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绣官路-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大秀道:“其实我们林家也有一些独门食谱,这烧肉我大伯也吃过的,说比我们家做的卤味还美味呢。”
  比林家的秘方还美味,那自然是好东西,韩家人立刻欣然接受。
  林大秀就将早就写好的方子拿出来递给韩椿儿。
  韩椿儿虽然不识字,但看上面密密麻麻一大张纸呢,好家伙,从来不知道炖肉还用这些材料。
  “咱们县城怕是配不齐这么多料吧。”
  林大秀道:“杂货铺、粮油店、药铺各买一些,买不到的我托朋友弄些来。”他又传授煮烧肉秘诀,什么留下老汤根儿,以后煮肉酌量添加水和料,这样就会越来越香。
  林重阳补充道:“姑,外面桃花林有山泉水可甜了呢。”山泉水用来煮烧肉,那味道就更鲜香。
  韩椿儿看看她娘,看看爹,再看看大嫂大哥,“你们觉得呢?”
  林重阳赶紧献出无敌甜美笑脸——刷脸,省得有人反对。
  鉴于之前的酸菜方子赚了大钱,后来和赵家散伙林家父子出的主意,还有林重阳这半年多的潜移默化,自然是全体通过无一反对。
  至于保鲜问题,这个不需要林重阳出马他爹就搞定。林家虽然能买冰却也极少买,家里挖有两处宽敞的地窖,冬暖夏凉。
  那地窖的构造他很熟悉,小时候受了委屈就躲在里面,让他爹找不到他。
  挖地窖也是技术活,一般的泥瓦匠是干不来的,他可以写信让戴敏辉找一个行家来给把控大局,韩家人打下手出力气。
  这样也能省一些钱。
  挖地窖对于农家其实不算什么稀罕事,只不过地窖挖得科不科学效果会有很大出入,还有一个安全问题。
  所以需要专业人员帮忙掌眼。
  韩家把地里的活儿忙完之后就集中挖地窖,同时一边慢慢地采买各种材料。
  因为韩家人多院子不够用,地窖自然挖在林大秀这里。
  林家的院子只有正屋三间,然后东西各带半间耳房,院子里没有东西厢和南屋,除东南角占半间的小门楼就是西南角一个小茅房。
  因为有耳房,且正屋三间也比韩家的宽敞,所以院子也大上很多,在这里挖地窖就正合适。
  原本韩椿儿想把院子都弄成菜园,是林大秀要求留给孩子们玩闹,就只在东边种了一些花草一畦葱蒜,除了茅房外的银杏树,西墙根的老石榴,除此之外没有别的。
  地窖就挖在西间外面,深挖下去,上面干什么种什么也都不害事。且从前打井的来看过,说这院子里没有泉眼不用打井,现在挖地窖也侧面验证那老辣的眼神。他们挖的地窖深两丈,结果也没用排多少地下水。
  七八天地窖完工。
  地窖深两丈,地窖口经过特殊处理,避风挡雨还可以通风,然后有木梯子挂下去,为了安全梯子有两截。下面呈长方形,丈半长,一丈宽,中间还有没挖断的土墙支撑,所以非常牢固。
  韩老爹还将外面河里挖来晒干的河沙铺在底下,地窖的墙壁也都用黄泥抹平,整齐利索不潮湿不发霉,等晾干就可以用。抹墙的材料是黄泥里面掺了打碎的麦秸,农村盖房子抹墙都用这个,不过林重阳让他们还加了一些熟石灰,这样更加牢固且不生虫。
  大家下去参观一下,果然冬暖夏凉,一下去就感觉冷飕飕的,没一会儿便觉得寒意侵人,就算把肉放个三五天也必然没问题。
  嗯,黑黝黝的,绝对是杀人藏尸好地方……林重阳忍不住胡思乱想。
  林大秀找来一根绳子,另一端栓个铁钩子,“用这个把东西送下去勾上来,不用每次都下去。”
  韩椿儿试了试很好用,她擦擦汗笑道:“夏天存肉,冬天放白菜可有地方了。”
  地窖收拾利索,请师父吃了一顿酒,林大秀又额外给二两银子,喜得那师傅说以后挖地窖还找他管饭就成不用给钱。韩椿儿却有些肉疼,明明给个几百钱就够,这个林大秀,好了伤疤忘了疼,大手大脚就是改不了。
  不过她又觉得这是林家的生意,花就花吧,烧肉真要是赚钱那也没什么。
  接下来就要买齐所需的各种材料。
  韩家人分头行动,买调料的,买猪下水的,各不耽误。
  因为材料种类多数量大,且又分散在很多铺子里买,关键的几味还是戴敏辉让人捎过来的,所以别人也看不出什么端倪。
  没几天韩老爹也收了许多猪下水和猪头、猪蹄子回来。
  猪头还不要紧,猪下水这个东西很多人不会处理,弄不好就很难吃,所以当地人不爱吃。
  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处理,猪头要剃干净毛,猪下水洗干净,尤其是猪大肠小肠,要收拾得干干净净没有什么异味。
  等收拾干净之后,把剁碎的姜末用调好的汁儿泡过,再拿出来沥干连同一些肠油塞进小肠里,之后几根小肠一起塞进一根大肠里,两头扎住。大肠套小肠,切开的时候就会一个圈一个圈,十分好看。
