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说,当时还有一种未经证实的说法,是宋美龄所以待在美国长达一年有余,是因为宋美龄正在美国料理她的私人产业,因为,宋美龄如果不在此时去把美国她的私人产业,做一个妥善的处理的话,说不定当“中华民国政府”垮台之后,共产党一旦接收了大陆的政权,那么宋美龄名下,在美国的巨额财产,说不定会因为美国政府畏于中共政权的压力,而把这批巨额产业全部拱手给予共产党。
除了宋美龄去美国处理财产之外,还有孔家最善于理财的“大先生”——孔令侃和宋美龄随行护驾。因为早在1949年以前,孔令侃就已经是宋美龄的私人总管,除了负责综理宋美龄的私人重要函电,还负责为宋美龄管财产。
还有一种说法是,蒋介石晚年时期,宋美龄为了对孔令侃一生对她的奉献,而为其在蒋介石面前美言争取“行政院长”或者是“副总统”的职位,作为回馈孔令侃为她终生奉献精力的方式。可是,蒋介石并不赞同宋美龄提议让孔令侃走上台湾的政治台面的意见,而予以断然的拒绝,宋美龄因而对蒋介石大为光火,并且一度和蒋介石长期冷战,拒绝和蒋介石共餐、共同陪伴散步。甚至有一种说法,指她在蒋介石死后,都还以同样的政治要求,向蒋经国提出类似的条件,要蒋经国就范,结果蒋经国依样不吃宋美龄这位继母的这一套,因而导致宋美龄与蒋经国之间,出现相当微妙的裂痕,愤而离开台湾,带着孔令伟等人,到美国和孔令侃等亲人同住。
尽管当时台湾的局势并不是很稳,共产党随时可能乘胜追击,打过海峡来。但是,毕竟蒋介石是孔宋家族重振昔日富甲一方实力的惟一希望,如果宋美龄回到蒋介石身边,在台湾为蒋介石助阵,会对“保卫台湾”起相当大的作用。
“不要忘了!宋美龄回到台湾不久,蒋介石就复行视事,重新当上‘总统’,重回权力宝座,宋美龄回来的正是时候。”
易言之,宋美龄是在她即将失去后冠的前夕,离开祖国,而又在她丈夫的“皇位”稳固之后,回到她的丈夫蒋介石的身旁。
长期以来,很多人是以政治婚姻在看待蒋介石和宋美龄,基于他们俩如此的婚姻关系特性,宋美龄在她往返美国的一去一回中间,更加凸显了她的性格特色和她对婚姻的诠释,蒋介石和宋美龄分则两害、合则两利的共生关系展露无遗。
孔宋两个家族的势力不可能再在台湾残破的国民党政权内部起什么作用,说实在的,孔宋两家包括孔祥熙和宋子文在内的人,都对当台湾的官没兴趣,虽然蒋介石和他的儿子未必会把官再给他们去做。但是,孔宋两家那些对财富还没有完全死心的人,给宋美龄一个建议,就是回台湾要让蒋介石赋予你一定的地位,因为,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正受他爸爸的命令,在大力整顿国民党的党务,并且借机整肃异己,如果你要想巩固你的地盘,建立自己的地位,一定要要求丈夫也给你一个发挥的空间。
蒋经国虽然一股脑在搞他的权力接班,可是,在妇女和儿童方面,他的太太蒋方良不可能抢得什么据点,毕竟她是一外国人,蒋介石或是蒋经国都不可能放手让她去做,而且一旦你到了台湾,蒋介石会抱着感恩的心情,让你在妇女儿童方面拥有绝对崇高的地位。到时候,没有人可以取代你的妇女领袖地位。
尽管传言如此,宋美龄自始没有强烈的政治企图心。
1950年左右,蒋介石周边的人,似乎都已经明显感觉到,他非常急切于对儿子蒋经国的权力转移,尽管这个工作早在抗战前后,已有明显迹象显示,蒋介石是在做权力转移给儿子的工作,他利用各种机会给予蒋经国磨练,并且无所不用其极地给他历练的机会。
到了台湾之后,这种迹象更是已经摆明在那儿,蒋介石周边的人明显感受到,蒋介石企望把部分党务和情报系统的权力,过渡到蒋经国的手中,而他自己则是除了大政之外,能够继续掌握军事大权。毕竟,枪杆子是国民党重要的统治工具,蒋介石是不会轻易放手的。
党政军三大权力全部掌控在蒋介石父子的手上,国民党当局可说稳如泰山。然而,宋美龄的权力空间在哪儿?
无疑,上述各式各样的流言,多数是欠缺实证的,事实上,宋美龄从1948、1949年间,先后在丈夫蒋介石要求之下,二度赴美向美国说明蒋政府的内政态度,并且要求美国给予更多的实质援助,由于国际政治的现实瞬息万变,宋美龄一连碰了好几个软钉子,这是她协助政府推动对美国“外交”以来,受到的最严重的几次挫折,她在对美国政府的“外交”努力上,毫无所获,她的丈夫蒋介石却在另一个战场上,被共产党打得兵败如山倒。挫败感深深刺痛了这位从未失败过的“第一夫人”,这种深入骨髓的挫折感,在她几次的讲演中,可以看出一些轨迹。
夫妻不约而同地在不同的领域中,遭逢空前的挫败,对长期以来不可一世的蒋介石夫妇来说,这是多么不易调适的残酷现实!
