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绣官路-第3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政倒是真的。
  可皇帝上了岁数,想偷懒也情有可原,毕竟天儿那么热,走点路就一身汗,哪里有在乾清宫享受着冰桶包围的感觉舒服?
  不过老爷子这样说,林重阳却还是信的,现代以为四十正是好时候,春秋正盛呢,可实际对于一个皇帝来说,还真不是那么乐观,如果这个皇帝再有些纵欲过度。
  好在今上并不是贪恋美色之人,至少他从来没有听言官因此规劝过。
  两日后清华书斋的鹅毛笔开始正式销售,一支鹅毛笔的价格差不多是一支毛笔的价格,不过这个更抗用,一支可以用很久,销售对象也是那些社会底层人士,读书只为日常所用,不为科举仕途,用鹅毛笔也不影响写字成绩,反正自己人看得懂就好。
  所以一经面世,三百支被一抢而空。
  买过的人纷纷说用这个写拼音比毛笔好用,哪怕是写字也更好用,硬邦邦的,不需要讲究什么腕力,写起来一点都不累。
  有人说好就会有人骂,这一次林重阳是背了“黑锅”。
  那些“林黑”笃定是林重阳为了更好的推广拼音启蒙才让奇技馆做出这笔来的,简直就是居心叵测,说他妄图颠覆传统开创新派,简直是痴心妄想云云。
  林重阳懒得反驳,他还跟沈君瑶说不要做任何回应,只管做自己的事情即可,这种谩骂只会帮助推广。
  沈君瑶虽然让清华书斋做过辟谣的事情,却石沉大海,没有激起任何水花,因为那些人只相信自己以为的,根本不管现实,反正只要是新奇的东西都赖到他们认为的不务正业的林状元头上就好了。
  这日李固来翰林院给这些年轻的布置新的任务,让他们帮忙撰写一些宫廷所用的册文、碑文、祭文等等。
  林重阳发现吕明宪和蔡康那些人,在掌院分派任务的时候居然拿了一支鹅毛笔在快速地做记录,他特意过去瞄了一眼,虽然写得很草,但是字还是不错的,且罗列了重点,算是非常合格的会议记录。
  杨颖还跟他比划了一下,“林修撰,咱们可是非常支持你的。”
  林重阳笑而不语,反正清华斋的锅他背着不冤枉,因为大家都认为清华书斋就是学院的机构。
  他小声道:“用的习惯吗?会不会因此忽视了正经书法?”
  蔡康道:“不会,这个就是应急的,写得更快,携带方便。”说着他就拿出一截小竹筒来,将鹅毛笔往里一插。
  林重阳笑了笑,“要说方便,这鹅毛笔和炭笔写起来又快又省事。”
  杨颖道:“节省纸张。”他将巴掌大的纸头拿给林重阳看,会议记录很多字,却没有占用太多地方,如果是毛笔字,怎么都要数张纸的。
  林重阳看了一眼,笑道:“当然,也容易写废话。”
  几人笑起来,这是不可避免的,写得顺手了,有时候手比脑子快嘛。
  李固看了他们的笔记,倒是也没反对,只要求正经办公用字那是必须要毛笔字的,且若是有一点不用心的,就要他们小心着。
  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偷懒也好、尝试新事物也好,不要耽误正事就行,否则都给老子小心着。
  李固去了礼部以后脾气见长,据说他在礼部的一些改革举措没成功,被那些官油子阴奉阳违给按下去了,少不得会发脾气。
  也因此有些事情他直接拿来翰林院做,懒得和礼部有些官员扯皮,你不做,没关系,自有人做,到时候礼部的一部分职权被翰林院取代,你们也不要哭!
  安排完之后,他扫了众人一眼,又道:“本官知道你们手上如今都有很多事务,各人都忙得很,不过我这里还有一个差事,这个差事没甚意思,本官也不想强派,你们看看谁乐意又有精力就可以领了去。”
  众人立刻洗耳恭听的样子。
  李固看他们对自己比从前更恭敬,心里才舒服一些,想着礼部那些都该集体打包退休的家伙们,哼!
  他道:“是四夷馆的事情,现在需要有人总领四夷馆暂代司馆一职。”
  说着他就看了林重阳一眼。
  林重阳心下一动,四夷馆他知道啊。
  四夷馆是太宗五年所设专门翻译边疆少数民族及邻国语言文字的机构,最初是隶属翰林院,初期行情不错,后来因有一段时间的海禁导致此差事于晋升用处不大,且都要和一些番邦蛮夷打交道,需要承担一定的生命危险,而翰林院清贵官员们都有着大好前途,并不是那么乐意担当的。
  后来太常寺少卿提督馆事,再后来就归到礼部去,总之地位越来越低,现在几乎没有正经的进士乐意去做那些事情。
  李固如今忙得打瞌睡的功夫都没,虽然监管着四夷馆,可他也不可能真的自己去做事。
  要安排那些举人或者选贡的监生们去监管,又不合适,不但学问不够格,身份也不够贵重,压不住人。
  所以还是需要从翰林院挑选。
  林重阳内心激动,表面却云淡风轻并不主动表态。
  一是他现在差事很多,很忙,而是也许其他同僚想要上进一下呢,他抢了岂不是断别人的路子?
