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和谐与冲突-儒学与现代管理-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效果呢?这其实就是儒家所反复论证的“修身治国”、“正己安人”的关系。
孔子指出:“统治者本身的行为正当,不发布命令,事情也行得通:统治者
本身的行为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信从。”在儒家看来,统治
者的德行好像风,而老百姓的德行就如草,风向哪边吹,草就向哪边倒。所
以,统治者的道德导向是相当重要的。

儒家认为,国家最高领导者是各级官吏和广大老百姓的表率,他的一举
一动、一言一行都具有示范的意义。最高领导者注意自己的道德修养,就能
起到上行下效的作用,带动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这样,各级官吏和广
大老百姓就能自觉地按照封建社会的道德准则去行动,处理好各自的事情。
从而,最高领导者就不必绞尽脑汁地去考虑和处理国家管理的具体事务,更
不必费尽心机地去指挥人们做这做那,而只要集中精力制定和带头实行道德


规范,就足可以把国家治理好了。这就是道德导向的“无为而治”。

规范,就足可以把国家治理好了。这就是道德导向的“无为而治”。

因此,孔子特别称赞古代传说中的“圣王”大禹,他说:“禹,我对他
实在挑不出毛病了!他自己吃得很坏,却把祭品办得极其丰盛;穿得很坏,
却把祭服做得极其华美;住得很坏,却把力量完全用于沟渠水利。禹,我对
他实在挑不出什么毛病了!”在孔子看来,对于像禹这样品德高尚,吃苦在
前而享受在后的领导者,的确是无可指摘的了。

儒家这种强调“为政以德”,重视精神价值导向的领导方式,同现代“企
业文化”理论家所提倡的“象征性管理”相比,简直可以说是维妙维肖。

所谓“象征性管理”,美国管理学家笛尔(T。L。Deal)和肯尼迪
(A。A。Kennedy)在其合著的《企业文化》(Corporate Cul…tures)一书中
解释道:“在文化强有力的公司,是由管理人员来引导员工支持和塑造企业
文化的。我们把这些管理人员称为“象征性管理者’,因为他们花费很多时
间来思考文化的价值观,并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由于日常工作的起伏而引
起的价值观冲突之上。”

笛尔和肯尼迪在该书中指出:任何一位管理人员,都会遇到三类事情:
一类是无关紧要的“小事”,一类是值得注意的“一般事”,再一类是事关
全局的“大事”。象征性管理者的技能之一,就是能够分辨这三类事情的轻
重缓急。他们不会拘泥于“小事”,而会成为料理“大事”的“演出专家”
——在其中扮演着有名气的“演员”和“导演”的角色。他们从来不会放过
可以加强和改进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观念,并使之戏剧化的机会。总之,“我
们把他们称之为‘象征性管理者’,是因为他们无时无刻不对周围发生的文
化事件给予象征性的影响。”

儒家心目中“为政以德”的理想“圣王”,也正是这样一类“象征性管
理者”,他们所一贯强调、始终坚持的道德教养和精神价值,必然对于管理
组织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任官得人”:分级管理技法

“任官得人”:分级管理技法

关于舜的“任官得人”,孔子指出:“舜有五位贤臣,天下便因此太平。”
按照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注解,这里的“五位贤臣”,指的是:禹、稷、契、
皋陶、伯益。——这五位都是当时舜手下最著名的大臣。

其实,按《尚书·尧典》记载,当时舜所任用的大臣远远不止这五个人。
具体来说,舜任命禹担任“司空”,治理水土,并主持政务,统率百官;任
命弃担任“后稷”,教导人民种植庄稼;任命契担任“司徒”,教育人民遵
守伦常道德;任命皋陶担任法官,掌握刑律法制;任命槻殳、斨、伯与等人
担任“百工”,组织手工业生产:任命益和朱、虎、熊、罴等人担任“虞官”,
掌管山林川泽和草木鸟兽;任命伯夷担任“秩宗”,负责祭祀鬼神;任命夔
担任乐官,负责管理文化娱乐;任命龙担任“纳言”,负责沟通上下联系。。
如此,加上四方诸侯的首领(“四岳”),舜所任命和领导的官员,至少有
20多名,他们各负其责,分别处理有关的管理事务。

按照历史传说,舜的领导国家的职位是尧禅让的。后来,舜又根据“让
贤”的同一原则,把这一职位禅让给了禹。而尧、舜、禹三位“圣王”在位
时,都能任用贤人作为自己的辅佐。关于上述情况,荀子用歌谣的形式予以
宣扬,诸如:“尧授能,舜遇时,尚贤推德天下治”;“舜授禹,以天下,
尚得推贤不失序”;“劳心力,尧有德,干戈不用三苗服,举舜畎亩,任之
天下身休息”;“禹传士,平天下,躬亲为民行劳苦,得益、皋陶、横革、
直成为辅”;等等。

