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民党便寿终正寝。先生不要误解我的意思。”
“不不不!”吴稚晖直摇头,“这对国民党威胁太大了,怪不得许多老同志反
对你们在国民党内活动。你看看我,我主张的无政府主义革命,是500年以后的事,
所以和国共两党都无现实的利害冲突。”
陈独秀生气了,冷冷地说:“还是先生办事圆滑。不过你那叫什么革命?不关
注国计民生,不触及现实痛痒,不管打什么旗号,也不过欺世盗名而已!”
吴稚晖讨个没趣,冷笑一声。扬长而去。
为了征求意见,商讨应付办法,陈独秀主持召开了中央扩大会议。通过讨论。
十多位与会者一致表示,中共在国民党内的党团组织不能取消。中央无论如何不能
答应国民党的要求。认为现在只有两途可循:或者国民党默认中共的党团组织能在
国民党内合法存在;或者党内合作破裂,共产党员退出国民党,另谋党外合作。但
第一种前途是最好的,应尽力去争取。
然而尚未等到共产党方面的答复,国民党的一些右派人士便迫不及待地首先发
难了,
正是:
一波未平一波起,
奈何江水不流西。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第十九回
三监委抛出弹劾案 大买办煽动罢市潮
却说6月18日,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邓泽如、张继、谢持,联名向国民党中央执
行委员会提出“弹劾共产党案”。呈文指控:“中国共产党员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
团员之加人本党为党员者,实以共产党党团在本党中活动其言论行动皆不忠实于本
党,违反党义,破坏党德,确于本党之生存发展,有重大妨害。”“党团行于内,
言论发于外,已摧破合作之界限,而妨害合作之精神。”“为本党之生存发展起见,
认为绝对不宜党中有党。”因此,要求孙中山和国民党中央从速“严重处分,以维
根本”。随后,张继、谢持等人又发表了《护党宣言》。
此旗一举,上海、北京、武汉、广州、香港等地的右派分子群起呼应,有的联
名上书,有的致电孙中山,要求中央出面解决此案,“命令共产党员全数退出本党。
并予倾向共产党者以严厉制裁。”
一看气势汹汹,纷纷扬扬,鲍罗廷坐不住了。为了维护合作,消弭对立,6月25
日,鲍罗廷在广州东山商所会见谢持、张继,就共产党在国民党内的党团问题进行
谈判。
谢持、张继的态度十分强硬,他们说国共合作“自今春以来只见有害。不见有
利”。张继说:“对于共产党人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我是极表赞成的,共产党
的领袖们就是我介绍加入的嘛。但是。想不到会有后来的局面。共产党既然全体加
入国民党,实行国民党革命主义,又何必另挂中国共产党招牌,保留共产党组织?”
谢持更是一脸怒气地说:“党团作用,万不能容许必须坚决取缔!既然两党性
质不相容,干脆分道扬镳好了!偌大的国民党,也不缺那么几个共产党员。”
二人态度蛮横,傲气逼人,使谈判笼罩了一层紧张的空气。
鲍罗廷平时谨言慎行、极有耐性,但这时也气得变了脸色。他几次想要发作还
是强按住了。依然一言不发,听他们二人乱发议论。等他们不说了,鲍罗廷才发表
自己的看法。他使态度尽可能地平和,但语气丝毫不妥协:“你们总讲国民党如何
如何,其实国民党原来已经死了国民党已不成党。只可说有国民党员,不可说有国
民党。只有加入新分子如共产党者,组织党团,才可引起旧党员之竞争心,使国民
党死而复生。党中分派,是不可避免的,不值得大惊小怪。党内发生小团体,要看
是什么性质。有左派右派之分,如方瑞麟,既反对国共合作,又擅发对中俄协定之
宣言,可认为右派,而共产党,则为左派。共产党组织党团,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共产党加入国民党三个月之后,见国民党不振作,中央执行委员不负责任,并有许
多右派分子加杂其中,乃不得不组织党团,推动国民革命。这样做,又有什么不好
呢?为什么右派可以有小派别,共产党不能有自己的党团呢?用中国话说,那不是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吗?”
鲍罗廷喝一口水,斩钉截铁地说:“共产党决不能取消自己的组织!你们刚才
说要分道扬镳,这是一种极端危险的立场!合作于两党有利,分裂只能使两党遭受
损害。假令将共产党分离出去、必使国民党重颖回到原来的死路上去,从根本上瓦
解革命的实力,丧失革命的前途!”
