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绣官路-第3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发展得好,对林重阳自然也是助力的,反正林重阳还小嘛,估计也是因为他年轻,所以皇帝和吏部才觉得他需要多加历练,不能升职太快,免得年轻轻就居高位。
  林重阳自己人不在意了,可别人却又为之激动起来,比如之前有些说酸话的,没几天酸话就开始满天飞。
  更有甚者,还有几名官员揣测上意,觉得皇帝应该是忌惮言官舆论不能太过宠信林重阳,免得他堂堂状元郎总是用奇技淫巧来媚上。
  尤其是太子,据说非常欣赏林重阳,甚至还屡次在东宫表示虽然东宫先生多,可他现在最想让林修撰给他讲课。
  啧啧,不过是一个修撰,连个侍读都不是,连东宫侍班都没资格,竟然敢妄想做太子之师!
  帝师起码要殿阁大学士,东宫先生起码也要翰林院的学士、詹事府詹事和学士、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他一个从六品的修撰居然就妄想东宫讲读官!
  原本都寻思林重阳编纂仁宗实录没能得到升迁奖励,可能是皇帝要等京察以后,谁知道现在还是没动静,所以猜测他可能是被皇帝嫌弃了。
  不喜欢林重阳或者是嫉妒、排挤的那些人就开始行动起来,先试探着上书弹劾,说他不尊先帝,居然将仁宗实录写成了民俗俚语一般取笑玩乐,不够庄重,太过浮躁浅露!
  新帐旧账加上之前的不务正业,搞什么奇技馆、琉璃厂、拼音启蒙、街头讲学……全都是奇技淫巧哗众取宠,是扰乱读书人的心境,是对圣贤先知的蔑视,是应该赶出士林阶层的!
  说话最狠的这个名叫孙班,是李源的连襟。
  一时间在年轻和年迈两个极端的圈子里,形成了对林修撰的双重夹攻,有攻击他浮躁浅薄的,就有维护他心怀天下忠君为国,年少有为,有攻击他奇技淫巧不务正业,就有人维护他可以对付那些海外洋人,不会让他们的货物在国内一家独大,将国内大把的银子捞走。
  这些人又开始隔空骂战打口水仗,往京城快报和另外两家报纸投稿打架。
  其中吏部、礼部很多年轻官员都是支持他的,而国子监却有年轻和年老监生们以攻击他为乐,似乎只要攻击名人就能出头出名一样。
  这一次围观的是年过三十五而未过五十者。
  大佬们依然不轻易发声。
  最后又是一则犀利的回击将很多反对者喷了一脸血,许久恢复不了战斗力。
  那篇文章只有一句话“此尔等与状元之差距!”署名:林溪闲人。
  哈哈哈哈!
  陆延等人都要笑死了,现在打口水仗,根本不需要他们这些人出马,就跟林重阳这个当事人一样看热闹就好。
  还有好事者写文章分析这个林溪闲人到底是谁,是不是朝中某位言语犀利的言官御史,亦或者无用社的某人。
  反正他们知道不是林重阳,却一直不知道到底是谁。
  有人怀疑是吕明宪有人怀疑是沈之仪。
  不过沈之仪已经由左赞善外放杭州同知,由从六品直接变为了正五品,半个月前上任去了,不可能是他。
  当事人林重阳就更悠闲,就跟人家骂的不是他一样,随便人家骂,甚至还乐滋滋地说:“他们骂,说明他们还愿意动脑子,不僵化。”
  怕的就是三缄其口,什么也不说。


第187章 清华学院
  看了一个月的热闹; 林重阳照旧每日点卯上衙。现在他又接了新的差事; 继续编书; 这一次的任务是重新修订《皇明祖训》。皇明祖训成书于太祖六年,几经编纂修订; 如今绍庆帝要求重订; 且加入太宗以及仁宗的一些训诫和名言,并且要加以整理分析解说。
  前面的是组训; 后面的皇帝名言基本就是抬身价的; 为了将先帝们的名头加上去; 作为正式的法定书籍流传下去。
  虽然每个皇帝死后其继任者都会为之编纂实录; 还是不能与祖训相比,为了提高自己死后的威望和身价; 不至于湮没在历史中被人遗忘。现任的皇帝们也会动脑子; 总想多留下一些痕迹而不至于被继任者直接抹掉。
  毕竟对于他们来说,万事不朽指的就是传宗接代、代代祭祀。有香火传递,就等于是他们的延续。如果他们的话语痕迹也能在皇明祖训流传下来; 那就等于一直活在朝堂之上,这是当皇帝非常在意的事情。
  这也就是所谓的“事死如事生”,所以皇帝才那么在乎陵寝、葬礼、死后的事情。
  林重阳可以理解皇帝的这种心境,因为人一旦过了四十岁; 就不可避免的会想到死亡的问题。
  尤其这个时代的人,平均年龄基本在四十左右,很多人过了二十岁就开始走下坡路,过了三十看起来就显老态; 过了四十就可能已经行将就木疾病缠身。
  甚至可以说,每一个能活到七老八十的长寿者,都是眼含着热泪,看着身边的亲人一个个逝去的。
