读者的喜爱。石油石化战线是文学创作的富矿,我们非常欢迎脚踏实地的作家到石油石化行业体验生活,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伟大作品来,促进石油企业的文化建设,丰富石油人的文化生活。在这部作品出版之际,我代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党组,向中国作家协会及作者孙晶岩同志表示感谢!也借此机会向关心和支持“西气东输”工程的社会各届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参加这一伟大工程的全体建设者表示亲切的慰问和真诚的祝福!
(作者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
序言引子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
她的名字就叫中国。
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
他们都是龙的传人。
祖国母亲的版图酷似一只雄鸡,雄鸡体内有两条东西走向绵延数省的河流,她们就是中国的母亲河长江和黄河。还有一条横贯在老龙头到嘉峪关之间的万里长城,这是一条看得见的伏龙。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华大地之腹,又悄然横卧了一条东西走向的潜龙,这是一条看不见的龙,她依偎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她栖息在世界的东方。 她;就是总投资额为一千四百多亿元、耗时四年的西气东输工程。
西气东输管道是祖国母体内第四条东西走向的血脉,建设一条横贯中国东西的能源大动脉,把西部地区丰富的天然气输送到资源匮乏的东部地区,是几代中国石油人的梦想。
应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邀请,我从二○○二年七月开始,用两年多的时间走南闯北对西气东输工程进行了全方位的跟踪采访。过去我总觉得中国地大物博、气候宜人,上帝对我们炎黄子孙很偏爱。可当我从新疆拜城县境内的克拉2气田向东横穿中国,用汽车轮子一寸寸触摸祖国母亲的肌体时,却经常忍不住热泪盈眶。我经常一天就要跑几百公里,世界上最复杂的地形地貌都让我碰到了。
我经过沙漠、戈壁、丘陵、沼泽、湿地、森林、山地、平川、水网,经过塔克拉玛干死亡之海,经过生命禁区罗布泊,经过新疆阿尔金山野骆驼保护区,经过甘肃安西国家级极旱荒漠保护区,经过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过腾格里沙漠的不毛之地,经过毛乌素沙漠的沙丘,经过陕北的黄土高原,经过陕晋的崇山峻岭和冲沟崾岘……
我看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感受到博大与深邃,开阔和坦荡,生命的强悍,雄性的粗犷;也看到龟裂的土地、盐碱的硬壳、干涸的河床,感受到赤裸的贫穷、残缺的断壁、远古的痕迹、苍凉的悲壮。为什么我的眼睛里常含泪水,那是因为我对这块土地爱得深沉。走在西部,我既觉得这里是中国色彩最斑斓、历史最悠久、底蕴最丰富、文化最震撼的地域;也常常觉得祖国母亲像一个善良的农妇,乳房已经干瘪了,还在含辛茹苦地哺育自己的儿女。
托克逊的风是那样的不讲道理,罗布泊的夜是那样的干渴难耐,克拉2的雨是那样的孤独寂寞,干沟的峡谷是那样的令人毛骨悚然。龟裂的土地把我的心揪紧,地层中的角砾碎石把我的心刺痛。我不是为条件的艰苦而烦恼,而是为祖国西部的贫穷而流泪。
西部呼唤改革,西部渴望开发。西气东输工程就是西部大开发的序幕性工程。西气东输是指将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输送到上海及长江三角洲等东部地区的工程。这项工程由上游气田开发、中游输气管道建设和下游市场开发利用三部曲组成。
西气东输管道干线西起新疆塔里木轮南首站,向东经库尔勒、博斯腾湖南岸、吐鲁番、柳园、武威、靖边、临汾、郑州、南京、常州、无锡、苏州,到达末站上海白鹤镇。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十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四千公里。这条潜龙所经过的地区地形复杂多样,既有戈壁沙漠,也有黄土高原;既有荒凉山区,也有宽阔平原;既有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也有枝杈纵横的江南水网;工程难点是三山五越一塬一网,三山就是吕梁山、太岳山、太行山;五越就是顶管、隧道及跨越三次穿越黄河、盾构隧道一次穿越长江、定向钻一次穿越淮河;一塬一网就是黄土塬和江南水网。除此之外还要经过新疆阿尔金山野骆驼保护区、罗布泊死亡之海、安西极旱荒漠保护区、宁夏沙坡头自然保护区……地形地貌的复杂程度堪称世界之最。
第一部分第1节:现代战争说到底是能源之争(1)
二十世纪是石油世纪,现代战争说到底就是能源之争。老布什曾担任萨帕塔近海石油公司经理,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石油通。小布什十岁时就主持父亲麾下的新钻井投产仪式,是一个闻着石油的味道长大的孩子。
一九九○年,伊拉克攻打科威特。这不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小小磨擦,而是中东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