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第1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代时人高阳生在其所编撰的《王叔和脉诀》中所提出的脉学“七表、八里、
九道”之说,过于穿凿附会,使脉学晦涩不明。全书首论脉象大旨及辨脉
法,包括左右手配脏腑部位、五脉平脉、四时平脉、三部所主、诊脉之道
等内容;继之分析浮、沉、迟、数、虚、实、洪、微、弦、缓、滑、涩、


长、短、大、小、紧、弱、动、伏、促、结、芤、革、濡、牢、散、细、
代等29 种脉象与主病,而以浮沉、迟数、滑涩6 脉为纲;后述妇人及小儿
脉法。全书内容详明,论述扼要,颇多独到见解,是学习脉诊的重要参考
书。此书有明“松菊堂”抄本与清周学海评注本(收入《周氏医学丛书》
中),1958 年上海卫生出版社出有影印本。

《读素问钞》共3 卷,滑寿选录《素问》中的重要内容,分为脏象、
经度、脉候、病能、摄生、论治、色脉、针刺、阴阳、标本、运气及汇萃
等12 类,并作了简要注释。全书结构清楚,一目了然。在分类研究《素问》
的各家中,滑寿的分类方法基本上起到了提要钩玄的作用,受到后世医家
的重视,如明代著名医家张介宾编写《类经》,其分类基本上仿照此书。
明代医家汪机认为滑氏对《素问》有精深的研究,并为此书补入唐代医家
王冰对《素问》的注文,兼附个人的见解,名《续素问钞》,收入《汪氏
医学丛书》中,刊行于1519 年。后来明代官吏丁瓒又为之补注,并将滑寿
的《诊家枢要》1 卷附于后,名为《素问钞补正》,亦曾风行一时。

滑氏在研读《难经》原著后,病其编次错乱、文字缺漏;而历代注本
又多有不能阐发其本义者,遂编撰《难经本义》一书,全书分上、下两卷。
首列“汇考”一篇,论书之名义源流,其中引有苏东坡、朱晦庵、项平庵、
柳道传、欧阳原功、虞伯生诸氏学说;次列“阙疑总类”一篇,记脱文误
字;又次“图说”一篇,附图11 幅,都不入卷数。正文篇首各列“经言”
文字,然后据《素问》、《灵枢》逐一考订,并融会张仲景、王叔和、李
东垣、杨玄操等10 余家之说,尤能结合个人见解,予以诠注。凡荣卫部位、
脏腑脉法、经络俞穴及病机、诊断、治疗等,均予辨误考证。全书辨论精
确,考证详审,并有重要发挥,故在《难经》注本中影响较大,600 余年
来,一直受到医家的推重。此书刊行于1366 年,1956 年有排印本。此外,
滑寿还著有《本草发挥》1 卷、《本草韵会》、《脉诀》1 卷、《伤寒例钞》
3 卷、《医韵》、《撄宁生要方》1 卷、《医学引彀》1 卷、《滑氏方脉》、
《撄宁生补泻心要》1 卷、《医学蠢子书》5 卷、《痔瘘篇》、《正人明堂
图》等书,可惜均已失传。

作为一代名医,滑寿为人谦虚好学,无同门相忌之心。当时江西医家
黄子厚医术精良,滑氏与其结识后,虚心学习,汲取他的医疗经验并运用
于临证实践中,获得了很好的疗效。他还向门人弟子赞述黄氏的行医事迹。
滑寿一心一意以救治病人为己任,不分亲疏,有求必应,不避风雨寒暑;
对病人一视同仁,无论贫富,全力救治,不计较报酬。当时名士朱右、吕
复、戴良、丁鹤年、宋濂等,均与滑寿交好,对滑氏的品德、医术十分推
崇。宋濂等为他的著述作序,朱右为他写传,戴良在“滑伯仁象赞”中则
称他既为隐身俟命之老儒,又为一代良医。滑寿擅长作诗,但传世作品极
少,在《明诗纪事》中存有他挽当时文士唐肃的七绝诗二首。


文献

原始文献

'1'(元)滑寿撰·承淡安校注:十四经发挥,上海卫生出版社,1956。
'2'(元)滑寿编注,(清)汪机续注:读素问钞,《汪氏医学丛书》
本,1519。
'3'(元)滑寿:难经本义,商务印书馆铅印本,1956。
'4'(元)滑寿撰,周学海评注:诊家枢要,《周氏医学丛书》本,上
海卫生出版社,1958。
'5'(明)朱右:撄宁生传,见李濂辑《医史》,明正德年间刻本。
研究文献

'6'(清)张廷玉等:明史·方伎列传,中华书局,1974。
'7'丹波元胤:中国医籍考,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
'8'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医术名流列传,人民卫生出
版社,1962。
'9'陈梦赉:中国历代名医传·滑寿,科学普及出版社,1987。

戴思恭

朱建平

戴思恭字原礼,一作元礼,以字行。婺州浦江(今浙江诸暨)人。
元泰定元年(1324 年)生;明永乐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5 年12 月12
日)卒。中医学。

