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社会公益的公民。”这一目标对我们的大学生来说,还是“海市蜃楼”和“空中楼阁”。
如果一个社会中只有官和商唱主角,而不给文化以一定的空间,那么这个社会的发展很难走出一条健康和平衡的道路。如果作为精英阶层的大学生也普遍漠视文化,而对权力和金钱顶礼膜拜,那么平民阶层更是弃公民道德而成为“沉默的大多数”。当这个社会的总体病症爆发出来的时候,我们再施加疗救已经来不及了。
第一卷·教师与士兵教师与士兵
中学时候,我很喜欢上地理课。每个国家的概况我都背诵得滚瓜烂熟,每一张地图都引发我无限的联想。那时,我还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周游世界。今天,梦想虽然没有实现,但少年时代掌握的那些地理知识依然在心目中栩栩如生。关于中美洲小国哥斯达黎加,我的脑海中还保存着这样的记忆:面积五万平方公里、人口大约两三百万,是一个生产香蕉和咖啡的国家。但是,不知什么原因,课本却没有涉及哥斯达黎加更为重要的两个特点:它是一个教师之国,也是一个没有军队的国家——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
因为推动本国乃至整个美洲地区的和平与民主,哥斯达黎加总统桑切斯被授予一九八七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桑切斯在颁奖典礼上的演说中讲道:“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教师之国,所以我们关闭了军营,我们的孩子腋下挟着书本行走,而不是肩上扛着步枪。……因为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教师之国,我们相信说服我们的对手,而不是击败他们。我们宁可把跌倒者扶起,而不是压碎他们,因为我们相信谁也不能掌握绝对真理。”能够说出这样睿智之语的总统,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把教育看得重于军队的桑切斯,完全配得上诺贝尔和平奖的崇高荣誉。半个多世纪以来,以小国政治家的身份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仅有桑切斯、曼德拉、昂山素季和金大中等寥寥数人而已。
在我看来,判断一个政治家品质和能力的优劣的决定性因素,并非其所治理国家的国土的大小和国力的强弱,更加重要的是他的胸襟、理想和价值观以及他是否给人类提供了新的精神资源。品格、胸襟和思想这些看不见的力量,在国际关系的博弈中却能够“四两拨千斤”。在我心目中,桑切斯、曼德拉、昂山素季和金大中比那些在国际舞台上左右世界大势的大国元首来更有力量——如果说某些大国元首“指点江山”的权力和意志是暂时的、虚幻的,那么这些有恒定信仰和崇高品格的小国领袖,却放射出了人性恒久的光芒,并提升着国民的整体素质。这些政治活动家和人权先驱,虽然诞生于弹丸小国,其思想和精神却远远超越他们所在的国度,进而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一九四八年以来,哥斯达黎加就是一个没有军队、没有军官和士兵的国家。桑切斯当选总统之后,致力于拓宽国内的民主和自由,并积极参与中美洲地区的和平建设。同时,他也坦率地承认,哥斯达黎加并不是一个“世外桃源”,它还存在着一定的经济问题,还将在未来的日子里探索改革之路。但是,他坚信教育和文化的力量,这种力量是军队和暴力无法战胜的。
爱因斯坦在《论兵役》一文中认为,拒绝服从专制国家的兵役是消除全球战争灾祸的办法之一。他尖锐地批评那些穷兵黩武的国家说:“各强国以虚假信息的系统扩散将其人民引入歧途。同时,这些强国通过缔结各类军事组织而成为世界其他国家的威胁。这些军事组织把所有人口卷入其内,这种错误信息通过为对外侵略政策所左右的,受到控制的报社、高度集中的广播系统以及学校教育得以传播。在上述国家里,拒绝兵役意味着遭受苦难甚至死亡。”在当年的纳粹德国,就有不少正义的青年因为拒绝参加帝国军队而遭到枪杀。然而,正像《圣经》中所说的那样,他们宁可被杀,也不杀人。从纳粹的魔掌中逃亡出来的爱因斯坦,后半生一直在为人类的和平奔走呼号。在许多文章中,他对冷战下的世界和平表示悲观。
不知爱因斯坦是否知道,和平其实“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在小小的哥斯达黎加,人民已经享有了爱因斯坦所憧憬的“免于服兵役”的幸福和自由。在哥斯达黎加,服兵役不再是公民的义务,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军队。他们只有另外的一种义务——即接受教育的义务。这种教育不同于专制国家以愚弄百姓、统一思想为目的的教育,而是能够获得尽可能多的资讯和多方面的观点的教育、是倡导民主与自由的教育、也是传播爱与宽容精神的教育。在哥斯达黎加的教科书中,早已经摒弃了仇恨和敌对,而在张扬着人权与和平。
