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科玉律-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80/20成了这种不平衡关系的简称,不管结果是否恰好是80/20,因为严格来说,精确的80/20关系不太可能出现。    
      后人对他的这项发现有不同的命名,如帕累托法则、帕累托定律、80/20法则、80/20定律、二八法则、最省力法则、不平衡原则等。    
      80/20法则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然而人们对它知之甚少。约瑟夫·福特说过:“上帝和整个宇宙玩骰子,但是这些骰子是被动了手脚的。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要了解它是怎样被动的手脚,我们又应如何使用这些手法,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80/20法则经济有效的思维工具

      80/20法则究竟能带给人们什么呢?    
      它可以教给人们独特的思考方向与分析方法,可以让人们针对不同问题,采取明智的行动。凡是认真看待80/20法则的人,都会从中得到有用的思考和分析方法,可以更有效率地做事,甚至因此改变命运。    
         
      那么如何运用80/20法则呢?    
      有两种从80/20法则衍生的好方法,即“80/20分析法”和“80/20思考法”。    
      80/20分析法是以系统、量化的方法来分析因果,也就是以量化方式对原因、投入、努力与结果、产出、报酬等勾划出一个精确的比例关系,把它转换成百分比的数目后,就能获得一个近似的80/20关系。    
      运用80/20分析法,要先假设有80/20关系的存在,然后搜集事实,进行统计分析。这是一项实证程序,可能导出各种结果,自51/49至99。9/0。1都可能,但这些结果都显示了不平衡的关系。    
      80/20分析法极为有用,但大部分人并非天生就是分析家,而且就算是分析家,也不可能每做一个决定时都去分析资料——这必然会把生活弄得一团糟。如果我们需要用80/20法则作为日常生活的导师,我们需要的常常不是仔细的分析,而是立即可用的方法,所以我们更需要80/20思考法。    
      80/20思考法比80/20分析法好用,而且速度更快。不过,在你对估计有疑虑时,80/20分析法就可以派上用场。    
      我们所说的80/20思考法,是将80/20法则用于日常生活的非量化应用。80/20思考法和80/20分析法一样,我们一开始先假设,在投入和产出之间有一种不平衡的关系。但是,我们不需搜集资料来分析这个关系,而是大略估计它。    
      为了熟练使用80/20思考法,我们必须经常问自己:“是什么因素让20%的原因产生80%的结果?”我们绝不能以为自己已经知道答案,而必须花一点时间去做创意性的思考。    
      80/20思考法比较广泛,它是一种不太准确而且属于直觉式的程序,包含诸多我们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正是这些思维方式和习惯,使我们设定了哪些东西是造成生活中重要事物的原因。80/20思考法让我们能辨认出这些原因,并借以重新运用资源,进而改善问题。    
      80/20思考法不要求你搜集资料,也不必认真去测试你的假设能否成立。因此,80/20思考法有时候可能会产生误导。比方说,假如你辨认出一种关系了,便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主要的20%是什么,这样得到的80/20关系并不十分准确,但是传统的思考方法更容易误导你。    
      “80/20分析法”和“80/20思考法”是80/20法则衍生出来最有效的两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下列的一些建议有助于你应用80/20法则:    
      ——奖励特殊表现,而非赞美全面的平均努力。    
      ——寻求捷径,而非全程参与。    
      ——练习用最少的努力去控制你的生活。    
      ——选择性地寻找,而非巨细无遗地观察。    
      ——在几件事情上追求卓越,不必事事都有好表现。    
      ——只做我们最能胜任,且最能从中得到乐趣的事。    
      ——当我们处于创造力巅峰,幸运女神眷顾的时候,务必善用这珍贵的“幸运时刻”。    
      没有任何一种活动不受80/20法则的影响。若想成为运用80/20法则的专家,你需要发挥你的创造力,积极观察,并经常使用它!    
    