  结果李固扫了一圈,并没有人表示有兴趣,除了林重阳接触到他的目光尚能面带微笑,其他人甚至都赶紧避开视线,免得与他眼神接触就被默认接受这个差事。
  李固有点郁闷,不过说了不能强派,自然也不好再指派人,虽然林重阳没有躲开他的视线,可他对林重阳还有些愧疚,更不好再主动把大家不乐意的差事分派给林修撰。
  毕竟这个差事现在皇帝并不重视,还不如修史书来的功劳大,每代皇帝都是非常重视史官的。
  这样一来,谁也不说话不表态,气氛就有些古怪起来。
  就在大家觉得气氛越来越凝滞压抑,强撑的时候,林重阳起身笑道:“学士大人,如果必须我们翰林院来担这个差事,那下官便试试接下吧,还请诸位同僚们不吝赐教,以后多多指教。”
  见林修撰揽下这吃力不讨好的差事,众人松了口气。
  杨颖笑道:“林修撰放心,有吩咐我们在所不辞的。”
  李固为笑着捋髯颔首,心道:果然没看错人,能者多劳,再多的差事也能游刃有余。
  他直接就将四夷馆的长官印信交给他保管,“馆内事务林修撰全权代劳,若是有拿不定主意的再来跟本官汇报即可。”
  他寻思各国往来文书不在四夷馆,如今四夷馆也就是掌管一些番邦书信的保存、整理以及翻译工作,事情并不多,也没有太难的,林修撰稳重博学,是绝对可以胜任的。
  现在四夷馆并没有长官,都是别部门的掌管提领监管的,其印信也没有官阶等级,只有一块令牌和一方印信。
  林重阳接过去,向李固保证一定会尽心尽力管理好四夷馆的。
  四夷馆可是他一直好奇却碍于谨慎没有太过问的衙署啊。


第197章 四夷馆
  目前的四夷馆位于东安门外的一个院子内; 连体面的衙署都没有; 打眼一看还不如一座略讲究人家的宅子更体面呢。
  但是林重阳不在乎; 他在乎的是功能,而不是外表。
  等李固走后; 翰林院众同僚们都纷纷跟林重阳道贺; 恭喜他又得了这样的好差事。
  林重阳表面笑得十分温和,心里却没少对他们翻白眼; 好差事你们刚才谁也不吭声。
  接了差事他就更自由了; 不需要日日固定在翰林院坐班; 反正四夷馆那里上班注籍他说了算。
  他如今在翰林院也算是小有实力; 除了赵文藻和陆延,另外还有十几个愿意听他调派的; 日常差事大家也时常互相切磋交流互帮互助。如今他接管四夷馆的差事; 自然也要看看找合适的人过去帮忙。
  表面看让翰林院的人去四夷馆是大材小用。
  毕竟四夷馆的译员译生们基本都是国子监的监生,以前还是靠考试比较学问高下从国子监选拔的,后来很多富家子弟都可以纳捐进四夷馆; 这就导致了良莠不齐且每况愈下,有学问有前途的生员们自然不乐意去。
  不过他相信四夷馆一定会发展起来的。
  如今玻璃灯、玻璃器皿和丝绸、茶叶、瓷器一样都是海外客商们青睐的天朝上品,出口量极大,间接地刺激了商业发展; 来朝的海外商人也越来越多,以后四夷馆的任务自然也会加重的。
  现在不明显,可从李固的态度里却也可见端倪。
  所以他想培养几个堪用的译员出来。
  他决定先去四夷馆看看情况,摸摸底然后再决定后面的举措。
  第二日来翰林院签到以后; 他让赵文藻代管他们小组的一些事务,监督和带领翰林院组员办差,他则和陆延一起四夷馆看看。
  两人骑着自行车顺着皇城前外的夹道一路往北去,路上还遇到了巡逻的府军左卫,等到了东安门的时候他看沈君澜和魏十三一前一后进了门内。
  “子顺兄,喊魏十三。”林重阳提醒陆延。
  陆延听见他的话立刻就喊道:“魏百户!”
  很快魏十三的身影从门内又出来,到了两人跟前,笑道:“林修撰、陆编修,可有什么事情?”
  林重阳笑了笑,“不知道十三兄下衙后有没有事情,晚上请你喝酒。”
  一听林修撰请喝酒,魏十三眼珠子都圆了,连连点头,“好嘞,咱挑地方还是林修撰你挑?”
  林重阳还不知道那日的细节,只怀疑魏十三知道,要找他打听,所以才要请他喝酒,“十三兄挑吧。”
  魏十三就一脸憧憬道:“去清华学院怎么样?”
  林重阳有些纳闷,“那里也没有酒楼名厨,去了可没好吃的。”
  魏十三笑道:“无妨无妨,好兄弟见面喝喝酒聊聊天就足够了。”
  这便说好了,林重阳就和他告辞,说去四夷馆。
  魏十三一听他要去四夷馆,哎呀一声,低声道:“林修撰这是被打入冷宫了?”随即又觉得自己说得太糙,挠了挠头,“怎么去那么个破烂衙门。”
  也不怪他瞧不上四夷馆,实在是今上对四夷馆持着一副可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