多了一个教师和学生,自然就少了一个士兵。多了一分宽容和爱、多了一分对和平的渴求,也就少了一分战争的危险、避免了悲剧的诞生。教师就像园丁,园丁培植出满园美丽的鲜花,教师却孕育出千百颗善良的心灵。桑切斯指出:“哥斯达黎加的堡垒,使得它不可被战胜的、比一千支军队更为强大的,是自由的力量,是它的原则,是我们文明的伟大理想。当一个人忠实于自己的理想而活着,当一个人不畏惧自由,这个人面对极权主义的打击就是无懈可击的。”当年那个看上去无比强大的苏联现在早已灰飞烟灭,而弱小的哥斯达黎加依然安静的躺在海浪的怀抱里。苏联曾经拥有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军事力量,但我从来就不喜欢它,因为它是一个没有原则的、不尊重个体的国家;相反,哥斯达黎加国境之内没有一兵一卒,更没有坦克、航空母舰和隐形飞机,但我非常尊重这个国家,因为它是一个有坚定的原则和远大的理想的国家。哥斯达黎加的人民虽然没有武器,但他们都是有勇气的人,正像甘地所说的那样:“非暴力与怯懦不能共存。一个全副武装的人完全可能是个懦夫。拥有武器表明心中恐惧——如果不是怯懦的话。但只有完全无畏才能达到真正的非暴力。”究竟是生活在一个充满枪炮的王国里更加安全,还是生活在一片处处是教师的土地上更安全?究竟是做一个“超级大国”的国民幸福,还是做像哥斯达黎加和瑞士这样坚守和平、尊重人权的小国的公民幸福?我的选择是后者。读着桑切斯那铿锵有力的演讲词,我不禁为之而心潮澎湃——这难道不正是人类共同的理想吗?
我重新摊开世界地图,寻找大洋彼岸的这个小国,用敬仰的目光。
第一卷·教师与士兵教师与总统
他们的身份是如此的相似:桑切斯是哥斯达黎加的民选总统,金大中是韩国的民选总统。他们俩人都是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他们俩人都是推崇教师、关注教育的大政治家。
他们的国家也是如此的相似:哥斯达黎加已经实行了一百一十八年的义务和免费的教育,自从一九四八年以来,他们便没有了军队,却因此而享受了永久的和平;而韩国经济的腾飞,也正是有赖于国民卧薪尝胆的毅力和好学不倦的性情,教育的振兴是其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两千零一年五月十四日,金大中的身份由总统变成了教师。他在首都汉城西北部的一所小学里担任了“一日之师”。他不像某些政客一样匆匆忙忙、走马观花地视察学校,而是实实在在地在这所普通小学校里给学生们上了一天的课。当年因为反对军人独裁政权,在一场由特务精心策划的车祸中,金大中的一条腿受到重创,留下了终身的残疾,至今走路依然步履蹒跚。但是,金大中的身体相当健康,虽然已经年逾七旬,每天忙于繁重的国务活动,却从早到晚都精神抖擞,仿佛浑身上下都有使不完的劲。这天的讲课他依然是全身心投入,跟召开内阁会议或发表全国讲话一样认认真真、一丝不苟。
金大中深入浅出地给孩子们讲述了国家的历史,讲述了自己九死一生的人生历程,他拖着伤腿在讲台上站着讲了几个小时。金大中语重心长地对一群眸子闪亮的六年级孩子说:“身体是健全思想的本钱。只有身体健康的人,才能在激烈的脑力挑战中生存立足和获得成功。”回顾当年与军人政权的斗争,金大中描述了好几次徘徊在死亡边缘的经历,他并不畏惧死神的威胁:“也许,我这个人天生就注定了是为反抗独裁统治而生而死的人。如果我真的牺牲了,那么,我所期盼的民主主义之花,也一定会在我的坟墓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他还语重心长地告诉学生们,要趁年纪轻多读书,“当年,我本人被军政权监禁的时候,读书让我把监狱中的苦难置换成了快乐的时光。”当时,金大中在监狱中每天要坚持读十个小时的书——神学、哲学、历史、政治和小说等等,无不涉猎。在家人给他送去的物品中,最多的就是书籍,因为监狱图书馆的藏书根本满足不了他的需要。在一封给妻子的信件中,金大中曾经这样自豪地说:“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如果没有这样的铁窗生活,或许我还没有机会能够如此博览群书呢。从这个意义上说,幽囚生涯对我似乎称得上幸事呢。‘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嘛。”这段人生旅程对于前程似锦的孩子们来说,确实具有非凡的启示意义。金大中让孩子们意识到民主的来之不易,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总统当老师,显然不是一场虚假的“政治秀”。这一举动,不仅显示了金大中本人对教育高度的重视,也表达了他对教师们崇高的敬意。总统、总理以及部长、总裁等高官显贵们选择教师、大学校长等看起来权力要小得多的新职业,在欧美国家并非稀罕的事情。许多在政坛上纵横捭阖的政治家,却更喜爱学校的讲台,他们认为在那里更能够展示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