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选前几天,公开出来呼吁要让台湾社会“上升”,不要“沉沦”,暗示支持当时选情落后但印有改革色彩的陈水扁,结果李远哲被视为是陈水扁的人,是成就陈水扁当选的“临门一脚”。
后来,李远哲、王永庆、林怀民发表《我们对“总统大选”的沉痛告白》书,要求台湾大选勿再沦为“口水恶斗,应回归政策辩论”,“开创国家远景及两岸稳定关系”。这三个人分别是学术界、企业界、文艺界的领袖,又都被外界认为是陈水扁的好友,在这竞选的关键时刻,共同表达了对陈水扁的不满和对台湾未来局势的担忧,对陈水扁不啻是浇了一瓢凉水。
2000年 3月 18 日,选举结果出来,其中,民进党的陈水扁和吕秀莲得 4977737票,得票率为 39。3%;独立参选人宋楚瑜和张昭雄得 4664932票,得票率为 36。8%;连战和萧万长得 2925513票,得票率为 23。1%;独立参选人许信良和朱惠良得79429 票,得票率为 0。63%;新党候选人李敖和冯沪祥得 16782票,得票率为 0。13%。由这组数据可以看出一个极其残酷的事实,连战和宋楚瑜瓜分了国民党的选票,如果不是国民党的这次分裂,那么,理论上国民党便可以得到 59。9%的选票,甚至更高。正因为他们的分裂,造成了选票被摊薄,使得两人的选票,均未超过陈水扁。
同样的事,如果是发生在美国选举中,因为所有参选人都未通过半数,那是需要重选的。即淘汰掉两个得票率低的候选人,剩下三个候选人再进行一次补选。真的出现这样的补选机会,那么,陈水扁又是一个必输的局面。只是当初李登辉制定的是“公民直选”,并没有规定胜选者一定要超过半数。所以,陈水扁胜出。
相比而言,民进党也有分裂,却未能造成影响。民进党主席许信良,和宋楚瑜的情景颇为相似,他有意参选可是未能获得党内提名,结果他宣布退出民进党,以独立参选人身份参选。这件事无论是对于国民党还是宋楚瑜,都是一件好事。可是,他们只顾着打窝里斗,却没有好好利用民进党的这一分裂。相反,民进党的陈水扁,却充分地利用了连宋分裂。更加上李登辉在暗中支持,单从选举策略上看,陈水扁确实是棋高一着。
至于新党推出的候选人李敖,他的选票原本应该还多一些。只是李敖其人,看问题极其敏锐,他早就看清了李登辉的真实面目,对于国民党无中生有借“兴票案”打击宋楚瑜的行为极度不满,加上他深知宋楚瑜的能力远远胜过连战和陈水扁,他如若能当选,是台湾之福,所以到了最后关头,李敖要求其支持者将选票投给宋楚瑜。这也是宋楚瑜在遭到“兴票案”重击之后,仍然以高票落败的原因之一。
结果出来的当天晚上,数千国民党老党员及民众彻夜聚集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大楼前,要求李登辉立即辞职,为连战宋楚瑜落选负责。愤怒的群众向国民党中央党部大楼投掷鸡蛋和石头,在大楼墙壁上贴满要求李登辉下台的标语,他们斥责李登辉出卖国民党,“弃连保扁”,“耍两面派手法”。
民众的指责并非无的放矢。实际上,早在此之前,便有人指出,李登辉暗中在支持陈水扁,只是这一声音一直被李登辉强行按住。
2000年选举的失败,客观上加强了国民党内的团结。国民党人猛地醒过来了,看清李登辉的真实面目,就是要搞垮国民党,而国民党如果仍然像以前那样窝里斗,不出几年,便会彻底崩溃。所以,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站出来,要对国民党进行大手术。这个手术的第一步,便是要从大“党贼”李登辉手里将权夺回来。
李登辉见国民党并没有完全垮,甚至有重新整合的迹象,便紧紧地抓住党权,不肯松手。为了稳定局势,他向外宣布,将于半年后的 9月考虑辞职。可民众不答应,要求他立即辞职,并且表示:“李登辉不下台,我们天天来。”
由于连续多天的集会,对台北的秩序造成了很大影响,身为台北“市长”,马英九是最为着急的。他一贯认为,即使是集会,也应该依合法程序,而这次反李登辉的集会,可说突然而起,并未经审批。在这次选举中,他本人是力挺连战的,这倒不是说他对宋楚瑜有什么特别意见,只是他作为国民党员,没有别的选择。可李登辉从中所做的小动作,他是看在眼里,厌在心中。对于李登辉其人,他早已经看透了,并非今天才知其面目。即使如此,出于“市长”的职责和本人对于“法律”的执着,他仍然认为,反李行动,应该合法而且有节制,所以,他亲自去见那些示威者,劝说他们离开,并且答应将他们的意见向李登辉面呈。示威者将一封抗议声明交给马英九,随后,马英九拿着这份声明前往李登辉官邸,请求见面。
