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美人记-第3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彼时看着还算稳当,不料这十来年不见,竟纵大了孟老姨太太的心。
    冯姑丈有些感慨,只是因着何家买田之事叫孟老姨太太知道了,又在冯太爷耳边吹枕头风,硬说何家置田的银子是他给出的。
    冯姑丈给气的……
    这叫什么事!
    冯姑丈必要在自己赴任前解决了孟家的。
    何姑妈听丈夫这话,就知道孟家又惹闲气了,也是发愁这家子人,道,“太爷是个什么意思,咱们要得了新差使,太爷是不是要跟着咱们一道赴任。”
    冯姑丈道,“我是长子,父亲跟着咱们也是应当的。我已与父亲说过了,我的缺也快下来了,估计是在闽安州。”
    顾不得问公公的事,何姑妈皱眉,“闽安州?是不是闽州港那处?”
    “就是那里,虽有些远,却是一等一的好地方了。”冯姑丈笑,“今上为藩王时还曾就藩闽地,当时的王府就在闽安州,这闽州港还是今上就藩时建的,听说繁华的了不得。咱们去了,也开开眼界。”其实,闽安州当官委实不是特别好当,无他,闽地的巡抚衙门总督衙门都在闽安,可想而知,这知州脑袋上两层婆婆呢。只是,因今上是自闽地起家,且朝中颇多大员都曾在闽地为官,就如小唐大人的父亲,如今的户部唐尚书,便曾任闽地总督。故此,人人都说闽地风水好。就是这闽州知府这么个上头两层婆婆的知府,也不是容易得的缺。
    何姑妈笑,“那可好。”一听这地方,何姑妈就喜欢,说着又有些发愁,悄同丈夫道,“这也不是我多心,倘只太爷与孟老姨太太,太爷是个软性子,孟老姨太太再怎么作耗,也是在内宅,我总有法子看住了她。就是孟狗子,倘他要跟着咱们一道,要是个穷地方则罢了,闽安州这地方,又是这样的繁华,我十分担心孟狗子去了要惹事。”
    “我晓得,你只管放心。”
    孟家的下场就在于,错把冯姑丈当软柿子。
    冯姑丈能从小地主之家一路升到知府,虽则其间有运道的原因,但冯姑丈倘无手段,怕也没如今的地位。孟家觉着有个老姨太太在冯家,就能拿捏得住冯姑丈,这委实是脑袋发懵。
    孟家要有能拿捏冯姑丈的本事,怕早也不是今日的孟家了。
    没几日,孟老姨太太脸上就起了满脸的红疙瘩,那脸哟,当时就把冯太爷吓得不轻。冯二太太也给吓住了,私下道,“跟赖□□身上的皮一般。”
    与孟老姨太太一个症状的还有孟太太,冯二太太直道,“你们俩这是怎么了?”
    两人也不知道啊!
    冯姑丈让管事去请大夫给老姨太太看,还与他爹道,“老姨太太这么着,爹你多担待些。”
    要说冯太爷委实是怂包没胆又无情,想也知道,倘是个有情分的,也不能刚一出妻孝就张罗着纳小,道,“这,这,她这样,我不好耽搁她养病,大郎啊,我还是换个院子吧。”
    冯姑丈叹道,“咱们一大家子住岳母家已是打扰了,如今不好再让岳母帮着收拾院子,父亲不如住到我们这院来吧。父亲住正房,我与媳妇住西厢。”
    冯太爷实在害怕孟老姨太太那张脸,也应下了。
    冯姑丈就让妻子收拾屋子,何姑妈刚把屋子收拾出来没几日,冯姑丈的缺就下来了,正是闽安知州。
    冯姑丈便带着妻儿一家老小,辞了岳母一家,离帝都上任去了。
    至于孟家,孟太太这病,自然是不能跟了去的。而孟老姨太太,很不幸,路上殁了,这也没空送她回乡安葬,便路上埋了。冯太爷伤感了一回,冯二老爷劝不过,只得请他哥出马,冯姑丈劝道,“父亲只管宽心,待过了国孝,儿子再寻两个好的侍奉您。”
    于是,冯太爷的伤感便减了九分,临风怅叹了一回,孟老姨太太自此就消失在了冯家人的记忆中。
    至分别之时,冯二老爷一家要回蜀中老家,冯姑丈一家则是要去闽地,冯姑丈好生与弟弟说了回话,道,“孟老姨太太总算是服侍了父亲一回,虽则她是咱家买的人,族谱没有她的名字,毕竟没功劳也有苦劳。这一百两银子,回去后你拿五十两给孟家,算是给他家报丧了。另则五十两,你先收着,孟家那里,全给他们就全花了。这个,待孟姑娘嫁人时,你给她吧,也是咱家的一点心意,老姨太太生前,最不放心的就是这个侄女了。想来,这也是老姨太太的心愿。”
    冯二老爷皆应了,他是个实诚人,但实诚人有个好处,叮嘱他的事总能说到做到。
    孟太太运道不错,回乡过了两年,脸上的疙瘩渐渐消了。孟狗子则不幸马上风死在一个小寡妇的床上,孝期过后,孟姑娘就近寻了门亲事,嫁了个正正经经的正当人家,听说日子比上不足比下也有余。

☆、第293章 帝都行之二八

何姑妈一家走后,何老娘好几天低迷,没精神,想到闺女还滴了几滴眼泪,一个劲儿的絮叨,“养闺女有什么用哦,一嫁那老远,十来年团聚这么两个月,又不知哪年哪月能见了。”又说沈氏,“你比我有福啊,咱丫头成亲后还住一块儿,多好。”
    沈氏笑着奉承婆婆,“是啊,这还得多亏母亲有见识,给咱们丫头定了阿念。”
    “我是自你大姐这里得来的经验哩。”何老娘十分舍不得闺女走,尤其闺女多好啊,走前还非塞给她五百两银子。她怎么能要闺女这钱哩!何老娘死活不要,闺女说是女婿让给的,这就更不能要啦!结果,不要还不行,闺女死求白赖的要给!不收就要翻脸的模样,何老娘只好收了。
    这事儿,何老娘没跟儿媳妇说,何老娘是跟儿子说的,何恭素来性子温厚,道,“娘不该收姐姐这钱,咱家现在日子还过得。姐夫谋缺怕也没少花银子。”
    何老娘道,“你姐姐非给我不可,我不要都不成。说是给我的零用。”
    既然姐姐非给不可,何恭想着近来姐夫官路也还顺遂,便没再说什么。何老娘感慨道,“我总说闺女没用,到头来,还是闺女体贴我哩。你姐走前还给我买了好些八方斋的点心,我养你这么大,也没见你给我一分银子,也没给我买过点心。还是闺女好咧。”
    何恭硬是给他娘说出罪恶感来,跟媳妇说话时说到此事,沈氏抿嘴只笑不语。何恭道,“你别只笑,咱们倒是商量一下,是不是每月给娘些银钱孝敬?”
