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融幻象-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税收”。

金融幻象 第一部分 经济运行与财富分配(1)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在发展,简单来说,就是随着时间的前进能够生产出越来越多的东西。现代经济流行使用GDP统计经济增长,用货币总量来衡量经济中的最终产品价值。GDP数量的增长反映了经济体创造最终产品的能力在增长。但是GDP统计是以货币总量来衡量经济体的真实规模。事实上,如果不是用货币计量来统计经济,用实物根本无法统计经济总量。我们无法把一吨钢和一顿水加起来,无法把一件衣服和一台计算机加起来,所以直接使用实物根本无法统计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

    经济体中产品生产出来之后,有三个去处,一个是满足消费需求,另外一个是转为投资品成为未来的生产能力,还有一个去处就是出口。所以,GDP最终会体现为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假定货币价值恒定,被消费掉的产品消失了,被用作投资的产品未来会产生更多的产品。如果没有货币因素,出口应该会换来等价的进口,相当于产品换了一个形式,但是本身并没有消失,最终的去向依然是投资或者消费。

    如果货币和汇率因素考虑在内,经济增长可能只是货币现象,即经济体产生的产品总量并没有增多,只是货币总量增加,最终结果是物价上涨,但是统计到GDP中表现为GDP总量增加,经济只是在统计层面上在增长。如果一个经济体出口多,进口少,最终应该换回来别国的财富。在纸币体系确立之前,黄金和白银等实物长期作为国际贸易间的财富转移标的物。但在目前经济下,国际贸易盈余换来的只是纸币外汇。

    如果一个经济体长期保持一个不断上升的外汇储备,就必须增发国内货币置换出口企业的外汇盈余,所以净出口对经济体来说实质上是经济体消耗的产品减少了,但是货币却增多了;出口拉动型经济更接近于一种货币现象。如果汇率被刻意低估,那就意味着出口经济体拿更多的东西换更少的财富,赔得更厉害了。如果汇率可以自由浮动,净出口经济体的货币应该是缓慢上升,直到经济体出现进出口平衡。

    经济体中的财富是存量。财富的表现形式很多,简单来说,一切有价值的物品都是财富,包括消费品和投资品两大类。生活中以使用消耗为目的的各类物品都可以称为消费品,而生活中以获取未来现金流为目的的物品可以称为投资品。真实的经济增长体现为财富的增加,例如增加了一家工厂,增建了一座房子,富余了更多的黄金等等。

    如果不考虑货币因素,经济体中财富增加表现为经济体中物品总量的增加和总价格水平的上涨。GDP增加了,意味着经济体可以生产更多的消费品和投资品。不过,加入货币因素之后,情况就复杂多了。在经济不断发展时期,如果货币的增加速度没有超过经济体生产效率的上升速度,通货膨胀就不会发生。但是,如果货币的增加速度超过了经济体生产效率的上升速度,通货膨胀一定会发生,表现为投资品和消费品价格上升。通货膨胀一般先发生在投资品领域,因为资产价格对货币的反应更为灵敏,等到零售消费品价格上涨的时候,通货膨胀问题已经很严重了。现代中央银行一般根据消费品价格指数的涨幅来调整利率,所以反应永远是滞后的。通货膨胀是现代经济的常见现象。我们将在下一章详细分析货币与通胀。

金融幻象 第一部分 经济运行与财富分配(2)

    按照参与经济财富分配过程的角色来分,经济体大致有四类人,老板、打工者、政府和纯消费者。老板出资组建经济机构以资本回报的形式获得财富分配,打工者出卖劳动力以工资收入形式获得财富分配。政府既不出资也不出卖劳动力,但政府依靠国家暴力提供服务(例如国防安全、公共安全等等)获得财富分配权,政府以税收和收费形式参与财富分配,综合税率是政府分配财富的比例。我们可以把黑社会作为非法政府来看待参与财富分配过程。纯消费者是指完全依靠别人生活的人,例如小孩子和老人,他们只消耗财富,不生产财富。

    因此,经济体中财富分配的核心问题很简单,就是资本回报率、工资费率和综合税率的高低问题。因为经济体创造的总量财富是给定的,所以三个比率中有升高的,就得有下降的,不可能出现三个同时升高的情况。在政府综合税率既定的情况下,资本回报率越高,相应地雇工的工资费率肯定会下降;如果员工的工资费率不断上升,那么资本回报率自然会不断下降。因此经济增长带来的财富增量分配可能不公,但是总量并不会因为分配问题而减少,只是集中到少数人手里而已。

    问题是,政府综合税率、资本回报率和工资费率是如何决定的呢?

