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易对象的第三产业在那种国度里就越难发展。
图2–7 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依赖于开放的新闻媒体
图2–7 给出在2002 年时三组国家的第三产业占其GDP 的平均比重①。一般讲,第三产业
占GDP 的比重越高,说明该国的第三产业越发达。由图2–7 可见,新闻媒体最自由的国家其第
三产业也最发达(平均占GDP 的62。39%),媒体最不自由的国家其第三产业最不发达(占GDP
的48。49%)。
为了进一步依靠107 个国家的数据验证我们的命题,我们再以1990 年的新闻自由评分、1990
年的人均GDP 以及那时候的法治水平作为起点解释变量,然后用这些变量来解释从1990~2002
年间不同国家的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工业)年均增长率之差。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国家的第
三产业与第二产业在这12 年间的增长速度有差别,那么,我们想知道这两个产业的增长速度差
到底跟起初的制度因素和人均GDP 有无关系。这种回归分析比图2–7 中所作的相关性分析更能
帮助我们得到关于因果关系的结论。回归分析的结果是:1990 年新闻媒体越自由的国家(或者
是越富的国家),?随后的年度中其服务产业相对于工业增长得越快。因此,一个基本的实证结
论是:如果一国的新闻媒体不开放,那么其制度环境相对更适合发展制造业工业,而不利于发
展第三产业。这一实证结果跟我们的理论命题完全一致。
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4)
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作者:陈志武2008…10…29 03:15
除了新闻媒体这一制度机制外,我们也可以分析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与产权保护的关系。根
据一国对产权保护的程度我们先把各国分成三等份组,然后将每组国家在2002 年第三产业占
GDP 的平均比重放在图2–8 中。图2–8 表明,产权保护最好的国家,其第三产业也最发达(占
GDP 的64。90%);而产权保护不好的国家,其第三产业最不发达(占GDP 的52。47%)。前面谈
到,制造业与第三产业对产权和合约权益保护有着不同程度的依赖性,制度资本欠缺的国家不
利于第三产业发展,图2–8 从产权保护的角度也证实了这一结论。
图2–8 产权保护与第三产业的发达程度
最后,图2–9 比较中国与印度的第三产业发展情况。在1980 年,印度第三产业占GDP 的
36。6%,中国第三产业占GDP 的23。8%。但到了2002 年,这两个比重分别为50。7%和27。5%。
同一期间,印度的第三产业在其经济中的分量增加了14。1%,而中国的只增加了3。7%。一方面,
这说明中国并没利用制造业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带动第三产业的同步或更快步地增长,没能发挥
出更大的内生增长潜能;另一方面,中国与印度在同是人口众多、劳动力廉价的条件下,各自
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发展相应的行业:中国选择了制造业,而印度则利用其相对的制度资本优
势发展服务业。
图2–9 中国与印度的第三产业历年占GDP 比例
为什么强调第三产业?
说到这里,一个自然的问题是:为什么在第三产业对制度机制的依赖性这么强的情况下还
要推动制度改革来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答案在于两个方面:首先,制造业的经济增加值低、利
润率低,是“硬苦力”活,而服务业的增加值和利润率相对要高。其次,第三产业是经济持续增
长、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化的关键点所在,靠“硬苦力”的制造业是无法在国际竞争中获取更大份
额的。而且,在当今世界上决定一国竞争优势的已不再是自然资源的多少、土地是否肥沃宽广,
而是取决于你的制度机制是否最有利于市场交易的发生、使交易成本最低。在现代运输技术、
通讯技术出现之前的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早期,跨地区经济市场还没完全形成,那时的市场交
易可能依赖道德规范、习惯法即可,有没有新闻媒体(更不用说开放的新闻媒体)、有没有可靠
的正规司法可能并不决定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竞争优势,那时“地大物博”决定竞争优势。
但今天不行了,在全球化的国际市场交易中与你交易的不再只是熟人、本地人,而越来越多的
是外地陌生人和外国商人。道德规范、习惯法已不够用了,只有可靠的正规司法和开放畅通的
新闻媒体才能促进交易更高效地进行。
通过以上的讨论以及所看到的多国综合经验,我们不仅认识到中国改革的下一步应该是什
么,而且也说明了为什么中国过去二十几年的改革成功不但没有挑战制度经济学的核心命题,
反倒更加显示出制度经济学对于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指导意义所在。
什么妨碍我们创业?(1)
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作者:陈志武2008…10…29 03:15
个人创业在哪里都艰难,在中国做“民营”创业则更难。一方面,各种融资途径对民营企业
基本都是关着的,银行贷款优先给国企,上市融资首先让国企,时下升温的企业债券融资也是
只允许国企。在民营企业以高价受让国有股、法人股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后,它们又被指责
占了“便宜”;另一方面,民营企业面对着众多难以逾越的行政审批壁垒。据最近的报道,国务
院清理出现有各类行政审批项目共4 159 项,第一批将被取消的有800 余项,但还会剩下3 300
余项。按照茅于轼教授的话说,我们中国人是世界上最不怕苦、最不怕脏、最勤奋的民族之一,
可我们还是这么穷。为什么?“因为人们的劳动没有用在生产上,甚至用在了抵消别人劳动成果
的努力上;更因为各式各样的浪费普遍存在,耗掉了社会巨大财富,可是每个人对此又无能为
力(茅于轼语)。”
那么,在中国创业为什么这么难?中国的创业生态环境到底如何?这里我们不妨以公司注
册、开业手续为例,来证实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差别,说明中国的创业环境。从这种比较中,我
们也可以看到为了使中国企业具有国际竞争力,企业家们和公司首先不应该受到比“国际标准”
更多的束缚。如果中国企业被行政管制捆得紧紧的,而其他国家的竞争对手又不受那么多的管
制,它们怎么能有更好的竞争力呢?
