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六零甜丫头-第1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他们能听进去多少,此事通知得太过着急,碧土村人们并未准备好。很多村民依旧抠一点粮食; 招待亲戚。
  最‘大方’的是碧水村,很多村民其实无存粮,却爱打肿脸充胖子,用深秋找的麻雀肉、野菜、野果等,招待亲戚。
  他们忽略‘敌人’的提醒,连碧土村民的话都听不进去。有人被奉承的‘满脸笑容’,感觉倍有面子。
  按照当地习俗,回娘家只是初二的事,太阳落山前,最好回到婆家。
  然而愿意初三回程的人家,碧山村三户,碧土村一户,碧水村零户。大多数女儿女婿们直到初三初四,都不愿意离开此地。极少数被强行挽留在村里。
  还有出门走亲戚的村民们,看着亲戚可怜,哭泣不忍,把女儿外孙、父母兄弟、甚至女婿一家等等,也通通接回村。
  当然,这些多发生在碧水村,碧土村也有部分,而碧山村接回来的亲人,基本都是全家人商量过的。
  不请自来,强留不走,最易闹出各种矛盾。
  **
  咱暂且不说直系亲戚,还有其他旁系亲戚。
  张队长预估的不错,从初二开始,数日内,三个村的多户村民,除去直系血亲外,陆陆续续还有一些亲戚好友,来村里拜年。
  比如,村南面郝家果然最多,八干子打不着的亲戚,比如说“爷爷的表哥的堂姐丈夫的侄孙女的哥哥的舅舅”,一堆人热热闹闹结伴,简直令人哭笑不得。
  更是有的亲戚留下吃一两顿,就不愿意走,躺在地上撒泼打滚。
  甚至‘卖儿女’的不在少数,连‘卖媳妇’的都有,各种暗示明示。至于最后村里有无单身汉同意,这还真的很难说。
  究其原因,还是多数本村人身行虽也消瘦,但眼神有光,老人娃娃状态不错,村里风气闻着就跟别处不一样。尤其是身体得水肿的少,村里还能闻到红薯香味儿。
  一开始,碍于亲戚情面,村人们还好声好气劝说。到后来,撒娇撒痴的直接拎或拖着,送到村口去。
  能送走的都送走,想暗地里拉一把的“背篓里偷偷放一点点红薯野菜类东西”,想挽留的都已经挽留。
  剩下的就是死皮赖脸不走的。其中,留下来的人最多的是,那些被‘麻雀肉’‘吃饱肚’勾引的碧水村。碧水村留下人数是碧山村的二十倍以上,这恐怕就是粮食饱肚的吸引力。
  各种各样的吵闹,在三个村子天天有发生。
  ‘强行’留下来的亲戚,被接回来的某些亲戚,都属于‘外人’,他们简直像是疯子,撒泼、吵架、打架、耍赖、利用娃娃、跪求等等。
  为半根红薯藤,可以放下面子,在雪地里滚来滚去。
  哪怕是自家亲戚,那也得真心实意亲热才行,割自己一坨肉,照顾他们,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被反咬一口,‘农夫与蛇’的关系,更让人寒心不已。
  村里老人跟娃娃都不敢出去晒太阳,全部都窝在屋子里呆着。
  村人们开始使劲儿想法子,撵走这一类亲戚。
  比如,叶家。
  甜妹儿她们掀开门帘一角,撅起屁股,偷偷摸摸瞅着堂厅内,叶家三壮汉,‘欺负’自家的亲戚。
  是的,叶家同样也有各种各样的亲戚。
  既然都不是孤儿。
  除去王家,生长在碧山村的叶家老俩口,怎么可能没亲戚,只不过因为出五服或距离远,很少来往。
  对于自家亲戚,性格好的或不胡搅和乱缠的,叶家人用适量粗粮,或多或少悄咪咪拉扯一把。
  对于某些‘外人’,撒泼耍赖、咒骂祖宗、又哭又闹、企图欺负老人娃娃,叶家三壮汉则站成一排排,用强壮身板强势出马。直接把扔拎或推或架,送到村口处。
  “干的好!”
  “爸爸最棒!”
  “爸爸厉害啦!”
  ——屋里三个加油的姐妹花。
  **
  总之,三村大小矛盾不停爆发,可能还差一个‘爆炸决断点’。从没有哪一个年,过得如此令人心焦,有时简直暴跳如雷。
  直到这天深夜。
  月色明亮,厚厚积雪在深夜里反光。
  从三村的各个角落里,忽然冒出三十多道裹得严严实实的身影,他们偷偷摸摸商量一番,然后往村子东边走去,看方向很显然,仓库是这些人目标。
  “守仓人,你们把他打晕就好,别出人命。那些狗太凶,我这里有野草,人吃都得死的,亲自试验过的……”
  到分岔口,三村分成三队。
  十几人背着背篓,来到碧山村,却发现守门人与守门狗都不在。
  “恐怕有埋伏?”
  “偷到抢到就跑,管他有没有埋伏。”
  “到时候上报咋办?”
  “不偷咱就死了,上报被抓直接上吊呗,还能吃顿饱饭。”
  ……
  几人冲进仓库,借着月光看清墙角,竟有九、十麻袋的粮食,红薯、玉米、南瓜、干菜都有,一个个兴奋激动不已。
  一切不能在轻松。
  “碧山村也没多少粮食,看他们顿顿稀饭,恐怕没多久也跟我们一样。留两麻袋给他们,通通搬走!”一人捡起一块红薯,一边大口啃,一边道。
  人心都是贪的。
  等真搬运粮食,他们将所粮食都搬出来,准备等隔壁队伍,一起去偷村里的牛车或驴车,连夜出村。
  “汪汪汪!”
