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知道点中国文学-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纳兰性德(公元1655年—1685年),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其父明珠为清康熙时大学士。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讳,改名性德。纳兰性德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17岁入太学读书。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9岁准备参加会试,却因病没能参加殿试。尔后数年中他发奋研读,并拜徐乾学为师。在名师的指导下,他在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受到皇上的赏识。他又把搜读经史过程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时间,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织》。纳兰性德22岁时,再次参加进士考试,以优异成绩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以后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辑有《全唐诗选》和《词韵正略》。词以小令见长,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作。也能诗。擅书法,精于书画鉴赏。纳兰性德的词集《侧帽集》于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问世,时年仅24岁。继而,另一词集《饮水词》在吴中刊行。他的词集问世后,曾形成“家家争唱饮水词”的局面。    
    诗人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功名轻取的潇洒,与他出身豪门,入值宫禁,金阶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境地和无形的心理压抑。加之爱妻早亡,后续难圆旧时梦,以及文学挚友的聚散,使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对官场的厌倦,对富贵的轻看,对仕途的不屑,使他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对求之却不能长久的爱情,对心与境的自然和谐状态,他却流连向往。他于康熙二十四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便一病不起,七日后于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纳兰性德病时,康熙曾派员探望并送御药,闻亡故之讯,挽惜不止。纳兰性德的业师徐乾学为其撰写墓志铭、神道碑。纳兰性德葬于京西皂甲屯纳兰祖茔,带着无限的爱与永远十九岁的娇妻卢氏于山明水秀之境冥合永远。    
    纳兰性德的《纳兰词》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不朽之作。纳兰性德词情真意切,显现着一种华贵的悲哀,一种优美的感伤。他和朱彝尊、陈维嵩被称之为清代“词家三绝”。他的令词成就斐然,是五代李煜、北宋晏几道以来的一位名作家。其词作“缠绵清婉,为当代冠“(郑振铎语),思想深沉,风格清新,抒情状物不落窠臼、别开生面。纳兰性德性澹泊,思乡、思亲、思友的主题,词集里多有所见。顾贞观说:“容若词一种凄惋处令人不忍卒读。”王国维论及纳兰性德时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因为纳兰性德的生活面比较窄的缘故,《饮水词》在内容上也主要是悼亡、恨别、男女情思、与友人赠答酬唱等几个方面,词作基本上不涉及到社会政治生活。其悼亡之作主要表达的是追念前妻卢氏之情,写的真切感人。纳兰还曾出使边陲,亲尝过远离家乡的离情别绪,因此恨别也成为《饮水词》的一个重要内容。《饮水词》中大都是真情之作,纳兰本人是主张“诗乃真声,性情之事也”。而他的词作也正是他这种主张的具体实践。《饮水词》在语言特色上追求的是“天然去雕饰”,即不过分追求辞藻,他主张自由抒写性情,反对雕琢矫饰。纳兰反对雕饰,并不是不重视锤炼,而是主张不露斧凿之痕,艺术上锤炼到归于自然的程度。    
    