当然,蒋介石周围的人都很明白,蒋介石是离不开宋美龄的,在二次大战的时候,蒋介石靠宋美龄和美国人周旋;如今,国民党退居台湾这个弹丸小岛,正如同蒋介石说的“退无死所”了,只有稳住台湾,才能再进而谈“反攻大陆”。因此,国民党当局对美国的依赖,是与日俱增的,只要国民党当局还存在,就要仰赖美国在军事、政治上的支持,而这正是宋美龄可以大大发挥的地方。
趁蒋经国尚未全面接班前,台湾对美国关系的维系,诚如蒋介石的生命脐带,只要蒋介石不能摆脱这一生命脐带,宋美龄在国民党政府当中,除了因为是“第一夫人”的缘故,凭着孔宋家族在当时美国政府中的丰沛人脉,宋美龄势必仍将扮演如同过去一样举足轻重的角色。
下篇Ⅰ “我将再起”?第一章 凄惨归来,夫妻残照(2)
1。1 大权旁落,一叶知秋
宋美龄可能从来没有认真评估过,当她1950年元月,从美国搭机到台湾的那一刻起,她的四周就充满了各种危机。一把野火正在她的身边燃烧。但是,也许这正是她幸运的地方,这把野火竟从来不曾延及其身,而是把一些被外界视为“留美派”的军政首领,烧得片甲不留。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宋美龄是留美派在权力核心的主要代表,留美派大将祸延及身,而且一个接一个遭到蒋经国的整肃,宋美龄的地位日益危急,不论蒋经国的箭头是不是对准他的继母,宋美龄难以恢复抗战以来那种不可一世的无上荣耀,已是不容置疑的了。
1。2 损兵折将,帐下空虚
在吴国桢担任台湾省“主席”时,许多人猜测,这一定是宋美龄极力主张的结果,即使有许多证据显示,吴国桢当年能够出任台湾省“主席”,和那时美国政府的态度,以及主张积极干预台湾的政局,实更有绝对之关系。从美国人的利益出发,找一些有美国出身背景,而且在思想观念上较具“民主素养”的留美人士,到蒋介石的政府里面,做改革工作,此乃绝对是符合美国利益的。
1952年的复活节,吴国桢夫妇由日月潭下山,一路上阴雨路滑,原来为吴开车的司机却突然不见了,只有改请一位包姓司机驾驶,并带着汽车技工一名,加上吴的副官一共5个人同车。本来,吴国桢夫妇为了怕旅途太长,误了吃饭时间,就带了一些三明治,供误餐时食用,没想到走到台中附近的时候,吴国桢夫人因不耐久饿突然闹胃痛,临时决定到一家饭馆先去吃晚饭再说。
吃完饭下楼,发现司机和汽车技工在交头接耳,表情奇特。吴国桢初觉有异,但还不知何故,有人告诉他实情,才知道有人竟然把吴主席座车的前轮螺丝给扭松了。难怪刚才有方向盘抖动的情况,加上原本的司机无故开溜,这明显是有人蓄意谋害吴国桢夫妇。
谁有这样大的胆子,敢谋害堂堂台湾省“主席”,如果此事确系预谋,此人必然要向天借胆子,才有办法出此下策。后来,许多人猜测吴案幕后指使人,就是当时苦心孤诣、积极部署接班大局,并且和情报单位关系日渐密切的蒋经国。
各种迹象显示,吴国桢的省“主席”是干不下去了,1953年3月,吴国桢向蒋介石请辞。5月24日,率同夫人离台赴美定居。当时,陈诚和蒋经国,都到机场送行。
在当时人的眼光中,吴国桢是“垮了”,而隔年的2月,忽然又爆发了所谓的“非法套汇”案,吴国桢硬是被当局抹黑成一个贪官,吴因而和国民党当局隔海打了一场笔墨官司。
吴国桢案之外,孙立人案是当时另一个受注目的大案。
1955年的6月中旬,国民党高层的空气空前紧张,比较敏感的政坛人士发现,军方上层似乎出现了极不寻常的怪象。因为,曾任国民党“陆军总司令”、当时为“总统府参军长”的孙立人,突然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从公开场合中消失了。
台湾当时军方内部许多人为此议论纷纷了2个多月,还是没有任何有关孙立人下落的消息,一直到当年的8月,也就是孙立人“失踪”之后的2个月,美国的大众传播媒体,首先透露了孙立人“兵变”事件的消息。可是,因为这则消息是来自外电报导,台湾本地人根本无法得悉这个消息,只是有较多消息渠道的高层人士,对此稍稍有了大略上的认识。
由于外国舆论的不断询问,蒋介石“政府”感受到来自国际间的压力,于是才在8月3日,陆续就孙案发表了一些消息。这时,台湾本地居民才知道,又有一个“匪谍案”发生了。原来,孙立人也是“匪谍”。但是,民众并不清楚,其实这又是当局蓄意构陷的一个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