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近代甚大,著述有《今古学考》、《经学初程》、《六变记》等130 余种。
《今古学考》2 卷。上卷用列表的方式,从礼制上区别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不同,下卷是对上卷所列表的说明。该书以礼制判分今古文经学,认为“经学之要在制度而不在名物”,使千余年来今古文纠纷涣然冰释,是对经学史上一大贡献。开学术界疑古之风,对历史学影响巨大。
《经学通论》
(清)皮锡瑞(1850~1908)
中华书局1982 年校正重印本。
又名《五经通论》,为清代今文经学家皮锡瑞经学研究的又一代表作。
全书包括《易经通论》、《书经通论》、《诗经通论》、《三礼通论》、《春秋通论》各一卷,对诸经的撰著流传、内容要义,以及历代考证注疏的得失,读书的治学研究门径等问题200 余论,都有简要的阐述。作者以为,五经虽大部分是古代已有的篇籍,但经孔夫子整理后,使其包含了特有的“微言大义”,始成为经。属清代今文经学家的观点。本书对初学和专门研究经学者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经义述闻》
(清)王引之(1766~1834)
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 年版。
王引之,江苏高邮人。清代音韵训诂学家,传承家学,精于考据。在学术史上,与其父王念孙并称“高邮二王”。《经义述闻》一书,据周中孚《郑堂读书记》曰:“伯申(王引之)即本《疏证》所诠,及平日所闻于父者,旁征曲喻,证明其说,日积月累,遂成此帙,故曰《经义述闻》。”全书32卷2045 条,对《周易》、《尚书》、《毛诗》、《周礼》、《左传》、《尔雅》等书加以考辨,审定句读,校正讹误、衍文、脱简,并对前人误释的词语,一一加以辩证,纠正数千年之误解。方法一是以声音通训诂,二是旁征博引,不主一家。此书得到清著名学者阮元等的好评。
《十驾斋养新录》
(清)钱大昕(1728~1804)
上海书店1982 年据商务版复印本。
清代著名史学家、音韵学家、金石学家钱大昕撰。作者年轻时读书有得,辄为札记,到晚年经增删整理,编为一集,仿顾炎武《日知录》体例,是为《十驾斋养新录》。
全书23 卷(包括《余录》3 卷),大致按内容分卷,内容相同或相近的编次不分先后,每篇之前,都有标题,内容广泛,包括经学、小学、史学、官制、地理、姓氏、典籍、金石、词章、术数、儒术等,论证缜密精深,多有创见。对研究文字、音韵、训诂有较大的贡献,受到后人的重视。
三次推荐书目
东塾读书记(清)陈澧(1810~1882)
读书杂志(清)王念孙纲鉴易知录(清)吴乘权等辑古今伪书考(清)姚际恒国故论衡章炳麟(1869~1936)
汉代学术史略顾颉刚(1893~1980)
民族复兴之学术基础张君劢(1887~1969)
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梁启超(1873~1929)
诗经郑笺(汉)郑玄宋学渊源记(清)江藩(1761~1830)
隋唐制度渊源论稿陈寅恪(1890~1969)
西学东渐记容闳(1828~1912)
校雠通义章学诚校雠学纂微孙德谦校勘学释例陈垣(1911~1989)
中国目录学史姚名达(1905~1942)
中国神话传说袁珂诸子平议俞樾(1821~1907)
26。外国哲学(上篇)
外国哲学(上篇)名著排行榜
对话录(含理想国等)(21 次)
纯粹理性批判(10 次)
精神现象学(7 次)
利维坦(7 次)
新工具(7 次)
思想录(帕斯卡)(6 次)
形而上学(6 次)
沉思录(马可·奥勒留)(5 次)
工具论(4 次)
人类理解论(4 次)
实践理性批判(4 次)
德意志意识形态(3 次)
反杜林论(3 次)
方法论(3 次)
论说文集(培根)(3 次)
论原因、本原与太一(3 次)
判断力批判(3 次)
全部知识学的基础(3 次)
哲学辞典(3 次)
狄德罗哲学选集(2 次)
历史理性批判文集(2 次)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2 次)
人类精神的进步史(2 次)
人类理解新论(2 次)
唯一者及其所有物(2 次)
物性论(2 次)
哲学史讲演录(2 次)
哲学原理(2 次)
首批推荐11 本
《对话录》
(含《理想国》等)
(古希腊)柏拉图(前427~前347)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年朱光潜译有《柏拉图文艺对话集》;商务印书馆,1986 年郭斌、张竹明译有《理想国》等。