荀子本人则特别论证“任官得人”与“无为而治”之间的因果关系。他
指出:治国有正确的方法,君王有专门的职责。像那种具体的行政事务,是
应该由各级官员去做的。至于君主的职责,则是选择一个好的宰相,以便率
领百吏官人,朝着正确的方向去努力,如果能够做到这样,则可以统一天下,
名配尧舜。在荀子看来,“这样的君主,他所主管的事务极其简单却又十分
周详,所从事的工作极其安逸却又非常有成效。他可以衣冠整齐地端坐在竹
席之上,而天下的老百姓都无不愿意拥戴他为帝王。”

由此,荀子得出结论:“所谓‘君主’,就是具有领导别人的能力的人:
所谓‘匹夫’,则是仅仅具有一技之长的人。”君主可以指使别人办事,老
百姓却不可把自己的事情推给别人。君主一个人要处理天下所有的政事,但
是每天还有空余时间,因为实际上需要处理的事情并不多,这是由于任用别
人去干的缘故。

荀子指出:大到治理整个天下,小到治理一个诸侯国,要是不分大小,
每一件事情都要君主亲自动手,那就没有比这更加劳苦憔悴的了。如果是这


样,那么,即使是奴婢也不愿意同君主交换地位。如此看来,治理天下,统
一四海,为什么非得要君主亲自去干呢?“事事都要君主亲自干,那是把君
主当作一般服劳役的人——这是墨子的学说。讲求道德,任用贤能而领导他
们,则是君主的明智选择——这是儒家所一贯主张的。”

样,那么,即使是奴婢也不愿意同君主交换地位。如此看来,治理天下,统
一四海,为什么非得要君主亲自去干呢?“事事都要君主亲自干,那是把君
主当作一般服劳役的人——这是墨子的学说。讲求道德,任用贤能而领导他
们,则是君主的明智选择——这是儒家所一贯主张的。”

“任官得人”而“无为而治”,其奥妙就在于最高领导者可以集中众人
之长,而免去众人之劳。据《论语·宪问》记载,孔子提到,郑国的行政命
令,是由裨谌拟稿,世叔提意见,子羽修改,最后由子产作文词上的加工的。
这就涉及到分工协作的问题。在孔子看来,即使是昏庸的领导者,如果能够
集众人之所长,也可以做到昏而不亡。比如,卫灵公虽然昏乱,但他有仲叔
圉接待宾客,祝鮀管理祭祀,王叔贾统率军队,像这样,怎么会败亡呢?

正面的例子,则可以举出孔子的学生宓子贱。孔子曾经称赞他是一位成
功的领导者,他的领导经验是什么呢?据《韩诗外传八》记载:宓子贱担任
单父县的县长时,“像父亲那样服事的有三人,像兄长那样服事的有五人,
像朋友那样相处的有十二人,拜之为师的有一人。”正是由于集中众人之长,
而免去众人之劳,所以宓子贱才不像他的前任那样“劳神苦思”。有人问其
中的“秘窍”,宓子贱回答道:“我说的是任用别人,你说的是自己出力;
自己出力当然就会劳累,任用别人当然就会安逸。”孔子认为宓子贱深得尧
舜“无为而治”领导方式之真传,称赞道:“子贱的业绩,简直可以同尧舜
相媲美了!”

“任官得人”而“无为而治”,其关键在于一个“得”字,这就是用人
要得当。荀子指出:如果君主所确立的治国原则是正确的,所任用的宰相是
有才德的,那么就可以做到自己十分安逸而国家安定,功绩很大而名声很高,
上可以统一天下,下可以称霸诸侯。相反,如果君主所确立的治国原则是不
正确的,所任用的宰相是无德无才的,那么,就会自己十分劳累而国家动乱
不已,事业失败而名声很坏。这样,国家就会遇到危机。

由此看来,用人得当与否,是治国成败的关键。所以荀子指出:能够恰
当地任用贤人,就能取得天下;不恰当地任用了坏人,就会丧失社稷。“既
然君主能够恰当地任用贤人,那他自己又有什么劳累呢?他只不过是正正衣
冠就可以把天下安定了。”关于这方面的成功例子,荀子举出商汤任用伊尹,
周文王任用吕尚,武王任用召公,成王任用周公旦,乃至齐桓公任用管仲等
等,以资证明。

孟子则指出,国家的最高管理者,对于那些确有才干的治国人才,就应
该不耻下问,上门求贤。他说:“所以大有作为的君主,一定有他不能召唤
的臣子;如果有什么事情要商量的话,就亲自到臣子那里去。这叫作尊重人
才,乐于服从道理。如果不是这样,便不足和他有所作为了。”例如,商汤
王对于伊尹,先向伊尹学习,然后以他为臣,于是不大费力气而统一了天下;
齐桓公对于管仲,也是先向他学习,然后以他为臣,于是不大费力气而称霸
于诸侯。在这里,就求贤而言,君主是比较劳累的;但就治国乃至称王称霸
而言,则不用君主费心了。这就是用人得当的结果。


“任官得人”而“无为而治”,这就要求最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