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第1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颗星宿被转化为具体人物,班固著《两都赋》云:“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
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讲汉宫昆明池边有牵牛、织女的两座石人像。
文学作品最早记载牛郎织女是夫妇的,要算《文选·洛神赋》李善注:“牵
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一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对于
牛郎织女不幸的婚姻生活,历代曾有许多诗人为之咏叹。汉代《古诗十九首》
中《迢迢牵牛星》写道:“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
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写织女隔着银河思念牵牛的愁苦,表现了爱情受折磨时的痛
苦心情。不过牛郎织女怎么会成为夫妇的?他们为什么只能在一年一度的七
夕相会,这在我国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却有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因为织女嫁后废织,受到天帝的惩罚。《史记·天官书》云: 
“织女,天孙也。”民间传说也讲牛郎织女本来都是天上星宿,牛郎放牧, 
织女织布,十分勤劳。天帝见他们可爱,让他们结为夫妇,谁知婚后两人贪
图爱恋荒废了工作。天帝大怒,命乌鹊传旨只准七天相会一次,乌鹊却误传
成每年七夕相会一次。《荆楚岁时记》云:“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 
年年织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哀其独处,许配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
织纴,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民间又有当七
夕过后,乌鹊身上的羽毛要脱落精光的传说,为什么要脱毛呢?就是因为乌
鹊传命错误,罚它脱毛为牛郎织女相会时搭桥,脱毛就是对这个错误的惩罚。
还有一说以为牛郎织女分开生活,是由于无钱还债。《太平御览》卷三
十一引《纬书》云“牵牛星荆州呼为河鼓,主关梁;织女星,主瓜果。尝见
道书云:‘牵牛娶织女,取天帝钱二万,备礼,久而未还,被驱在菅室是也。’” 
原来他们分居是因天帝逼他们还结婚时欠下的债而造成的。这个传说没有将
牛郎织女的不幸生活产生的根源归咎于“荒废劳动”,而是由于生活贫困, 
由于不合理的封建制度,将责任直接归到了封建社会里无论是人问还是天堂
的最高的统治者——天帝身上。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造成织女与牛郎不幸的是因为人神恋爱,犯了天条。
民间传说织女思凡,在人间游玩,后在湖中沐浴嬉水。牛郎拣起她的衣服, 
于是织女就与牛郎结为夫妇,不久生了一男一女。这时织女受天帝之命要离
开牛郎,一天趁牛郎外出,偷偷走了。牛郎发觉时,马上挑着担子去追,看
看快要追上,忽有一条大河挡赂,那河是王母娘娘划的。这样一来,牛郎、
织女在河的两面不能见面。王母娘娘下令只许他们每年七夕相会一次。关于
人神恋爱,文人记载与民间传说有些不同,《法苑珠林》引《古孝子传》说, 
织女与种田郎董永相爱,“董永,千乘人也。。。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 
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
其奴职,道逢一妇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人曰:“‘妇人何
能’?永曰:‘能织。’主人曰:‘必尔者,但令君妇为我织缣百疋。’于
是永妻为主人家织,七日而毕。女出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
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说毕,凌空而去。”《太平御览》卷四百十一引《孝
子传》和《搜神记》卷一也有类似记载。文人记载的故事与民间传说不同之

处,明显带有劝人行孝的封建说教。后来根据这个故事丰富发展的戏曲如黄
梅戏《天仙配》等又带有明显的反封建意识,不过同本来牛郎、织女的故事
又有了一些距离。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与梁山伯、祝英台有关。说牛郎、织女是梁山伯、
祝英台死后的化身。梁、祝婚姻不成,双双殉情,化为蝴蝶飞去。马家闻讯
派人掘墓,结果只发现两块石头。他们把两块石头抛在河的两岸,石头不久
变成两棵树,枝叶缠绕相连。后来马家烧树,树化为两只翠鸟升上天去,成
为牛郎、织女两颗星,列于银河两岸。天帝知道此事后,十分怜悯,准许他
们七天相会一次。不料他们听错了,以为七月初七相会一次,这样一来,一
年中只有一次相会的机会。有人据此认为唐代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中最
后一段:“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
连理枝。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可能就隐含着这个故事。七
月七日的深夜,唐明皇和杨贵妃两人指着满天繁星,一边讲着这个故事,一
边在发出爱情的誓愿呢! 
(季平) 
有没有“八仙”其人? 
八仙是民间所喜爱的仙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个成语,在中国
几乎家喻户晓。那么,八仙在历史上是否实有其人,八仙的神话传说又是怎
样演变的呢? 