戴思恭的祖父戴暄,父亲戴尧,皆以儒学相承,为浦江望族。思恭天
资聪敏,幼年习儒,读书必求微言奥义,为文务求切合实用。旁涉星象、
堪舆、风鉴之术,尤嗜医书,志在济世活人。当时,邻县义乌朱丹溪医学
大行。少年的思恭随父到义乌,拜丹溪为师。丹溪见其颖悟绝伦,“尽以
医术授之”。思恭刻苦钻研,深得先生医术之精髓,遂以医鸣世。当时大
学士宋濂称其医术之妙,非一时诸人可及。萧山医家楼英亦佩服思恭“才
思敏捷,好学能文”,“以兄事之,亦以师礼之也”。

洪武十九年(1386)三月,明太祖朱元璋遣使召思恭诊治,刻日奏功。
太祖器重其才,授他为太医院御医。四太子朱棣患瘕、三太子晋王朱遘患
末疾,先后经思恭医治而愈。洪武二十五年(1392)七月,太祖欲命他“领
太医院事”,他借口年老多病辞去,遂授其阶迪功郎御职医,遇风雨免其
朝见。洪武三十一年(1398)太祖患病,隔不多时,出御右顺门,将诊病
不当的侍医交付狱司,独抚慰思恭说:“汝仁义人也,毋恐!”同年五月,
太祖病亡,惠帝继位,将诸侍医治罪,独擢思恭为奉政大夫太医院使。永
乐初(1403)曾四次以老不仕为由辞归,成祖朱棣赐诰命,乃退居乡里。
次年十月,成祖召他,因病未就。永乐三年(1405)四月,派安车接进京
师,且免其跪拜,安置官舍中,有特召始进见皇帝。同年十月十五日复辞
归。临行时,成祖诏谕:“朕复召汝,汝其来也”,赐金,并派员护送。
思恭返归,即祭拜丹溪墓。不久病发而逝。

思恭娶诸暨杨氏为妻,生二子,名戴儒、戴俨,皆先思恭而卒。平生
与宋濂、楼英、僧缵西绪等交往甚契。

思恭学有渊源,业有师授。其师朱丹溪先从朱熹四传弟子许谦研习理
学,后又师武林(今杭州)罗天益学医,罗天益则学医于荆山浮屠,而荆
山浮屠是金代著名医学家刘完素的学生。在丹溪众多的学生中,唯戴氏父
子最得其传。思恭还能采摭前代张仲景、张从正、李杲等医家要旨,“触
而伸之,类而长之,精研覃思,明体适用”,“以之治疗诸病,往往奇验”。
例如,他的从叔仲章,六月患大热,面赤,口谵语,肤发红斑。他医用大
承气汤治疗,而热愈盛。他诊脉发现两脉皆浮虚无力,认为不是真热。援
引张从正“当解表而勿攻里”之说,用附子干姜人参白术诸药煎煮,冷服,
大汗而愈。又如,苏州某妇产后病惊,身翩翩然如升浮云之上,举目则室
庐旋运,不能站稳。他医用补虚法治疗。思恭诊视后,认为是产后瘀血内


积所致。遂用下法,去其积血一斗而愈。如此验案甚多。撰有《证治要诀》、
《证治要诀类方》、《类证用药》(一卷,已佚)、《推求师意》,并校
补丹溪先生《金匮钩玄》。其著述多以朱丹溪学术思想为本,参以诸家学
说,结合临证实践,寓理论于证治,均有发挥。在理论方面,对丹溪的“阳
常有余,阴常不足”论,阐述其所未尽;在杂病的辩证论治方面,对气血
痰郁之治亦多阐发。

丹溪撰《金匮钩玄》,重视气血痰郁,善治杂证,且以补阴为宗。后
经思恭校补,于元正十八年(1358)刊行,共3 卷。书中标明“戴云”,
即思恭按语,亦多精确明晰,使内容更为丰富。如“六郁”,戴云:“郁
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
化也。此为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然后,分别论述了气、湿、痰、
热、血、食郁的症脉,弥补了丹溪所论之不足。书末附有“火岂君相五志
俱有论”、“气属阳动作火论”、“血属阴难成易亏论”、“滞下辩论”、
“三消之痰燥热胜阴论”、“泄泻从湿治有多法论”6 篇医论,均为思恭
所撰。刘完素倡“火热论”、李东垣创“气虚阴火论”、朱丹溪提出“阴
虚生火论”,从不同角度探讨“火”的病理。思恭在这些学说的基础上,
提出火之为病,无脏不有的观点。认为人在气交之中,“多动少静”,“凡
动皆属火”,火之为病,其害甚大,其变甚速,其势甚彰,其死甚暴。指
出大怒则火起于肝,饱则火起于胃,房劳则火起于肾,悲哀动中则火起于
肺,心为君主,自焚则死。在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理论基础上,
思恭使气血盛衰的病机统于阴阳之变,更突出“气化火,血易亏”的观点,
认为在正常情况下,气可化生万物,变则为火,可以败乱生机。人在气交
之中,多动少静,故阳气最易滋长,阴血最易损耗,发展成为“气血盛衰
论”,并对后人汪机的“营卫论”有一定影响。

思恭有遗稿失落民间。嘉靖甲午(1534)为祁门(今属安徽)汪机所
见,谓“观其中之所语,皆本丹溪先生之意,门人弟子推求其意而发其所
未发”,并题名《推求师意》。并由汪氏门人陈桷校刊,编入《汪石山医
书八种》。这是一本医论医话集,两卷,分杂病、小儿、妇人三门,共论
述了58 种病证的病因病理、脉证和治法等,附验案若干则。此书传丹溪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