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了非常高兴。不久让苏颂任淮南转运使 (负责淮南路的财赋,有督察地方
官吏的权力)、召修起居注,知制诰(负责起草政令)、知通进银台司(负
责天下奏状案牍)、知审刑院。
当时知金州(治所在今陕西安康)张仲宣犯了贪污罪,法官根据另一个
贪污犯李希辅的例子判处他杖脊黥 (脸上刺字)配海岛。苏颂上奏说,李希
辅和张仲宣虽然都是枉法,情有轻重,李希辅知台州(治所在今浙江临海),
受贿数百千,张仲宣只是因为他部下开金矿的土人怕受累,贿赂了他八两黄
金,以防止他检查,只能算违令,按恐喝条治罪,和李希辅不一样。宋神宗
要免杖而黥之,苏颂依然反对,于是免去了杖黥,只流放海外,从此成为定
法。
苏颂还反对扰民。许多地方应王安石推行青苗法而专设的提举青苗官邀
功争利,而且与原来的财税部门不相统属,各个上级部门发的文件互不统一,
人民备受烦扰,各州县长官也不知所从。苏颂向宋神宗上言,主张将提举青
… Page 8…
苗官划归转运使统一领导,这样对新政也没有损害。
公元1070年,宋神宗想任命支持新法的秀州(治所在今浙江嘉兴)判官
李定当监察御史里行 (副职),让苏颂起草诏书。苏颂认为朝廷急于用才,
可以破格提拔。但苏颂认为州判官不属中央管理,且与监察之职无关,在御
史部门未考虑之前就任命李定会破坏法制,益小损大。于是他退还了宋神宗
的批示,拒绝起草诏书。以后又当着神宗的面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宋神宗
免去了他的知制诰之职,降为工部郎中。
一年以后,苏颂又被任命为知婺州(治所在今浙江金华)。又转徙知毫
州 (治所在今安徽毫县),有个豪门女子因犯法应受杖刑,却生了病,不能
受刑,十天之后仍没有痊愈,谯县主簿邓元孚对苏颂说,您这样高明,不能
被一个小女子欺骗,告诉医官依法检察 (实际等于按长官意志检察),不就
行了吗。而苏颂则认为,任何事情都有公意,不必放在心里,如果告诉医官,
医官会根据言语轻重,根据长官的意思行事,弄错了会后悔的。后来那个女
子果然病死了,邓元孚非常惭愧,更加佩服苏颂的胸襟。
不久苏颂又被加官为集贤院学士,知应天府 (治所在今河南商丘南)。
当时吕惠卿大受宋神宗信任,他说,苏颂是我的同乡,比我早登进士,如果
来见见我,他就可以来执掌政事了。苏颂听说后,只是笑了笑,并没有去巴
结他。这时恰遇到三次赦免,与苏颂一同罢去知制诰的李大临又官复原职,
苏颂才授了秘书监、知通进银台司。不久吴越地区发生了灾荒,宋神宗要苏
颂去知杭州。神宗说:“苏某仁厚,必能抚安吴人。”苏颂来到杭州,一天,
衙门外100多人向他哭诉,他们是因为欠了官债被关押起来的,无法偿债。
苏颂说,“我把你们都放了,让你们去经营,衣食之外的余钱都交来偿债,
给你们一个月时间,可以了吧?”于是便放了这些人。果然,按期偿付了欠
债。
一次,苏颂在有美堂宴请客人,席间有人告诉他兵将们要做乱,于是苏
颂密派手下人把其中的10个头领捉了起来,投进监狱,到宴会散了以后,客
人并没有察觉出这件事来。后来苏颂调修国史,转为右谏议大夫。出使辽国,
正遇到冬至,辽国的历法比宋历晚一天,辽国人问苏颂哪一国的历法准确,
苏颂回答说:“历法家算法有些小的区别,快慢不一样,比如说亥时节气交,
就是今晚,如果过一会儿,就是子时,成明天了,先后不一样,各从其历就
是了。”辽国人认为苏颂说得很对。苏颂出使回来后,向宋神宗汇报了情况。
宋神宗夸奖苏颂说:“我曾经考虑过,这样的问题最难回答,你回答的很是
得当。”宋神宗又向苏颂了解辽国的山川地理和人情向背。苏颂回答神宗说,
辽国从讲和(指公元1004年的澶渊之盟)以来已很长时间了,他们用中原的
典章礼仪,维持他们的统治,上下相安,没有不和的征状。苏颂又援引史例,
说明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叛服不常,并没有影响到中原王朝的兴衰,意思是要
宋神宗不要对辽国轻易用兵,宋神宗觉得很有道理。
元丰(1078—1085)初年,苏颂被任命权知开封府后,用法比较严厉。
他认为,京师这个地方比较乱,应该用重典来治理,不应该像在毫州、颖州
时那样用轻典。但是一次有个僧人犯了法,连带到祥符(与开封同城)令李
纯,苏颂却没有处治。御史舒亶就弹劾苏颂,说他故意纵容李纯,苏颂因此