墨菲定律墨菲定律从天而降

      1949年,一位名叫墨菲的空军上尉工程师,认为他的某位同事是个倒霉蛋,不经意间开了句玩笑:“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让他去做就一定会弄糟。”    
      这句话迅速流传,并扩散到世界各地。在流传扩散的过程中,这句笑话逐渐失去它原有的局限性,演变成各种各样的形式,其中一个最通行的形式是:“如果坏事情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    
         
      这就是著名的“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告诉我们,人类虽然越来越聪明,但容易犯错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不论科技有多进步,有些不幸的事故总会发生。而且我们解决问题的手段越高明,面临的麻烦就越严重。    
      错误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与错误共生是人类不得不接受的命运。    
      但错误并不总是坏事,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再一步步走向成功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因此,错误往往是成功的垫脚石。    
    


墨菲定律错误是我们的影子

      “墨菲定律”诞生于20世纪中叶的美国并非偶然。这正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人类真正成为世界主宰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处处弥漫着乐观主义的精神:人类取得了对自然、疾病以及其他限制的胜利,并将不断扩大优势;人类不但飞上了天空,而且开始飞向太空;人类有能力修筑巨型水坝、核电站和空间站;人类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世界的面貌……    
         
      这一切似乎昭示着一切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挑战,人们总能找到一种办法或模式战而胜之。    
      正是这种盲目的乐观主义,使人类得意忘形。对于亘古长存的茫茫宇宙来说,人类的智慧只能是幼稚和肤浅的。世界无比庞大复杂,人类虽很聪明,并且正变得越来越聪明,但永远也不能完全了解世间的万事万物。    
      人类还有个难以避免的弱点,就是容易犯错误,永远不犯错误的人是不存在的。    
      正是因为这两个原因,世界上大大小小的不幸事故、灾难才得以发生。    
      近半个世纪以来,“墨菲定律”这个幽灵搅得满世界人心神不宁,它提醒我们:我们解决问题的手段越高明,我们将要面临的麻烦就越严重,事故照旧还会发生,永远会发生。    
      “墨菲定律”忠告人们:面对人类自身的缺陷,我们最好想得更周到、全面一些,采取多种保险措施,尽量防止偶然发生的人为失误。    
      归根到底,“错误”与我们一样,都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狂妄自大只会使我们自讨苦吃,我们必须学会如何接受错误,并不断从中学习。    
    


破窗理论是谁在暗示和诱导你

      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经过观察提出了“破窗理论”。    
      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在这种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    
         
       “破窗理论”更多的是从犯罪的心理去思考问题,但不管把“破窗理论”用在什么领域,角度不同,道理却相似:环境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必须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户”。    
      推而广之,从人与环境的关系这个角度去看,我们周围生活中所发生的许多事情,不正是环境暗示和诱导作用的结果吗?    
      比如,在窗明几净、环境优雅的场所,没有人会大声喧哗,或“噗”地吐出一口痰来;相反,如果环境脏乱不堪,倒是时常可以看见吐痰、便溺、打闹、互骂等不文明的举止。    
      又比如,在公交车站,如果大家都井然有序地排队上车,又有多少人会不顾众人的文明举动和鄙夷眼光而贸然插队?与这相反,车辆尚未停稳,猴急的人们你推我拥,争先恐后,后来的人如果想排队上车,恐怕也没有耐心了。因此,环境好,不文明之举也会有所收敛;环境不好,文明的举动也会受到影响。人是环境的产物,同样,人的行为也是环境的一部分,两者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    
      在公共场合,如果每个人都举止优雅、谈吐文明、遵守公德,往往能够营造出文明而富有教养的氛围。千万不要因为我们个人的粗鲁、野蛮和低俗行为而形成“破窗效应”,进而给公共场所带来无序和失去规范的感觉。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平时一直强调的“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就不仅仅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它决定了我们自身的一言一行对环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破窗理论红牌战略

      如何杜绝“破窗效应”,关键是我们如何去把握环境的这种暗示和诱导的作用。    
      在日本,有一种称作“红牌作战〃的质量管理活动,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清理:清楚区分要与不要的东西,找出需要改善的事、地、物。    
         
      ——整顿:将不要的东西贴上“红牌”;将需要改善的事、地、物以“红牌”标示。    
      ——清扫:有油污、不清洁的地方贴上“红牌”;藏污纳垢的死角贴上“红牌”;在某些地方不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