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第2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屋的人,他索性将油灯放在帐幕内,坐在床上阅读,直到灯油耗尽为止。
他把父亲遗留的医书,全部精读记诵,并请教其他名医,终于豁然开通。
从此,他开始为人诊病,经过数十年的经验积累,打下了深厚的根底。

魏之■对明代江■的《名医类案》进行了研究,认为以医案的形式来
阐发医理很有价值。该书流传到当时,已经历200 多年的时间,由于传刻
抄录,错误不少,有的已残缺不全。于是,他对《名医类案》进行了较全
面的重订,有的还加上按语,使该书内容较为系统和科学。同时他还仿照
江■原书的体例,结合个人数十年的临证心得作了增补,编著成《续名医
类案》,于1770 年刻行。除《续名医类案》外,魏之■还著有《柳州医话》,
此书实际上是魏氏的医学论述,散见于《续名医类案》中,由清代医家王
士雄加以搜集整理,并有少许阐发而成。魏之■的医学成就及学术思想主
要体现在这两部著作之中。

《续名医类案》原著60 卷,今本已整理为36 卷,345 门。全书涉及
临床各个方面,包括医学理论、诊断、内、外、妇、儿、五官、正骨、传
染病、精神病等各科的治疗经验,所列方剂也多数效验确实。书是根据《名
医类案》成书后200 多年来的上百名医家临床验案所著成,另外还集有《名
医类案》所遗漏未收的明以前的医家验案。

魏之■在临证医学方面思想敏锐,常有独创见解。他敢于从学术上批
判前代医家的错误见解,树立新说,就是对医中之圣张仲景的不足之处,
他也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如指出“伤寒阳明邪结,发为狂热”一证,
他就不同意用峻下的方法,认为这种热邪结于内,仍然是一种宿食,不宜
用下法,而只能用吐法。他在治疗各种病症时,一再强调由于时间的变迁、
个体体质不同,人的禀赋有厚薄,不能一成不变地机械治疗疾病,而需要
灵活掌握,随机活变。作为一个医学家,他如实地提出:即便像伤寒这样
复杂多变的病证,并不是所有治愈的病例都应归功于医者。他实事求是地
指出:此证虽非小恙,但只要患者元气平和,便可不药自愈,那种无真知
而邀功请赏的人,最能误人。在全部医案中,他罗列各种各样的奇症、重
症、变症,对千变万化的疾病,从不同角度给后人以启发。他正确地指出,


凡暴发病症,包括中风、中气、中寒、暴厥等等,都禁止喧闹移动,因为
这样容易断绝人体之气,而气断则必终不救。他还指出,治疗小儿,由于
诊脉不易,最有效的诊断方法是按诊虚里穴,也就是左乳下的心尖部位,
如果跳动剧烈,则不宜用攻伐峻烈之剂,因为它表明这种小儿先天不足,
元气虚弱,峻攻必然不能耐受。他指出这是自古以来中医界所未曾发掘的
一个奥妙,是十分珍贵的小儿诊断方法及预卜吉凶的征兆。

魏之■极力评谏慎用张景岳提倡的滋补肾命的做法。他指出,张景岳
治疗阴虚伤寒燥渴,用凉水又加桂附,以致形成坏证而不救;又评其误用
辛温解散治阴虚痰结等等,都是针对张景岳这一学派滥用温补之偏的,在
当时都可以说是击中时弊的见解。

魏之■指出,肝病有在家族中相传的倾向,认为凡父母有肝病者,其
子女也大多有肝病。表明他当时已认识到肝疾的传染性及遗传倾向,这也
是相当正确的。他所自拟的方剂“一贯煎”,不仅在当时有一定影响,至
今也是临床上治疗肝病的常用方剂。

魏之■的学术成就,对后世也有一定的影响。他在整理江■著作的基
础上,又单独著成《续名医类案》,可以说开创了我国医学上收集多人医
案、以病为纲的体例。其后,清代至民国不断有这种体例的医案著作出版,
这对于我国医学总结经验教训,繁荣发展临证医学,是有其促进作用的。
清《四库全书提要》认为该书内容丰富,但又过于芜杂,是其不足。清末
著名医家王士雄则十分称赞魏氏医术高超,见地非凡,除辑订发挥该书、
多所赞誉而外,还将书中所载魏氏医论、附方录成一册,名为《柳州医话》。
尽管《续名医类案》中也存在一些谬误,迷信怪诞之说也非绝无仅有,但
从总的方面看,他在中医临证学方面的成就还是相当大的,在中医学术上
有较大的影响。

文献

'1'(清)魏之■:续名医类案,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1957。
'2'(清)魏之■:柳州医话,《中国医学大成》本,大东书局,1937。
'3'(明)江■:名医类案,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1957。

戴震

郭书春

戴震字东原,一字慎修。安徽休宁(今属黄山市)人。清雍正元年
十二月二十四日(1724 年1 月19 日)生;乾隆四十二年五月二十七日(1777 
年7 月2 日)卒于北京。数学、天文学、地理学、工程技术。

