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绣官路-第2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名利双收!
  只要带来利益,就会有人重视。
  像减震转向马车、高效能水车、简易自行车、避雷针等等,这些都将和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推广起来会很容易!
  而且他和赵文藻在翰林院,近水楼台,可以查阅很多书籍,多么方便!
  他越说越觉得这个计划可行,不但他去,蒋奎也去,回去就买田庄,到时候他们可以住在庄子里,离着京城不远,往返也方便。
  赵文成却觉得虽然自己在家里可以做这个那个,但是去京城却不是那么容易的,毕竟京城卧虎藏龙,自己不嫌弃自己,可难免会惹人非议,到时候给弟弟和林重阳添麻烦。
  不过林重阳已经拿定主意也不和他争执,只把话题拉回到赵文成的一些小发明上。
  赵文成很兴奋,献宝一样给林重阳看,“都是你说的那些原理,真的非常神奇!”
  其实古代关于杠杆原理、磨擦、浮力、滑轮等都有研究,只不过很多知识都是工匠们在日常劳作中摸索出来的技巧,并没有系统地总结起来,更加没有上升到原理的高度。
  再者表述方式枯燥难懂,容易让人误会,所以感兴趣的人很少。
  现在林重阳用简单通俗的词汇表达出来,每一个原理后面跟着好几个有趣的故事,通俗易懂,赵文成这样有天分的学起来就容易得多。
  林重阳能在本科、读研、读博之后,还能记得这么多理科知识,绝非偶然。
  前世读本科时期为了赚钱她同时做好几份家教,初中高中生、文理科都有。
  读研期间有阵子混论坛,时常和人怼,不忿理工男们总是讥讽文科女没脑子没逻辑理科瘸腿之类的,特意拜了土木工程系一位师兄,还有中科院一位数学物理天才,恶补一段时间的理科知识,别说简单的中学数理化,就算大学有些专业的数理化她也能说得头头是道,当初纯粹是为了掐架怼人故作专业学的……没想到今生还能为社会做贡献,也算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一世记忆力格外好也有很大的关系。
  他给赵文成的学习手稿指正几处错误,又解答诸多疑问,把赵文成感动得直说“传道受业解惑,师者。”内心里,他早就将林重阳当成了自己的老师。
  他觉得老师这个称呼才能表达自己内心对林重阳的尊重和特别,跟先生、宗师这些其他人通用的称呼是不同的。
  而林重阳也觉得赵文成是个思路敏捷、条理清楚的人,和他聊天自己思路也异常活跃,能涌现很多灵感,既能温故知新还能互相启发。
  林重阳把玩着那个轮椅的小模型,对自行车雏形也有了灵感。
  “既然我们可以用俩轮子做轮椅,是不是也可以做一辆架子车骑着代步?两个轮子,上面一个小座位,骑着这个比坐马车简单省地方。”
  没有橡胶、车链这些都不要紧,毕竟最初的自行车也没有这些,那时候连转向装置都没呢。
  他不需要万事俱备,只需要挑头将这个模型做出来,高手在民间,那些有着精湛技艺的大匠们一定可以推陈出新,很快就能改进设计出更好的产品来。
  赵文成一听就有兴趣,让小厮拿软泥来捏模型,木雕模型麻烦,软泥捏要快,直接在炉子里一烧就好。
  林重阳则拿了炭笔在白麻纸上画线稿,有过硬的素描功底,画样稿还是很有帮助的。
  赵文成的线稿图就是跟他学的,不过林重阳只教过他简单的,其他的就是赵文成自学成才。
  两个木轮子,用一条木凳连起来,初期可以没有脚蹬和链子,但是转向一定要有,否则只能直来直去的很危险。
  坐凳设计得也要舒服一点,免得关键部位受伤。
  他跟赵文成描述了一下这自行车要如何骑,很尴尬地是现在只能坐在上面两只脚在地上交替蹬,类似于滑冰。
  两人商量了一会儿,赵文成笑道:“看起来比做轮椅还简单一些。”他说了一下,句句都指在关键处。
  厉害了赵大哥!
  林重阳继续诱惑他,“虽然不能科举,可我敢肯定凭着这些个发明大哥也可以名垂千古的。”
  他深谙当代人的心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哪怕腰缠万贯的巨贾,也会觉得一个生员比自己高贵。
  他不希望赵文成等不能参加科举的人也被这样的想法拘束,受困于这样的念头会阻碍他们放飞想象力,所以他喜欢用名垂史册来鼓励他们。
  名垂史册,是比读书出仕更加让读书人热血沸腾的事情。
  毕竟天下读书人千千万万,可真正能够留在史书上的,却寥寥无几,非有大作为而不可能。
  这也是那些御史言官们,为什么不怕死地拼命跟皇帝作对,甚至时常出现文死谏的情况,无非就是为了名垂史册!