  “汪汪汪!”
  “汪汪汪!”
  ……
  两只大黄狗,领着村里几只土狗直接围过来,它们同时露出坚硬的犬牙。
  十几人放下粮食、拿起棒子准备敲敲打打。
  两只大黄狗直接一跳,混入人群。
  没过多久,他们棉衣棉裤都被咬坏,却没被咬到肉,全部倒在地上,抱着头或屁股或背部,发出压抑闷哼一声。
  其他狗狗嗅着陌生人的味道,‘汪汪汪’大叫。不咬陌生人的土狗,可是夏老爷子特意挑选、溜狗好几天,培养出来的。
  大战十多个成年人,这不是因为大黄与二毛有多厉害。
  更因为,长期的饥饿,会让人心慌,腿软无力,冒虚汗,手脚颤抖。村里随意一个少年,都能以一对群。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种长期饥饿并不会有痛感,也不是一时半会儿,那是一种慢性的虚脱,慢慢变弱。
  也就是说,他们并不了解自己的‘弱鸡’身体。
  相反,大黄与二毛,特别了解它们自己的身体,对如何攻击人类,也有条件反射的兽性本能。
  “库里粮食被偷啦!抓小偷!抓小偷!”
  今晚‘守夜’的小伙子,揉着眼睛回来,‘恰好’发现此地上的一堆人,转身开始全村跑,声音响彻云霄。
  两秒钟后,对面的碧土村,同样响起“抓小偷”的声音,而且细细碎碎响动,似乎是多人追逐打架的声音。
  躺在地上的一群人面如菜色。
  有两个男的,一眼就认出,这是他们曾经想要‘宰杀’的土狗,趴在地上一动不动,生怕被咬到。
  这时候,这些人不再敢说‘死不死’的事情,其实他们最怕‘死’。
  有人企图逃跑,但只要他们一有翻身迹象,两条大黄狗立即将其扑倒,顺便咬烂一大口棉衣棉裤,将手臂或屁股露在外头。
  他们在雪夜里瑟瑟发抖。
  冷的?
  还是怕的?
  另一边,不论男女老少,只要还能自己跑得动,村人们快速起床。
  披上一件厚棉袄,踢着鞋子,一个个披头散发,推开屋门,抄起木棍或锄头或菜刀等,直接往村子东边的火速飞去。
  作者有话要说:  叶子:因为晚上停电一会儿,太迟啦!
  不好意思,么么哒~
  **
  取名甜妹儿,有件事耿耿于怀。
  是因为家里表弟堂弟表妹,都叫我‘~妹儿姐’,有时直接去掉姐。
  …_…#…_…#为毛小名为‘妹儿’。


第169章 化雪与蟒蛇
  近日; 碧山村多数村民对‘山外拜年亲戚’; 是六分看热闹、四分担忧。
  毕竟; 咱村里极品亲戚本就是少数; 比‘土豪’碧水村碧土村好数十倍。况且清官难断家务事; 又损失不了他们的利益。大闹成打架,有人还出口不动手; 劝说一两句。
  用一句俗语表达:站着说话不腰疼。
  但半夜偷粮代表的意义完全不同; 村民们是十分愤怒十分担忧; 看热闹的心情; 顿时就被冲个干干净净。
  那可是全村几百人口的粮食!
  断人口粮,那就是要人命!
  碧山村到第一波大队伍浩浩荡荡来到队部,男男女老少都有,衣服胡乱穿戴,个个怒火攻心。
  瞅着库房外地上的一麻袋一麻袋的粮食,还有几个红薯散落在雪地里; 火气蹭的一下上来。立马去库里拿出麻绳啥的,把他们一一打结拴起来。
  大黄与二毛,领着数狗乖乖站在旁边; 对着村民们吐舌头。得到好几个老大爷的‘温柔’抚摸,与各种夸赞词儿。
  “菜丫头; 爸妈跟哥哥几个对你不错吧!有吃的喝的都想着你,还有你丈夫孩子,你咋能这么做啊?这不是要娘家人的命啊!”
  一上半身披棉袄、下半身还是毛线裤的壮汉,痛心疾首道。
  这十几个人中; 约有一半是来碧山村拜年的,另一半是隔壁两个村的。
  有‘偷盗分子拜年’的村民,羞愧难当,揪着那破衣领,纷纷破口大骂。若是不幸遇到近亲,有的又哭又闹,伤心不已。
  村民们一波又一波气势汹汹来了。
  联想到家里还藏有东西,有一两个人搂着娃娃,匆匆回去守屋子。
  粮食被重新搬回仓库,瞅着空空荡荡的仓库,村民们是真的相信库里没粮,心情更加沉重与悲伤,有人开始商量着是不是把饭菜削减至一日两餐。
  反正冬天不用干活,留到夏季再吃。
  不久后,张队长以及干部们全都赶来。
  守夜员本就是村里小干部之一——出纳员刘铁华,二十多岁,高高瘦瘦、憨憨厚厚的男青年,村里难得的‘高学问’小学五年级毕业的人才之一。
  他瞅一眼张队长,结结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