据有人研究,“八仙”一词,比铁拐李等八仙的出现要早得多。他们认
为汉、六朝时已有“八仙”一词,原是指汉晋以来神仙家所幻想的一组仙人。
盛唐时有“饮中八仙”。在汉唐时代,“八仙”只是一个空泛的名同,与铁
拐李、钟离权等有名有姓的八仙还没有直接的关系。
现在公认的铁拐李、钟离权、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
子、曹国舅这八仙,似乎到明中叶才确定下来。据赵景深《八仙传说》指出, 
在元代,甚至在明代前期,八仙究竟是哪几位,尚无定论。在元代马致远的
《吕洞宾三醉岳阳楼》中,八位神仙,何仙姑榜上无名,多了一个徐神翁。
在另一些戏剧中,也有类似“重男轻女”的倾向,这回顶替何仙姑的是张四
郎。或有了何仙姑,又缺了曹国舅;甚至无张果老、何仙姑,而又冒出了风
僧寿、元壶子。但徐神翁在八仙中是经常有位置的,后来才不知不觉为何仙
姑所取代。自从明代吴元泰《东游记》和汤显祖《邯郸梦》问世后,八仙就
按现在流行的八位固定下来了。
八仙并不是人们凭空杜撰出来的,而是有历史人物为依据的,但到底是
哪几位历史人物,说法一直各异。铁拐李,一说姓李,名洪水,隋朝峡人。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六篇《明之神魔小说》中,又说铁拐姓李,名
玄;赵翼《陔余丛考》中记载,铁拐本姓刘;也有的书说他姓岳、姓姚等等。
张果老,原名张果,有关他的记载,最早见于唐代郑处海的《明皇杂录》等
书。张果其人,在《旧唐书》、《新唐书》中都有较详细的记载,说他诡称
生于尧时,长生不老,因此不知他的籍贯和生年,武则天、唐玄宗似乎都信
以为真,派使者去请他出山,曾出入宫廷,等等。何仙姑的事迹见于宋人著
《集仙传》,说她是唐代零陵人;《续通考》则说她是武则天时代的人,生
于广州增城,是何泰之女。韩湘子,是大名鼎鼎的文学家韩愈的侄孙,进士

出身,官至大理丞;他成仙的传说,最早见于唐代段成式的《西阳杂俎》。
至于曹国舅,据《续文献通考》及明代陈仁锡《潜确类书》所载,是宋丞相
曹彬的儿子、曹太后的弟弟;然而《宋史》中记载曹彬之子、曹太后之弟曹
佾,未尝有成仙之事,此外又别无曹国舅成仙的记载:因此赵翼在《陔余丛
考》中对此提出了质疑。
有人说,“吕洞宾、钟离权、蓝采和纯属民间传说”。其实这三位在历
史上也是有案可查的。在八仙的来历中,故事最多、分歧最大的是吕洞宾。
历来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吕洞宾姓吕名岩,唐末人。《全唐诗》、《词综》
中都收有吕洞宾的诗。赵景深在《八仙传说》中,列举宋代有关吕洞宾的记
载五条,指出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洪迈《夷坚志》及《集仙传》等书
均有记载。明代有关吕油宾的文章更多,有的说他是唐礼部侍郎吕渭之后, 
唐末举进士不第;也有的说他咸通中进士及第,做过县令。对他的籍贯,也
有二说:一说是唐京兆人,而《宋史·陈传传》又说他是唐关西人,活了一
百多岁。关于他的字“洞宾”,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冯吉曾在《文汇报》
载文谈及,据说他因时局混乱,看破红尘,遂弃官携妻出走隐居,老夫妻俩
住在山洞中,相敬如宾,故而得名。在八仙中,只有吕洞宾与张果老两位是
正史中有记载的。钟离权,《全唐诗》卷三十一传中称他是唐咸阳人,号和
谷子,曾遇老人授仙诀,后传道入崆峒山。《集仙传》则说他在“唐末入终
南山”。《全唐诗》收有钟离权诗一首。他自称“天下都散汉钟离权”,后
人误称他为汉钟离,《历代神仙史》把他列为汉代神仙,汉大将钟离权,后
又有人附会其为汉代将军钟离昧,越说越离谱了。关于蓝采和,陆游《南唐
书》等书均有记载,是唐末逸士,据说他着夏服絮衫,冬天常卧于冰雪之中, 
还常在长安市中拥蓝而歌,并自称为蓝采和。元代《蓝采和》杂剧又说他原
名许坚,蓝采和只是乐名,《全唐诗》也收有许坚的诗,注明是庐江人。
八仙的来历,在清代已引起了不少学者的注意和考证。乾嘉学派的赵翼
在《防余丛考》中指出,韩湘“初不言其有异术”,是一种附会,曹国舅成
仙的传说,与《宋史》中曹佾的记载不符,等等。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
中,对八仙的故事作过评价,认为这些故事最初是由流传在人民口头上的一
些民间故事结集起来的,但在社会上影响很大。解放后,我国出版部门刊行
过《四游记》,其中的《东游记》,就是专门讲八仙过海故事的。回头看看
八仙的演变过程,也很有意思。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八仙的交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