  如果真的能留名史册,那对他们来说,绝对是虽死犹荣的事情。
  赵文成受到他的鼓舞,自然是灵感爆棚,不断地涌出好点子,当下就迫不及待地细化线稿、部件,跟林重阳商量明儿就动手,让工匠们准备各个部件。
  反正家里的事情都不需要他插手,他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见他已经被自己说动,只不过嘴硬而已,林重阳林重阳知道他已经被自己说动,只不过还有点嘴硬而已。
  接下来赵文成沉迷于做自行车,赵文藻夫妻俩准备三日后回娘家参加林承泽的婚礼,还要准备回京的行李物品。
  林重阳则去了一趟怡园,沈老爷子自然不在的,只有两个老仆在管理园子。
  林重阳一头扎进藏书的地窖里,将那一箱子书又拖出来,翻了一下,把一些理工科类的书挑出来,到时候再跟翰林院的书互相印证,加上他的记忆,争取整理出一套中学课本来。
  六月初二,林重阳和赵文藻夫妇会同了莱州府的林承润一同回到林家堡。
  林承润中了秀才!且名次并不低,这让他觉得林重阳的秀才宝典非常神奇,决定回去对韩兴倾囊相授。
  不过林重阳告诉他只能用来考秀才,举人是不中用的。
  而赵文成到底没忍住,让人收拾他的手稿和宝贝们也跟着来到林家堡。
  林承泽成亲,少不得又是一阵热闹。
  过了六月初十,众人就开始准备出发回京。
  林毓贞、林承泽、王文远、孙机等人要南下,他们就不能再和林重阳等人一路,他们最合理的路程自然是去密州湾坐船抵达胶澳浮山前所,然后坐船从海陆往浙江方向去。
  如今已经是官绅,可以去卫所要求帮助,陶元杰也拿了自己的信物给他们,等去了南方,也可以联络陶家船队。
  到了江南出门还是坐船来得便捷,陶家的船队在各水路来往频繁,也能帮助他们。
  林重阳、林毓隽、赵文藻、陆延、蓝琇、庄继法等人则原路返回京城,与外放的伙伴不同,他们可以带着家眷。
  林重阳没媳妇带,但是他带了爹娘……
  大太太也倾向让他带上郑巧儿,她比他大三岁,懂事体贴温柔,如今也读书认字,带在身边也能照顾他饮食起居,等大一点……
  林重阳当然是拒绝的。
  他还跟林承润韩兴这俩光屁股长大的兄弟灌输一堆一生一世一双人,不娶人家就别睡人家的观念。
  韩兴是举双手双脚赞同的,林承润则有点不解,毕竟家里很多叔伯都有通房甚至妾室的,林毓贞外出做官,就带着通房出去的。
  他不像自家哥哥那样规矩,反而喜好美色,这点更像林中方。
  他甚至还劝林重阳,“巧儿对你一心一意,你又何必非要拒人千里之外呢,再说你都是翰林官了,取号纳小不是很正常的吗?”
  按照规矩,这都应该是标配呢。
  再说现在也不是纳妾,只是通房,等成亲以后再抬成妾也没问题啊。
  林重阳非常严肃地批评他,“哥,咱们读书科举,出仕为官,可不是为了改个号纳个小,反正我觉得一个房头只能容下一个女主人,半个也没得多,不信你看看三爷爷他们家。”
  林承润竟然把这个看做是换官身、穿官服一样的时髦举动,这是很要不得的,“再说了,你这样对郑家姐姐十分不尊重,她是良家女子,你却要她做个通房,以后说不定还要被遣送出去,这不是把她往火坑里推么?”
  林承润有点不服气,“重阳,你这是说自家后宅是火坑?哪有人这样编排自己的。”
  林重阳正色道:“在我看来,任何人的后宅,若是有了妾有了通房,那就是火坑,比火坑还坑人。”
  坑了妻妾坑男人,坑完了继续坑子女。
  林承润如今已经是生员,等韩兴来年若是也成为生员,在县学报到以后就让他们去京城历练,京城花花世界让人乱,他得提前打好预防针,把林承润扭曲的三观给他扳过来。
  听他这样说,林承润虽然还有点不以为然,可仔细一想若是自己亲姐妹那断然不行的,这样看小九是对的。
  小九是状元郎,从小就比自己有主意,那就听他的吧。
  而关于郑巧儿,林重阳并没有什么想法,既没有亏欠也没有多情。
  他向来坚持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事情不喜欢做绝,也不喜欢做太出格,免得会尴尬——有个谭赟已经让他时刻反省。
  无缘无故撩妹什么的,他更不去做,除了老太太他们提一下,他从来没有招惹过郑巧儿,这些年也不曾有过任何举动或者暗示,自然也没有亏欠。
  他相信依老太太和大太太的性子,一定会给郑巧儿找一门门当户对的亲事,将她当林家的姑娘一样风风光光地嫁出去。
  临出发前一天,他在老太太的院门口遇到郑巧儿,依然如从前那样打招呼。
  郑巧儿却没有他那般淡然,红肿的眼眶扑了粉也遮不住,见到林重阳的时候,她强自镇定着,“少爷去老太太那里?”
  林重阳看她要去,就说路过,要去大太太那里,然后就告辞走了。
  拐进角门的时候,他能看到郑巧儿还站在那里,虽然知道她会伤心失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