对于所有这一切,李登辉其实在家中通过电视直播看得一清二楚,他对马英九早已经不满意,此刻更是怪他多事。因此,当马英九到达,通过侍卫请求接见时,李登辉对侍卫说:“你告诉他,我已经睡了。”事后,李登辉又对记者说,其实,当时他通过电视看到了一切:“我才没有睡,我们全家都在看电视,我才不见那只狗。”从那以后,马英九又被人叫做马英狗,出处就在这里。
李登辉和马英九结怨之深,可以从后来的一件事中看出。2002年,马英九竞选连任“台北市长”,选战打得最激烈的时候,一向批马的李登辉,突然表现出高姿态,委托台湾新闻社社长杨宪宏将他新写的一本书《慈悲与宽容》送给马英九。此消息一出,台湾媒体纷纷指出,李登辉此举,意思明显,他是在“送输”。对此,李登辉不作任何解释,算是默认了。
由于 2000 年“大选”之后,倒李运动持续了很长时间,真正是民怨沸腾,李登辉无可奈何,只得于选举之后的第 6天在临时中常会上宣布辞职,由连战暂代党主席一职。和他一起辞职的还有中央党部正副秘书长黄昆辉和黄正雄。
李登辉虽然已经辞职,但国民党所受到的伤害已经无法恢复,国民党成为在野党的事实,也已经无法改变。尤其是辞职之后,李登辉的台独面目完全暴露,他开始公开支持陈水扁,并且在国民党内四处活动,制造更进一步的分裂。国民党忍无可忍,宣布开除李登辉党籍。李登辉似乎突然间轻松了,不必再死抱国民党党纲了,进行“台独”活动更加的频繁和卖力,不久便组建了一个“台独”政党。
蒋经国若泉下有知,不知该作何感想。
第七章:2004年的台湾“大选”
连宋竞选班底总干事2000年大选失败后,宋楚瑜公开组党,原国民党阵营内部一大批拥护宋楚瑜的党员加入了亲民党。此事对于国民党来说,是又一次重大打击。而陈水扁掌握了台湾的最高权力,心里也清楚,他的获胜,完全是侥幸,在四年任期内,如果不彻底打垮国民党,那么,国民党必将卷土重来。因此,他抓住了“执政”的有利条件,主要精力不是放在理政以及发展台湾经济上面,而是放在打击国民党,制造族群对立方面。
陈水扁打击国民党最为重要的一件事,便是限制党产。
由于宋楚瑜所掌握的那笔政治资金的曝光,加上后来陆续公开的李登辉转往国外的大笔政治资金,引起了台湾民众的不满,陈水扁趁机要求登记党产,分清哪些财产可属于国民党,哪些应该属于“国家”。如此一来,原来属于国民党的大量党产被收回,国民党的经济来源从此断绝。由于经济上陷入困境,国民党内许多的党员自动脱党。而趁此机会,民进党则快速发展,几年间恶性膨胀,成为台湾第一大政党。
这种形势,无论对于国民党还是亲民党,都是异常严峻的,国民党和亲民党原本就是一家,此时,一些有识之士看到了危机,开始发出整合的声音。
2004年,又一届“大选”到来之时,国民党和亲民党两大党魁都意识到,两党合则有可能赢,分则必输无疑,因此,连战和宋楚瑜出现了联合,两人配对参加“大选”。马英九出任连宋竞选班底的总干事,成为这次选举的重要人物。形势一片大好。
第一次成为执政党的民进党在陈水扁上任后发现自己寸步难行,许多事件的处理方法备受争议。特别是在核四问题中,陈水扁政策的改变让大多数人措手不及,他被猛烈抨击是言而无信,甚至一度面临被国民党议员提案弹劾。在陈水扁作出让步,宣布将续建核四之后,危机才解除。
扁政府的“内阁”成员亦更动多次:“行政院院长”一职,陈水扁最早希望由在大选中助他一臂之力的中央研究院院长李远哲担任,但是在李远哲拒绝后提名国民党籍的前“国防部长”唐飞担任阁魁,唐飞在三个月后因核四的分歧辞职,最后由民进党籍的张俊雄接任:“教育部长”最早是由阳明大学校长曾志朗出任,但此人又因使用汉语拼音及教育改革的问题而在 2年后辞职。
陈水扁上台之前,许多人认为应该让民进党人上台,以取代已经执政达 50多年、腐败的国民党。但是在陈水扁上台之后饱受争议,主要是批评他言而无信、竞选期间许多承诺跳票等。而在所有攻击陈水扁的人士中,最严厉的却是早先出身民进党的人士,包括在党内初选时落败、之后退党的民进党前主席许信良以及陈文茜等人,他们对陈水扁批评的程度,可从他们在 2004 年台湾总统大选中挺身反扁的言论中得知。陈文茜表示,在有关三通的问题上,陈水扁曾 14 次表示强烈地支持并承诺尽快处理,可又有 7次表示强烈地反对,认为危及台湾国防安全。
在执政三年后,陈水扁执政引起很大争议,有人批评是“从当选的那一天起就为连任做准备”。陈水扁早前反对党政合一,上台后却又兼任民进党主席,而且压制党内反扁势力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