    政府的综合税率主要取决于政府的收税能力,收税能力由政府的强制管理能力和政府间的竞争决定的。法币体系下,政府的综合税率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比较隐晦的铸币税,第二部分是其他实体税费,例如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等等。政府垄断货币发行权征收铸币税,货币发行量越大,通货膨涨率越高,政府征收的铸币税就越高。政府通过税收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无偿”直接收取其他实体税费。一般来说,*政府的增税必须经过议会同意,故增税能力相对较弱;专制集权政府的增税能力就比较强;而*政府的增税能力在理论上是无限的,*政府不但可以获得所有增量财富,甚至可以直接抢夺居民的存量财富。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政府因为巨额军费开支导致财政面临崩溃,物价飞涨,当时流通的货币——法币失去信用。为了掠夺民间财富,1948年8月19日国民政府以总统命令发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规定自即日起以金圆券为本位币,发行总限额为二十亿元,限11月20日前以法币三百万元折合金圆券一元、东北流通券三十万元折合金圆券一元的比率,收兑已发行之法币及东北流通券;限期收兑民间所有黄金、白银、银币及外国币券;限期登记管理本国居民存放国外之外汇资产。这个紧急处分令抹掉了国民政府跟黑社会的最后一点区别,等于直接拿枪对着老百姓的脑袋说:要钱还是要命?

    政府拿国家暴力做后盾,往往喜欢多征少干,好在政府头上有两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把是*选举,另一把是暴力革命。如果政府征收的税收超过居民的承受范围,革命或者*选举推翻政府会成为百姓的选择。即便不出现推翻政府的行为,如果百姓发现自己交的税收高而获得政府服务中充满假冒伪劣产品,他们会用脚投票——迁移。如果一个政府管辖的居民不断迁移,势必导致税基缩小,政府只有两个选择,一是降低税收提高服务水平吸引居民回流,二是限制移民继续提高税收直到政府被推翻。理论上,现代社会交通方便,信息通畅,居民很容易选择迁移对抗政府的高税收。这样一来,政府之间事实上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获取更多的税收资源。政府间的竞争保证了政府税收不会泛滥。像北朝鲜那样通过限制居民流动强行维持高税收的做法是不可能长久的。

金融幻象 第一部分 经济运行与财富分配(3)

    工资费率取决于劳动力供给和人口结构。如果不考虑残疾人等特殊人群,人通常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人能贡献的劳动力价值和获得的报酬(人的消费总量)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即多劳不一定多得,而少劳也不一定少得。我们可以用如下曲线大致来表示人一生的劳动贡献和消费。

    人的一生都是消费者,所以虚线(消费线)与X轴之间的面积代表了人一生消费的总价值。绝大部分人在20岁…60岁之间是劳动者,所以人的劳动贡献总额是实线与X轴之间的面积。不考虑货币因素,如果虚线与X轴之间的面积等于实线跟X轴之间的面积;那么劳动者对社会的净贡献量为零;假设所有的劳动者都实现了两者面积相等;那么社会就停止进步,达到了产出和消耗之间的均衡。如果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实现消耗大于劳动贡献;社会的存量财富就会不断减少,社会最终会消亡,因此在一个社会中只能是部分人实现劳动贡献小于消费。事实上,绝大数情况下,劳动者的消费总价值都是小于劳动贡献总价值的;差额部分成为了总资本回报率的一部分,这个差额正是社会进步的关键;所以领导人讲话时反复强调,有了全国人民的奉献才能有国家的今天,这倒是一句大实话。

    一个经济体的劳动工资费率取决于个人消费总量和劳动力供应水平。如果一个经济体的个人消费总量和水平都比较低,年轻劳动力人口供应充足,而劳动力人口未来的养老成本被忽视,那么这个经济就具有明显的劳动力价格优势,也就是所谓的“人口红利”。正常情况下,“人口红利”的存在肯定会拉高经济体资本回报率水平和政府综合税率,经济发展速度会显著高于没有“人口红利”优势的经济体。但是,随着劳动力人口年龄增长、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个人消费的水平和总量都会上升,所以理论上劳动力价格应该上涨。当一个经济体的劳动力人口不断老化,劳动力价格就会持续上升,资本回报率就会下降,经济发展速度会下降。当经济体中劳动力价格接近甚至高于劳动力贡献时,经济体进入“人口负利”时代。如果要继续维持“人口红利”,经济体只能采用延长劳动力劳动时间(例如延长退休年龄)、降低劳动力消费水平(例如降低养老金水平和医疗福利等等)的办法,但劳动力往往会极力反对这些做法,因此一旦度过自然“人口红利”时代,经济体的资本回报率必然下降,经济发展速度必然放缓,进入成熟社会时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