事贬为秘书监,知濠州(治所在今安徽凤阳东)。
后来,苏颂又被任命为知河阳 (治所在今河南孟县西),改知沧州(治
所在今河北沧州)。临行辞别时,宋神宗对苏颂说,我了解你很久了,但是
… Page 9…
每次想重用你时,就被一些事情耽误了,这大概是命吧!你是直爽的人,以
后会明白的。后来,宋神宗又召苏颂判尚书吏部兼详定宫制。苏颂向宋神宗
建议说,唐制吏部有三铨 (唐代吏部选人由尚书掌五至七品,为一铨,侍郎
二人掌八至九品,为两铨,合共三铨)之法,分品秩而掌选事。现在,文武
要都归吏部 (这是宋神宗的想法),就要分左右曹掌之,每选还是以品秩分
治。于是吏部就有了四选法。
宋神宗在苏颂陛对时,要苏颂修一本与辽国通好的书。苏颂在一二年后
就将书修成,神宗赐名为《鲁卫信录》。
苏颂又被任命为吏部侍郎,升迁为光禄大夫。这时他的母亲去世了,宋
神宗还派遣太监前来吊唁,并赐给苏颂白银1000两。
宋哲宗元祐 (1086—1094)初年,苏颂被擢升做刑部尚书,又迁转吏部
尚书兼侍读。苏颂向宋哲宗上奏说,宋朝的典章制度都是沿袭唐朝,请求史
官采用《新唐书》、《旧唐书》中君臣所行之事,每天上奏几条,供皇帝参
考。苏颂的意思是要宋哲宗以史为鉴,以使天下得到治理。
… Page 10…
四、苏颂以前的水运浑天仪
公元1086年,苏颂奉命检验皇家所有的新旧浑仪。他乘汇报结果之便提
出了制造水运仪象台的建议,建议得到批准后他马上组织一个班子进行设计
制造。
浑仪是一种天文仪器,又叫做浑天仪。浑天仪是根据中国古代天体结构
的一种学说制造的。
中国古代一共有三种天体结构学说:
第一种天体结构学说是宣夜说。宣夜说认为天不是物质造成的,没有一
定的形状,没有止境。但是这种学说早已失传,只有晋代的虞喜(281—356)
是信仰宣夜说的,他写了一篇《安天论》,可惜原著已经散失,只是在《晋
书·天文志》里叙述了《安天论》的一些要点。从这些要点中可以看出,虞
喜的《安天论》认为,宇宙是没有边际的,又是很安定的;天和地无方圆不
同之理;所有天体都有自己的运动周期,以自己的轨道运行,并不是附着在
一个固定的球壳上。
第二种学说是盖天说,西汉中期,我国古代的第一部算学著作《周髀算
经》就持有这种学说,认为天像一个盖着的斗笠,地像一个扣着的盘子,但
是,这种说法漏洞太多,史官多不采用。
第三是浑天说,这种说法认为天地之间就像一枚鸡蛋那样,由蛋清裹着
蛋黄,天体的运行就像车毂的运行一样,周旋而没有尽头,它的形状是浑浑
噩噩的,所以叫浑天。这种说法对于天体结构的设想比较接近于实际,多被
史官采用。
西汉的落下闳为制历需要,亲自制造了一架符合他的浑天说观点的观测
仪器,即浑仪。据推测,落下闳的浑仪由赤道环和其他几个圆环同心安置构
成。直径8尺。有的环固定,有的则可绕转,还附有窥管以供观测。
东汉的张衡(78—139)撰写了一篇天文学的代表作《灵宪》,他在《灵
宪》中把天描述成是恒星所在的地方,它是一个偏心率极小的椭球。天上有
一个北极,恒星正好在这个位置上。日、月、五星都绕它旋转。天还有个南
极,是在地底下,人不可见。
张衡在落下闳浑仪的基础上创制了一个能够精确表演浑天思想的“浑天
仪”,成为东汉中期浑天学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张衡的“浑天仪”,就是水运浑象,类似于现在的天球仪。这台仪器用
精铜铸成,主体是一个球体模型,代表天球。球体可以绕天轴转动。天轴和
球面有两个交点,一个是北极(应该称为北天极),一个是南极(南天极)。
在球的表面上遍列有28宿(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引入的区分和描述天球上为数
众多的恒星的一种表示方法。意思是日、月的住处。月亮在恒星间移行一周
需要27天半左右,古代天文学家把日、月、五星运动所经过的天区的可见恒
星分成28组,起名叫: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
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和
其他恒星。球面上还有赤道圈 (平面和天轴垂直。由于天轴和地球的自转轴
一致,所以天球赤道圈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是重合的)和黄道圈(古人认为
太阳绕地旋转,