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乾隆皇帝大传(周远廉)-第1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黎亡之必然结局,主张允贡许和,但需有所拒绝,又予转旋,以保持天朝尊严。乾隆帝于三月二十四日读到此折后,下谕给军机大臣,赞扬福康安所奏“大端已得,只可如此办理”。[13]
  阮惠从历次奏请之中,谅必也揣摩透了天朝大皇帝的性格和脾气,故尽量“恭顺”和“恳切”。他采取了一个重大的行动,派遣亲侄阮光显赍表抵关“乞降”求贡,并吁恳进京入觐。表文大意是:“言(己家)守广南已九世,与安南敌国,非君臣,且蛮触自争,非抗中国。请来年亲觐京师,并愿立庙国中,祀死绥将士。”善于理解帝旨力主许贡的协办大学士、两广总督、一等嘉勇公福康安,立即上奏朝廷。乾隆帝抓住这一时机,决定许贡允降了。他于五月初三日看到福康安之奏后,谕军机大臣:阮惠遣伊亲侄求降进表,“其情词迫切,实属出于至诚,己另降敕谕,令福康安宣示,看来此事即可完结”。[14]
  乾隆帝于五月初三日写成颁与阮惠之敕,引录了奏表中的重要内容,宣布了帝对阮惠(表文称阮光平)求贡之事的处理意见,现摘录如下:
  “款谕安南阮光平知悉。据协办大学士、两广总督、公福康安等奏,尔遣亲侄阮光显,敬赍表贡,抵关乞降等语,将原表呈览。朕阅尔表内称:尔先有广南之地,非与黎氏有上下之分。上年曾遣人叩关,备陈与黎氏构衅缘由,边臣驳书,不即□达。嗣官兵出关征剿,直抵黎城,尔于今年正月前至黎城,欲向黎维祁询问吁请大兵之故,不料官兵一见尔众,奋勇杀戮,尔手下人等猝难束手就缚,又值江桥拆断,官兵致有损伤,不胜惶惧,已屡次遣人叩关请罪,并送回未出官兵,其戕害提镇之人,业目睹正法。本应躬诣阙廷,陈情请罪,因国内初罹兵革,人情惶惑,尚未安集,谨遣亲侄阮光显随表入觐。并据阮光显禀称,尔俟国事稍定,尚乞亲身到京瞻觐,等语。……(黎氏臣事天朝,被尔所灭,故发兵,字小存亡,并以天厌黎氏,令孙士毅撤兵)尔以安南头目,敢于抗拒官兵,戕害提镇大员,获罪甚重,是以将福康安调任两广总督,原令调集各路大兵,整军问罪。但念尔屡次遣人叩阙请罪,是尔尚知畏惧天朝,朕怜汝诚心悔罪,已往之事,不复深究矣。但非亲身诣阙,请罪乞恩,仅遣尔侄阮光显随表入觐,遽思仰邀封号,天朝无此体制。尔既未列藩服,所有贡物亦未便收纳,著仍发交领回。如尔必欲输诚纳款,乾隆五十五年八月,届朕八旬万寿,维时距今又越年余,尔国内亦当安集,尔即可禀知督臣,亲自赴京吁恳,以遂瞻云就日之私。再于安南地方代为许世亨等建立祠宇,春秋虔祭,庶可稍赎前愆。届时朕鉴尔畏感悃忱,自必格外加恩,或即封以王爵,世世子孙,可以长守安南。彼时再呈进贡物,亦即可赏收,仍当加之厚赐,以示优眷。……兹特赐尔珍珠手串一挂,尔当祇承恩命,计程于明年六七月内至京,亲诣阙廷恳请,以冀永承渥眷,勉之,钦哉。特谕。[15]
  这是一道绝妙之谕,确有略加评论的必要。绝妙之一,此敕所引录阮光平的表文,逻辑严密,简明扼要,用词考究,表述清楚,初读起来,其恭顺恳切之情,溢于表文,阮光平真象是一位忠于天朝、清白无辜、遭谤蒙冤的恭顺外藩。但若联系历史实际,综合分析,便不难看出,表文所叙诸事,有真有假,目的在于求帝许贡。阮光平所言,屡次遣人叩关请罪,送回未出官兵,此系确有其事。所谓已将杀害提督许世亨等将领之人正法一说,恐只是说说而已,有谁远去三千里外的富春观看、调查正法与否之事?至于阮为广南之主,与黎氏无君臣之分,正月兴兵是专问黎维祁,不是进攻清军,更与前引黎城之战事实不符,不过是诡辩之词。可见就表文列引之事而言,是假多于真。当然,这道表文有一点,也就是此表的主题,应当说是真实的,即阮光平竭力请求清帝谅解,允其朝贡,授其封号,为此,他专遣亲侄奉表入觐,并乞“亲自到京瞻觐”。这一着棋,十分有效,对打破双方关系的僵局,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此敕之中,更为绝妙的是乾隆帝对阮光平所讲之话,大致可归纳为四点。其一,言阮之非。一为黎氏臣事天朝已久,阮光平从未修贡。这就是说,阮惠显系黎维祁之臣,否定了阮氏所云与黎无“上下之分”的辩解。二为阮氏“构乱称兵”,嗣孙吁请救援,故清军出关攻取黎城。这样讲,实际上是驳斥了表文对阮军攻黎一事的粉饰之词。三为阮兵伤害清军将士,“戕害提镇大员”,“获罪甚重”。其二,宥阮之过。因阮罪重,故调福康安任两广总督,集聚兵马,整军问罪,但念阮“诚心悔罪”,故停兵不动,不究往事。