戴震近世先祖皆不曾入仕,到其父戴弁,家境已属清寒。皖南山清水
秀,人多地少,民多以经商为生。戴震幼时便随父往返于皖、赣、浙,了
解到人民的疾苦。9 岁入塾,聪慧异常,过目成诵,且喜疑善问。后研习
《说文解字》、《尔雅》,至十六七岁,于《十三经》之经,注无不能背
诵,且凡读书,每字必求其义,为后来的学术成就打下坚实基础。19 岁遇
江永(1681—1762)。江永治经数十年,精于《三礼》、步算、钟律、声
韵、地理,博综淹贯,岿然大师。戴震一见倾心,遂师事之。戴震受江永
的品格学术影响极大。1744 年,著《策算》。次年,著《六书论》3 卷,
发挥了江永的见解。1746 年,著《考工记图注》2 卷。《考工记》是一部
记载先秦礼乐诸器及宫室、车舆、剑戟等制作规程的著作,后因《周礼·冬
官》散佚,遂以充冬官,历来学者苦于此书难读,戴震为之绘图、说明,
并订正了前人的错误。此书一出,被纪昀、齐召南等视为奇书。时家境日
蹙,以至于不得不每日从面铺买点面屑充饥,然戴震处之坦然,闭户成《屈
原赋注》。1755 年,戴氏豪强仗势倚财侵占其祖坟,并贿赂县令,欲加迫
害,戴震遂避难入都,寄于歙县会馆,行李衣服无有,有时甚至■粥不继,
然著述不缀,完成《勾股割圜记》3 卷。他名重京师,纪昀、钱大昕、秦
蕙田等大学者争相结交,叩其学,听其言,观其书,莫不击节叹赏。秦氏
邀至府第,听戴震讲观象授时,并以《勾股割圜记》作为《古今算法大全》
的范本。次年,礼部尚书高邮王安国闻戴震名,请他教授其子,这就是后
来的大学者、皖派重要人物王念孙。1757 年,戴震南还,在扬州会见了当
时经学大师、吴派经学奠基人惠栋(1697—1758)。此后寄居于扬州,忙
于撰著。1762 年,中举人,时年40 岁。次年起至1772 年,五次入都会试,
不第。此期间是他学术与创作最活跃时期。他继续从事文字、考据、声韵
等方面研究。著有《声韵考》4 卷(1766)等,确立了韵类正转旁转之例,
著《原善》3 卷(1763),《孟子字义疏证》3 卷(1766),系统阐发了他
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认识论,梁启超谓此两书“语极简而义极丰”。又应
方恪敏之聘修《直隶河渠书》,未成,方去世,接任者为不懂学术傲视学
者之官僚,戴震遂辞职入都。1772、1773 年主讲于浙江金华书院。他自1765
年起,开始研究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三次校勘,直到1774 年在《四
库全书》馆最后校正完毕。乾隆三十八年(1773)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


决定开办《四库全书》馆,诏纪昀、陆■熊为总纂修官,由纪昀等举荐戴
震为纂修官,负责经部及子部天文算法类图书的整理校勘。1775 年第六次
会试不第,乾隆命戴震与当年贡士一体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
吉士。戴震在《四库全书》馆工作四年,最大的贡献是从《永乐大典》辑
录出《九章算术》、《周髀算经》、《海岛算经》、《孙子算经》、《五
曹算经》、《五经算术》、《夏侯阳算经》,收集到《张丘建算经》、《缉
古算经》、《数术记遗》等久已散失的汉唐算经,并加校勘。今天所流传
的各版本汉唐算经除宋版及其影钞影印版外,大都是戴震的校本或以其为
底本。此外经他亲手校订的古籍还有《仪礼释宫》、《仪礼集释》、《仪
礼识误》、《大戴礼记》、《项氏家说》、《蒙斋中庸讲义》、《水经注》、
《孟子赵注》、《孟子音义》、《方言》等。诸书提要也多出自戴震之手。
长期颠沛贫寒的生活,心力交瘁的学术研究工作使戴震未老先衰,1776 年
患足病,未介意,直至双脚不能行走,在病榻上仍勤奋工作,继续校勘古
籍。病势加重后,还手批段玉裁《六书音韵表》,并为之作序。于临终前
十余日,作《声类表》9 卷,五日而成,是为戴震最后一部著作。乾隆四
十二年(1777)五月二十七日,因庸医误用药,溘然长逝。友人挽之曰:
“《孟子》之功,不在禹下。明德之后,必有达人。”自著书二三十部,
整理校勘古籍20 余部,文集若干卷,儿女亲家孔继涵刻《戴氏遗书》,弟
子段玉裁刻《戴东原集》。

戴震体貌厚重,性端严。数十年“立身则曰不苟,待人则曰无憾”。
颠沛流离,■粥几不继,而著述不止。他做学问既不掊击前人而自我吹嘘,
也不依附昔儒以附骥尾,而反对株守先儒,因此,凡事必求甚解,凡文章
必求本知源。初入塾,便诘难朱熹距孔、曾几二千年何以知孔子之言而曾
子述之之事,塾师誉为“此非常儿”,传为佳话。戴震先是认为“天下有
义理之源,有考核之源,有文章之源,吾于三者皆庶得其源”,进而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