    “真个笨的,我问你,以前母亲可说过你没给过她银子的事儿?”这事儿一想就能明白,偏生丈夫这翰林老爷,怎么反倒不明白了。
    何恭还真不明白,摇头道,“还真没有,或者以前娘看咱们年轻,没银钱,就没张过嘴。”
    “这已是猫点门儿了。”叫沈氏说,婆婆纵是性子不同凡流,但有一样是好的,从不觊觎媳妇的私房。沈氏与丈夫道,“亏还是翰林老爷呢,以前相公未当官,家里的产业都是母亲管着,你又哪里有来银子的地方呢。老人家自然不会开口,今相公做了官,有了薪俸,自然与以往不同了。”
    沈氏笑道,“母亲这是在说待发了薪俸,想代你管着呢。你怎么倒笨了,这都没明白?”
    何恭还真没听出来,何恭也觉好笑,道,“娘也是,直说就好。”害他猜个半日。
    沈氏笑,“幸而我还有个闺女,这要是阿冽俊哥儿都跟你似的,以后也叫我为难呢。”
    何恭跟妻子商量,“那以后咱就把薪俸交给娘收着吧,反正她也是一样给攒着。”
    沈氏倒不在意这个,何老娘一向当家人,况自搬来帝都,开销便较碧水县大许多,再加上前些日子家里来人不断,还有自家闺女出嫁,筹办嫁妆,预备喜事,林林总总,都是花钱的事儿。先时又置了田地,婆婆怕是把这些年积蓄都拿了出来,手里想是真没什么钱了。沈氏笑道,“你何曾见我争过这个,我教你个巧宗,下次发了薪俸,先去八方斋买几样细巧点心,母亲爱吃柿饼、蜜枣、栗粉糕、蛋烘糕,然后把薪俸交给母亲收着吧。”家里又没别人,就像丈夫说的,婆婆收着以后也是给他们。
    何恭很是奉承了妻子几句,觉着妻子体贴又明理。
    沈氏笑着受用了。
    沈氏与闺女说起此事时,何子衿也笑了,道,“说来,头一个月发薪俸时,我原是想着家里庆祝一二的,可那时正是先帝热孝,我爹跟阿念见天起早贪黑的哭灵都忙不完呢,也没顾得上。后来冯太爷一大家子过来,家里乱烘烘的,就更没这个心了。其后姑丈谋了缺赴任,又忙着姑丈姑妈赴任的事,还有翼表哥和阿羽,才没住几个月就又早走,薪俸的事就更忘脑后去了。倒是祖母都记着呢。”
    沈氏一笑,问闺女,“阿念的薪俸交你吗?”
    何子衿点头,“当然啦,银子都是我收着的。”
    见闺女牢牢掌握着小家里的财政大权,沈氏就很满意了,教导闺女道,“银子你收着,平日也要给阿念带些零用在身上,这当了差,同僚之间或许什么时候吃个酒喝个茶的也是难免的,别叫阿念在外头窘迫了。”
    何子衿道,“我都是把银子绞好了给阿念放荷包里,一钱的两钱的,三喜身上还会每天给他一吊钱,放着零用。”
    沈氏听后很是满意。
    何子衿回头还同阿念道,“下次发薪俸的日子,你在外头买点儿什么再回来。”
    “买什么?”说来阿念也是个实在的小伙子啊,以前追求子衿姐姐时候还会给子衿姐姐买根簪子什么的,如今成了亲,阿念就是勤勤恳恳当差,然后把薪俸全数交给子衿姐姐来过日子的好男人。平日里身上也会有零用,但如果请客吃饭花多少银子,回家都会与子衿姐姐说的。所以,当子衿姐姐让他买东西的时候,他第一反应就是买什么。
    子衿姐姐就把何老娘那事儿说了,笑道,“娘让爹给祖母买点心,你就买些别的吃食,酱肉什么的都可以。”
    阿念应了,道,“子衿姐姐,咱们不如每月也给祖母些零用吧。”
    “给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