柏拉图的老师是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而且,柏拉图教出了最优秀的学生——亚里士多德。为了表示对恩师苏格拉底的纪念和崇敬,柏拉图以苏格拉底的生活和思想为依据,创立了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柏拉图的作品共36 篇,总称为《对话录》,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理想国》,美国哈佛大学哲学教授罗伯特·诺齐克说:“(柏拉图的《理想国》以及他早期的一些对话)不仅向我展现了一批混乱的观点以及一种研究和思考方法,还向我展现了一个人物,即描绘得栩栩如生的苏格拉底——他体现了这些观点,也实践了这种探索。书中表现的问题和人物一直铭记在我心里。”罗素认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代、中古和近代的一切哲学家中最有影响的人;在他们两个人中间,柏拉图对于后代所起的影响尤其来得大。”怀特海也说:“如果为欧洲整个哲学传统的特征作一个最稳妥的概括,那就是:它不过是对柏拉图哲学的一系列注脚。”
《纯粹理性批判》
(德国)康德(1724~1804)
商务印书馆1960 年蓝公武译,1996 年再版。
康德出生于德国柯尼斯堡。在柯尼斯堡大学毕业后当过多年家庭教师。
后回母校,毕生从事教学和研究。康德终生未娶,工作勤奋,生活十分有规律,以致附近居民在他每天经过的时刻来校准钟表。
《纯粹理性批判》是康德所著三大批判之一,是其最重要的著作。《纯粹理性批判》的目标在于把握理性的特质。该书分两大部分:先验原理论和先验方法论。全书着重考察和研究了人类理性的本质和能力,对理性能力的全部领域和范围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同时,康德严格区分了理性和知性能力,明确了哲学与自然科学、数学的各自独特的范畴和研究对象,指出了哲学存在和发展的前途和新的方向。著名的四个“二律背反”命题就是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的。在第二版序言里,康德说自己在哲学中完成了一个哥白尼式的革命。
哈佛大学教授费尔普斯认为:跟中世纪时期他的前辈卡迪纳尔·尼古拉斯·卡萨努斯一样,这位哲学家提出了人类能力的定义和限度,并提出了比狂妄自大和权力欲所提供的更令人满意的伦理与行为准则。
《精神现象学》
(德国)黑格尔(1770~1831)
商务印书馆1983 年贺麟、王钦兴译。
《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阐述自己哲学观和方法论原则的第一部纲领性著作。因而具有德国哲学家海谋所说的三重意义:即“作为整个体系的导言、作为整个体系的第一部、并且作为一个自身的全体”。
全书由序言、导论、正文三部分组成。正文又分为:甲、意识;乙、自我意识;丙(甲)、理性,丙(乙)精神,丙(丙)宗教,丙(丁)绝对精
神(含宗教和绝对知识两个环节)。黑格尔考察了精神发展的诸环节,将精神现象划分为5 个阶段:1。意识,2。自我意识,3。理性,4。精神,5。绝对精神。根据黑格尔后来在精神哲学中提出的原则,意识、自我意识、理性相当于“主观精神”,精神相当于“客观精神”,绝对精神相当于“绝对精神”。黑格尔运用辩证的方法和发展的观点研究分析这一发展的历史过程,指出绝对知识是以意识的许多具体形态,如道德、伦理、艺术、宗教等为前提,经过辩证发展逐渐地必然达到的结果。
《精神现象学》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称“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起源和秘密”,是“黑格尔的圣经”。
《利维坦》
(英国)霍布斯(1588~1679)
商务印书馆1986 年,黎思复、黎廷弼译。
琐碎的思想也能积累成巨著。17 世纪英国政治哲学家霍布斯的《利维坦》就是这样写成的。他常常边散步边思索,总是随身携带一支笔和一个墨水瓶,一个笔记本,一旦一个新的思想迸射出来,就立即把它记入笔记本里。
利维坦是《圣经》里一种凶猛有力的动物,有时是鲸鱼、龙或是鳄鱼,霍布斯用来借喻他理想中的国家。全书共分4 个部分,各自讨论人、国家、基督教共同体和黑暗王国。
《利维坦》被誉为英语语言中第一部政治学理论著作。美国学者唐斯评价说:“由于《利维坦》这部书冷静地展现了人性本质及其行为,对政府问题提出深刻的见解,因而,直到300 多年后的今天,此书仍是政治学家的首选必读著作。”
《新工具》
(英国)培根(1561~1626)
商务印书馆1986 年许宝骙译。
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广为人知。他是掌玺大臣的儿子。23 岁进入议院。然而他的政治生涯并不顺利,为他树立名声的是他在哲学上的贡献。培根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又是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
17 世纪随着科学的发展,古代亚里士多德三段论法的工具,或工具论,已不能满足科学进展的需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