敕谕此言显与事实出入很大,乾隆帝早在弄清阮光平真心求贡之前,就已决定不伐广南了。敕谕之如是撰写,不过是故作恣态摆摆天朝架子而已。其三,诱阮入朝。因阮光平求降进表,“出于至诚”,可以不计其过,但仅遣亲侄奉表,便思邀求封号,无此体制。若要请封,阮惠必须亲自赴京,恭祝万寿,吁恳特恩,并建阵亡将士祠宇,这样,就可封其为安南国王,子孙世袭,否则,既不赐封,又不收受贡物。其四,自食其言。为了达到让阮惠亲贡受封了结全局的目的,敕谕不仅明确宣布不追旧事,将予赐封。全文语气十分温和,而且在两大问题上上下其手,故意轻言其非。一是虽然讲到清军出关援黎之事,但含混其词,并未点明此是征讨阮之作乱,稀里糊涂支吾过去。二是在叙述黎城之战时,竟完全照引表文之话,声称是阮惠欲向黎维祁“询问吁请大兵之故”,官兵先动手,“奋勇相战”,阮兵才“畏死抵拒”,致伤官兵。这样一来,过去乾隆帝多次指责阮惠谋篡作乱和攻打“天兵”的两大罪状,都被他自己否定和取消了。
 (二)阮光平万里迢迢诣山庄 乾隆帝破格优遇新国王
  乾隆五十四年五月初三日,也就是乾隆帝下达敕谕阮光平决意许贡的这一天,他又下了一谕,让阮光显进关,至热河山庄朝觐,并让其转谕阮惠以皇上的恩惠。其谕说:此次阮惠又遣其亲侄阮光显“赍表乞降,情词较前倍加恭顺,自属出于畏威至诚”,现已降敕与阮惠,福康安即令阮光显遣人资敕,交阮惠阅看后,再令阮光显进京,于七月二十日以后,行抵热河。那时,蒙古各部王公台吉俱来朝觐,“俾阮光显得睹车书一统万国享王之盛”,与诸王公台吉“同邀筵宴之荣,自属更善”。并向阮光显告知:黎维祁丢失大皇帝重颁印信,本应重治其罪,念其累代恭顺,故仅予安插内地,不会令其复回黎城主持国事。阮惠如于明年万寿前亲来瞻觐,“大皇帝必格外加恩,或即予以王爵,子孙世守安南”。[16]
  过了十六天,五月十九日,当他知悉阮光显告知阮惠上述情形后,“该国臣民共生欢幸”,阮惠又遣使“赍送谢仪,词令礼文,较前倍加恭谨。看其感激畏服,竟属出于至诚”,阮惠明年必然进京瞻觐。他即下谕说:明年如果阮惠亲自来京,“即当特降恩纶,加封王爵,优予赏赐”。著福康安再行“剀切檄谕阮惠”,明年恭遇大皇帝八旬万寿,果能自行诣阙抒诚,“大皇帝必当格外加恩,予以王爵,渥受宠锡,尔之子孙,亦可世守安南,永备藩服”。“如此明切谕知,自不致更生疑虑”,“阮惠自必坚心欣戴,踊跃来朝。”[17]
  闰五月十六日,两广总督福康安、广西巡抚孙永清的重要奏折,送到京师。二人奏称:已将赐与阮惠的敕谕和珍珠手串,赍至镇南关,于五月二十五日召阮光显进关授与。阮光显拜阅敕书后,“叩头不止。称小邦番目亲属,今日捧诵纶音,敬感圣德天威,俯鉴我叔光平殷恳畏悚微枕,宥其前罪,复许投诚,格外宠以玺书,颁以珍物,万分荣耀”。今即奉大皇帝恩旨准令进京,即不敢再行出关,当令随员恭捧敕书恩赏,并贵救谕,送往黎城,并亲自写信寄告阮惠,“谆嘱速修谢表,并恳请于明年入京瞻觐”。“察其神色,实属喜出望外”。[18]阮光显的诚恳心情和精采言辞,以及福康安的妥善安排与从中促进,使乾隆帝加快了允贡的步伐。他在读过奏折后,谕告军机大臣:“此事福康安办理妥协,殊属可嘉,览奏深为欣悦。”[19]
  六月二十二日,在双方改善关系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日子。这一天,乾隆皇帝撤消了原来要阮惠进京朝觐后才授封纳贡的前提条件,改为下谕立即册封。此日,福康安、孙永清之折到京,二人奏称:六月初五日,阮惠遣人恭赍谢表与贡物到镇南关,现将表文二道,呈请御览,贡物是否赏收,仰候训示办理。表文“情词肫切,出于至诚”,且称已先为阵亡提镇大臣筑坛奠祭,现于国内择吉立庙,请颁发提镇官衔谥号,以便祭祀。乾隆帝看过表文,谕军机大臣:“朕览阮惠呈进表文,极为恭谨,自系出于感激至诚,而于瞻觐祝厘之处,尤属肫恳殷切。该国镇抚民人,全仗天朝封爵,况造邦伊始,诸事未定,尤赖正名定分,明示宠荣,以为绥辑久远之计”。现明降谕旨,将阮惠封为安南国王,并另降救谕,先为详晰晓示。所有封爵敕印,俟阮光显入觐返国时,即令其赍回。所进贡物,收纳送京,另加恩赏。因阮惠进表谢恩,“特制诗章,御笔亲书以赐”。著将敕谕及御诗,发交福康安,令派满洲能干道府一员,赍送安南,面交阮惠祇领。
  其敕说:
  “敕谕安南阮光平知悉。据协办大学士、两广总督、公福康安奏,为尔具表谢恩,展陈觐悃。朕披阅表内词义肫恳,并请于明年进京入觐祝厘,具见恭谨,所有赍到贡物,已谕令赏收,以遂尔芹曝之献。安南以黎维祁庸愦无能,天厌其德,国柞告终。尔现已悔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