  煮肉之前先调料,炼材料,炼好了就开始煮肉。
  锅也用林大秀家的,因为他的厨房里有一口上好的大铁锅,直径差不多有一米多,比韩家的大出来一大圈。一口大锅价值不菲,这在普通人家可是奢侈品。
  另外林大秀也借鉴林家厨房的构造,挖地窖的时候就让韩老爹他们把灶台改建一下。灶台上除了一口大锅,旁边还可以放一口中等的锅,两锅前面的交叉处就可以再放一口小锅,煮肉的时候还可以烧着水做着饭,一举两得不浪费柴火。
  各种调料按照要求的份量以及时间放进去,这个也有林重阳自己的吃货精神在里面,毕竟后来自己家做的时候不像人家烧肉客那样做一大锅,她也只是用那种欧式大汤锅煮一锅而已,半个猪头,一副下水,用的料自然就不需要那么多,这么一来他反而找到了肉和料的最佳比例。
  所以现在指点韩家也非常轻松。
  两个大猪头,一堆猪下水,好几副蹄子,满满地一大锅。
  院子里也堆满买来的柴火,都是一些抗烧的树枝、木头。
  韩大嫂烧火,大火足足烧了两刻钟才咕嘟咕嘟地开锅,虽然肉还没出味儿,但那些料已经有香气飘散出来。
  林重阳让韩椿儿将两块青砖压住锅盖,这样可以将蒸汽尽可能地留在锅里,熟肉省火。
  文火又烧了半个多时辰就让人鼻子嗅个不停,再有半个时辰那香味直接飘满密州城。
  附近的街坊邻居都纷纷走上街头问什么味儿这么香,让人口水都刹不住,还有些吃饭的撇下家里的饭菜就跑去老石榴巷。
  林重阳之所以没让韩家先广而告之,就是要这个效果,要让事实说话,用香味把这些人都给勾引过来。第一次见到这样香的烧肉,只要家里不是很紧张的,基本都会买点回去尝尝。
  毕竟城里穷人多、有钱人也多嘛,买个一两百钱的肉,有些人根本不在话下。
  尤其一些不读书的人家,赚了钱就是要吃、养娃,给娃娶媳妇,再养娃、再娶媳妇这样循环,如果有了一定积蓄,自然会想着怎么吃得好点。
  而城内读书的人家,本身就有一定的家底,多半是殷实的小康之家,更要买点好吃的给读书人补补。
  所以很多乡下人走远路把家里的东西送到城里卖给一些城内居民,要比别人下乡去收价钱高不少。
  林重阳这样做自然也不是一时冲动,他做过很详细的市场调查。市面上卖的肉类、密州城的人口密度、购买力等等,足以支撑他的烧肉铺子计划。
  他借阅过一本密州县志,加上询问老人家了解了一些关于人口以及经济的信息,如今一切都处于上升时期,百姓还算安居乐业,至少比起六十多年前,十室九空、十里无人烟的时候那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干娘和韩椿儿负责招待邻居们,给他们宣传自己家做的新烧肉,出锅让大家品尝。
  这是林大秀出的主意,周围都是邻居,让他们先尝,好吃再买。
  林大秀家的院子里很快就挤满附近的邻居,厨房的窗户洞开,他们看着韩老爹和韩大壮合力把大锅盖揭开,随着一阵浓浓的白雾升腾,一股浓郁的肉香就扑鼻而来,这股肉香和从前闻到的不同,夹杂着一些另类的香气,可不是自己家只放个大料能比的。
  这肉里面有白果、香叶、山柰、桂皮、甘草、白芷、黄芪、砂仁、罗汉果等几十味材料,比例恰当,自然香气扑鼻又不会过于刺激。
  一阵阵的香气勾引着众人的馋虫,让人食指大动直吞口水。大人还能忍耐,几个小孩子已经忍不了,嚷嚷着要吃肉肉。
  韩椿儿洗净手,戴上围裙,把煮好的烧肉放在大瓦盆里,又专门拿了切熟食的案板开始切片。
  等切好一盘,张氏就招呼大家过来品尝,把废筷子削成的一些扦子插在肉上,让人叉肉尝味道。
  她看那些人摩拳擦掌流着口水双眼放光跟狼一样,心里一咯噔,赶紧把盘子端起来只允许一人之能尝一小块。
  一个二十出头的媳妇子挤进来,语气不善道:“那可要好好尝尝,是不是比俺家的酱肉更好吃嘞。”
  她嗓门大,满院子的人都听见了。
  张氏看了她一眼,心里不高兴,却还是笑道:“赵家媳妇,你尝尝,和你们卤肉酱肉不是一个味。”
  这媳妇是赵一刀的侄子赵顺的媳妇,赵一刀卖肉,赵二家卖熟食。
  赵顺媳妇拿起竹签看着一盘子的烧肉片狠狠地插了几块,原本还想矜持做出一副肉很难吃的样子来,结果鼻端嗅着不同于自己家的肉香味,忍不住一口塞进嘴里,满满的肉香当即溢满口腔,猪头肉肥而不腻,香滑无比,让人简直能把舌头吞下去。
  真是太好吃了!
  赵顺媳妇差点喊出来。她努力地克制自己,砸吧砸吧嘴巴,又吞了好几口唾沫才逼着自己做出一副不过如此的样子。旁边人问她怎么样,她撇嘴道:“不就是肉嘛,谁家还没炖肉吃,别没吃过肉似的。”
  嘴里这样说着,手还想往盘子里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