  尤其作为皇帝,日夜操劳,妃嫔众多,就算爱惜身体,总体来说也会比普通人放纵一些,身体会差,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能够领会皇帝的这种心情,林重阳编书的时候就抓住了精髓和基调,皇明祖训编写得亲切又大气,既有帝王的威严又有父亲的谆谆教导,平易近人,皇帝过目第一篇以后非常满意,就定下让他一直编下去。
  从修订皇明祖训到把太宗、仁宗的训诫之语也加进去。
  老大满意,那他努力工作就好,所以林重阳就专心编书,并无异样,管他外面吵得天翻地覆,还被人说波澜不惊、沉稳如山。
  当然翰林院的人也暗地里议论林修撰其实是伤心的,只是强颜欢笑而已。
  林重阳:……
  李固为此还特意来过翰林院坐馆,将林重阳叫到桌前,把别人都支走,做好了跟他促膝谈心劝他不要有芥蒂的准备。
  谁知道他不过是略露出一点意思,人家林修撰就表示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他的本分就是办差,至于俸禄赏赐以及升迁,那是上意。
  上峰们认为他能够承担更多职责,那就给他升迁,如果觉得他可以在这个职位上继续历练,那就继续,反正一直都是为朝廷做差事,得失也不只是他自己也是朝廷的得失,他觉得在修撰官品上和侍读的官品上做,没有区别,不同的就是官品越高责任越大,压力也越大而已。
  李固都几乎要流泪了,还从来没有碰到过这样看得开这样敞亮大气的属下呢,要是所有官员都这样想,哪里还会有那么多纷争和口水官司啊。
  哎,实在是太体贴人了!
  “你放心,陛下如今只是在思索,绝对不会委屈了你的。”李固如是安慰林重阳,他其实是跟皇帝进言过的,认为林修撰年少有为,恪尽职守,文采斐然,足可以担任更高的职位,不过皇帝表示自有安排,让余人不要多言。
  他们这些能当上学士的,可没有一个傻的,自然也不会力争,有时候以为自己一把骨气一定要据理力争,殊不知如果是和地位不对等的人据理力争,其结果只有吃亏而已。
  有时候据理力争,反而是不明智的行为,就算一时争赢又如何,只会留下咄咄逼人、以理迫人的坏印象而已。
  尤其对方还是皇帝,只会让皇帝以为臣子难搞,居然为了一个林重阳与自己对着来,反而是害了林重阳。
  李固自然不会做这样的蠢事,他能主动安抚林重阳,希望他不要闹不要发牢骚怨言,这已经是对林重阳最大的回护。
  而林重阳的表现让他很放心,这位林修撰不需要自己提示,人家心里明镜似的,想想也是,有沈老爷子在背后给他出谋划策,又何须别人多言呢。
  “下官能体会大人的拳拳之意,感激不尽,大人放心,下官定然会兢兢业业,做好本职。”林重阳自然是领情的,还要进一步表忠心呢。
  李固很高兴,“现在你编书,时间也可以自由,以后每个月多给你三五日的假期,你自己掌握,直接在公差簿子上填写就行。”李固将那本公差簿子拿出来,然后表示以后给赵文藻保管,待掌院学士记录办公差出馆人员情况。
  这是他给林重阳的补偿。
  林重阳心里暗自窃喜,做出一副感激涕零的表情——内心的确是很感动的。
  这个本子给赵文藻拿着,这就等于是林重阳拿着,这可是很大的帮助。
  一般来说,除了鼎甲三名直接有官职,其他的庶吉士和观政进士都是没有职位的,庶吉士实习三年,一般第一年满了,功课结束以后就可以请假出馆,名义自然是公差巡游,实际游学或者回老家都没人管的,只是要在掌院这里申请,掌院批准才行。还有观政进士们观政结束以后,哪怕是授予了官职,可很多人是拿不到实缺的,要等,等待的期间就只能继续做观政进士,这期间就可以出去公差巡游,性质和翰林院的一样。
  赵文藻拿着这个,那些人要想出去办事,不管是真的办事还是自己有事要打着公差的幌子出去,反正是要过赵文藻这关的,就欠下人情。
  官场上欠个人情也是了不起的事儿,是一定要还的,不还就会被说不可交——虽然大家嘴上都说不要紧的,无所谓的,越是如此说,实际就是越有所谓。
  尤其李固还许诺了他一个月多三到五天的假期,对林重阳来说这可是了不起的事情。
  中进士以前大家都会觉得如果能让我中进士哪怕一年就休三天也乐意的!
  可一旦真的进入仕途,如果一个月就休息两三天就觉得非常累,又会想办法翘班,如果能够光明正大多休息几天,还是很爽的。
  前世他虽然是工作狂,那也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今生他喜欢的事情也不全在衙门,自然不想再做一个工作狂。
  说白了科举当官,是他的安身立命的本钱,这个时候没有官职,很多事情是做不来的。
  既然现在李固给了他这个好处,那自然要用起来,他先给自己来了个双休。
  他和沈老爷子同时看好一处地方,可以将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