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随笔年度佳作_耿立-第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每天酒池肉林歌舞升平,极尽奢华。一路上,杜甫看到民生凋敝,不少家庭的柴米炊事已经难以为继。等到他风尘仆仆回到家里,却听到一声声号啕,原来他的小儿子刚刚饿死,令他痛苦万分,吟出了这惊天地泣鬼神的悲愤——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再难述。

  ……

  入门闻号兆,幼子饿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这时,唐王朝正悄悄酝酿着一场风暴,当初扮演襁褓之中婴儿而被杨玉环认作干儿子的安禄山正在范阳起兵作乱。虽然交通不畅,信息不通,长安一带还未得到消息,但诗人已经感觉到王朝已经危机四伏,一场大灾难即将来临。

  这就是诗人的嗅觉。

  杜甫深深体会了那个时代的腐败,他早就在《丽人行》里将上层社会的穷奢极欲展现得无以复加,同时,也以明察秋毫的慧眼将杨氏兄妹暧昧而肮脏的关系抖漏得“杨花雪落”一般。犹如树高千丈枝繁叶茂的盛唐,诗人只要一看它那腐烂的根,就知道一个王朝面临的危机。

  诗人的预感格外准确,尤其以晚唐到来时为最——

  许浑说: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杜牧说: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李商隐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正是一个王朝走向彻底没落的征兆,是一代士子们最不甘心的叹息和沮丧。

  但诗人不同于医生,面对一个走向没落、走向垂死的王朝,诗人学不会“保守治疗”。他们“叹息肠内热”,他们期待“长风破浪会有时”。他们是最多情的一群人——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但文弱的诗人全然不能救世,他们就将眼光下移,为受苦受难的黎民奔走呼号,于是就有了杜甫的“三吏”、“三别”,就有了白居易的《秦中吟》

  和《新乐府》,就有了李绅的《悯农》,就有了李商隐的《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就有了杜荀鹤的《山中寡妇》和聂夷中的《咏田家》。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党争倾轧。苦难深重的时代,让诗人品味到人生的艰险与辛酸,但悲天悯人的情怀却使他们不能忘怀挣扎哀号的苍生,于是他们一并将自己随着苦海而浮沉,他们将自己多情而善良的心浸泡在人世的苦酒里,流着自己的泪水,却每每努力尝试平慰他人心中的伤痕。

  所以说,唐朝诗人的幸福不仅体现在他们的欢乐上,也更多地折射在他们的痛苦上。他们的痛苦是那样真切感人,就像我们也情同身受,心心相通。

  唐朝诗人,他们以自己的诗眼超越了时代,以自己的多情获得了生命。

  真让人羡慕他们。
WWW。xiAosHuoTXT。t(xT小说〃天;堂



第78章 我总是无法缓和自己的呼吸


  尉克冰

  一

  二爷叫尉新泉。1948年4月,他永远走了。那年,他17岁。

  战争,夺去了他年轻的生命。

  前段时间,我无意中在老家发现二爷两本日记。一页又一页的纸,被时光打磨得斑斑驳驳,被岁月点染成了暗黄色。二爷就安睡在日记里,不曾离去。

  真不敢相信,那些日记是二爷10岁时写的!单看那隽秀挺拔、苍劲有力、飘逸灵动的毛笔小楷字体,都无法想象它们出自10岁少年之手。更不用说,读到那些文采斐然、思想深刻的文章时,我有多么惊奇诧异,又是如何扼腕叹息。

  我小心翼翼地翻阅着那一张张泛黄的宣纸。战乱是那个年代的音符,灰暗是那个年代的底色。入侵者的罪恶,就是以野性的占有欲望和蛮霸的抢掠争夺,破坏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和平与安宁;就是用血腥的欺辱和压迫,撕碎人民对于美好和幸福的憧憬。年幼的二爷,就是在硝烟滚滚和炮火隆隆中坚韧地求学,就是在残酷现实与渴望和平中求得生存。

  二爷的日记,字字如泣如歌,打落在我心头。

  二

  “现今,正在世界纷乱、国际惶荡的时候,物价腾贵,谋生艰难。我所在学校使用的笔墨纸砚,比别处价高。我手文钱缺乏,着实痛苦。为此,我少写些字。一天两张大楷,一张小楷。此外,一篇纸也不能浪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战乱中的孩子早成熟。一个年幼的孩子,弱小的肩膀怎能担起那样的艰难和苦痛?可是,他却能!尽管那样苦涩,他却丝毫没有动摇求知的信念。他怀着高远的志向,迈着坚毅的步伐,一次次在超越痛苦中,寻求目标,获取生存的快乐。

  “我们做事,要立志向,养成忍耐的性格。好逸恶劳绝不会有什么成就。

  汉朝匡衡,凿壁借光,多么坚韧耐苦。现在,我们坐着杌子,在教室里,如果不好好读书,对得起家长吗?”