双方谁也不肯让步,谈判不欢而散。
陈独秀得知鲍罗廷和谢、张谈判失败后,对国民党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他于
7月13日写信给维经斯基。提出:“我们认为,必须停止至今为止的形式来支持国民
党,我们要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
国共合作眼见得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
然而这种一触即发的气氛并没有维护多久。就由于孙中山的亲自干预和国民党
左派的多方努力,事情出现了转机。
7月3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举行工作会议,审议邓泽如等提出的弹劾案,
决议请孙中山召开中央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讨论这一问题并作出决定,以制止事
态的发展。会议指出:“凡人党者,如具有革命决心,及信仰三民主义之诚意者,
不问其从前属于何派,均照党员待遇。有违反大会宣言及政纲者,均得以党之纪律
绳之。党中同志不必怀疑。仍须依前奋斗。”
7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布《关于党务宣言》。宣言说:“中国革命运动
的基础,必须联合全民共同奋斗,始能益显其效力……凡有革命勇决之心,及信仰
三民主义者,不问其乎日属何派别,本党无不推诚延纳,许其加入,态度本极明显。
椎数月以来,党内党外,间多误会,以为已加入本党之共产党人,其言论行动尚有
分道而驰之倾向,于反对派得使其挑拨,同志间遂于怀疑面发生隔阂……本党既负
有中国革命之使命,即有集中全国革命分子之必要。故对于规范党员,不问其平日
用何派别,惟以其言论行动能否一依本党之主义政纲及党章为断。”
同时,孙中山多次找人谈话,要求维护国共合作的大局。他认为,共产党员即
使在国民党中建立了小组。也不可能破坏国民党组织。时下陈炯明残余势力仍然存
在,北洋军阀在北方虎视盼既,广州商团频频捣乱,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国共两
党只能团结一致,共同对敌,丽不允许节外生校,自己乱了自己。孙中山还建议由
国共两党成立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共同协商国家大政方针。该委员会由孙中山
自任主席,指派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谭平山、伍朝枢、邵元冲为委员。特聘
鲍罗廷为高等顾问。
针对形势出现的转机,中共中央于7月21日发出第15号通告,指出:“在政治上,
我们为着革命的势力联合计,必须尽我们的力量忍耐与之合作。同时,对国民党右
派的主张和言论,则应由我党所指导的各团体或国民党部,向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
会表现不满的意见。”
国共双方的态度都有了变化,剑拔弩张的气氛趋于平缓。8月15日。国民党一届
二中全会在广州举行,会上讨论了弹劾案问题。廖仲恺担任大会主席,原提案人张
继、谢待列席。
张继、谢持首先重申了弹劾案的意见,同时提出国共“以分立为要”的主张。
王法勤、覃振支持张继的主张,并提出解决办法:(一)国民党员不得任意加入
其他政党,凡共产党员加人本党者,应专从事本党工作,不得援引本党党员重行加
入共产党及为共产党征求党员;(二)在中央党部加设国际宣传委员会,凡关于第三
国际与本党共产派之一切任务,均由本委员会为中心,以期共济。
共产党代表瞿秋白起而发言。秋白博学多才,熟稳诗词经籍,有高度的马克思
主义理论修养,举止潇洒,谈吐儒雅。他结婚仅半年的妻子王剑虹刚于上个月病逝,
他本来白皙的面孔此刻更添了几分憔悴。他平心静气地说明两党合作的必要性和可
能性,认为要从大局着眼,不必在枝节问题上纠缠不清。针对张继等人提出的党团
问题,他说:“既准跨党,便不能无有党团之嫌疑。国民党外既有一个共产党存在,
则国民党内便不能使共产派无一致行动。况既谓之派,思想言论必有相类之处,既
有党外之党,则其一致行动更无可疑。对于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人,若其行动有违
反宣言及章程之处,则他们既以个人资格加入本党,尽可视为本党党员,不论其属
于共产党派与否,概以本党之纪律绳之。监察委员固然有权提出弹劫,但应只问案
由,不宜问共产派与否,应该以纪律为准。”
最后,瞿秋白表示,共产党坚决反对“分立”的主张,“若此会议决分立、大
可谓共产派之发展足以侵蚀国民党,若不分立,则共产党之发展即系国民党中一部
分之发展,何用疑忌?”
坦诚磊落的陈辞,使多数与会者边听边点头,表示不能因党团问题导致两党合
作的破裂。
监察委员李石曾发言说:“两党既合作如前,不宜分裂于后。”
胡汉民的态度也有转变,心乎气和地说:“细察青年团出朗这些刊物,用语不
当处固多,而内容确无其他愿意,不能即认为是一个有阴谋的党团。”
廖仲恺将讨论情况向孙中山报告后,孙中山于8月20日主持召开了国民党中央政
治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