公司注册与审批程序
创业的第一步是注册一个公司以及走过所需要的行业准入和审批程序,得到各种执照和审
批后才可正式开业。在不同国家,开业后受到的行政管制差别也非常大。在法治好的国家,除
非政府行政部门能证明你有违规行为,否则无权在到期前吊销你的营业执照;在法治差的国家,
即使你拿到了营业执照,公司也会始终面临被不清不白地吊销营业执照的可能,在那里,行政
审批和被随意的管制是一场“持久战”。
由于不易收集各国对已经开业经营后的公司的行政管制数据,我们还是主要以公司注册、
审批程序的过程为比较对象,因为如果一个国家的注册审批程序很长、费用很高,那么它对一
个公司开业后的行政管制通常也会很多。正是由于这种正相关性,我们基本上可以从公司注册
审批的难易看出在一个国家创业的难易。
在2001 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哈佛大学的LaPorta 与Shleifer、耶鲁大学的Lopez…de…Silanes
和世界银行的Djankov 4 位教授对85 个国家的情况作了系统统计,算出在每一国家从开始注册
公司到可正式营业之间平均必须走过的审批步骤数、完成全过程需要的天数以及注册申请费用。
为方便比较,我们只挑选出其中步骤最少和最多两个极端的国家(地区),再加上中国内地、中
国香港和中国台湾。
图2–13 给出11 个国家和地区从注册一个公司到开业平均所必经的审批步骤数,以加拿大
最少(2 步)、意大利最多(11 步),中国内地则需要走过7 道关。当然,对于一个申办中的公
司,这些步骤具体多少跟所开业的行业和地区有关,有的会多于平均数,有的会少些。此外,
这些步骤数是根据官方正式文件确定的,不包括那些随意增加的行政审批要求。从这些官方公
布的注册审批程序看,在中国的开业步骤似乎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图2–13 从公司注册到开业所需经过的审批步骤数
可是,审批步骤数仅反映了书面文件的要求,实际运作的过程可能会长短不一,尤其是不
同国家的政府机构效率千差万别,同样内容的审批在不同国家所需的时间会大相径庭。图2–14
给出在这些国家(地区)从申请注册公司到开业平均需经历的工作日天数,加拿大最快(只需2
天)、意大利最长(121 天),在中国内地需111 天。按每年250 个工作日计算,在中国内地和
意大利的创业者平均要等待半年左右才可注册好一个公司并开业。当然,这些时间也是根据一
般情况估算的,在具体个案中会因各种原因拖延、重复提供资料等使审批程序可能更长。
图2–14 从开始申请注册到开业,新公司所需等待的天数
判断在一国创业难易的另一指标是得到各种审批、执照所需支付的费用。这个数字很难精
确计算,因为执照审批正是许多腐败、“寻租”活跃的地方,创业者为此支付的成本通常以多种
形式出现,难以找到公开数据。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腐败越严重,隐性创业成本就越高。由
于这些隐性成本无法估算,这4 位教授只好根据官方公布的各种注册、执照申请与审批费用等
作粗略判断。图2–15 给出11 个国家和地区的情况,这些显性的注册审批费用在美国、中国台
湾、英国、加拿大均不到其人均年薪的1%,而在中国内地这些显性费用占人均年薪的11%,在
意大利占25%。
什么妨碍我们创业?(2)
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作者:陈志武2008…10…29 03:15
图2–15 为完成公司注册和各审批步骤,所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