第六部分无人能夺其席——纪昀与《阅微草堂笔记》

    纪昀本长文笔,多见秘书,又襟怀夷旷,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固非仅借位高望重以传者矣。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电视连续剧《铁齿铜牙纪晓岚》播出后,人们对剧中那个才思敏捷、应对机智、诙谐善谑的纪晓岚十分喜爱。那么,历史上的纪晓岚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     
    纪晓岚,名昀,字晓岚,一字春帆。河北省献县人。生于清雍正二年六月,乾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卒于嘉庆十年二月,享年82岁,死后谥文达。纪昀出生在一个世代书香之家,父亲纪客舒是一位著名的考据学家,做过京官,外放姚安知府。纪晓岚4岁开始读书,12岁随父入京。24岁应顺天府乡试,为解元。因服母丧,闭门在家,专攻考据之学,颇有造诣。31岁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继授编修。乾隆三十三年,授贵州都匀知府。但皇帝认为纪昀学问优胜,到外省做官不能尽其所长,将其留在身边。同年四月,提升为侍学士。六月,因亲家做官亏空库银,要被抄家,他秘密通风报信,事发后,被发配到新疆,佐助军务。3年后召还,授编修,侍读学士等职,受命为《四库全书》总纂官。惨淡经营13年,所编《四库全书》告竣。在此期间,纪晓岚由侍读学士升任内阁学士,一度授兵部尚书。《四库全书》告竣当年,迁礼部尚书。60岁后,曾五次掌都察院,三任礼部尚书。嘉庆八年,纪晓岚80大寿,皇帝派员祝贺,并给予厚赠。旋拜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衔,兼理国子监事,官居一品。     
    纪昀之所以成为历史名人,并非因为像电视剧里描写的那样“铜嘴铁牙”,善于斗狠。而是在于他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他最重要的贡献,除了上文提到过的编纂《四库全书》,还包括他自己的文学创作。    
    纪昀的诗文创作中,多应制奉和、歌功颂德之作,属于典型的“廊庙文学”。少数述怀、纪行诗歌尚清新可诵。《乌鲁木齐杂诗》160首,是纪昀谪戍乌鲁木齐两年后被召还时于归途所作,记述当地风土人物,比较广泛地反映了新疆的社会情况,声调流美,富歌谣风味,在内容和艺术上都有一些特色。    
    纪昀在创作上的主要成就,表现于笔记小说集《阅微草堂笔记》。这部书包括《滦阳消夏录》6卷,《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各4卷,《滦阳续录》6卷,共24卷(笔记1000余则),是他晚年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陆续写成,嘉庆五年他的门人盛时彦合刊印行,总名《阅微草堂笔记五种》,后通称《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追寻旧闻之作,近40万字,含故事1200余则,自乾隆五十四年至嘉庆三年陆续写成。这是纪昀最重要的文学著作,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异曲同工的两大绝调。但较之《聊斋》更有较深的思想内涵,并有反封建礼教的内容,流传很广,百姓皆为认可。     
    《阅微草堂笔记》取法六朝笔记小说而有所发展变化:内容杂博,较多涉及世态,而不局限于志怪,叙述故事简明质朴而又富于理趣。就思想内容看,虽从“有益于劝惩”出发,盛谈因果报应,宣扬封建伦理道德,有大量糟粕,但也不乏可取之处。作者反对宋儒空谈性理、苛察不情,对道学家的泥古不化、伪言卑行多所讽刺揶揄,对世态人情的浅薄诈伪也时有揭露。如:卷二记游僧戏塾师,卷三记老儒贿盗闹宅和刘羽冲事,卷四记武邑某公事,卷二十一记两曾伯祖事。写鬼狐情事多具寓言意味,几则不怕鬼的故事颇令人称道,如:卷一“曹司农竹虚言”,卷六记许南金事,卷二十三“戴东原言”。作者反对为富不仁,反对凌虐奴仆,对下层人民的反抗、复仇行动表现出一定的容忍和同情,如:卷十六记童养媳逃亡、卷十七“周景垣前辈言”、卷十八记妓女戏富室粜谷。而沧州“老河兵”(卷十六),徽州“唐打猎”(卷十一)等故事,则又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正直、纯朴和智慧,尤属佳品。    
    《阅微草堂笔记》内容丰富,知识性强,语言质朴淡雅,风格亦庄亦谐,读来令人饶有兴味,同时可以从中学到天文地理人伦等无所不包的知识。在艺术上,文笔简约精粹,不冗不滞,叙事委曲周至,说理明畅透辟,有些故事称得上是意味隽永的小品;缺点是议论较多,有时也不尽恰当。此外,评诗文,谈考证,记掌故,叙风习,也有不少较为通达的见解和可供参考的材料。    
    《阅微草堂笔记》,在中国古代笔记小说中,不失为具有特色的作品。鲁迅评论说:“纪昀本长文笔,多见秘书,又襟怀夷旷,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固非仅借位高望重以传者矣。”(《中国小说史略》)这种评价是准确的。    
    


第六部分铁肩担道义———王夫之

    王船山说过:“读史不难,难在论史。”王船山就为着体现这一句话,所以写了一本《读通鉴论》出来。王船山的《读通鉴论》,现在看来,不一定是一本好书,但王船山确曾教人以读史的方法。知道历史不难,难就难在如何把历史作为我们的滋养料。    
    ———'美' 梁厚甫    
    湖南人杰地灵,有着非常深厚的人文传统,曾国藩和王夫之就都是湖南土生土长的大家。其中衡阳王夫之,是清初诗文成就卓著的大儒,爱国忧时的民族正气和缜密深厚的学术功力,交融在他的诗文中,直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