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今奸海 作者:王松山等-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甫当面不发表意见,背后却在玄宗亲信的宫官面前散布舆论说:“太子家里私事,外人瞎掺和哈?”其用意在迎合玄宗和武惠妃,主张废黜太子,并影射张九龄干预皇上“家事”。

  公元736年,玄宗听说边将牛仙客领朔方节度使有政绩,欲加“实封”。张九龄不赞成,对李林甫说:“应该封赏立大功的名臣名将,在边将中稍优秀些,难道就要考虑加封吗?我要与公一起去跟皇帝争一争。”约李林甫一起去。李林甫当面表示同意,但张九龄在皇上面前,力争时只是“嘿嘿”、“哈哈”傻笑,不置一词。私下里又将九龄廷争的话偷偷告诉牛仙客。牛仙客受他的煽动,面见皇上,哭求辞官。玄宗又欲擢仙客为相。张九龄认为仙客“目不知书,若大任之,恐不惬众望”。李林甫退而奏言玄宗说:“但有才识,何必辞学,天子用人,何有不可?”又奏“仙客宰相才也”,“九龄文吏,拘古义,失大体”。玄宗耳软,赞赏李林甫识大局,顾大体,日益疏远张九龄。

  这一年,玄宗出游东都洛阳后,欲还长安。张九龄考虑眼下正是农村大忙季节,皇上返驾,沿途接待,地方负担过重,而且影响农收。因此上奏皇上:“农人场圃未毕,须冬可还。”张、裴二相退,李林甫故意装作脚疼,走在后面。玄宗间故,他献媚说:“臣并非脚疼,是有话要奏陛下。长安、洛阳,陛下东西宫也。往来行幸,何更择时?假使妨碍农收,但蠲免所经地方租税就行了。”玄宗听了很高兴,立即起驾返回长安,虽影响了农时,但并未免除所过地方租税。玄宗由此愈恶九龄。

  随后发生的一件事,使李林甫刁难二相的阴谋得逞。户部侍郎萧灵,(音炯),原由李林甫引荐。此人不学无术,竟对中书侍郎严挺之读“伏腊”为“伏猎”。严挺之又问一遍,萧灵还是读“腊”为“猎”。严挺之深为遗憾,堂堂侍郎官居然不认“腊”字。严在闲谈中,讲给了张九龄听,萧灵被张九龄贬了官。李林甫知道后,暗自怨恨挺之。而挺之一贯鄙薄李林甫。“非公事,不私选其门”。就此把柄,林甫寻衅诬奏严捷之徇私。挺之获罪,张九龄出面为之辩解。玄宗早疏远了九龄,因而怀疑九龄拉帮结伙,罢了他与裴耀卿二人的左右丞相之职,专听信李林甫。当初,裴耀卿、张九龄和李林甫一起就相位时去拜谢天子,裴、张走在两边,林甫夹在中间,他们二人弯腰弓背趋前,而李林甫在中间昂首阔步,毫无谦恭之色,喜津津流露于眉宇间。旁观的人都私下议论说:“这不是一雕挟两兔嘛。”二人丞相既罢,李林甫幸灾乐祸地说:“我的左右丞相哟!”不久,牛仙客升任相职。监察御史周子谅上书弹劾,称“牛仙客非才,滥登相位”,被处死。李林甫又落井下石,向玄宗进言:“子谅,九龄所荐也。”玄宗乃贬九龄为荆州刺史,永不得返京城,株连流贬的有几十人。



  






古今奸海杨、李狗咬狗一嘴毛






杨、李狗咬狗一嘴毛

  唐朝大奸李林甫与杨国忠之间,在权力欲驱动下,经过了勾结,交恶和争夺几个阶段。杨国忠刚入朝时,羽翼未丰,不得不在李林甫幕下充当打手,制造了“韦坚狱案”和“杨慎矜狱案”。事后,李林甫曾拍其背说:“合作得很愉快!”

  可时间不长,杨国忠随着地位的上升、他的权力欲不断膨胀,不甘心再寄人篱下,要做人上人,开始凯觎李林甫手中的相权了。

  就李林甫来说,当初拉拔杨国忠,意在打倒太子,保护自己,他看中杨国忠有靠山,但误认为他没有什么能耐,只能充当打手而已。通过杨国忠对一系列冤案的处理,他觉得原来的看法错了,这个人不简单,尤其在施展阴谋诡计方面,其狠毒绝不亚于自己。

  “他也挺会琢磨人。”李林甫这样说。他喜欢把玩弄或施展阴谋称作“琢磨”。根据长期官场斗争经验,他意识到杨国忠的危险,特别是杨国忠现正步步高升,威权日重,已经成为自己的直接威胁,没办法,还得伺机铲除他。

  真是强中自有强中手,杨国忠初时党附李林甫,只是想把他一块作为向上爬的垫脚石。现在自己羽毛渐丰,李林甫的存在不仅是不必要的,而且已成为自己向上爬、进一步扩大权力的障碍。翅膀硬了,不飞干什么?!