  一篇小小的日记,折射出二爷发奋读书的决心。他乐观地与汉朝的匡衡进行对比,怀着积极的心态读书,又是多么值得生活在安逸中却滋长着惰性的年轻一代学习!

  二爷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农民的拮据,农村的穷困,农业的落后,民生的凋敝,他尽收眼底。他在日记中写道:“其实,农村生活是一种最辛苦,也是一种最愉快的生活。我们假使将农村组织进行改良。那么,农民自然安居故乡了。”他时刻体恤着农人的艰辛与不易。他真正懂得“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的真谛。

  一个人,在苦难生活中,关注的不是自己,而是劳苦大众,这个人就是道德高尚的人,他有着至高的境界。二爷正是这样。底层的苦难永远胜过他个人的苦难,底层的痛楚永远胜过他个人的痛楚。他在日记中多次将矛头直指大地主们,一针见血指出他们的剥削本质:“我要劝大地主们,你们不耕自食,还不发些慈悲,减轻些田租?”

  国有内忧,更有外患。外邦入侵,山河破碎,满目疮痍。二爷心事凝重,紧锁眉头,将小拳头攥得咯吱吱响,恨不得自己能奔赴前线,横刀立马。可是,他太小了。他只好在茫茫夜色里呐喊呼号,让幼小而悲壮的声音回荡在广阔苍凉的穹宇间。

  “国为公共的,不保不可。虽云保国,而需忠勇,还要同心。如此,国家何不安哉?”“两鸡斗时,四目对射,至死不退,非常勇敢。国家的兵若能如此,我国何能亡?”这些文字,集中反映了二爷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同心协力、奋勇顽强、驱赶外邦的强烈主张。饱受战乱之苦的二爷,多么渴望和平!他希冀这个世界没有压迫,没有欺凌,充满民主和平等,充满温暖与和谐,成为一个欣欣向荣的大家庭。可是,他是不幸的。他的时代,充满了动荡不安,充满了惊悸惶恐,充满了深重苦难。

  然而,他没有厌世,没有抱怨,没有回避!他用自己坚强的理性和顽强的斗志,直面现实!

  亡国之痛,如一把利剑刺进二爷的灵魂里。他暗暗下决心,既要习文,也要习武。他要练就一副强壮的体魄,驱赶外邦,报效祖国。每天,天还不亮,他就起床练功了。耍刀,舞枪,挥拳,弄棒,他样样精通。为了练习臂力,他每天早晨都要反复抓举一块重五十斤的石锁,没过多久,他用一只手就能将它轻松举过头顶。他刻苦练习跳跃本领。一米多高的平台,他双腿齐跳,纵身而上;两米宽的壕沟,他腾空而起,一跃而过。他结实健壮的身体里,积蓄着无限的能量。

  泱泱大国,几亿民众,岂能卑躬屈膝,做亡国之奴隶?保家卫国,是二爷的信念。信念的力量是惊人的。信念在他体内,像一座火山,也许会暂时沉默,但只要是火山,一定会证明自己的热和光,证明爆发的震撼。只是,这需要时间!

  忍看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他痛心疾首,怒不可遏,奋笔疾书,言犀语利。可惜,他只是个孩子。尽管一腔郁郁如裂帛,但,没有人能听得到他呼号的声音。他只能饱蘸着忧伤的泪水,把孤独和愤懑写进自己内心深处。

  冷酷绝情的时代,将二爷读书报国的美好梦想,一点一点,撕成碎片。

  那一刻,我听到二爷肝肠寸断的悲泣声。

  “光阴似水,不知不觉,我已读书三年了。我心实愿升学。可惜,家庭狭小,经济困难,父母不叫。我无奈何。只得安慰自己做商,发展吾国之工商业。”

  读书,报国。报国,读书。他从未动摇过这样的信念。可是,战争,贫穷,这两个可恶的凶手让二爷的理想难以为继。“家庭狭小,经济困难,我无奈何”,这几个字,字字如刀,划在我的心口。

  1941年冬季的一天,二爷上了他最后一节课。那天晚上,二爷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他实在不甘心啊,他不能就这样一事无成。而中途辍学,碾碎了他童年的梦。自己面前,巍然耸立着几座难以攀越的大山。路,被阻断了。前方,已经行不通。

  那就绕过去吧!“发展吾国之工商业”,同样也能做成伟大的事业。他是那样坚定,尽管这种坚定里透出几许无奈。

  三

  1945年9月,家乡解放,日本侵略者被彻底赶走了。全中国都在庆祝抗战的胜利。二爷高兴得在街上狂跑着,呐喊着,跳跃着,放着鞭炮,唱着歌儿。

  那年,二爷14岁。经人介绍,他去了一家中药铺做小伙计,负责抓药。

  他个子小,够不着上面的药抽屉,就站在凳子上。尽管如此,可他做起工来,毫不逊色于大人。郎中的字多数写得龙飞凤舞,他也能辨认清楚,从没出现过任何失误。待到不忙的时候,他还能帮老板打理账目,噼里啪啦,打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