  勾结早已过去,交恶已经开始,争夺角逐随之而来。杨国忠对李林甫主动攻击,李林甫穷于招架,自叹“老身已朽”一些见风使舵的“能手”纷纷观测风向,寻找避风港。党附李林甫多年的原京兆府法曹吉温,这时已改投杨国忠门下,并积极献策,奏请国忠兼兵部侍郎一职。

  杨国忠打击李林甫所采取的手法是,剪其羽翼,断其膀臂。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六月,在杨国忠、吉温的策划弹劾下,李林甫的亲信、京兆尹萧灵坐赃左迁汝阴太守。第二年四月,李林甫的另一亲信、御史大夫宋浑坐赃巨万,又被贬流潮阳。同年十月,杨国忠替武则天的幸臣张易之鸣冤叫屈,玄宗言听计从,恢复了张易之的爵位由此,看得出杨国忠说话的份量和他在玄宗心中的重要地位,也使得他的胆子越来越大。接着,他又把矛头指向李林甫的一个更为重要的心腹王鉷。

  这个王鉷在韦坚等人的冤狱中,受李林甫指使,与杨国忠一起出谋划策,是杨国忠的重要合谋者。他因日受恩宠,渐至御史大夫兼京兆尹,并领二十余使,拥有相当大的权力,其权势不在杨国忠之下,所以特别为杨国忠所嫉恨。恰在此时,王鉷的弟弟、户部郎中王锋与已故鸿肿少卿刑涛之子刑律于密谋作乱,准备胁迫右龙武军万骑,烧毁诸城门,捕杀李林甫、杨国忠等,但未及举事而败露。杨国忠借此大作文章。因此事关系重大,一向不大过问政事的玄宗,这时也临朝召见身任京兆尹的王鉷,要他追捕作乱者。王鉷因事牵连弟弟王銲,有意拖延时间,先暗中通知其弟避去,然后发兵围捕刑縡,自己则与杨国忠随后才赶到刑縡家。

  刑縡率部属抵抗,其中有人相告说:“不要与大夫(指王。鉷)相斗,不要伤及大夫部下。”这话被杨国忠的亲信听到,报告杨国忠。杨国忠如获至宝。接着宦官高力士又率四百兵车前来助讨,刑縡为乱兵所杀,余党尽擒。叛乱平息后,杨国忠赶忙去见玄宗,以刑縡党徒临阵对话,告王鉷参与谋乱。玄宗以王鉷受朝廷重用,不太相信杨国忠的话。这,李林甫也亲自出马,在玄宗面前替王洪辩护。玄宗密令杨国忠把这个意思暗示给王鉷。杨国忠本来就想借故铲除王銲,所以他并没把玄宗的意思转达给王鉷。王鉷在未知帝意的情况下,竟然说:“弟为先人所爱,义不欲舍而谋存。”

  玄宗闻王鉷竟表示与王銲共存亡,非常生气,这时又加上趋附杨国忠的左相陈希烈,力主应以大逆之罪严惩,所以事态的发展对王鉷非常不利。待王鉷修表上奏时,已递不上去了,因为玄宗已下令陈希烈和杨国忠收牢王鉷。王鉷忙带表求救于李林甫,李林甫已知情势不可挽回,无可奈何地说:“事情已经晚了。”

  经审问,王銲否认王鉷参与谋乱。但王銲自己谋反罪成立,被乱仗打死;王鉷虽无谋乱证据,终因杨国忠、陈希烈从中活动,亦以连坐而赐死,诸子被杀,家属流配远方,财产籍没。

  杨国忠搞掉了王鉷,还接管了王洪的御史大夫、京兆尹等职。就事情本身而言,刑绰谋乱事应已了结,但杨国忠的目的是摘掉李林甫,故仍抓住此事不放。表面上是继续追查刑縡之案,实际上矛头直接指向李林甫。他利用审讯与王鉷兄弟有牵连的人,命他们供出李林甫与阿布思的关系。

  原来,李林甫兼领安西大都护、朔方节度使、单于副大都护时,其下属,朔方节度副使阿布思(突厥人)在征讨契丹时叛走漠北,李林甫被迫引咎辞去节度使职。此事与刑縡、王鉷兄弟毫无关系,杨国忠借题发挥,穷追不舍审讯逼供许多人,李林甫过去的丑事被揭个底朝上。杨国忠不断把情况上奏玄宗,由此玄宗开始厌恶和疏远李林甫了。

  李林甫目睹自己的亲信一个接一个地被摘掉,而且搞到自己头上来了,他怎肯坐以待毙,决心伺机反扑。正好在这时,南诏主阁罗凤因不堪唐朝边将欺凌,举兵拒唐。杨国忠所荐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军与之交战,遭致大败,损失惨重。为扭转局势,玄宗命杨国忠兼伍剑南节度使。不久,阁罗凤臣服吐着,与唐朝冲突加剧,威胁边境安宁。李林甫马上抓住此事攻击和指责杨国忠无能。杨国忠不得不故作姿态,要亲自赴镇处理,以便向玄宗表明自己对边境事态的关切,并堵住李林甫的嘴。李林甫感到这正是铲除杨国忠的绝好机会,因而急忙奏请皇上准许杨国忠赴镇。

  杨国忠本来只是作作姿态,没料到弄假成真,生米做成熟饭,也只好硬着头皮去了。临行,杨国忠向玄宗哭诉,说李林甫这是借机打击排斥自己。杨贵妃也出面帮他说情。玄宗竟然轻信,安慰杨国忠说“处理完军务就立即回来,我在这扳指头等你”。过了数月,玄宗果然召回了杨国忠。

  杨国忠一回朝,李林甫使有穷途末路的感觉,象斗败的公鸡,只有被宰杀的份了。因为精神压力太大,一下子病倒在床。杨国忠闻知,马上到李林甫家探视,实际上是察看虚实。他见李林甫卧床不起,病的不轻,不由得喜上眉梢。李林甫自如斗不过杨国忠,且来日无多,不禁流下鳄鱼的泪,说;“林甫将死,公必继为宰相,以后多辛苦啦?”杨国忠听李林甫这个老狐狸说出这话,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怕中他的奸计,所以心情非常紧张,急得满头大汗,半天不敢答话。不久,李林甫死去。杨国忠代之为右相,兼支部尚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